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包虫病的MRI表现及诊断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t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脑包虫病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脑包虫病患者的MRI表现,总结脑包虫病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18例脑包虫病患者中囊性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各9例.囊性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大小不等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病灶,内部信号均匀一致,液体衰减反转回复(FLAIR)序列扫描其内囊液信号可被抑制;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6例病灶周围无水肿带,3例破裂包虫囊肿病灶周围有水肿带;6例病灶见囊壁显示,3例病灶囊壁显示不明显;增强扫描3例破裂包虫囊肿有环形强化,6例病灶无强化;泡型包虫病表现为脑内多发等T1、短T2簇状异常信号,病灶周围通常有类似脑肿瘤样的水肿带.病灶T2WI信号似"煤炭样"黑色的低信号,内见无数密集稍高信号的小囊泡影,小囊泡直径约1~10 mm为其特征性表现.DWI序列病灶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病灶均见不规则的异常环形强化.2例脑灌注成像病变为低灌注改变.结论 MRI以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优势显示脑包虫更准确,术前诊断率更高,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肾球旁细胞瘤(juxtaglomerular cell tumor,JGCT)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以分泌肾素为特征,又名肾素瘤[1-3].有关JGCT的报道多侧重于临床与病理特征[4-7],对于其影像表现,国内文献多为个案报告[1-3],国外文献也少见系统总结[6-9].笔者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JGCT患者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自发性眶内出血的影像表现,探讨不同影像技术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自发性眶内出血的超声、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或临床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例中18例经手术证实,其中单纯性血囊肿6例,静脉性血管瘤伴血囊肿形成10例(畸形血管位于肌肉圆锥内7例,眼外肌3例),静脉曲张伴血囊肿形成2例(畸形血管位于肌肉圆锥内、眼外肌各1例),另12例由穿刺证实.3
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中华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放射学实践杂志社、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及协和医院承办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二届全国骨关节肌肉影像学术会议将于2010年4月22日至25日于武汉市召开。本届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做专题讲座,并进行优秀论文代表发言、英语论文发言、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出席会议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9分。
目的 评价动脉性肺隔离症(AS)的MSCT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S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5例均行MSCT增强扫描,并进行3D图像重组,分析异常体循环动脉(ASA)、肺动静脉、支气管和肺实质的影像特征.结果 5例均可见单支粗大的ASA从降主动脉发出,迂曲扩张,先向下随即朝上朝前外,供血左下叶基底段,ASA供血区正好与肺动脉供血缺如区一致,肺静脉明显增粗.4例为典型AS,有典型的ASA,与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脑灌注间隔轴扫模式降低扫描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临床可疑卒中患者145例,按照时间顺序分别进行连续轴扫模式(电影组)和间隔扫描模式(轴扫组)的脑灌注成像,选择两组检查结果正常者各20例.电影组采用Cine full扫描模式,扫描时间1 s,在50 s内连续曝光扫描.轴扫组使用Axial full扫描模式,扫描时间1 s,间隔时间2 s,两组扫描范围均为40 mm.测量两组双侧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决定,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山东省医学会与山东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承办的“中华放射学分会第十七届全国会议”拟定于2010年10月14日至19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所有与会者将获国家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欢迎广大同仁踊跃投稿、积极参与。
实体瘤的疗效评价一直是影像学肩负的重要临床任务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及时、准确的疗效判断是进行临床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治疗手段的丰富与发展、影像设备的更新与进步都推动了评价标准的演变与进化.恰当适度的影像检查手段、合理客观的评价标准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孜孜以求、不断探寻的目标。
期刊
目的 总结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MRI特征性表现,探讨不同病理类型FCD各自的特异性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4例FCD患者的MRI表现.将44例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FCD Ⅰ型和Ⅱ型,观察以下MRI征象在两种类型中的出现情况:(1)局灶性皮层增厚;(2)灰、白质分界不清;(3)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或)T2WI上白质内向脑室方向延伸的锥形异常增高信号;
第四届中国国际分子影像学高峰论坛于2010年3月27日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召开.来自中美两国的25名分子影像学及相关学科的著名专家参加了会议,哈尔滨医科大学的领导亲临会议.  与会专家就国内外分子影像学最新研究进展、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陈小元教授作了"肿瘤分子成像探针"的专题讲座,介绍了探针合成技术的最新发展,认为该技术依然是当前分子影像学研究的核
期刊
患者女,27岁.耳鸣、头晕2个月,加重伴呕吐1个月,于2009年5月10日就诊.体检:耳鸣呈阵发性,双眼视物模糊并复视,双眼水平震颤,左角膜反射消失,左额纹变浅,左上睑不能完全闭合,左面部触觉、痛觉迟钝,左耳听力差,肢体平衡试验阳性.其他检查无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