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白血病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ish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白血病是一种温热病毒深伏人的骨髓中,发病率至今日增,西医用化疗,中医则用辨证论治对症施治,本所应用发明专利方药红宝丹治疗白血病。
  关键词: 白血病;化疗;辨证论治;方药红宝丹
  
   白血病是指人体血液的组成成份和血液的生成发生异常变化而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在正常情况下,循环系统中红细胞,各种白细胞和血小板以及血浆中大多数化学成份的数量都保持在一个相当稳定的范围内。这些血细胞或血浆成份如果发生了明显数量改变,或质量改变,就可以发生白血病。
  目前,白血病的发病率日渐增多,死亡率也很高。近几年来,中医药对白血病治疗的研究有很大进展,但是,祖国医学没有白血病专业学科,又没有比较明确地诊断标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在探索中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白血病的良好途径。
  白血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血、贫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痛等,骨髓和周围血象中的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变化。
  西医根据病情缓急和白细胞的成熟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根据幼稚细胞的类型不同,大致可分为淋巴细胞型、非淋巴细胞型等。
  中医至今没有明确的分型标准,根据临床表现,本病与祖国医学的“血证”、“虚劳”、“积聚”等证相近。笔者根据临床实践和参考有关文献记载分为:毒热炽盛型、阴虚血热型、痰淤郁结型、气血双虚型。
   白血病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国内外目前尚无明确结论。笔者从中医辨证治角度,认为本病应属“瘟病”范畴,是热毒侵入(内蕴)机体,在生理异常时由于某种诱因而发病,这种病毒与一般病毒不同,而是蕴藏在血和骨髓之中,称为“毒入营血”、“毒火归心”深入骨髓和心包不易诱发也不易杀灭,故而难治,这种病毒在体内长期潜伏蕴酿,不得及时顺利诱发,导致生理失调,阴阳失恒,如遇某种外因,六淫外侵,环境污染,电离辐射,有毒化学物质扩散,劳伤过度,久病不愈,气血双虚,疔疮疖肿感染,用药不当均可诱发此症。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症,标实为热毒,热入营血,阴精受损而发热;毒侵骨髓,使阴阳失调,血不循经,迫血离经而出血;失血过多而致贫血;瘀血渗透肌肤成紫瘢;瘀血在脏腑,则成疒徵积,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由于热毒灼髓,生血机能严重受害而致本虚,是因病致虚非因虚而病。其特点是骨髓或造血组织中某型白细胞呈曲异常的弥漫性增生,并浸润其它组织。
  在祖国医学中没有“白血病”这一病名,在治疗上也没有明确的治疗原则,西医用化疗和骨髓移植、换血等方法治疗;中医主张用中医中药治疗,有人提出化疗为攻,以中药为补。
  笔者认为中西医虽然是两种不同医疗体系,但在治疗疾病中应当取长补短,以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单纯用化疗或单纯用中药都不是稳妥的方法。认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白血病的良好途径。中西医结合就是西医的化疗加上中医的辨证施治,进行综合性治疗,化疗药物以攻邪为主,中药以扶正为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攻补兼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如果单纯用西医的化疗方法,虽然能杀灭大量增生的白细胞和幼稚细胞,但同时也杀死了正常增殖周期中的细胞,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力,使本元损伤、减低抗病能力。化疗不能解毒,易并发感染,停药后易复发,再化疗很难缓解。另则单纯用中医药治疗,虽然能起到扶正的目的,但对于危急症状,不能做应急处理,延误病机,造成生命危险。
  所以笔者认为应该从中西医各自的优点中取长补短灵活运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白细胞大量增生活跃,幼稚细胞百分比高时考虑先用化疗,但要在尽量减少损伤正常细胞的原则下以达到大量杀灭增生的白细胞和幼稚细胞为目的,缓解后,改用中药固本。由病毒及幼稚细胞的浸润和聚集而致较严重的骨痛、可用化疗缓和其浸润和聚集,减轻疼痛。
  淋巴结及肝脾肿大,腹胀满,用化疗攻其病毒及幼稚细胞渊薮,杀灭病毒和幼稚细胞,但对于虚症如出血、贫血、口舌溃疡及肿痛、气虚发热等症不宜先用化疗,以中药培元固本,调理气血,提高免疫功能,防止复发。
  在发病的初期,也就是病盛时期,应该进行1~2个疗程的化疗,缓解后以中药为主进行治疗。中医药攻补兼施,一是扶正,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二是通过中药清热解毒、消疒徵散结、活血祛瘀等方法使幼稚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在治疗期间,要定期对血象、骨髓监测,一旦出现幼稚细胞增多或有其他症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化疗,但必须中病即止,不能全部杀灭,“除恶勿尽”,以免伤害正气。
  总之,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骨髓的增生情况,采取相应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使辨病和辨证有机的结合起来,以中药为主或以中药为辅,既能提高缓解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病人体质,又能减免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达到根治的目的。
  笔者从事研究治疗白血病以来,辨证论治方案里,对中医白血病认识与治疗,白血病的分类、中医药延迟化疗间歇期等形成文字记载,下面论述如下: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AL),病情凶险、急剧,发展迅速,是邪毒内伏“蕴毒”外发;热毒外侵内陷骨髓,伤精灼髓,火毒内攻之固疾,有发热、贫血、出血、肝脾和淋巴结肿大、骨痛等症状病势凶险,有“血癌”之称。
  根据幼稚细胞的类型不同,将本病大致分为急性淋巴型(ALL)和急性非淋巴型(ANL)白血病。
  根据细胞形态又将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分为L1、L2、L3三个型。L1以小细胞为主;L2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L3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急性非淋巴白血病,分为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4—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5—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6—急性红白血病;M7—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属中医学“急劳”、“热劳”、“血证”等范畴。在治疗上应谨守病机。本病在临床上往往反应出“热毒内陷、毒入骨髓、血热瘀阻、迫血妄行”的各种危重症状,必须采用相应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攻补兼施、重剂急进,方可救梦沃焦。发病初期慎用补益壮阳之品,以防毒邪留恋内攻,加重病情,本病临床症状变化多端,当细辨其证,随症施治方能有效无误。
  (一)急性淋巴白血病 急性淋巴白血病(ALL)简称“急淋”。表现为原始与幼稚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特别是骨髓、脾脏和淋巴结)无限制增生的恶性疾病,后期可累及其他器官与组织,急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表现有发热、贫血、出血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可根据白细胞的形态和免疫学特征作进一步分型。尤其是免疫学分型,与病情预后有一定关系。
  1、形态学分型;根据显微镜下白血病细胞形态的不同,可分为3个类型:
  (1)小细胞为主型L1型;(2)大细胞为主型L2型,细胞大小不一致;(3)大细胞型L3型,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2、免疫学分型:根据白血病细胞膜上特有标记物的不同,可分为T细胞型和非T细胞型,T细胞型还可进一步分为Ⅰ—Ⅳ型,B祖细胞型、前B细胞型和B细胞型。
  急性淋巴白血病“急淋”。从临床表现上看与中医学“瘰疬”、“痰核”、“瘿瘤”等症状相近,属中医“急劳”、“血证”范畴。治疗多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为主。
  急淋(ALL),属祖国医学“急劳”、“热劳”、疒徵瘕”、“瘰疬”等范围。本病的发病机理有“因虚致病”和“因病致虚”两种观点。前者认为患者先有体虚内伤、外邪才有乘虚而入之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临证虽有实证,但属虚候;后者认为先有毒邪内伏,然后导致正气虚损,邪毒亢盛,累及脏腑骨髓而发病。“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从急淋的病程来看,早期、中期以实证为主,即为本虚标实之证,而晚期则是标本皆虚。
  本病是由于瘟毒内蕴,日久化热,热毒攻注骨髓,损伤骨、肝、脾及三焦,使阴阳失调而致生血障碍。若邪毒内蕴导致气血郁结,则渐成疒徵瘕或瘰疬。瘀血停在内脏,则出现各种内出血,瘀在体表则见瘀点或瘀斑。脾失健运,日久生痰,当痰流凝于经络,肌肉则结成痰核瘰疬。
  总之,急淋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一种病毒蕴郁在体内或是瘟热病毒乘虚而入,以致血瘀、痰凝相互交结,而致造血系统发生障碍,出现多种病证和并发症。
  本病多属毒热炽盛型或痰瘀郁结型,后期可导致气血双虚型,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活血化瘀,逐痰散结,益气养血为主。
  (二)急性非淋巴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白血病(ANLL),简称“急非淋”。其临床表现与急淋相比无明显区别,但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的程度不及急淋。常见感染和出血,并常因此致死。约10%病例进展缓慢,大部分是老年人,表现乏力,面色苍白,虚弱等贫血症状。出血、感染也可见到。骨髓象中原始细胞不很多,疾病持续数月,最后仍迅速恶化,原始细胞明显增生,血象表现为正细胞性贫血,原始细胞量和质的改变,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大多较高,血片中见原始细胞或早幼粒细胞。
  急性非淋巴白血病可分下列类型:
  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原粒≥90%(NEC)。M2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原粒>30%,<90%,早粒<30%。M2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病态中幼粒占绝对优势),M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大于30%(NEC),其中核大小不一,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分为二型:
  (1)粗颗粒型(M3a):颗粒粗大,密集甚或融合的嗜苯胺蓝颗粒;(2)细颗粒型(M3b):嗜苯胺蓝颗粒密集而细小; M4—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 按粒和单核细胞比值及形态不同,可包括下列四种类型:
  (1)M4a: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原幼单和单核细胞大于20%(NEC);(2)M4b:原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大于20%(占NEC);(3)M4c:原始细胞既具粒系又具单核系特征大于30%(占NEC)——粒单难分型。 (4)M4EO:除上述特点外,有嗜酸颗粒粗大而圆,着色较深的嗜酸粒细胞,占5—30%。
  M5—单核细胞白血病,分二型:
  (1)未分化型M5a:骨髓NEC中原始单核细胞大于等于80%; (2)部分分化型M5b:骨髓NEC中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大于30%,原单核细胞小于80%。
  M6—红白血病:骨髓中红系大于50%,且常有形态学异常,骨髓NEC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单核细胞)大于30%;若血片中原粒(或原单)细胞大于5%,骨髓NEC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幼单核细胞)大于20%;
  M7—巨核细胞白血病;诊断标准:
  (1)外周血有原巨核(小巨核)细胞;(2)骨髓中原巨核细胞大于30%;(3)原巨核有电镜或单克隆抗体证实;(4)细胞少,往往干抽,活检有原始和巨核细胞增多,网状纤维增加。
  本病属中医学“血证”、“虚劳”等范畴。
  慢性白血病 慢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原发恶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有广泛的某类白血病细胞的异常增生及其他组织被这些细胞浸润破坏;在血液中有该类型白细胞质和量的异常(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常有幼稚细胞的出现,有贫血、发热,感染及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表现。慢性白血病的骨髓中原始细胞一般在20%以内,其自然病程一般在一年以上,是35岁以下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属全能干细胞水平的病变。
  本病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个别患者多在体检或因他病检查被发现,我国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见,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很少见。
  本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但多数认为是一种虚证。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因虚致病;二、因病致虚;三、虚实夹杂。
  本病的诊断:一、根据症状和体证:原因不明的发热,抗菌素治疗无效,脾脏迅速增大,困倦乏力等。
  二、根据血象和骨髓象:血象中原始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在5%以下;骨髓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在10%以下,可诊断为慢性白血病。以中性中晚粒及嗜硷粒细胞增生为主(CML)或以成熟细胞占绝对优势CLL、CMOL。
  本病属中医学“虚劳”、“热劳”、“血证”、“疒徵积”、“痰核”等范畴。
  根据临床表现,多用软坚散结,祛瘀化痰,益气养血,清热解毒等法治疗。
  中医药治疗白血病(一)病因病机。 白血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尚不明确。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通过临床实践,认为本病是一种温热病毒,在生理失调,外因诱发下而发病,这种温热病毒和一般病毒有所不同,一种是体内的热毒蕴郁在骨髓之中,称为“蕴毒”[1]。发病后由里向外迫,从骨髓到血分,再到营分,然后到气分,卫分,传变迅速,发病即见耗精动血,扰神闭窍,这种“温热毒邪”深伏于骨髓中暗耗人体精血,致使机体精亏血少,形体失充,日渐羸弱,血液化生不足而发病,属热毒内发;另一种是因机体正气不足,外感热毒,高热伤阴,热迫营血,毒邪由表入里,耗血动血正虚邪盛,伤即营阴,累及肝肾,而致气血亏损而发病,是外邪内侵。
  这种病毒深入骨髓和心包,不易诱发,也不易杀灭,导致生理失调,阴阳失恒。如遇某种外因,六淫外侵,环境污染,电离辐射,有毒化学矿物扩散,用药不当,劳伤过度,久病不愈,气血双虚,疔疮疖肿感染,均可诱发此症。
  热毒迫血妄行,血不循经而外溢,而见斑疹与各种出血现象,热扰心营,神明失守,则夜寝不安,甚则神昏谵语,热蒸于外,则见高热;热毒蕴结于骨髓,故常骨节疼痛,热毒内郁日久,精髓大伤,水不涵木,则肝肾精血俱亏,不能充养四肢肌肉,则见形疲体倦,精血亏损,筋脉失濡或血热过盛,曛灼肝经,则可见肢体牵急或抽搐等动风之象;精亏血少,脉道失充则血行退滞,加之离经之血的停蓄则可致瘀血内阻而见疒徵 积,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瘰疠),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热毒内盛于营血,故舌质红绛或紫绛;热盛精伤,正气大伤,气血亏虚则脉细数无力或见虚大,内热未除时重按可见弦急有力。
  (二)辨证分型论治。目前,中医对白血病尚无明确的分型标准。根据临床表现,按中医辨证,可分为:毒热炽盛型,阴虚血热型,痰瘀郁结型,气血双虚型,四型,分述如下:
  1、毒热炽盛型
  主症:起病急,状热烦燥,口渴,头痛,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皮肤瘀班,甚则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燥,脉细数,此系热毒深在骨髓,扰血窜营,内陷心包,闭塞脉络,血行不畅,迫血妄行,损精耗气,热灼津液,动血闭窍。 辨证:毒热炽盛,热蒸髓血。治法:清热解毒,通窍散血。 方药:服用专利药红宝丹Ⅰ号、Ⅳ号。
  2、阴虚血热型
  主症:低热不退,午后潮热,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酸足软,消瘦无力,鼻齿衄血,皮肤紫癜,出汗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数。此为骨髓受损,内热伤阴,热灼血络,迫血妄行。 辨证:阴虚内热,瘀血阻络。 治法:滋阴宣郁,活血通络。 方药:红宝丹Ⅳ号、Ⅰ号药。
  3、痰瘀郁结型
  主症: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胁下疒徵块按之坚硬胀痛,胸闷骨痛,神疲乏力,头痛发热,咽痛鼻齿衄血,皮下紫癜,大便色黑,舌紫有瘀斑,脉细涩或数。此系热毒内伏骨髓营血,髓热动阴,煎熬阴液,痰血瘀阻,阻塞脉络,瘀血滞留于精髓之门。辨证:痰瘀郁结,迫血妄行。治法:破瘀化谈,行气消积。 方药:红宝丹Ⅳ号、Ⅰ号。
  4、气血双虚型
  主证:面色萎黄,倦怠无力,气弱懒言,心悸气短,动则尤甚,汗出,四末不温,鼻齿衄血,皮下出血,呕血,便血,舌质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此系热毒灼髓,骨髓生血机能严重受损,气血不断消耗致气血虚弱,气不能摄血,失血过多而贫血,气血虚又不能正常流通而成瘀血,瘀血内停而新血不生而致气血双虚。辨证:气血双虚(瘀血内停,新血不生)。治法:缓中补虚,益气养血。
  化疗后的治疗 白血病化疗后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生物化学性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不同,不同药物对机体不同的组织脏器损伤程度各异,多数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亦有不良反应与剂量无关。另外,还与患者体质,精神状态,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等密切相关”。中医根据化疗引起骨髓不良反应和病人临床证候表现施行辨证治疗。
  1、健脾和胃,解毒止呕法
  化疗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临床常见证候,也是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的原因之一。因此,预防和治疗化疗药物的胃肠反应,对化疗正常进行和早日缓解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化疗损伤脾胃,使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停积留饮。故在化疗中,化疗后出现胃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舌淡或红,苔薄或薄黄,脉细弱或沉弱。 辨证:脾胃虚弱,胃气不降。 治则:健脾和胃,解毒止呕。
  2、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法
  化疗药物可造成体内热毒过盛,肝肾受损,津液大伤,症见面色苍白,乏力四肢酸饮,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心悸,失眠,少纳,汗出,口干,舌燥,脱发,舌红少苔或黄苔,脉数或细数。 辨证:肝肾阴虚,热毒内郁。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3、益气养血,缓中补虚法
  化疗破坏造血功能,大多数病人出现贫血,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毒浸骨髓,热入营血,迫血离经而出血,出血过多而加重贫血,气血大伤而致气血双虚。 辨证:毒浸骨髓,气血两虚。 治则:益气养血,缓中补虚。
  4、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白血病化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后,临床上仍有肝、脾、淋巴结肿大,或其他部位的浸润;化疗后热毒内浸迫血离经,离经之血阻塞脉道而成瘀。症见:肝、脾、淋巴结肿大,痞块,咳嗽气促,胸闷胸痛,胸腔积液,呼吸困难腹痛呕吐,呕血,黑便等。舌紫胖嫩,有齿痕,有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数或沉。 辨证:痰瘀互结,热毒内郁。 法治:软坚散结,活血化瘀。
  5、清热解毒,生津润燥法
  化疗抑制骨髓,毒热内浸,耗精动血,热扰营血,症见状热烦燥口渴,头痛,鼻衄齿衄,尿血便血;毒伤卫气,煎灼津液,故出现一系列炎症反应,发热疼痛,溃疡水肿,口腔溃疡,食管粘膜充血、荨麻疹、皮疹、疮、组织坏死、腐烂等。舌红绛,苔黄燥,脉细数。 辨证:毒热炽盛,毒浸骨髓。 治法:清热解毒,生津润燥。
  6、温肾壮阳,填精补髓法
  抗白血病药物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及代谢异常,化疗药物可损伤肾脏细胞,毒可直接损害肾脏,使肾精亏损、阴阳失调,临床可出现面色无华,纳差腹胀,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周身浮肿,腰以下为重,尿急,尿痛,尿血,便溏;严重者则见肾阳虚损,排尿困难,面目浮肿,肢体沉重,舌淡苔滑,脉细弱或沉细。 辨证:肾阳亏损,精枯髓耗。 治法:温肾壮阳,填精补髓。
   化疗不良反应的中医药防治 化疗药物在抑制和杀伤恶性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组织细胞。化疗药物的毒性作用“抑制了免疫力,抗病能力大大减低”,可出现很多不适症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出血、贫血、疼痛、皮疹、脱发等。中医药可预防和减轻其不良反应。
  1、发热:由于化疗抑制了免疫力,抗病能力减低,易并发感染发热;化疗破坏了造血功能,常出现严重贫血而发热,属中医血虚发热;化疗药物毒素影响血液的流通,阻塞脉道而成瘀血也引起发热,属血瘀发热;化疗药物用量过大,使气血凝滞病毒不易透发和排泄,故而发热。白血病发热不宜用抗菌素治疗,因为“抗菌素对内脏和消化系统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和损伤有对骨髓和免疫力尚有抑制作用,因此对疾病带来很多不利,甚至还会引起生理性发热‘抗菌热’,即这些高热是由于多用抗菌素引起,治疗上殊感复杂困难,常因高热不解而死”。中医认为白血病病毒是热毒,自当清热解毒,但这种热毒在骨髓之中,比血分还深,故虽热也不宜用大寒之品,应考虑蕴毒在透发过程中必发热,谓:“热不甚则毒不解,毒不解热不退”。所以在治疗药中应加散血药物,散发血中的郁热。“由于热毒久伏骨髓之中”,消灼人体精血,精血伤则正气不固。肾主骨生髓,肾气的盛衰对本病有直接影响,故补肾养血不可忽视,用滋肾之品,生阴血,填精髓,精血充足,正气旺盛,病邪自除。同时还应宣畅气机,促使里热外散,宣开玉闭,热透出而解。可用通窍活血,重用红宝丹Ⅰ号、Ⅳ号。
  2、出血:化疗后机体功能受损,血液正常运行被破坏,伤气伤血,而出现气不摄血,帅血无力而出血;热伤血络,血热妄行而出血。
  这种出血难以停止,用止血剂亦多无济于事,治疗应对症选方用药,气不摄血者以补气养血为主,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血热妄行者宜清热凉血,有瘀血者,以活血化瘀为主。
  3、贫血:化疗在杀灭幼稚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大量正常细胞,使血象迅速下降造成贫血并且还抑制骨髓及造血功能,幼红细胞的代谢,受到异常增生的白细胞干扰病情加重,导致进一步贫血;热毒灼髓,骨髓生血机能严重受损,气血不断消耗,致气血双虚。治疗应以补气养血、健脾补肾为主,以后天养先天。
  4、疼痛:白血病细胞浸润,破坏骨皮质和骨膜时可引起胃和关节疼痛,以酸痛、隐痛较常见,有时呈现剧痛,病理上可有骨梗死。临床上常见有胸骨压痛,对诊断有意义。白血病细胞浸润关节,多数为大关节。痛处无红、肿、发热症状。关节疼痛以儿童多见,常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治以活血化瘀,解毒止疼为主。
  5、皮疹:化疗中或化疗后部分患者可出现皮肤丘疹、红紫斑、水泡、疱疹、脓疡等。西医称过敏反应,中医认为化疗药物伤气伤血,气血虚弱,病毒乘虚而入,邪正相征,正趋邪出,“是体内病毒透发性外出的一种形式,这为长期缓解进而获得根治创造有利条件。切不可用抗过敏药将病毒再抑入体内,更不可再继续化疗”。治应以益气养血,解毒透表为主。
  6、脱发:大多数化疗药伤血,伤肾都导致脱发,根据“发为血之余”的中医理论,用生血养血法治疗。中医认为肾属骨、生髓、髓通于脑,脑髓充足,则毛发润泽,用填精补髓法预防和治疗,阴阳两虚者用阴阳双补药。
  红宝丹系列中药治疗白血病临床观察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病情险恶,予后不良,治疗困难,俗有“血癌”之称。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国内外大多采用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或用骨髓移植等法。然而化疗虽然能杀灭大量增生的白血病细胞(幼稚细胞),但同时也杀死了正常细胞,使本元损伤,破坏机体免疫力,停药后易复发,再化疗很难缓解;骨髓移植比较先进,缓解率也较高,但费用昂贵,多数患者经济条件承受不了。
  红宝丹系列中药是本所发明处方药,获国家专利。本发明红宝丹系列药是纯中药治剂,弥补了上述化疗的不足,费用低廉缓解率较高,并且不易复发。
  本所自1984年—1999年12月,收治各类型血液病1080例,现选出1984年1月—1997年12月,分别用本专利药和常规药物治疗488例各类型白血病,20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作临床观察资料,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病例选择:本组488例各类型的白血病和200例急性白血病,均属门诊病例,经治疗五次以上,治疗时间在二年以上的病人列为观察资料。
  (二)诊断标准:全部病例经市级以上医院骨髓涂片确诊。符合1987年苏州白血病会议诊断标准。
  (三)一般资料:488例各类型的白血病,其中男296例,女192例;200例急性白血病,男119例,女81例,均属门诊患者。
  治疗组:0—10岁24例;11—20岁60例;21—50岁134例;51岁以上26例;总计244例。
  对照组0—10岁26例;11—20岁48例;21—50岁146例;51岁以上24例;总计244例。
  治疗组:0—10岁16例;11—20岁28例;21—50岁45例;51岁以上11例;总计100例。
  对照组0—10岁15例;11—20岁25例;21—50岁48例;51岁以上12例;总计100例。
  二、治疗方法 以上病人分两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一组人员用本专利药为治疗组;另一组病人用常规药物治疗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一)辨证分型论治
  1、毒热炽盛型
  主证:起病急,壮热烦燥,口渴,头痛,胃痛,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皮肤瘀斑,甚至神昏谵语,舌绛红苔干燥,脉细数。
  病机:毒邪深蕴骨髓,扰血窜营,内陷心包,闭塞脉络,血行不畅,迫血妄行,热灼津液,损精耗气,动血闭窍。 辨症:毒热炽盛,热蒸髓血。 治法:清热解毒,通窍散结。 方药:治疗组:用本人专利药红宝丹Ⅰ号为主,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5—7粒,中午服红宝丹Ⅲ号一丸(15g)为辅。对照组:用通络活血汤加减。
  2、阴虚血热型
  主证:低热不退,午后潮热,五心烦燥,头晕耳鸣,腰酸足软,消瘦无力,鼻齿衄血,皮肤紫癜,盗汗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数。 病机:毒伤骨髓,内热伤阴,热灼血络,迫血妄行 辨证:阴虚内热,瘀血阻络。 治法:滋阴宣郁,活血通络。 方药:治疗组以红宝丹Ⅰ号为主,Ⅱ号为辅,服法如前。对照组: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3、痰瘀郁结型
  方证:肝、脾、淋巴结肿大,胁下疒徵块,胀痛胸闷,骨痛,神疲乏力,头痛发热,咽痛,鼻齿衄血,皮下紫癜,大便色黑,舌紫有瘀斑,脉细涩或数。
  病机:热毒内伏骨髓营血,髓热动血,煎熬阴液,痰血瘀阻,阻塞脉络,瘀血滞留于精髓之间,形成疒徵块、肝、脾、淋巴结肿大。 辨症:痰瘀郁结,迫血妄行。 治法:破瘀化痰,行气散结。 方药:治疗组以红宝丹Ⅰ号为主,每日三次,每次5粒。对照组:用隔下逐瘀汤加减,兼用大黄庶虫丸。
  4、气血双虚型
  主证:面色萎黄,倦怠无力,气弱懒言,心悸气短,动则尤甚,汗出,肢冷,鼻齿衄血,皮下出血,呕血,便血,舌质淡红,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弱。
  病机:热毒灼髓,骨髓生血机能严重受损,气血不断消耗致气血虚弱,气不摄血,失血过多而贫血,气血虚不能正常流通而成瘀血、瘀血内停而新血不生故致气血双虚。 辨证:肝肾阴虚,气血双亏。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养血。
  三、治疗结果
  
  
  
  
  从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治疗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语
  中医文献中没有的“白血病”这一病名,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温病”范畴。从症状上看,与“温毒”“虚劳”“血痹虚劳”,“疒徵积”“瘀血发热”等症相近。
  本病的病因是一种温热病毒深伏于骨髓之中,暗耗人体精血,致使气血双虚。许多白血病病人并不是一出生马上发病,根据体质的盛衰,毒邪的多寡,发病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温热毒邪在骨髓中虽然能煎灼人体精血,但人体的正气有一定调节作用,若温毒较轻,消灼精血程度较慢,通过人体正气的调节,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不发病,或终身不发病,若温毒渐盛,内伏外侵,邪毒入骨髓营血,精血大亏,形体大衰,超过了正气的调节作用,白血病便乘虚而作。
  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热毒,热入营血,毒伏骨髓,导致阴阳失调,血不循经迫血离经而出血,渗透肌肤成紫癜;骨髓能生血,温热毒邪深伏骨髓之中,影响生血,并暗耗人的精血,又因出血而致贫血;邪毒入脏腑则成症积,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由于热毒的灼髓生血机能严重受害而致本虚,是因病而虚,非因虚而病。
  在治疗上应祛邪扶正,破瘀生新为主,辨病与辨证要结合起来。辨病是指,有针对性的选药,辨症是根据病情的临床表现,按理法方药进行辨症施治,主攻方药用“红宝丹”。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整理分析了浅埋暗挖法隧道出现地表沉降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供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控制地表沉降进行参考。  关键词:浅埋暗挖;隧道 ; 沉降控制      1 引言  在我们国家,山区占了国土面积的大部分,在进行基础建设铁路,公路的修筑的时候,经常需要修筑隧道。隧道修筑过程中,随着地层物质被挖出,自洞室临空面向四周一定范围内地层应力场也将发生调整,地表则必将发生或大
期刊
摘 要:我国既有建筑数量多、能耗高且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差。如何根据既有建筑物的特点来研究节能改造的优化方案对我国的节能工作、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物; 设计; 能耗     一、前言   既有建筑结构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改造的内容,否则费工、费时、费材料,失去了对既有建筑物改造的意义,回到拆建的老路上去了。结构改造设计方案的确定对业主的决策是十分
期刊
职业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科技兴国、科技教国战略的实施,国内众多企业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各产业和行业的技术结构表现为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作为与国家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如何让培养出的学生能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这就要求每一个职业教育者改变观念,积极探索符合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温福铁路天池山隧道的施工实践,对隧道施工主要工艺的技术控制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隧道; 工艺 ;技术控制     温福铁路天池山隧道出口里程DK183+511,左线内轨顶面标高51.74(51.74),左线路肩设计标高50.84(50.84);隧道全长2000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263m。隧道Ⅱ级围岩长度1711m,Ⅳ级围岩长度265,、Ⅴ级围岩长度24m。  1、洞口施工 
期刊
摘 要:介绍了公路常用材料的检验项目,频率和主要质量控制项目,通过预防,采取措施,达到监控为目的, 有效地控制了原材料的质量。  关键词:高速公路 ;材料; 预防; 措施; 质量控制     一、 工程概况   襄樊至荆洲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位于钟祥市汉江右岸台地为胡集附近,为襄荆高速公路,施工桩号K96+200~K107+100路段,该路段轴线长度10.9公里,与附近2077国道近似平行状态。本合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包西铁路陕西段施工实践,对如何设计使用风积砂作为路基施工的填料,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风积砂 ;铁路路基 ;应用     1、工程概述  包西铁路通道陕西段工程我工区所属的路基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锦界镇至大保当镇内。该地区的风速大、温差大、冷热变化剧烈,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一般不足30mm;周围毛乌素沙漠的流沙随风吹扬在境内堆积,且面积-直蔓延,分布有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
期刊
摘 要:本合云南元双公睡17标桥梁施工实践,就公路桥梁施工的关键工序的技术控制进行阐述。  关键词:公路桥梁; 关键工序; 技术控制     一、工程概况  云南元双公路位于楚雄境内,17标段路线全长8Km。主要工程包括:大中桥11座,桥梁总长1865m,涵洞通道269米/14座;路基挖土石方109.3万m3,路基填方35.4万m3等。  二、桥梁施工主要工序的技术控制  1、灌注桩基础  ⑴钻孔
期刊
摘 要:文章介绍了建筑常用的检测方法和加固方法以及各种建筑结构检测方法的主要特点、用途和适用范围以及各种建筑加固方法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和施工重点。结合实际工程体会,指出了在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工作中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检测;加固    在需要对建筑物的施工质量进行评定时,或当建筑物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或对满足某项功能的要求产生怀疑时,就需要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
期刊
摘 要: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伴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建筑楼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在增加,日益受到社会人士关注;专家认为控制裂缝是个系统工程。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寻找其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制。   关键词:混凝土 ;裂缝; 成因 ;控制    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特性决定了
期刊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的提高,建筑技术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建筑技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建筑直接构成了城市的空间与城市形象。纵观城市的发展,在经历了几千年漫漫历史长河的洗礼后,在上一个世纪的100年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工业化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给人类带来了空间的财富,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形象,现代化城市供水、供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以及反映现代社会经济、文教、卫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