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国家的城市改造政策:文化的标准和环境的关注

来源 :中国园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l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公共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对其他国家过去的经验的检验发展而来的.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模仿的局限性和政策调整的必要条件.通过英国和美国的比较来展示城市改造政策中将会存在的文化方面和环境污染经验方面的细微差别.来自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可能对第三世界的城市中心有借鉴意义,因为它们都被废弃和更新活动所影响.提出任何国家在考虑其他地区的经验以决定其关联性和变更性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经济条件和富裕情况的不同,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1)国家的状况--中央集权和人口的多样性;(2)对市场的依赖--对经济活动的公共规则的接受;(3)财产和所有权的概念--公共土地所有权的程度;(4)对环境风险的感知和承受力--人为灾难的经验;(5)土地使用控制系统--档案记录的质量和土地信息的公开;(6)公共政策的决策过程--以及邻里之间对决策的影响程度;(7)"经济发展"的程度--满足基本需求的程度和人口的迁移模式.
其他文献
农村问题是中国社会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自晚清启动现代化以来,中国农村一直在衰败和危机中挣扎.如何解决农村问题,各派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陈翰笙先生是马克思主义
在简要介绍TAM模型的理论、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上,就社会公众对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构建出研究模型并提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的手段采集并分析数据,验证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型模式和客观趋势。在文化生存竞争中,族群文化需要建构自身的合法性和自主性,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德国文化的经验,在国家层面上也需要法律的有力支持
2007~2008年岁末年初,俄罗斯相继迎来杜马和总统选举,这是普京执政八年来俄重要的权力交接,将决定俄未来国家走向.普京致力于确保政权交接后治国方针的连续性,以最终实现强国
国际社会发展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llin for Social Development,ICSD)第十五届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7月16~20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会议主题是"在冲突的世界中促进
乌托邦指理想的社会,从二十世纪以来思想和文化领域就掀起了乌托邦的浪潮,随后又有反乌托邦作品的出现,当代社会学家成伯清又在吉登斯的理论中分析了乌托邦现实主义的存在及
本文在对山东省各种人口出生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山东省教育统计数据,以及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数据估算了山东省1990年代各年出生人数和生育水平,并推算了2000~2005年
与复杂的跨国网络与跨界互动相比,公民身份却划分了清晰的边界.香港回归中国主权后,对其公民身份的类别划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依照香港基本法中对居留权的定义,很大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公民社会开始兴起.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于各种民间组织进入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政府的政策导向.
从专家知识系统算法实现的需求出发,研究了不确定条件下,基于云理论的专家知识系统的数据集成算法以及综合评估模型,为实现专家知识系统智能化决策提供了方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