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镇30岁的林俊,平时喜欢到县城看看电影,多年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前不久,他偶尔到邻近的如皋市看了几场电影,散场后却发现了差异:如皋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比他年轻,而如东的观众绝大多数都比他年长;如皋城区到了晚上十一二点还非常热闹,如东的夜生活则相对冷清很多。
差异的确存在。如东远比如皋“老态”,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几组数据:去年如东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8%,新生儿5000人,而今年新增退休人员就近6000人;因生源不足,如东的高中已从9所减为7所,并即将减至4所……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02亿,老龄化仍呈加剧态势。当下的如东,正是中国很多城市的未来。
中国最“老”的县
位于黄海之滨的如东是传统农业大县。记者近日在如东乡村采访时发现,在田间地头劳作的都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滕金奎说,返乡的农民工,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和体力原因“干不动了”,一些建设工地为了安全,也明确不要高龄工人,他们只能回家种地。
老人在田间劳作并不算新鲜事,关键是,他们的子女大多数都没有再回来的意愿。县人社局副局长徐进张是新店镇曹庵村人,他家前后20多户,孩子全都考出去了,没有一个在本地就业,大量农房空置。“三四十年后,这辈老人走后,村子也就空了。”徐进张说。
南通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7年。如东则是南通地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由此推断,如东很可能是中国最“老”的县。
为什么如此之“老”?如东人分析不外乎三个原因:计划生育、教育、长寿。
如东一直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一胎化政策”在如东深入人心,稳定的低出生率导致如东人口连续十多年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东比邻近的如皋,少生50万人左右。
县计生委副主任顾溯溯说,如东从1997年就开始人口负增长,三次普查数据分别为111.6万、108.5万和99.6万人,人口规模不断缩小。
良好的教育,还促使如东每年输出大量优质生源。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杨兵说,如东每年输出优质生源三四千人,但学成回乡的不足20%。尽管地方对回乡就业创业有各种优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长寿也是如东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2011年,如东成为全国第21个“中国长寿之乡”。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预期寿命将继续提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进一步助推了如东的老龄化程度。
压力无处不在
走在如东的城市和乡村,看一看,未必能感觉到老龄化的压力;聊一聊,压力就无处不在。有时,这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20岁的刘心雨去年考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还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因为他父母正当壮年,各有不错的工作,生活也算宽裕。再往上,还有68岁的奶奶、69岁的爷爷,90岁的曾祖父和91岁的曾祖母,可谓四世同堂。虽然所有长辈将来未必全靠心雨养老,但从常人看来,仅这一家庭结构,便有足够的压力,因为他是家里的独苗。
“长辈身体好,是我们的福分。”心雨的父亲刘爱国说,他这一辈,从没想过要把父母送到敬老院,“但下一辈,就不敢奢望了,因为孩子的压力太大,最起码要面对4个老人。”
“大不了,到时候把父母接到我那边去。”刘心雨很喜欢大家庭的氛围,暑期在家,众多长辈簇拥,他依然像个孩子。心雨奶奶那辈的兄弟姐妹很多,每到过年,在他家吃饭的人多达二三十号。但到他这一辈,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将来谈恋爱,对方必须孝顺,否则免谈。”刘心雨说。
很多人认为,如东并没有因为控制生育而实现“快富”的目标,反倒造成了“人财两空”。如东崇教,即使农民,只要孩子愿意上学,砸锅卖铁也要供,如东的升学率一直领跑江苏。待孩子学成就业后,父母大多会倾其所有,甚至贷款帮孩子在外地买房。“如东每年平均有三四千名学子在外地就业,每套房子都在百万元左右,仅此一项,每年从如东外流的资金,便多达三四十亿。”徐进张说。
尽管国家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但如东人生二胎的意愿却特别不强烈。县计生委去年对全县符合生育政策的2.8万多对夫妇进行调查,有生育意愿的仅有11.6%。自江苏省修改计生条例,明确“单独”家庭可生二孩,如东经过计生部门审批的只有40多对。
“不是不想生,主要是精力不够。”在县统计局工作的36岁的陈旭说,生个孩子绝不是添双碗筷、吃饱穿暖就行,还要培养教育,“现在一个孩子都忙不过来,谁还想生第二个?”
“我们已经感到担忧和恐惧”
如东的老龄化,已经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重压力。
“我们的中学数量一直在减少。”如东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建所说的现象,在记者意料之中,但数字变化之大,却出乎意料。
2010年前如东还有9所高中,到2010年只剩下7所。今年这7所高中又有3所停止招生,两年后全县将只剩4所。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生源。
生源的减少,同时也反映出如东劳动力资源的严重缺乏。引进的很多大企业,常常招不到足量的工人。“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招工缺口达3000人,三一重工在如东新建的工业园,又要招工一两千人,去哪招?”徐进张对此一筹莫展。
劳动力匮乏,人口素质还在不断降低。杨兵说,这些年如东能考取顶尖高校的孩子明显少了,而且考取大学的多是公务员或教师的孩子,农民和企业职工的孩子考的学校都不太好,说明人口素质在下降。
最令当地烦心的,是养老金的捉襟见肘。县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沈小骏说,老龄化使得当地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赡养比上升。如东缴纳养老保险与养老金领取者的比例,目前已是2.74∶1,即2.74人供养1人,而合理的赡养比应该是4∶1。“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支付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企业和参保人员的负担也将进一步加重。”沈小骏说。
“我们已经感到了担忧和恐惧,因为老龄化的步伐太快了。”如东县政协主席陈建华把老龄化问题作为本届政协工作持续重点关注的课题。“谁来种地”已不是陈建华所思考的问题,“当亲人老了,我们该怎么办”才是问题所在。
差异的确存在。如东远比如皋“老态”,早已迈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几组数据:去年如东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8%,新生儿5000人,而今年新增退休人员就近6000人;因生源不足,如东的高中已从9所减为7所,并即将减至4所……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02亿,老龄化仍呈加剧态势。当下的如东,正是中国很多城市的未来。
中国最“老”的县
位于黄海之滨的如东是传统农业大县。记者近日在如东乡村采访时发现,在田间地头劳作的都是六旬以上的老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滕金奎说,返乡的农民工,大部分是由于年龄和体力原因“干不动了”,一些建设工地为了安全,也明确不要高龄工人,他们只能回家种地。
老人在田间劳作并不算新鲜事,关键是,他们的子女大多数都没有再回来的意愿。县人社局副局长徐进张是新店镇曹庵村人,他家前后20多户,孩子全都考出去了,没有一个在本地就业,大量农房空置。“三四十年后,这辈老人走后,村子也就空了。”徐进张说。
南通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级市,早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17年。如东则是南通地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县。由此推断,如东很可能是中国最“老”的县。
为什么如此之“老”?如东人分析不外乎三个原因:计划生育、教育、长寿。
如东一直是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一胎化政策”在如东深入人心,稳定的低出生率导致如东人口连续十多年负增长。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东比邻近的如皋,少生50万人左右。
县计生委副主任顾溯溯说,如东从1997年就开始人口负增长,三次普查数据分别为111.6万、108.5万和99.6万人,人口规模不断缩小。
良好的教育,还促使如东每年输出大量优质生源。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杨兵说,如东每年输出优质生源三四千人,但学成回乡的不足20%。尽管地方对回乡就业创业有各种优惠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长寿也是如东老龄化加剧的重要原因。2011年,如东成为全国第21个“中国长寿之乡”。随着医疗保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预期寿命将继续提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进一步助推了如东的老龄化程度。
压力无处不在
走在如东的城市和乡村,看一看,未必能感觉到老龄化的压力;聊一聊,压力就无处不在。有时,这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
20岁的刘心雨去年考上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还没有什么生活压力,因为他父母正当壮年,各有不错的工作,生活也算宽裕。再往上,还有68岁的奶奶、69岁的爷爷,90岁的曾祖父和91岁的曾祖母,可谓四世同堂。虽然所有长辈将来未必全靠心雨养老,但从常人看来,仅这一家庭结构,便有足够的压力,因为他是家里的独苗。
“长辈身体好,是我们的福分。”心雨的父亲刘爱国说,他这一辈,从没想过要把父母送到敬老院,“但下一辈,就不敢奢望了,因为孩子的压力太大,最起码要面对4个老人。”
“大不了,到时候把父母接到我那边去。”刘心雨很喜欢大家庭的氛围,暑期在家,众多长辈簇拥,他依然像个孩子。心雨奶奶那辈的兄弟姐妹很多,每到过年,在他家吃饭的人多达二三十号。但到他这一辈,每家都是独生子女。“将来谈恋爱,对方必须孝顺,否则免谈。”刘心雨说。
很多人认为,如东并没有因为控制生育而实现“快富”的目标,反倒造成了“人财两空”。如东崇教,即使农民,只要孩子愿意上学,砸锅卖铁也要供,如东的升学率一直领跑江苏。待孩子学成就业后,父母大多会倾其所有,甚至贷款帮孩子在外地买房。“如东每年平均有三四千名学子在外地就业,每套房子都在百万元左右,仅此一项,每年从如东外流的资金,便多达三四十亿。”徐进张说。
尽管国家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但如东人生二胎的意愿却特别不强烈。县计生委去年对全县符合生育政策的2.8万多对夫妇进行调查,有生育意愿的仅有11.6%。自江苏省修改计生条例,明确“单独”家庭可生二孩,如东经过计生部门审批的只有40多对。
“不是不想生,主要是精力不够。”在县统计局工作的36岁的陈旭说,生个孩子绝不是添双碗筷、吃饱穿暖就行,还要培养教育,“现在一个孩子都忙不过来,谁还想生第二个?”
“我们已经感到担忧和恐惧”
如东的老龄化,已经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重压力。
“我们的中学数量一直在减少。”如东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建所说的现象,在记者意料之中,但数字变化之大,却出乎意料。
2010年前如东还有9所高中,到2010年只剩下7所。今年这7所高中又有3所停止招生,两年后全县将只剩4所。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生源。
生源的减少,同时也反映出如东劳动力资源的严重缺乏。引进的很多大企业,常常招不到足量的工人。“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招工缺口达3000人,三一重工在如东新建的工业园,又要招工一两千人,去哪招?”徐进张对此一筹莫展。
劳动力匮乏,人口素质还在不断降低。杨兵说,这些年如东能考取顶尖高校的孩子明显少了,而且考取大学的多是公务员或教师的孩子,农民和企业职工的孩子考的学校都不太好,说明人口素质在下降。
最令当地烦心的,是养老金的捉襟见肘。县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主任沈小骏说,老龄化使得当地劳动人口比重下降、赡养比上升。如东缴纳养老保险与养老金领取者的比例,目前已是2.74∶1,即2.74人供养1人,而合理的赡养比应该是4∶1。“随着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大,支付范围和标准不断提高,企业和参保人员的负担也将进一步加重。”沈小骏说。
“我们已经感到了担忧和恐惧,因为老龄化的步伐太快了。”如东县政协主席陈建华把老龄化问题作为本届政协工作持续重点关注的课题。“谁来种地”已不是陈建华所思考的问题,“当亲人老了,我们该怎么办”才是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