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研究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以地下轨道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在我国迅速升温,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之一,因其便捷、安全、节能的特点得到优先发展。本文从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说起,阐述了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的创作要点和西安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城市地下轨道交通 公共艺术 壁画艺术 新丝路之旅
  引 言
  近年来,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峻,以地下轨道为代表的交通建设在我国迅速升温,作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之一,因其便捷、安全、节能的特点得到优先发展。根据《中国地铁建设产业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2010—2015年全国将有近50个城市开通地铁;西安地铁三号线预计在2016年6月建成通车;这股自上而下大面积、高强度的地铁建设热潮,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为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土壤。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地铁已经把人的生活空间扩展到了传统生活空间以外的地下空间,把人从地面吸引到地下,表面上是一种脱离自然,其实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需要地铁设计尽可能做到对人的关怀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注,做到既经济实用又具艺术性。①综合考量,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在城市公共艺术方面累积的实践经验,壁画艺术无疑成为地铁环境中的典型载体。
  莫斯科地铁之所以被誉为“地下艺术的宫殿”,除却美轮美奂、风格各异的大理石、马赛克镶嵌、彩色玻璃画、浮雕作品将整个空间装饰到美不胜收,极大地展现了俄罗斯的民族风情与地域特色。布拉格地铁表现手法相当现代,通过对几何图形色彩、质感的不同处理,使之具有突出的简洁设计感,一以贯之让整个空间富有秩序。斯德哥尔摩站则是以自然原始的设计闻名于世,全线以“岩洞” 的概念贯穿其中,极具神秘感,强烈的视觉震撼令人印象深刻。国外关于地铁实践的理论研究之前多集中在建筑层面,如英国《轨道技术》、德国《地铁站建筑》等专著,目前研究有偏重于地铁空间设计、公共艺术、地域文化层面的趋势,《斯德哥尔摩地铁艺术》代表着其中理论研究的典范。
  1965年,北京地铁开始营建,同年10月第一期工程进入试运营阶段。天津于上世纪70年代初修建地铁,紧随其后,上海也加入地下轨道交通的阵营中。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势头迅猛,除却上述城市,广州、武汉、深圳、杭州、西安等多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与此同时,理论研究的建设也呈遍地开花的状态。从公共艺术的层面来看,《北京地铁公共艺术》与《上海地铁公共艺术》重在地铁壁画艺术的展示;杨冰在《地铁建筑室内设计》中提及地铁艺术创作和文化表现的设计总则。在应用原则、主题、手法、材料、色彩等方面作了非常详尽的说明。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公共艺术创作要点分析
  建筑现象学中的“场所精神”与“建筑体验”强调人们对于建筑空间形态的知觉感受和直观的体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地下空间中心的J.卡莫迪博士指出: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存在诸多异同,人们参与其中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地下轨道交通空间环境特征受条件限制,有单一枯燥等天然缺陷,存在缺乏自然光照、空间封闭。这就对地铁公共艺术的装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利因素都可以通过内部空间设计来消除,通过出入口设计、照明设计、通风设备设计等在地下创造出良好的空间环境。
  地铁公共艺术的特性之一就是依附于地铁环境。目前国内外地铁室内设计多集中在顶棚设计、墙面设计和地面设计,空间主要包括出入口、楼梯(电梯)、通道、站厅、站台五个部分,其中出入口至站内通道与站厅墙面为设置艺术品的最佳地点。因为出入口和楼梯为人流交汇之处,通道狭窄,不适合设置艺术作品,以免引起人群滞留,影响交通。站台为乘坐地铁站点,停留时间短暂,通常以实用功能的标示导向设计为主,公共艺术设计为辅。出入口通道是人群进入地铁口第一处可以驻足之地,站厅不单是进入站台的必经之路,也是交通不便时行人穿越马路的便捷通道,再加上人的视觉中心通常停留在视平线上,所以地铁墙面的设计非常重要。它负担着空间氛围营造、改善交通体验、地域文化传播等功能。
  空间作为一种“形式”,背后必然蕴藏着丰富的“内容”。以地铁壁画为载体,使地铁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的最佳窗口。马钦忠说“壁画在地铁环境中,通过其主题、内容及表现形式,形象性地对地铁场所中的机能和属性作意识上的提示”,对乘客起到辨识的作用。它通过直接描写所在车站的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等标志性的事件或事物来暗示地铁站的社区特征。因此地铁壁画可以“帮助培育市民的集体记忆”。②乘客走进法国地铁站,可以明显感受出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化气息:如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吉玛德设计的地铁入口;当乘客看到卢浮宫站陈列的大量馆藏艺术品(仿制)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徜徉在艺术的海洋中。
  西安地铁三号线公共艺术的创新发展
  西安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累积了数千年来周秦汉唐的丰富历史遗存与唐风汉韵的恢宏城市精神。因此西安地铁的建设在提升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上,体现城市地域特色,以地铁公共艺术的视觉形象塑造西安的精神气质、传播西安的历史文化、展示西安的全面发展。从地铁线路的公共艺术规划来讲,片段性的精神象征和场域记忆固然重要,但要完整而全面地体现城市精神,全线统一规划一个主题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整体大于部分相加之和。在公共艺术创作之中,最重要的不在于某一孤立艺术品如何尽善尽美,而在于这些作品能否相互配合形成整体艺术氛围,欣赏公共艺术,就是欣赏整体环境美。”③西安地铁三号线以新丝路之旅为题,打造西安全新的公共艺术面貌。
  丝绸之路的历史有两千多年,滥觞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前,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命名为“丝绸之路”。除了巩固北方边界安全,贸易与交流成为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在当时艰难的条件下,丝路成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明沟通的桥梁。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中西方交流的历史中留下辉煌灿烂的一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构建“丝路经济带”的重要讲话,翻开了建设丝绸之路的新篇章。由古及今,从丝绸之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安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西安地铁三号线将新丝路之旅作为主题,明确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同时推动了西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实践上促进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西安地铁三号线是国家批复西安地铁建设规划中线路长度最长的一条线。西安地铁三号线南起规划西安铁路枢纽南客站处的侧坡村,终止于国际港务区草临路。整个线路以大雁塔为文化中心向四周辐射,凸显出汉唐时期丝绸之路带来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成果。
  西安地铁三号线的景观艺术墙设计以“一带一路、四海协同、承古接今、丝路核心”为题,自东向西集中表现新丝路之旅。设置有大型壁画共计52幅,从保税区代表的中国到鱼化寨代表的罗马:自张骞出使西域开始,途径13个国家,覆盖丝路申遗、文化传播、贸易交流、科技发展、风土人情、乐舞百戏、沿途风貌、现代发展、站点文化等各个方面,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手卷融入地铁公共艺术设计中,以宏大叙事的概念、穿越时空的设计、富丽跌宕的画面全面展现古今丝绸之路上重要国家、地区、城市的历史风情和现代发展。从历史、文化、经济等不同方向体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理念。强化了西安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的功能作用与资源禀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城市的新标识。
  结 语
  随着历史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公共艺术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一环。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城市越来越关注公共艺术建设与地铁文化构建,这两者结合起来几乎可以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地铁艺术同时承载所在区域或群体的情感诉求和文化尊严,其中所折射出来的是社会整体文化的需求。好的作品与地铁环境相辅相成,以可读的视觉形象反映出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开阔的文化视野承担起大众审美教育的社会责任。
  注释:
  ①李朝友、王健:《地铁与城市》,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②马钦忠:《打造公共空间的美学力量——论公共艺术对场所意义的塑造》,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
  ③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第141页。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其他文献
【摘要】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推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发生重大变革,也深刻影响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环境、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新闻舆论工作提出诸多重要论述,为当前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现实路径。  【关键词】新兴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舆论引导  基金项目:本文系咸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项目编号:XSYGG201601)。  当
期刊
【摘要】文章在分析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出陕西民办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体系,并以陕西省S高校为例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其各个二级学院的绩效进行了量化分析,并综合分析结果对二级学院的发展给出了分类指导建议。  【关键词】民办本科高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平衡积分卡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水平民办大学建设研究项目“陕西民办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绩效评价研究—
期刊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本文首先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然后结合内外因素科学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强基础,搭平台,重引导”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思路,最终设计出一套较为全面、严密且操作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商科专业改革方案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期刊
【摘要】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青年教师培训、培养机制,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机制,校园红色文化机制,校地合作地方文化研究机制,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党委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导体制,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重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科研能力,从根本上优化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地方高校思政课机制建设  基金项
期刊
【摘要】高职钢琴教学主要培养普及型、应用型的人才,它和音乐院校、师范院校的钢琴教学不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但是,当前高职钢琴教学还未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主要采用“音院”模式、“高师”模式,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学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应该加强高职钢琴教学的改革,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拓宽教学领域;二是因材施教。  【关键词】高职钢琴教学拓宽教学领域因材施教  我国南朝文学理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学模式西方化倾向严重,注重传统设计理念的灌输和程式化技法训练,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基于“互联网+”环境下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以住宅空间建筑设计为例,对其应用进行具体分析,通过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和知识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式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2017年度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17JGY34)。
期刊
【摘要】拓展训练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能更好地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针对拓展训练的特点和安康学院体育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为以后的体育教学作参考。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模式构建  前言  社会的进步,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采取
期刊
【摘要】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分析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重建的原因,描述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阐述了现代学徒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及培养过程,为我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典型案例,对推动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物流管理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物流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丰富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被大篇幅提及,愈加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是从目前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偏少,理论更新慢,学习效果差,一直是制约高校思政课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十九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为例,从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入手,介绍了基于园艺技术专业“季节分段,农学结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改革过程。实践表明,该课程改革后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关键词】季节分段农学结合高职园艺植物病虫害课程改革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