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高校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路径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jrcji54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方性高校转型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但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却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本文通过对于地方性本科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素质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从人才供给方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探究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并将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逆推到大学培养人才的课堂教学,站在学生求职就业的视角反思地方性高校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专业的《货币金融学》课程为例,提出了改革课堂教学的路径,从而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着力点。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 应用技术型人才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甘肃省地方性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243 )
  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为经济社会提供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大势所趋,也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人才市场供求失衡的根本所在,而高校转型发展的责任和使命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但是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却成为高校面临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弄清楚大学生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并从人才供给方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探究其根源,从而为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着力点。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知识应用能力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我们以就业素质为主题,对地方本科高校陇东学院2015届经济管理學院经济学、财务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时间是学生临毕业离校前的2015年6月下旬,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5份,有效问卷178份,有效率96.2%。
  经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汇总发现,大学毕业生经过毕业离校前的求职应聘过程,对于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及市场的需求状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总体来看,问卷调查捕获到五个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在就业市场上,学生自身最欠缺的是职业技能、实践经验,并且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市场就业岗位需求不匹配。二是在就业中个人综合素质、专业技能、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最为重要。三是在求职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实习和工作经历、职业资格证书,而学习成绩并没有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评价标准。四是用人单位重视的是个人综合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最看重的是学生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而非知识。五是学生认为,学校最应该培养也是学生自身最需要的是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并且提高就业能力的措施是增加社会实践、增加实用性课程、开展校企合作育人。
  从学生就业难的角度获得的调查结果,为我们反思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以及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二、从学生求职就业的视角反思地方性本科高校教学问题
  站在学生求职就业的视角反思地方性高校给学生所提供的教育,可以看出,当前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尤其是在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而这一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则可逆推到大学培养学生的主战场——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
  对于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个问题的多视觉问卷调查,都指向一个核心即缺乏实践能力以及人才能力供求不匹配,如果将这种能力的缺失逆推到教育教学中来看,那就是教育中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而实践能力一方面直接由实践性教学活动来锻炼,另一方面由课堂教学来培养。从课堂教学来看,当前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学中,都没有足够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反映在课程的教学目标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
  (二)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实践脱节
  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这反映出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三是课程教学内容偏离了所确定的培养目标。那么,在地方性高校转型发展中确定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之后,就要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按照应用技术型人才所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且要紧跟时代变迁不断进行更新。
  (三)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教书不育人
  在传统教育惯性力量的作用下,地方性高校的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式的讲授方法为主,在课堂中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状况既有教师方面的责任,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师只注重教学内容的讲授,关注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没有发挥教学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也没有将教学提升到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高度来教;而对于学生来说,十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到了大学已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思辨的活力,即使老师使用启发式教育或讨论式教学方法,许多学生都是问而不答,缺乏“学”的主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是被动地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并没有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也使课堂教学失去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沟通交流、判断思维等能力的功能和作用。
  (四)课程教学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调查显示出,“实习和工作经历”以及“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对学生就业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但是在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习只有4个月即一个学期的时间,而课堂教学却有6个多学期,这不得不倒逼我们对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反思,一是目前的课堂教学在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该如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二是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目前,在地方性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普遍加强了实践教学并且实践教学也逐步地系统化,但是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还明显不到位,没有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也没有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提高学生非专业的如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能力以及判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评价方式僵化,偏离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多年来,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一直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的,然而通过调查显示,学习成绩在学生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这一方面说明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学习成绩,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目前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包涵或者较少包涵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成分,但是用人单位所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能力而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因此,高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选才用才标准出现了错位。这种现象反映出大多以闭卷考试所得来的学习成绩只是一门课程终结性的结果,只是测量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未将学生通过知识学习所培养的能力和素质纳入考核评价范围,更没有发挥考核评价对人才培养的导向激励作用和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学校以学习成绩为主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目标偏离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路径——以《货币金融学》课程为例
  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将学习者实践能力、就业质量和创业能力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将服务行业企业、服务社区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使其具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制定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对整个教学活动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是大学课堂教学正确取向的保障。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和实践活动来达到的,课程的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那么,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必须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因此,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外,还必须使学生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既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目标。以经济学专业的《货币金融学》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市场等范畴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等,同时,要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运行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方法,培养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选取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对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来说,教学应遵循“能力导向”,能力导向说到底是知识应用导向,即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设计课程体系。以经济学专业的《货币金融学》课程为例,除了重点学习货币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之外,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经济金融问题,了解掌握我国金融运行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如在学习“货币”这章的内容时,对于货币形态的演变,不仅掌握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变,还使学生了解Q币、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以及我国央行在数字货币发行方面的进展等内容;对于“货币政策”一章的学习,不但要掌握货币政策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政策的传导机制等内容,而且要掌握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现状,并且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其政策使用的现实背景及调控的机制和效果。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要与现实金融领域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同时,引入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为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提供便利。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减取舍融合。
  (三)采取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与“學”两个方面,当前对于大学教学的考核评价主要关注的是教师“教”得怎么样,却没有对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注重学生学到了哪些知识,而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认识不足,没有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大学中,一个好学生,首先是一个“好学的”学生,“好学”比“学好”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输知识,更要发挥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通过多样化而不是教师“一言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在《货币金融学》课程学习中,对于相对比较容易理解的“金融机构”的内容,提前布置,由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讨论、备课进行讲解,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学习“利率”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为题写小论文,并学会银行现行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以及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对于“货币政策”的学习,安排学生查阅我国某时期有关货币政策的新闻报道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同时,鼓励学生参加ERP模拟竞赛,在实战中掌握企业筹融资技巧。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
  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在市场的环境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在《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教学中,在“金融市场”一章的学习中,我们聘请证券公司的证券分析师为学生讲解证券市场知识,并向学生介绍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相关内容,同时,安排学生在证券公司的模拟交易系统进行模拟操作,熟悉证券交易原理和流程。在“商业银行”一章的学习中,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营业大厅开展现场教学,请银行的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讲解商业银行具体的业务种类及金融产品,带领学生参观体验电子银行业务、现场讲授手工点钞及假币识别等金融专业知识,使学生熟悉银行业务凭证、了解各类金融服务及业务流程,同时,也使学生对银行的职业岗位有了具体的认知。在工商银行推出针对大学生的E-校园产品时,组织学生参与产品宣传和服务,使学生了解商业银行网上银行的运作。当学生到了大四实习阶段进入银行实习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和产品已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也为学生就业求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构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机制   高校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引导激励学生正确地学习,而且有利于激励教师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地方性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确定了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之后,就必须构建与这一目标相适应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人才考核就不能仅仅以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形式来衡量,而必须改变“学习成绩”的内涵,既要考核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更要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还应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涵在考核评价范围之内,实现人才的考核评价目标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并且符合用人单位的选才用才评价标准。具体到课程的考核,要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分数“论英雄”的方法,而要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手段,对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课堂表现、论文写作、案例分析以及实践教学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同时对于获取银行、证券等相关从业职业资格证的学生也可进行适当的加分。通过多种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多渠道学习,多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四、 结语
  国家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但转型发展是高校全方位的改革,不仅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等方面转型,更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是通过各个专业所开设的各门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课程教学这一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中,如何改革课程教育教学方法,是关系到高校转型发展成败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于地方性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的调查发现,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学校的人才考核评价标准与用人单位的選才用才评价标准出现错位,这就倒逼我们反思高校的课程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分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性高校应确定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一致的课程教学目标,精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多元化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一门门课程的教书育人,最终锻造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掌握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啸.突破学科定势: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的一个新视角一一兼论重构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5(2):21-25.
  [2] 钱颖一.“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N].光明日报,2013-9-2.
  [3] 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1):74-77.
其他文献
期刊
安徽财经大学“龙湖文学奖”是由原龙湖诗社校友倡议并赞助的全校性文学奖,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体表现为:校友推动,文脉传承;回归文学,鼓励原创;以生为本,专业引
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点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点深入论述由这些特点决定的高校要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应有之义,并探讨其对规定高
本文着重阐述了翻转课堂的起源、发展历程、特点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现阶段在中国实施和推广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阻碍,以期为我国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改
通过平衡施肥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地条件下,马铃薯最佳经济施肥量为N 141.1kg/hm2,P2O5104.5kg/hm2,K2O 198.9kg/hm2,施用比例1:0.74:1.41,最佳产量31845.3
摘 要: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颖的话题,一个社会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或者是什么程度, 人们对其关注的热情始终保持不变。21世纪,人类社会全面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出现,对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全面解读“互联网+”背景下人的发展目标的定位,揭示“互联网+”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和谐三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 人的发展 向度  人的发展问题是一个既古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那天春雨蒙蒙,一位搞艺术创意设计的朋友邀请我们去吴江同里踏青。江南水乡风景的美丽常驻心头,美食更是勾引我们脚步。  同里有古意盎然的“退思园”,20年前随报社杂志社的笔会去过多次,这次去吴江才知道有座新建的“静思园”,园主是位做建筑起家的企业家,还是位著名的收藏家,收藏巨石、奇石、古石桥无数,还有很多明清建筑上拆下来的木雕,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参观了一圈后,主人请我们入席吃私房菜,他家姓陈,自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师范类高校英语专业现状,指出课时缩短影响到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进而产生了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低级语言错误频发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师范类高校英汉互译教学中的问题,界定英汉语言差异意识的概念,指出它是对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宏观与微观差异的全面认识并将其与英汉互译的方法与技巧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的对方法与技巧更加深刻与全面的认识;分析语言差异与翻译技巧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