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提高《品社》课堂的实效性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zlwzk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实效性
  Walk into life, exaltation 《article agency 》the real results of classroom
  Luo De-zhong
  【Abstract】Moral qualities and society course are 1 that the higher class set up in the primary school with child social activities for foundation, promote student good moral qualities formation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course.Moral qualities and society the course aim is promote student good moral qualities formation and society development, pursue studies to living understanding society, participate society, orientation society, become good-hearted, responsibility, good behavior habit and character quality of the qualified citizen of the socialism lay foundation.
  【Key words】Moral qualities and society;Real results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使学生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经验、情感、知识、能力。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课程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基础性、整体性、活动性、主体性的特点。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所以上好品社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机配合,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现在的一些思品与社会教学,往往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世界,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回避了现实生活,人为地造成了“纯而又纯”的教育。儿童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周边的生活自然地沟通起来。致使思品与社会教学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影响。而真正有效的教学,必须能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所以《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让儿童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立足生活,回归生活,自主实践,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品社课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品社课实效性的前题,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品社课实效性的主要途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品社课有效性的主要素材,家庭教育活动是提高品社课的有效性的重要补充。它们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了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社会性发展。
  1.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提高品社课实效性的前题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个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性课程,与其它课程有所区别,教师在上课前,要深钻大纲,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和深广度。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出知识与品德的结合点。特别要重视思想教育内容的挖拙,弄清楚通过某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思想教育,并不断地将这种教育内化,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做到文道结合,知行统一。这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核心,也是教学中最为困难的事情。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知识,过程和方法,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我在教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不能没有他们》时,首先是教师把整个单元的内容全部看为一个整体,紧紧围绕感恩教育这一主线,联系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我们的生活需要谁》、《阿姨叔叔辛苦了》、《说声“谢谢”》三篇课文的教学,使学生知道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并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从而使教学取得了实效。
  2.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提高品社课实效性的主要途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若能激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就能有效地促使他们发展。”
  如何创造一种开放、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品社课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依据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呵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学生对品社课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有了成功的感觉,就有了自信心,使课堂充满生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是提高课堂实效的有效办法。我在教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换个角度想一想》时,教师首先想到,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我就采用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围绕“我好心帮助他,他为什么生气”进行讨论和交流。原来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之中,伤害了别人,好心办了坏事。解决的方法就是要换个角度想一想。要把自已放到对方的角度,对方的角色去想,去思考,去感受。我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一概而论,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从换个角度看同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成功体验
  3.社会实践活动是提高品社课有效性的主要素材
  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让学生深入社会,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如我在教小学品社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时,首先用一组组视频展示各种交通事故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数量以及给社会、家庭带来的危害,用血的教训教育学生。并且将学生带出学校,步入社会,去观察和了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交通隐患和违规事例,如有人没有走人行横道,乱搭三轮车,严重超载、闯红灯等这样做虽然耗时费力,有一定的安全风险,但学生通过来自生活中的材料,变烦燥为具体形象。使学生终身难忘。提高了品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家庭教育活动是提高品社课的有效性的重要补充
  品德与社会课程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做到知和行的统一。在课程的学习中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要教育好学生,学校必须加强与学生家庭联系,特别是作为品社课程教学的教师,更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了解、掌握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表现情况。我在教小学三年级下册品社课程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家人的爱》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家人对我的关心爱护,知道家人给了我哪些爱。许多学生谈到爸妈扶我学走路,生病送我上医院,伴我快乐成长等,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我还通过学生把生鸡蛋带在身上,一直保护到第二天的实践,通过学生的真情实感,深刻理解爸妈对我的养育之恩。充分激发起学生对父母、对家人的爱。不仅如此。还根据品社课思想性强的特点,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而且还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做好,许多同学自觉帮父母及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决心搞好学习,以优异成绩感恩,来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综上所述,品德与社会课程一定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让学生不断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以社会实践知识为素材,做好课堂与课外的结合。让学生有真情实感,在具体的,生动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2]箬山小学孔美琴《开放式的教学环境生活性的教学内容》
  
  收稿日期:2010-11-25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和近几年教学实践的积淀,我逐步感悟到: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的科学选择、逐步优化和合理取舍。  【关键词】英语教学;求实探索  The course standard descend English beg of teaching solid investigate  Sun Ping  【Abstract】Alon
期刊
数学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结晶,它高度的抽象性、精确性带来了应用的广泛性,但同时作为学生上学期间历时最长、课时最多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又是最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一门学科,影响学习的因素有哪些呢?  1.数学学习主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而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  首先学生对数学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才会主动、自觉地获取新知识,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有时会达到
期刊
1.早读,语文学习的“第一时间”  长期以来,语文早读大多数是学生读古诗词,要背的课文,多音字,词语的意思。久而久之,早读成为一种仪式,学生早读上腻了,学生的兴趣全无。我在小学六年的高段语文教学中,暗自下决心,想尽一切办法“医治”早读之症,还学生一个真正的“读书乐园”,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知识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下面将自己的做法交流如下:  1.1让学生拥有早读;正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兴趣是
期刊
1.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2.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期刊
【摘要】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这是语文老师都感兴趣、值得讨论的话题。身为语文教师,我没有停止过对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考,没有停止过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更没有停止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反思。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改革;作业设计;创新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过去的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而现在的
期刊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但笔者常常发现:课堂上的一些讨论、合作等方式还流于形式,表面上看似乎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收获很少。有的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号令下被动地、机械地讨论、交流,而有的课堂因为缺乏必要地引导,由过去的一言堂变成几个学生表演的“几言堂”,偏离了教学的最终目标,当然收效惨不忍睹。如何提
期刊
【摘要】“小学与初中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若把这种“衔接”放到“师与生,教与学”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矛盾中去考察,“衔接”的含义则非常广泛,任务十分艰巨。它主要应解决如何为学生铺垫搭桥,导引他们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学校的发展后劲。  【关键词】衔接;认识;探讨  Junior high school and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特点,注定了考试命题必需围绕实验探究这上根本主题。那么,在新课标视角下实验与探究题有哪些特点,由这些特点引发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  【关键词】实验探究;题型特点;思考  Concerning new course standard descend a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e
期刊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培养学生一个好习惯是成才的前提。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我在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思索、总结,我认为一个好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方面、多方位、多角度,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的同时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1.目标  1.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需要有明确的班级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凝聚人心。  同学们都特别热爱集体,把集体荣誉看的高于一
期刊
信息技术课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应用习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1.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