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差评“讣告”引发的诺贝尔奖

来源 :共产党员·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ffy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95年的一个早上,一位富有的瑞典商人,正在制作早餐。在这个过程中,无意间瞥了一眼当天的《斯德哥尔摩日报》,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照片竟被刊登在头版上,再仔细一看,那竟然是一份“讣告”!
  他先是很生气,但一想原来报纸把他刚刚在东印度群岛去世的兄弟误当成了他,为了吸引读者眼球,未加核实就发了出来。他便不再生气,相反抱着无比好奇的心态,想看看报纸到底是如何对“死去的他”做定论的。结果,他在讣告中看到这样一些“刺人”的字眼:“富得冒油的军火商、炮火灾难的始作俑者、失败的经销商、小贩之死!”这完全让他始料未及,他一生都走在发明和创造之路上,光发明专利就有300多个,目的只想帮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没想到,死后,人们竟给了他一个“差评”的讣告!
  他立即叫来了司机,直奔斯德哥尔摩最大的一家律师事务所。在那里,他写了一个新的遗嘱——一份创立诺贝尔奖的遗嘱,决定把自己存在银行的900多万美元的年定期利息,拿出来奖给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以及文学、和平等领域内对人类作出突出贡献的人。
  没错,他便是炸药的发明者,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因为设立了诺贝尔奖,他被一代又一代的世人牢牢记住。
其他文献
这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省委组织部《榜样》一书,接触了几位曾经在张鸣岐同志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当我看到这些人20多年后谈起张鸣岐同志仍然激动不已的时候,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张鸣岐同志的优秀品质充分体现了“三严三实”要求,在当前开展向张鸣岐同志学习意义十分重大,出版《张鸣岐的故事》一书十分必要,这也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有效举措。  回顾总结张鸣岐同志短暂的一生,我感到有四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一
期刊
当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正在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省委决定,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把中共锦州市委原书记张鸣岐同志作为我省重大典型,广泛开展向张鸣岐同志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近日,省委书记李希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张鸣岐同志学习,做“四有”好干部。省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要求
期刊
像老书记那样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要求  在鸣岐同志逝世21周年之际,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向张鸣岐同志学习,并举办《张鸣岐的故事》出版座谈会。此时此刻,作为鸣岐同志生前工作和战斗过单位的同志,我们的心情十分激动、十分自豪。  鸣岐同志的事迹集中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这里,我谈三点感受:  第一,省委在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向张鸣岐同志学习,出版《张鸣
期刊
董福财,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199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起,先后任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村民组组长、村治保主任、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3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62岁。董福财生前曾被评为彰武县造林先进个人、阜新市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阜新市党员“双带头”标兵。去世后,被追授“辽宁好人·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2015年“七一”前夕,中共辽宁省委追授董
期刊
“知道咋当好新型农民不?不能靠蛮力,那得懂得科学种田。俺搞的玉米多品种对比试种,肯定能成功,不信就走着瞧。”党员沙凤印接过了主讲人的话茬儿……这是西丰县宝丰家庭农场协会党支部举办的“争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的一幕。在这个农家院里聚集的这群人,坐在小板凳上,畅想着为自己美好的生活搭建一个大大的舞台,而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是这个家庭农场协会建立的党支部。  引领发展,党支部为协会凝聚人心  20
期刊
爱丁堡大学著名皮肤病学家理查德·韦勒通过研究发现,适量的日光浴可以降低血压从而減少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而且还有其他的研究显示,那些常见种类的皮肤癌患者的寿命反而高于平均寿命。  韦勒博士在《新科学家》杂志上写道,人们应该认识到适量日光浴的好处,虽然说多晒太阳确实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吸收,但是一氧化氮的作用也很重要。当太阳照射到我们的皮肤上时,一氧化氮在进入血管的同时降低了血压。这一变化虽不明显却意
期刊
几年来,他不仅改变了小山村的落后面貌,还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书写出“别样”的人生篇章。他就是抚顺县峡河乡六家子村村委会主任兼抚顺家合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长耿培忠,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耿老忠”。  救急也救穷的“理事长”  年过半百的耿培忠头脑灵活,赚钱道道也多。可他觉得:“自己富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才是真本事。”在耿培忠的鼓励、带动以及挨家挨户指导下,16户村民开始
期刊
张鸣岐同志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辽沈大地涌现出的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典型,也是省政府办公厅上下深切缅怀追思的老领导、好同事。  我是1995年来到省政府办公厅工作的。在日常工作接触中,经常会听到年长一些的同志讲起鸣岐同志1986年至1992年在省政府工作时的往事。归结起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鸣岐同志是一位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从不摆官架子的领导;鸣岐同志是一位兢兢业业、不事张扬、求真务实的领导;鸣岐同志
期刊
21年前,时任锦州市委书记的张鸣岐同志牺牲在抗洪抢险第一线。1994年8月4日,辽宁省政府授予张鸣岐同志“革命烈士”称号;同年8月11日,辽宁省委作出向“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张鸣岐同志学习的决定。21年后,张鸣岐同志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依然是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狠抓落实的宝贵精神财富。  《张鸣岐的故事》一书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将张鸣岐同志的感人经历以故事的形
期刊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  21年前,辽宁省凌海市大凌河镇尤山子村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洪水过后,村庄一片狼藉。然而,更让他们难过的是,在那场大洪水袭来时,一位市委书记倒在了这片土地上……  21年过去了,尤山子村的党员和村民们仍时时怀念他们敬佩的鸣岐书记。每年清明和张鸣岐的忌日,村里的党员和村民都会来到在当年张鸣岐牺牲地竖立起来的“鸣岐碑”下,摆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