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特点与救治经验(附366例总结)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366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结果,Glasgow昏迷计分均在8分以下。男271例,女95例。年龄1.1月~15岁。闭合性颅脑损伤274例(74.9%);开放性颅脑损伤92例(25.1%)。108例(29.5%)合并颅内血肿。全组均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及局灶神经征,癫痫发生率为21.3%。对有广泛脑挫裂伤、脑肿胀和颅内血肿及颅骨凹陷骨折的288例采用手术治疗,余78例脑损伤较局限,行保守治疗。300例(81.96%)恢复良好;3例重残;63例(17.22%)死亡。

其他文献
期刊
通过46例急性脑外伤病人及15只狗的脑外伤模型研究发现,脑外伤后,血及CSF中CK、LDH和GOT显著升高。血清酶水平: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脑挫伤组>颅内血肿组>脑震荡组。且血清酶随GCS积分下降而升高。结果提示,结合GCS,血清CK、和GOT可作为判断脑损伤程度的重要生化指标。
本实验观察以7.62mm制式弹丸致伤犬额部伤前和伤后2、5小时静脉血浆心房肽浓度的变化,同时测定颅内压。发现伤后2小时血浆心房肽由伤前的53.51±3.6lPg/ml下降到31.28±5.86Pg/ml,5小时下降到13.35±1.75Pg/ml。血浆心房肽下降的同时,颅内压急剧上升,伤后5小时为伤前的8倍。实验结果提示,颅脑火器伤治疗,采用适当心房肽可能对改善脑组织心房肽代谢,降低颅内压有关系。
本文研究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在防治常规弹颅脑火器切线伤冲击波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脊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保护脊髓神经细胞的亚微结构和减轻髓鞘变性等。
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了正常、损伤及损伤后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治疗的猫脊髓组织丙二醛含量。结果:正常组25.86±2.11nmol/mg蛋白;损伤组35.80±1.98nmol/mg蛋白;治疗组25.95±2.03nmol/mg蛋白。提示:脊髓损伤后的继发性病理损害与病理性自由基升高有关;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降低损伤组织中自由基的作用。
期刊
带蒂大网膜移植于兔损伤的脊髓,观察脊髓组织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含量的改变,并观察脊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实验显示大网膜脊髓移植可以早期吸收脊髓损伤后异常升高的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大网膜移植组动物运动功能恢复显著优于损伤组。作者认为大网膜的吸收功能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用高速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测定了20例正常人及41例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血中儿茶酚胺(CA)含量,结合CT所见及临床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外伤组血浆C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受伤24小时内血浆NE、E含量与GCS显著相关;脑外伤急性期血浆CA含量在不同类型外伤间存在差异;伤后24小时内血浆NE、E含量与GOS密切相关;脑外伤急性期血浆NE含量与应激性溃疡发病率密切相关;伤后3天血浆NE
脊髓重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进行性下降,并见广泛性出血、坏死,90%以上动物1月内毫无功能恢复;中轻度压伤后,伤区灰、白质血流量下降不显著,仅见中央灰质不同程度出血、坏死,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果提示,脊髓压伤后周围灰质和白质缺血与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