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视域下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意义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ke1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生态道德教育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重视。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还处于摸索阶段。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指明了新方向。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道德教育 科学发展观 人与自然 大学生
  
  生态道德教育主要是针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培养人们对于生态发展所负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而进行的教育,它是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今天,随着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实施,生态道德教育成为当前思想教育的重要主题。
  一、生态道德教育概述
  1.生态道德教育的思想渊源
  恩格斯曾告诫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因此,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马克思也指出,社会是人与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与自然相统一的哲学观念。生态道德教育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主张按规律办事,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统一发展,把伦理体系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赋予它们以价值、承认它们的生存权利。可持续发展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在空间上要求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五大要素的协调发展,在时间上要求既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发展的需要,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观与科学发展观不谋而合,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都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世界各国已开始进一步关注如何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以确保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只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从而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则成为了当今时代一个新的主题,也成为了教育学科体系中一个新的建设部分。
  3.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
  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子领域,主要是针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影响,培养人们对于生态发展所负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而进行的教育。生态道德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是促进人的全面的客观要求。在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之前必须对它的基本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生态道德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需要的不断发展而提出的,并且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教育领域。生态道德教育的含义可以确定为:为了使人们能够自觉践行生态道德义务,具备符合生态道德要求的道德品质,根据生态道德原则与规范,对人们施加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道德影响的活动。[1]
  4.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现状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政工队伍的主体工作,随着高校学生年龄层次从80后过度到90后,高校思想工作也在悄然发生转变,从最初的管理变为更科学的引导,然而,在加强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和刻苦学习的同时,一些人本主义的观念的并没有充分地传递给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开展并不尽如人意。
  二、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这种社会文明观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和环境、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
  早在180多年前,马克思就将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作为人类奋斗的目标;19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大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警觉,出现了一些研究生态文明和生态道德的思想家;在中国,系统的生态道德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人们对生态的关注从未消失,特别是近20年来,生态问题日益严重,使得关注生态和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条例约束人们对自然的破坏。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理论的高度确定了关注生态环境及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实现经济、社会、人、自然的永续和谐发展,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1.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消耗过度、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方式粗放、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科学技术落后和投入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凸显出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不协调,以及这种不协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利影响已成为阻碍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胡锦涛同志在论述科学发展观时指出:“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论断的基本伦理意义就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应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长远利益为根本尺度。生态道德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其核心思想是强调在人与自然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组合,从而保证人与社会,尤其是人与自然发展的可持续性。发挥生态道德的调节或抑制作用,促进发展、科技、消费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便成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
  2.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大学生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政治和谐、经济和谐,也有人与人的和谐,还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道德基础。生态道德问题的实质是人们应当如何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求,提升自身的文明水平,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这也是我们研究和推进生态道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 [2]
  3.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要求
  生态道德是人与自然之间道德关系的要求和体现。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关怀中,自觉承担起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体现了人类道德的新境界和人类自我完善的新发展。在高校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由于长期以来潜移默化或不知不觉地受到“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大学生中自我意识逐渐膨胀,功利思想浓厚。加强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的自然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立新,郭珉媛,张新宇.论生态道德教育[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45-47.
  [2]范翠平,曲洪志.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教育的新课题[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5):104-107.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本地区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患病情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 对3533例受检妇女进行常规妇检,白带常规、宫颈液基超薄细胞学检测(TCT)、子宫、附件B超、乳腺
我国医院的护理模式,经历了从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到80年代责任制护理模式的转变,进而又进入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现代化护理模式的转变,标志着护理工作从单纯的以“疾病”为中心
目的 探讨创伤性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早期诊断及不同创伤评分系统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不同的评分方法对100例危重创伤患者的组织损伤程度、伤后生理状态、整体病情变化、
早产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产和胎膜早破常同时存在,但胎膜早破使早产的处理变的很复杂.笔者现对我院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49例的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如下.rn1 临床资
【摘要】文章从哲学的视角探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影响,进而分析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特点以及对现代教育的意义和启示。  【关键词】天人合一 传统道德教育 影响 启示    天人关系,作为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史。纵观中国古代哲学史,天人关系始终是哲学家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可以说,一切关于自然、社会、人生和历史的思考,都不外乎天人之学这一本原性的思考。以天人关系
目的 探讨剖宫产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31日2年间2288例行剖宫产出现腹部切口感染的27例孕妇.结果 肥胖、妊娠合并症、破膜时间
目的 为证实自拟方洁齩痈液治疗下颌智齿冠周炎的疗效,并进一步探索其治疗机理.方法 450例下颌智齿冠周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0人,分别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和中药对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4~7周妊娠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分析510例患者的临床应用。结果 510例中仅有12例因胎膜残留而清宫。结论方法简单,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值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围术期的饮食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64例老年胃癌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做好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结论 经过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生存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出入境人员逐年增加。我国出入境人员体检工作极其重要,本文笔者就新时期出入境人员体检工作进行思考和分析。 With the continu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