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它的实施者也是人,因而,以人为中心应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本职工作。然而,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史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一部教育的“非人”的历史。教育或被当作培养战争机器的工具,或被当作培养上帝奴仆的手段。或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尤其是奉行为发展经济而发展教育的方针,导致“从属于经济的教育”。凡此种种都说明教育没有以人为中心,所培养的不是“人”,只是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或机器。换而言之,这些教育是人力的教育,而非人的教育。
教育学首先是“人学”,人成其为“人”,首先是其有复杂的感情,有原创性思维,从而有人性与灵性相统一的精神境界,有人所特有的个性。一句话,人有灵魂。所以教育被称为“灵魂工程”。教育,通过教来“化人”、“育人”,使其不泯灭人性,异化人性;不能扼杀灵性,污染灵性。所以教育哲学把“爱与智慧”作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内核,教育的本原。
我认为教育有了爱与智慧,才会交融生绿,才会有真正的教育。
可以说,世世代代的人文教育家正是在批判这种非人的教育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是为了人的教育,而不是使教育只是服从于实利,而没有服务于人,或把人当作劳动的工具。有的教育家之所以特别提出教育中的快乐原则,也正是他看到了有的教育压抑了儿童的非人性一面。教育目的就是要引导出我们人类中共同的要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作为人而求人的进步,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制造基督教徒、民主党员、工人、农民、商人,而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教育应该促进人生的价值,即帮助每个人聪明地、愉快地、像样地活着。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目的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还是那句话——“合格的教育总是并且总将是在揭示人类潜能的意义上进行,纯粹功利性的教育最终是与人类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二、超越的人性观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那么,其所指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
人文教育所赖以建立的人性观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人性是完满的;第二,人性是美好的,人性的本质在于自我实现,有不断向上的巨大潜能。
(一)人性是完满的
从理论根源上分析,任何时代的教育总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人性观决定教育观、学习观。在人文教育家的眼里,人性是完满的。所谓完满,含有“完整”与“丰满”两层意思。“完整”是从整体框架而言的;而“丰满”则是指积极内容的充实。教育的基本目的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样就成就了一个人性完满的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家一再呼吁人的知、情、意的全域发展,都是这种整体人性观的反映。人文教育家所强调的整体的人,不仅指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诸方面的有机整体性,而且指在有机协调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了和谐一致。因此,整体的人格应该包括人内部的整合和人的内部与外部世界的整合两个方面。
(二)人性是美好的
如果说,人性是完满的,这是侧重于对人性的事实描述上;人性是美好的侧重的则是对人性的价值判断。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灵状态可由最低级的想象逐步上升到信念、理智,最后达到理性等级,把握最高的善理念。因此,,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这种转向。
人性是美好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出:“按照你自己的天性去做,你就是一个完善的人”。在他们看来,人性是人的善良天性或者人的理性。按照理性原则建立的社会,就是“公正”的社会。按照理性原则行事的人,就是“公正”的人。人,特别是现在的人,要把自我当作人的核心,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自我实现。
由此,作为人的我们要有以下认识,即:
第一, 人有自己的本质,有其人类学意义上的理由。
第二,人有自我意识。无论其自觉程度高低,人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及其存在的。这也就是说,人们现存的行为与其过去的行为是有联系的,并且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人有自我选择。从中,我们既能看到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早期人本主义者所强调的个人有做出决定的自由。人有自我选择表明,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应该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
第四,人有自己的目的。人的目的或意图反映在他或她的选择之中。亦即,人的目的通过主观动机、评价和发现存在的意义而体现出来。通过这种选择,每一个体建构起自己的身份,把他或她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本主义者们推崇的是一种成熟、具备完整人性的自我实现者,在他们身上,人类的各种潜能都得到了实现和体现。自我实现者的积极特征是:真实地看待现实、宽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在生活,忠实于自己;非以自我中心,而是以问题、任务为中心;自主、独立;积极、平和。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我们要有身为人师的气度,针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冷暴力”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常常反思,结合自己的工作,看自己有没有这种伤害学生心智的冷漠行为!总之,我们要有正确的教育育人观,明确的人性观,在整个教育生涯中要始终以这两种正确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工作,尽力为管家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活动,它的实施者也是人,因而,以人为中心应是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的本职工作。然而,在漫长的人类教育史中,我们却可以发现一部教育的“非人”的历史。教育或被当作培养战争机器的工具,或被当作培养上帝奴仆的手段。或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尤其是奉行为发展经济而发展教育的方针,导致“从属于经济的教育”。凡此种种都说明教育没有以人为中心,所培养的不是“人”,只是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或机器。换而言之,这些教育是人力的教育,而非人的教育。
教育学首先是“人学”,人成其为“人”,首先是其有复杂的感情,有原创性思维,从而有人性与灵性相统一的精神境界,有人所特有的个性。一句话,人有灵魂。所以教育被称为“灵魂工程”。教育,通过教来“化人”、“育人”,使其不泯灭人性,异化人性;不能扼杀灵性,污染灵性。所以教育哲学把“爱与智慧”作为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内核,教育的本原。
我认为教育有了爱与智慧,才会交融生绿,才会有真正的教育。
可以说,世世代代的人文教育家正是在批判这种非人的教育中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强调教育应该以人为中心,是为了人的教育,而不是使教育只是服从于实利,而没有服务于人,或把人当作劳动的工具。有的教育家之所以特别提出教育中的快乐原则,也正是他看到了有的教育压抑了儿童的非人性一面。教育目的就是要引导出我们人类中共同的要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作为人而求人的进步,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制造基督教徒、民主党员、工人、农民、商人,而在于培养人类的智慧,发扬人性,完善人,其目的是人,不是人力。教育应该促进人生的价值,即帮助每个人聪明地、愉快地、像样地活着。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目的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还是那句话——“合格的教育总是并且总将是在揭示人类潜能的意义上进行,纯粹功利性的教育最终是与人类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二、超越的人性观
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那么,其所指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人呢?
人文教育所赖以建立的人性观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人性是完满的;第二,人性是美好的,人性的本质在于自我实现,有不断向上的巨大潜能。
(一)人性是完满的
从理论根源上分析,任何时代的教育总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人性观决定教育观、学习观。在人文教育家的眼里,人性是完满的。所谓完满,含有“完整”与“丰满”两层意思。“完整”是从整体框架而言的;而“丰满”则是指积极内容的充实。教育的基本目的认为: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等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样就成就了一个人性完满的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家一再呼吁人的知、情、意的全域发展,都是这种整体人性观的反映。人文教育家所强调的整体的人,不仅指在身体、精神、理智、情感、情绪和感觉诸方面的有机整体性,而且指在有机协调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方面也达到了和谐一致。因此,整体的人格应该包括人内部的整合和人的内部与外部世界的整合两个方面。
(二)人性是美好的
如果说,人性是完满的,这是侧重于对人性的事实描述上;人性是美好的侧重的则是对人性的价值判断。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灵状态可由最低级的想象逐步上升到信念、理智,最后达到理性等级,把握最高的善理念。因此,,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实现这种转向。
人性是美好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提出:“按照你自己的天性去做,你就是一个完善的人”。在他们看来,人性是人的善良天性或者人的理性。按照理性原则建立的社会,就是“公正”的社会。按照理性原则行事的人,就是“公正”的人。人,特别是现在的人,要把自我当作人的核心,认为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自我实现。
由此,作为人的我们要有以下认识,即:
第一, 人有自己的本质,有其人类学意义上的理由。
第二,人有自我意识。无论其自觉程度高低,人是能够意识到自己及其存在的。这也就是说,人们现存的行为与其过去的行为是有联系的,并且关系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第三,人有自我选择。从中,我们既能看到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早期人本主义者所强调的个人有做出决定的自由。人有自我选择表明,人在自己的生命中,应该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旁观者。
第四,人有自己的目的。人的目的或意图反映在他或她的选择之中。亦即,人的目的通过主观动机、评价和发现存在的意义而体现出来。通过这种选择,每一个体建构起自己的身份,把他或她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人本主义者们推崇的是一种成熟、具备完整人性的自我实现者,在他们身上,人类的各种潜能都得到了实现和体现。自我实现者的积极特征是:真实地看待现实、宽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在生活,忠实于自己;非以自我中心,而是以问题、任务为中心;自主、独立;积极、平和。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我们要有身为人师的气度,针对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冷暴力”行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常常反思,结合自己的工作,看自己有没有这种伤害学生心智的冷漠行为!总之,我们要有正确的教育育人观,明确的人性观,在整个教育生涯中要始终以这两种正确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工作,尽力为管家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