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时代背景、现实基础与推进路径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ce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道路、制度、理论与文化自信的提出不是凭空臆造的,有其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强大的现实基础。“自信”不是自负,我们始终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视野推进“四个自信”建设。
   一、“四个自信”提出的时代背景
  “四个自信”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历史境况所决定,有其具体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巨大的历史成就,同时也出现新的社会问题,进而催生、衍化出各种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不断涌现,也逐渐迷惑了我们的视界,让部分党员干部和少数群众陷入了怀疑、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的窠臼之中。因而,“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正本清源,树立信心,夯实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意识形态基础。
  当前改革向纵深领域推进,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碰到了硬骨头,涉及到了深层次的利益分配问题。因而,它在试图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同时,也引发不少社会新问题。对于这种新老问题交织的复杂局面,理论界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不同的理论阐释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其中部分思想或方案获得了社会的响应,由而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思潮。有学者对此做过专门的研究,认为当前中国主要有八种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理论维度大致分布在“左右”之间——或主张回到过去或主张西化(当然,在理论层面不能这么简单划分,但至少从社会思潮或站在大众的视野来看是如此的),并最终简化、集约为 “对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用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相互否定,由此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影响,迷惑了部分干部与少数群众,动摇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信心。社会思潮的滥觞只是社会存在的表征与形式,其根源在于社会出现了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意识的出现是由社会存在决定。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中国推向了从未有过的历史发展阶段,处于“前所未有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2的历史时刻。中国经济GDP总量居世界前列,社会稳定,人民基本处于小康生活之中。纵览世界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或新兴国家在现代化进程都付出巨大的代价,它们要么经历了漫长的现代化进程,要么深陷现代化困境中不能自拔。中国国情特殊、历史包袱沉重,中国共产党在短短的七十年间取得了经济巨大成就,保持了庞大国度的政治稳定、社会有序,这堪称世界奇迹。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也确实带来不少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日趋严重、社会贫富悬殊较大、腐败问题已经危及到我党的事业等等方面。这些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后果,甚至为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潮提供现实的支撑。因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当前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问题,是可以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得到解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与文化是近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实践的產物,我们不能被暂时问题所吓倒,不能被各种异端思潮所左右,不能对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进行相互否定,它们有机统一,一脉相承的:在主观意志上,都是以人民利益出发;在客观事实上,分别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故而,“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了应该对各种社会思潮的纠缠、纷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坚定信念,使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干部不再迷失方向。
   二、“四个自信”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种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导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所在。自信不是源于某种神秘力量,不是源于英雄的意志,而是源于实践。之所以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那是基于中国近现代历史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与文化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历史的必然。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与现代世界抗争,试图寻找一条能使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与伟大复的道路。为此,中国历代革命先辈孜孜不倦、前赴后继的为中国民族命运而奋斗,经过不断试错与革命实践,中国人民最终从众多的现代理论中寻找到适合中国革命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并不能直接被照搬、套用,而是要与中国现实进行结合、融通。毛泽东同志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坚持一切从实际发,坚持理论面向实践,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相结合,走出一条民族救亡的中国革命道路,挽救了中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文革时期,中国社会主义遭遇重大的历史挫折,为此,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再一次以革命家的勇气和政治家的智慧,打破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困局。邓小平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和当时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下,对社会各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代。因而,“党和国家的长期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的历史成就,具有强大的社会基础。自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取得巨大的历史成就,为“四个自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其一,政治上稳定。中国疆域广,人口多,民族、阶层、地域等利益问题纵横交错、复杂,但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政治体制成功地维持了中国社会的秩序,保持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稳定,扎实地为中国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其二,经济上繁荣。中国改革四十年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安居乐业。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和位居世界第二。不仅如此,中国的经济成就培育、形成了强大的消费市场,目前虽然还不能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但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强大的引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更大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政治、经济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四个自信”的推进路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并非固守某种教条化、程式化的原则不变,盲目自信,而是始终要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视野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四个自信”。因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必须从以下三个路径予以推进。
  其一,坚持“四个自信”要与不断吸收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结合。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代化是近代世界的历史主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长、起点早,有现代化正反两面的经验——既有成熟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也有前车之鉴的历史教训。坚持“四个自信”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不能盲目排斥其他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要不断把其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吸收、内化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借鉴现代化的历史教训,避免走弯路。总之,坚持“四个自信”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科学的自信、批判的自信,这才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态度与中国共产党人开放的胸怀。
  其二,坚持“四个自信”要与不断理论创新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内生性理论形态,是中国历史实践的产物,是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是堅持用中国理论、话语体系阐述、解决中国问题。但这种理论也是开放的,不是僵化的。它自身需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理论创新,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代信息化、全球化正在不断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改变人的生存方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西方理论界长期对现代化体悟、关注、研究,对此有诸多深刻的理论见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必须要处理好与现代西方理论的关系,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坚持用中国方法解决中国问题,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但也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与文化与西方的理论等机械地、非此即彼地对立起来,而是要展开与西方的理性对话、平等交流,不断吸收其对社会新形势的深刻见解,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发展,日趋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立场、基本原理与社会现实不断发展情况相结合,就是要坚持理论创新相结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现实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其三,坚持“四个自信”要与不断深化改革相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适合中国特殊国情的,也是中国人民实践的产物。坚定“四个自信”必须把握好和处理好与深化改革的关系。我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制度变革,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中国现代化道路是独特的,面临的不仅仅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还同时面临着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型,新老现代化问题集约于一身,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主旋律,尤其在人工智能科技背景之下,社会生产方式将有根本性变化,如何适应新时代,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解决我们中国现代化问题,是我们党面临的巨大历史机遇与挑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迁势必重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制度面临重构。因此,坚持四个自信一定要很好把握与不断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不能以坚持“四个自信”为由,漠视社会形势变化带来的挑战而止步不前,也不能因为任意的时代变动而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实践中来,也应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改革是一种实践的态度,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与文化的形成,是中国特殊国情、史情所铸就的,有具体的时代背景,也有其深厚的现实基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必须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理论创新、深化改革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四个自信”的建设。(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黄杜(1979—),湖南长沙人,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2018 年度湖南工程学院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新时代高校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研究》等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有鉴于此,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仅需要紧紧抓住信息化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还需要正确处理遇到的各种挑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企业会计与会计信息化的理论知识,然后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思路、实践与要点进行了研究。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
期刊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模大、产品线健全,稳居全球乳业第一阵营,蝉联亚洲乳业第一。根据2018年伊利企业年报显示,2018年实现营业总收入近800亿元,同期增长16.89%;营收较上年实现百亿级增长,创历年来最大增幅;净利润64.52亿元,扣非净利润同期增长10.32%,其中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33%。本文通过对该公司利润表初步分析,为其财务状况和价值提供参考。   一、看结果
期刊
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面临来自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双重竞争压力,想要保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不断提高会计管理标准及要求,这也使得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管理会计的内涵出发,就其在企业内部的应用及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推动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前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和全面拓展,进一步加深了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
期刊
作为会计人,最近几年可真热闹,新政政策不断,应接不暇,2017年7月简并增值税率13%合并到11%;2018年1月环保税开征,2018年1月推行税收商品编码,并在发票项目中体现大类和明细;2018年3月国地税合并出台;2018年5月增值税税率17%变16%,11%变10%;2018年5月“史上最严”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比对规则执行;2018年10月,工资薪金个税先行适用新免征额5000与新税率;201
期刊
新《政府会计制度》自2019年开始施行,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财务会计科目的使用、预算编制方面,必将影响到高等学校财务工作,本文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高等学校财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施行后的应对方法和策略,为高等学校财务工作更好地适应新《政府会计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一、《政府会计制度》制定的背景及意义   2013
期刊
本文以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展开具体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加强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力度、构建健全的财务内部控制监管机制、满足市场经济需求,制定科学决策等几方面重要策略。希望中小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注重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财务管理制度,使企业经济状况能够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为今后现代化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的其他部
期刊
2010年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并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3年起,要求中央企业于每年5月底前向国资委报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开展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已是国内大中型企业的大势所趋。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企业初步运用CSA的案例分析入手,介绍了该方法与传
期刊
本文首先深刻分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应当具备的基础条件,其后提出了一系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教学策略及措施。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企业管理应当具备的基础条件  (一)健全完善教学所需的设备设施。近年来,以工作过程作为教学导向已经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此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的改革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首先应当对相关教学设备设施进行有效的落实完善。
期刊
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其运行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资产安全和完整,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避免资产流失、资金浪费和腐败现象。但当前仍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亟待改善。本文简要论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要性及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期刊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无形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越来越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高度重视。对无形资产如何评估,也成为现代企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收益法是当前无形资产评估中应用最为科学和广泛的一种方法,但收益法在无形资产的评估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收益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期对无形资产的评估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