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实现六堡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共生共赢

来源 :中国集体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目前扶贫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而对扶贫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区划调整后的苍梧县应如何因地制宜,建立精准扶贫。应该把精准扶贫和苍梧的特色产业——六堡茶产业结合起来,把六堡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打产业, 六堡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部署,探索六堡茶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的切合点,实现共生共赢。
  关键词:精准扶贫;六堡茶产业;共生共赢
  2016年5月,国家出台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产业扶贫不断受到重视,被当做扶贫政策的重头戏。要“唱”好这一出重头戏,必须把握好“精准”和“特色”两个方面。苍梧县种植六堡茶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嘉庆年间,六堡茶入选全国24种名茶,六堡茶之所以被选入全国24种名茶之列,是因为它独有的、特殊的槟榔香味。2013年区划调整后,苍梧县受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运输等因素影响,属于典型山区县(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95%),是全区扶贫攻坚的重点县,全县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村49个,贫困户8721户,贫困人口36968人,应如何因地制宜,建立精准扶贫。应把精准扶贫和苍梧的特色产业——六堡茶产业结合起来,把六堡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打产业,加快发展相关的六堡茶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把其作为主打产业的补充,纳入精准扶贫重要部署的内容,发挥资源优势,走特色产业扶贫道路,发展六堡茶产业助推扶贫,带动农民增收,探索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的切合点,从而两者互为支撑,实现共生共赢。
  一、六堡茶产业在助推扶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1. 六堡茶产业发展规模不够大,经济效益不够高。当前,六堡茶产业相对传统农业而言,对资金投入、管理水平、发展规模的要求较高,且六堡名镇建设以及六堡茶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刚起步,要发挥六堡茶促扶贫的效益,需要形成一定规模效应。而且,贫困村的投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非常有限。
  2. 精准扶贫程度不高。当前,对贫困村、贫困户的扶贫在六堡茶種植的扶持方面仅仅局限于实物性扶贫,以免费发放六堡茶种苗、化肥为主,往往忽略了六堡茶种植技术传授、销售技巧、六堡茶现代化制作工艺培训、六堡茶旅游文化开展等方面的精准扶贫、创新扶贫,六堡茶产业扶贫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导致一些贫困村扶贫不够精准、扶贫成效不明显。
  3. 贫困户文化整体素质不够高,发展后劲不足。各贫困村的绝大部分有文化、有体力、有能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出门在外打工,留守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甚至体力都明显偏弱,仅可以在家发展特色产业,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而且越是贫困地区,这种情况越发突出。在贫困村,目前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在全县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一些农民合作社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一些企业与贫困户联系不紧,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也非常有限,贫困户想从六堡茶加工、销售等延伸的产业链中获取“额外收益”比较困难。
  二、实现六堡茶产业与精准扶贫共生共赢的建议
  (一)加大扶持,把六堡茶产业项目列入精准扶贫的内容
  目前县委、县政府应立足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实际,每年要整合一定量的项目资金支持茶园基地建设,引导贫困农户发展茶园基地,扩大六堡茶种植,从苍梧县县情出发,着重体现“精准扶贫”的宗旨,抓好扩大基地、提高品质和强化品牌等方面的工作,把六堡茶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提升品牌效益,努力把六堡茶产业打造成为苍梧县的富民主导产业,更是苍梧县带动力最强、从业人员最多、成长性最好的主导产业。可以通过召开六堡茶产业扶贫专题分析会和产业扶贫讲座,重点讲授当前产业扶贫的特点和意义、传播产业扶贫的相关知识,让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贫困村经济要发展,特色产业必须放在首位,以产业发展助贫困户增收,进一步提升扶贫成效。切实落实扶贫政策,出台产业发展方面的扶持政策,贫困户能充分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贫困户种植茶叶的立档建卡,实行一对一的帮扶。对茶企、茶农的扶持方式是以奖代投,扶持标准为种苗基地2000元/亩,新建基地1000元/亩,老茶园改造500元/亩。注重对六堡茶种苗繁育母本园、苗圃基地等的扶持,特别是资金的扶持,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苍梧县仍坚持每年投入奖励扶持资金600万元;加快无性系良种茶园的建设,鼓励贫困户栽培无性系良种茶树,财政给予一定的扶贫资金,如茶农新建一亩茶园就可以得到补助资金1000 元;而新建的茶叶龙头企业,只要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1000万元以上,验收合格后即可得到奖励资金10万元。要坚持把六堡茶产业作为富民主业来抓,围绕茶产业实施精准扶贫,抓好茶园基地的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加快附属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贫困农户增收、贫困人口充分就业。新建一亩茶园约需投资6000~8000 元,一般3年开始有收益,产值约6000 元/亩,茶农纯收入可达 3000元左右,茶树具有生命周期长的特点,茶农实现稳定持续增收并不困难。2013~2015年连续3年,苍梧县每年开发种植六堡茶1000亩,相对连片开发种植六堡茶共3000亩,开发种植过程中把项目基地内的扶贫对象户作为重点,使贫困农户平均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二)因户施策,提高精准度,创新扶贫模式
  因户施策,提高精准度。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差别扶持的具体办法,实现脱贫致富。实施六堡茶产业扶贫,必须遵循“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原则,尊重实际,立足贫困村现有的产业基础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突出“一村一品”的特点;为解决扶贫不精准、扶贫不够长效的难题,要设立专项的扶持基金,发挥引导作用,专门用来发展六堡茶产业,把财政信用担保融资平台搭建起来,充分撬动银行等社会资金来共同扶持、参与产业扶贫。区划调整后,苍梧县要实现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必须在特色产业(六堡茶)发展上下工夫,通过降低农村小额贷款门槛,增加小额贷款额度,设立六堡茶产业扶持基金,为贫困户提供政策支持与贷款便利,着力破解六堡茶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组织建设银行、邮政银行分别推出“助保贷”和“互惠贷”等金融产品用于支持茶产业发展。可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建档立卡贫困户经审核合格后可以取得扶贫小额贴息贷款,金额为3万~5万元,用于扶持贫困农户发展茶产业。创新扶贫模式, 可开展“公司+农户”、小额信贷委托经营、“合作社+农户”、资产出租、党员干部或经济能人带动五种产业发展新模式,鼓励龙头企业以提供苗木、技术服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六堡茶。为解决贫困户种植管理知识缺乏、资金缺乏的问题,贫困户与企业合作种植六堡茶时,六堡茶的种植、经营管理可由企业来负责,贫困户以政府扶持种植六堡茶补助资金作为启动资金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目前,苍梧县贫困户与企业合作模式仅仅是购销关系,还没有形成农户入股或企业支付补助的方式。要鼓励农户采取以土地参股、出租、承包等多种方式,发展连片基地,促进农村土地集中,提高产出效益。各茶企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收购合同,企业采取提供种苗、技术指导,支持茶农发展基地,实行上门收购,设定保护价,实现利益共享。可按种植面积提供1000元/亩的资金扶持,保证不低于市场价回收茶农自产的茶叶,确保农户稳步增收。   (三)加强对贫困户培训,提高素质
  进一步加强对贫困户的系统培训,培训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让贫困户逐步成为有文化、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还要加强对贫困村“两委”班子、经济能人、致富能人的培训,充分发挥其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示范与带动作用,使他们成为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与“带头人”。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可由县扶贫办牵头,组织人社、农业、移民、茶叶等部门联合培训贫困农户,举办“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各类培训班,从而使贫困农户的发展技能得到提高,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近3年来,累计有41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大部分实现了稳定就业,其中就包括3300多名贫困人口。正因为如此,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户逐渐回家办茶园、从事茶业生产;一些贫困农户通过程序获得扶贫小额贴息信贷(3万~5万元)投资茶产业,有的贫困农户则利用农闲时间到茶业企业务工,收入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仅以茶艺师为例,目前这种人才奇缺,是市场需求最高的,通过培训合格取得证书后的学员成为“香饽饽”,各大茶企抢着要人,开出的月薪基本在3000~6000元之间,使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能够真正实现。


  (四)加快示范区六堡茶文化旅游开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苍梧县原生六堡茶产业(核心)示范区是2015年自治区公布的18个第二批广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当中的一个。建设示范区,可以加快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要着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优质茶叶产品生产基地、现代特色农业展示平台、4A级农业旅游景区和现代特色茶叶产业园。示范区规划把六堡镇大中村作为中心,核心区面积3200亩,以核心区为中心向周边村庄和乡镇拓展、辐射,使拓展区面积达到10000亩,辐射区面积达到20000亩,项目建设涉及大中村、六堡村、合口村、理冲村、四柳村、塘平村、山坪村、公平村、不倚村等茶叶专业村,集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进一步加快示范区的六堡茶文化旅游开发。据统计,示范区建成后,每亩六堡茶可增收500元;每年可加工毛茶1200吨,产值达1.68亿元。示范区可带动农民增收,核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0730元,核心区比拓展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623元高11.5%;核心区比辐射区农民人均纯收入9250元高16%;核心区比六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868元高21%。2016年10月苍梧县拿到了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的称号,将进一步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大力推动六堡茶旅游商品化的开发。
  (五)加快产品创新,研发茶系列深加工产品,加快六堡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每个地方产业的发展,靠单一的产品去占领市场是远远不够的,目前在全国各地以及国外不少的企业来看,在打造专业产品的同时拉长相关产业链,以开拓更大的市场。给传统茶产业插上的另一只翅膀是产品创新。六堡茶应当从单纯的农副产品加工向现代化的新型食品工业方向发展,开发更多的茶类食品、保健品、茶类化妆品、生活日用品等,如六堡茶饮品(包括瓶装、易拉罐饮品,速溶茶砖、奶茶、茶饼、黑茶软糖等)、保健品(包括茶冲剂、茶保健枕、姜茶、茶膏)等。相关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联合起来成立梧州六堡茶系列产品研发中心,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研制、开发优势产品,实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目标,实现茶叶的产业化,促使茶农的增收。
  综上所述,发展六堡茶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是苍梧县实施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只有把精准扶贫和苍梧的特色产业——六堡茶产业结合起来,把六堡茶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打产业, 六堡茶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部署, 才能探索出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的切合点,两者互为支撑,实现共生共赢。
  参考文献:
  [1]任璐.对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商论,2016(19).
  [2]杨彦芳.壮大茶业产业助推精准扶贫[J].新湘評论,2015(13).
  [3]李柏君.发展特色产业实施精准扶贫[N].梧州日报,2016-04-24.
  *基金项目:2016年度梧州党校系统调研课题(编号2016WZDXKT06)。
  (作者单位:中共苍梧县委党校)
其他文献
摘要: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兴商业模式已然崛起。而作为旅游度假经济中的一环,酒店业也悄然发生着新变化。Xbed酒店对传统酒店业进行创新,以纯互联网模式实现了“房间的社会共享化”、“酒店配套设施共享化”和“客房人力服务的共享化”。其凭借更加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对传统酒店模式产生极大的冲擊力,也引发一系列行业规制问题,文章试图通过剖析以Xbed为代表的互联网酒店市场化
期刊
摘要:开滦集团近年来不断加大节能环保资金投入,内部审计适时跟进,运用审前调查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审核比较、计算分析和现场巡查等方法,通过审核项目建设程序的合规性、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实施的效果效益性等内容,查找管理漏洞,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节能环保项目规范、高效运转。该项审计拓宽了审计领域,履行了内部审计的咨询与服务职能,是内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对企业全面开展节能环保项目审计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摘要:会展经济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政府及企业的高度认可。文章结合会展经济的概念,会展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以湛江为例,分析湛江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会展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会展经济;区域经济;湛江;路徑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期刊
摘要:文章基于面板协整法运用2000~2014年全国30个省市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面板数据测算了全国分地区工业产能利用率,并结合地区市場化指数探索中国区域工业发展在市场化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对中国当前工业产能过剩现状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一个典型事实: 2000~2014年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与市场化指数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时,市场化指数的增加有利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而当市
期刊
摘要:大数据的运用如今已日益广泛,大数据时代已到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大数据趋势下,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改革的出发点。与此同时,伴随改革开放之后,公共管理的“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日益登上舞台,公共卫生作为公共服务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仅依靠政府作为主体是不能完全实现服务内容和成效的。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在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区公民这一主体在贵州的公共卫生服务
期刊
摘要:教育部联合十一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来,各省市都加快了研学旅行发展的步伐,先后有安徽、江苏、重庆等8省市开展了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而红色研学旅游基地作为红色研学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它的开发和建设面临新一轮的挑战和机遇。文章以重庆红岩基地为例,分析红色研学基地开发建设现状以及现存问题,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建议,以完善红色研学基地建设,更好推动红色研学旅行的发展
期刊
摘要:为了解释农户信贷需求难以实现的原因,文章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农户需求意愿和规模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了贫困地区农户信贷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的小额信贷认知、区域异质性和家庭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户小额信贷需求意愿和规模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具体地,了解小额信贷政策的家庭其信贷需求规模比不了解的家庭平均提高了9.65倍;另外,内蒙古地区农户信贷需求规模比贵州地区的农户高了12.63倍。
期刊
摘要:电子商务在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实施精准脱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村电子商务的很多问题如基础设施落后、法律法规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人才稀缺等,尤其是人才稀缺问题尤为突出。面向社会,面向农村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是我们县级中等专业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种社会责任,电子商务专业旨在深度整合校内外多方资源,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在政府、学校共同管理下
期刊
摘要:农民合作社“三位一体”综合改革是自建国以来合作社实践的成功典范。“三位一体”的合作社模式根植于我国农村发展土壤,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文章首先从社会背景和政策设计两个方面阐述合作社“三位一体”改革在我国的实践探索;然后从农民合作社的基本功能视角分析“三位一体”合作社模式功能互补的功效连环与“三位一体”综合改革的功能理性;接着分别分析几类新型合作社的成功案例:日本“信用组合”模式、台湾和韩国的“农
期刊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大扶贫力度,让农村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进入小康水平,分享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就。回顾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原有的规模性扶贫开发工程已经不适应我国现阶段扶贫开发的需要,而需要开展精准扶贫,不断优化和创新精准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政策,使扶贫工作快速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和贫富差距。精准扶贫是通过前期科学调研和识别机制对部分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并能够分析其具体原因后采取有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