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震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该系统是用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VAXDBMS实现的,目前数据库内已存入1996年后我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60个震例报告的详细资料,系统具有快速检索、统计计算及图形绘制等功能,是震例分析及有关研究的有效手段,该系统于1991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震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该系统是用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VAXDBMS实现的,目前数据库内已存入1996年后我国大陆5级以上地震60个震例报告的详细资料,系统具有快速检索、统计计算及图形绘制等功能,是震例分析及有关研究的有效手段,该系统于1991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提取多参数无量纲地震前兆信息的均方差方法的物理基础。该方法的物理基础是地震孕育过程中当破裂应力达到50%以上时,岩石弹性、变形性、电性、磁性和热性等性质都会发生显著变化,结果导致岩体物理参数绝对值及其变化速率和测量误差的改变。利用均方差方法来计算这些变化,一方面消除了前兆参数的季节性干扰,另一方面突出了前兆信息。
1990年青海共和7.0级地震是构造地震还是水库畜水诱发地震?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周围地区的无线遥测地震台网在8年运行中记录了丰富的地震资料,共和地震后就记录到余震8,145个,为上述问题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数据。近来,特别是1994年,5.0级以上地震在这一地区呈增多趋势。因此,龙羊峡水库周围是值得地震研究人员密切注视和研究的地区。
用大量弹簧滑块组成的模型可以模拟地震的复杂性,本文以细胞自动机(CA)为数学工具,结合地震学和岩石力学的结果,考虑了能量的输入和损耗,进行了地震事件的数字模拟。对模型中输出的“地震”事件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的多分形分析,并对自组织临界(SOC)状态进行了讨论,进而得到事件至少在时间域里的分布呈现出层次结构,符合自相似特征。本文的CA模型属于确定性的混沌系统,而对于处在SOC状态下的大量事件的频度和大小
论述了起因于EDA现象的地球介质电导率各向异性特征,分析研究了地球介质电导率各向异性变化引起的大地电磁响应函数变化形态特征,简述了大地电磁测深法对EDA电性变化前兆的可识别性及大地电磁资料解释中考虑电导率各向异性的必要性,研究了对称各向异性层状介质大地电磁资料的反演问题。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Venedikov调和分析和滑动滤波等方法,对滇西地震实验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0—1992年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了该地区最佳重力潮汐参数及潮汐和非潮汐动态变化背景,并对观察期间的6个震例进行清理,分析了重力异常变化与地震的关系,获得了该地区重力潮汐和非潮汐信息的地震响应特征。
本文使用多期精密水准资料,经采用统一的计算方法和起算标准处理后,分别对沂沭断裂带上的山东和苏鲁皖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场及其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地震地质背景、区域应力场、地震活动特征等研究了地震危险性问题。
高村深层地下水测井是全国地震地下水监测网中的重点井之一。1994年7月,在该井记录到了一次时间短、变幅较大的水位动态异常,作者经多方面较为仔细的分析研究后认定,该异常反映了一次典型的降雨荷载效应,并对该异常的形成机制作了初步讨论。
本文以收集现有全国各省地震局流动重力测量资料和图件为主,结合大区域联测资料,用绝对重力点控制联网并进行统一平差。平差程序采用经典相关间接平差方法,以压缩存贮方式解算法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全国重力网段差平均精度为0.0107×10-5ms-2。辽宁地区点值精度最高为0.019×10-5ms-2,一般为0.020×10-5-0.030×10-5ms-2。
本文根据白家疃台60年代以来的短周期地震记录图,分析了区域震相的强度比。研究表明:Sn/Lg波的强度比与波传播路径上岩石层热结构、热状态及强地震活动等均有相关性,并就这种相关性对于强地震成因及其预测研究的直接意义进行了讨论。
本文在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模式的基础上,研究了1992年12月发生在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永胜期纳地区的两次Ms5.4,5.1地震前后的序列地震尾波振幅衰减率β和尾波Qc(-1)值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衰减特征。结果表明,尾波衰减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小区域范围的非均匀性,在主震震中附近(Δ<50km)的近场区内,主震期间的β值是0.0076s(-1),相应的Qc(-1)值是0.00561余震期间的β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