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课题,它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前途命运,以及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党维护自身执政的合法性、保障自身建设、推动执政现代化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巨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现实意义
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国家的改革开放进入更深层次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变革风起云涌。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必须适应时代变化,顺应人民要求,认真解决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1.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互联网+时代提出的现实要求。互联网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众多线下的活动转移到线上,包括网上申请、网上交费、网上审核等等,极大地减少了靠权利寻租的机会,推动权力监督的公开化,使整个社会的廉洁水平不断提高。而互联网作为监督约束的一个工具,使权力阳光化,超越原来权力对传统媒体的控制。这就要求党的执政部门提高执政能力,改变工作方式,去掉不必要的人为干预,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因而,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支撑下,全面推动“党建+互联网”新时代的党建建设新任务,开创新局面,才能真正体现党的与时俱进能力和强大的执政能力。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中国崛起面临多重考验,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更为有利的地位,这对我党执政能力是全新的挑战和考验;而从国内环境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当前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等正面临大变动、大变革,我们党如何与形势相适应,与时俱进,改进领导理念和执政方式,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必然需要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执政六十多年来,我们党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繁重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新局面,面對前进道路上变化多端的风险和挑战,坚持从自身做起,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队伍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今天党面临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前所未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提高党驾驭全局、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崇高使命。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立足现状,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1.面向国内应对好两大挑战。当前国家的改革正进入全面改革深水区,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也包括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制度改革。这就要执政党面对社会现状,应对好存在的两大挑战,一是针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现状,执政党有没有能力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期,以实现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二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思潮和观点,各种声音,如何弘扬正能量,创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教育我们的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创先争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面向世界处理好三种关系。当今世界已进入多元融合的时期,中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同时也越来越受世界影响并影响着世界。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然面对的重大问题包括:中国的核心价值如何走向世界?中国应该如何在世界上发生更大的影响作用?如何有效处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三者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在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总目标下,以两个一百年为时间节点,重视这三个方面思想的相互渗透,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中国的经济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二,在全球形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思想与目标,确立中国大战略的底色又是什么?因此,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应深入思考事关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性问题。
3.夯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2013年6月-2014年10月中央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向善转变,对新形势下如何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明确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且交互作用,使得党如何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成为一个极其重大的课题。只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化作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的思想和行动,真正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积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1.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体现为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执政党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思考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衡量执政党执政基础稳固的根本标准。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古今中外的历史充分说明,人心向背,历来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兴亡的决定性因素。纵观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党始终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这也正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执政的指导思想上应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才能保证执政根基不会发生动摇。
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根本标志,也是党务必牢记的宗旨。在执政的具体实践中应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执政宗旨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当前,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基本实践活动,就是抓好发展,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在执政制度建设上应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执政的制度方面应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也是拓宽新形势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渠道的重要举措。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他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制度创新作保障,只有确立并落实科学、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正确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制定正确的路线,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前进,从而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的。
参考文献:
[1]蒋瑛.社会阶层变化对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挑战[J].桂海论丛. 2013(04) .
[2]姚桓.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和历史经验[J].桂海论丛. 2013(05).
[3]罗建荣.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现实意义
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形势、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国家的改革开放进入更深层次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变革风起云涌。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我们党必须适应时代变化,顺应人民要求,认真解决党在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领导能力与执政水平。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1.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互联网+时代提出的现实要求。互联网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众多线下的活动转移到线上,包括网上申请、网上交费、网上审核等等,极大地减少了靠权利寻租的机会,推动权力监督的公开化,使整个社会的廉洁水平不断提高。而互联网作为监督约束的一个工具,使权力阳光化,超越原来权力对传统媒体的控制。这就要求党的执政部门提高执政能力,改变工作方式,去掉不必要的人为干预,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因而,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在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支撑下,全面推动“党建+互联网”新时代的党建建设新任务,开创新局面,才能真正体现党的与时俱进能力和强大的执政能力。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执政环境。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环境风云变幻,中国崛起面临多重考验,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的主动权、更为有利的地位,这对我党执政能力是全新的挑战和考验;而从国内环境来看,改革进入深水区,当前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制度等正面临大变动、大变革,我们党如何与形势相适应,与时俱进,改进领导理念和执政方式,协调好不同的利益关系,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必然需要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执政六十多年来,我们党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繁重任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全新局面,面對前进道路上变化多端的风险和挑战,坚持从自身做起,始终高度重视党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干部队伍建设,通过队伍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今天党面临的历史机遇与现实挑战前所未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只有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提高党驾驭全局、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崇高使命。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立足现状,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1.面向国内应对好两大挑战。当前国家的改革正进入全面改革深水区,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也包括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制度改革。这就要执政党面对社会现状,应对好存在的两大挑战,一是针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现状,执政党有没有能力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发展期,以实现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二是针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思潮和观点,各种声音,如何弘扬正能量,创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教育我们的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创先争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面向世界处理好三种关系。当今世界已进入多元融合的时期,中国不可避免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同时也越来越受世界影响并影响着世界。在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然面对的重大问题包括:中国的核心价值如何走向世界?中国应该如何在世界上发生更大的影响作用?如何有效处理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三者关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在围绕实现中国梦的总目标下,以两个一百年为时间节点,重视这三个方面思想的相互渗透,正确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中国的经济总量已高居世界第二,在全球形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中国的思想与目标,确立中国大战略的底色又是什么?因此,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应深入思考事关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性问题。
3.夯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2013年6月-2014年10月中央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和群众的联系,推动了社会风气的向善转变,对新形势下如何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明确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且交互作用,使得党如何才能更好地凝聚人心成为一个极其重大的课题。只有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化作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的思想和行动,真正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才能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积极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1.党的执政能力最终体现为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执政党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思考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衡量执政党执政基础稳固的根本标准。2013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古今中外的历史充分说明,人心向背,历来是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兴亡的决定性因素。纵观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史,党始终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得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而这也正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执政的指导思想上应始终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有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党才能保持先进性,才能保证执政根基不会发生动摇。
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源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是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根本标志,也是党务必牢记的宗旨。在执政的具体实践中应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把执政宗旨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不断给人民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际利益。当前,赢得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的基本实践活动,就是抓好发展,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3.在执政制度建设上应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执政的制度方面应不断健全和完善民主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也是拓宽新形势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渠道的重要举措。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第一次使用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概念,他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以制度创新作保障,只有确立并落实科学、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才能正确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制定正确的路线,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前进,从而完成执政任务,实现执政目的。
参考文献:
[1]蒋瑛.社会阶层变化对新时期党群关系的挑战[J].桂海论丛. 2013(04) .
[2]姚桓.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和历史经验[J].桂海论丛. 2013(05).
[3]罗建荣.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