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xy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课堂教学应看做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新课程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如仍以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题课堂模式而不思革新,必将进入阅读教学的死胡同。叶圣陶先生说:“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新课程反复强调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质问”。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主动权还给学生,真正与学生平等对话,做学生阅读过程的合作伙伴。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确立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新方法。
  
  一、课前预习,独立寻疑,营造自主探究氛围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预习时,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初读课文时,明确自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时,围绕思考练习自学。学生在预习中画出重点词句,寻找出不理解的问题,甚至可以对知识本身产生怀疑,这能使他们产生一探究竟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预习中,学生的质疑就能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课堂上深入学习积势。如读《女娲补天》时,学生提出“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样补天的”“结果怎么样”等问题,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吸引,设疑答疑,使教师变“包场”为导演,使学生自主探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自主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寻疑,在寻疑中内化,学习氛围才会日趋浓厚。
  
  二、明确目标,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阅读教学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学习每一篇课文之前,学习目标都能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就能很主动地进入自主探究的学习中,自学目标的自主确立是学生自我设疑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自己的自学目标。应根据时势创设学生自学的教学情境,使其自主学习的气氛活跃。
  
  三、学生质疑,进行“有效教学”,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学生疑。心理学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的第一个组成部分就是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内驱力多半是从质疑的心理素质中派生出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质疑,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
  
  四、朗读感悟,活跃审美感知,促进学生有效地阅读获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所能告诉给学生的。只有通过反复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丰富多变,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课堂朗读少,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诚然,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一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这种现状,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地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在这个无形无声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不同,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每个人的看法却又都是深邃的,有鲜活生命力的,因为这不是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而是植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在真切感受基础上的朗读,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如《瀑布》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对瀑布的全面感悟,我们在阅读时,只有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全面感知器官,才能达到审美。可见,重视朗读,实际上是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过程。
  (责 编 再 澜)
其他文献
以235处仓库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利用PowerBuilder开发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方案,并对其设计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便秘是人们最熟悉的消化道症状之一,很多人习惯将便秘与大黄联系在一起。针对大黄治疗便秘的不足之处,该文提出了用润、燥、降、升四法治疗便秘,用药轻灵,效果稳定。
随着政审工作的结束,又有一批充满朝气和理想的年轻人将跨进国土系统的大门.在这里笔者想对这批新鲜血液说:抓住今天!花儿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正>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要达成这个愿望,首先得学会尊重别人。尊重是什么?尊重就是行路相遇时的一声问候,就是别人叙说时的耐心倾
期刊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语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做。为此,师生就要共同唱好“一联、二读、三写”这三部曲。  一、“一联”——联系生活  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是语言习得的唯一课堂;人在生活中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培养语感的唯一土壤。语文教师如果想要让自己的语文教学和生活紧密结合,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
利用新生态δ-MnO2对含As(v)的模拟废水进行了吸附实验,结果表明,δ-MnO2对As(v)有良好的吸附特性,有较好的去除率.吸附前MnO2悬浊液的PH值、MnO2的投放量、As(v)的初始浓度、吸
召开全省矿山粉尘防治工作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总结前阶段工作,研究部署下阶段任务。我们实地考察了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建德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洞山石灰石矿,听取了3个单
采用新方法首次将动物骨中的鱼骨引入到磷酸三钙和磷酸氢钙等原料体系中通过高温烧结制备磷酸钙基生物骨水泥(CPC),以柠檬酸和柠檬酸钠的缓冲液为固化液、按一定的液固比制备固
目的: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更加确切。方法:将患者按照年龄、性别、病程、梗塞面积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俩组,每组30人。对照组以常规西医治疗原则治疗,治疗组
针对混合语音信号的盲分离问题,基于自适应的互信息极小化算法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解决办法,本文深入研究了该算法,并且为了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对该算法进行了改进,文章最后给出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分离语音信号和收敛速度上,都是非常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