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首次發行人民幣國債並於政府總部舉行慶祝儀式,行政長官、國家財政部副部長、中聯辦副主任、外交公署副特派員、經濟財政司司長以及相關銀行代表出席了慶祝儀式。澳門首次發行人民幣債券表明了中央政府對澳門金融產業的支持,有助於澳門金融產業的扶持發展,並且有利於進一步打造澳門的“中葡金融平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的號召,對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澳門而言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但對香港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消息。眾所周知,香港是亞洲乃至世界有名的金融中心之一,其金融服務行業因與歐美市場的無縫接軌和其嚴謹、專業、完善的服務享譽亞洲,因此常常成為連接內地和歐美金融市場的橋樑。但人民幣首次發行國際債券選擇地是澳門,不禁讓人有別的解讀。
一國貨幣不僅是一個國家的信用象徵,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和主權實力的代表,還是一國在國際市場延伸主權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自1944年起建立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至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大國際性金融體系都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且成員國貨幣均以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確定了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也確立了美國在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加強了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剝削、掠奪和擴張。雖然,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美元的國際地位受到一定的衝擊,比如:歐元和日元的崛起,但隨著一系列金融危機的爆發,歐元和日元地位始終徘徊在區域性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其債券影響力範圍有限,也始終無法撼動美元的霸主地位。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國際貿易體系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中國很早就開始尋求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不過當政者們也意識到,在國內金融體系不完善、外匯儲備不充足和綜合經濟實力不強的情況下,開放資本自由流動,勢必造成巨大的金融動蕩,有鑒於日元在其國際化道路上曾遭受金融危機和美元狙擊從此一蹶不振,因此中國始終堅持外匯管制的原則。根據“不可能的三角”理論,即一國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獨立性和匯率穩定性,因此如何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及同時實現人民幣有限度的跨境流動這三者的平衡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各金融管理部門和學界研究思考的問題。
香港或許曾有希望成為人民幣國際債券發行的首站但目前已經告吹。作為“一國兩制”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香港一直以來無論經濟實力、地域範圍、產業構成、國際影響力都比澳門更有實力。以往香港是國內企業尋求歐美國際市場融資的跳板,曾經內地和香港在金融互融互通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典範,比如早幾年的“滬港通”。也因如此,它往往成為西方勢力攪動國內政治局勢的角鬥場,底層民眾不斷積增的內部矛盾經過各方勢力的解讀和利用就能激化為政治危機,上升成外交事件,導致香港整體的政治環境不斷惡化。伴隨中國外交政策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一直以來都在穩步謹慎中進行,但基於外匯管制的前提,不管人民幣是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一籃子貨幣提案權或是成為世界銀行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人民幣都只能作為國際貿易結算的經常性貨幣小打小鬧,只要人民幣債券在國際市場得不到自由流通和承認,人民幣就始終無法成為國際貨幣,因此中央政府始終在尋求更大的突破。依靠內地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一國兩制”的差異以及內地暫不開放的金融市場,香港或許曾是這個“突破”的最佳試驗場,但隨著香港局勢不斷被挑釁和激化,中央政府不得不開始尋求人民幣債券跨境發行更好的落地方案。
澳門依靠博彩業吸收了大量的資金,每年資金流轉數量和頻次非常龐大,但澳門的金融產業不管體系還是基礎設施整體而言並不完善,大部分都是承接香港金融產業的尾端。人民幣國債的發行定價、託管結算和二級市場,如依託於澳門本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措施將有效刺激本地債券發行、登記、結算等系統的建設,並且會進一步引導更多的發行機構和投資者投身到澳門債券市場的建設中去。雖然短期內澳門還不能建立起與香港相抗衡的國際金融市場地位,但這些措施將帶領澳門金融產業逐步提升和完善。澳門有其區位優勢和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雖受限於狹窄的地域環境但背靠興建中的橫琴自貿區,作為“一帶一路”的“葡語國家”紐帶和橋頭堡或有可為。所以筆者傾向於將澳門首次發行的20億人民幣債券看作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的一場試驗。依託澳門的紐帶作用,測試人民幣債券在葡語國家或東南亞範圍的流通性,此次試驗的目標金額只有20億元人民幣,即使出現遊資炒作不管對國內還是對澳門本地的金融市場都不會造成大的衝擊。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如果人民幣債券,在葡語國家中得到承認並實現自由流動,那人民幣將向國際貨幣又邁進一大步。即使首發不利,根植澳門的中資機構也能消化這筆債券。或者為避免人民幣債券境外首發被別有用心的利用,或者基於制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考量,無論如何香港都錯失了一個本屬於自身的好機會,而這或許就是澳門低調成為人民幣債券跨境發行首站的價值所在。
一國貨幣不僅是一個國家的信用象徵,也是一個國家經濟和主權實力的代表,還是一國在國際市場延伸主權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自1944年起建立佈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至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這兩大國際性金融體系都以美元為主要結算貨幣且成員國貨幣均以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確定了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也確立了美國在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加強了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剝削、掠奪和擴張。雖然,隨著國際社會的發展和新興經濟體的崛起美元的國際地位受到一定的衝擊,比如:歐元和日元的崛起,但隨著一系列金融危機的爆發,歐元和日元地位始終徘徊在區域性國際貿易結算貨幣其債券影響力範圍有限,也始終無法撼動美元的霸主地位。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在國際貿易體系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中國很早就開始尋求人民幣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不過當政者們也意識到,在國內金融體系不完善、外匯儲備不充足和綜合經濟實力不強的情況下,開放資本自由流動,勢必造成巨大的金融動蕩,有鑒於日元在其國際化道路上曾遭受金融危機和美元狙擊從此一蹶不振,因此中國始終堅持外匯管制的原則。根據“不可能的三角”理論,即一國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獨立性和匯率穩定性,因此如何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國內貨幣政策獨立性及同時實現人民幣有限度的跨境流動這三者的平衡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各金融管理部門和學界研究思考的問題。
香港或許曾有希望成為人民幣國際債券發行的首站但目前已經告吹。作為“一國兩制”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香港一直以來無論經濟實力、地域範圍、產業構成、國際影響力都比澳門更有實力。以往香港是國內企業尋求歐美國際市場融資的跳板,曾經內地和香港在金融互融互通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典範,比如早幾年的“滬港通”。也因如此,它往往成為西方勢力攪動國內政治局勢的角鬥場,底層民眾不斷積增的內部矛盾經過各方勢力的解讀和利用就能激化為政治危機,上升成外交事件,導致香港整體的政治環境不斷惡化。伴隨中國外交政策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一直以來都在穩步謹慎中進行,但基於外匯管制的前提,不管人民幣是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SDR一籃子貨幣提案權或是成為世界銀行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人民幣都只能作為國際貿易結算的經常性貨幣小打小鬧,只要人民幣債券在國際市場得不到自由流通和承認,人民幣就始終無法成為國際貨幣,因此中央政府始終在尋求更大的突破。依靠內地雄厚的經濟實力和“一國兩制”的差異以及內地暫不開放的金融市場,香港或許曾是這個“突破”的最佳試驗場,但隨著香港局勢不斷被挑釁和激化,中央政府不得不開始尋求人民幣債券跨境發行更好的落地方案。
澳門依靠博彩業吸收了大量的資金,每年資金流轉數量和頻次非常龐大,但澳門的金融產業不管體系還是基礎設施整體而言並不完善,大部分都是承接香港金融產業的尾端。人民幣國債的發行定價、託管結算和二級市場,如依託於澳門本地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些措施將有效刺激本地債券發行、登記、結算等系統的建設,並且會進一步引導更多的發行機構和投資者投身到澳門債券市場的建設中去。雖然短期內澳門還不能建立起與香港相抗衡的國際金融市場地位,但這些措施將帶領澳門金融產業逐步提升和完善。澳門有其區位優勢和相對穩定的政治環境,雖受限於狹窄的地域環境但背靠興建中的橫琴自貿區,作為“一帶一路”的“葡語國家”紐帶和橋頭堡或有可為。所以筆者傾向於將澳門首次發行的20億人民幣債券看作是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的一場試驗。依託澳門的紐帶作用,測試人民幣債券在葡語國家或東南亞範圍的流通性,此次試驗的目標金額只有20億元人民幣,即使出現遊資炒作不管對國內還是對澳門本地的金融市場都不會造成大的衝擊。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加劇,如果人民幣債券,在葡語國家中得到承認並實現自由流動,那人民幣將向國際貨幣又邁進一大步。即使首發不利,根植澳門的中資機構也能消化這筆債券。或者為避免人民幣債券境外首發被別有用心的利用,或者基於制衡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考量,無論如何香港都錯失了一個本屬於自身的好機會,而這或許就是澳門低調成為人民幣債券跨境發行首站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