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教师言语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对教师言语暴力形成原因的探讨有利于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文章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主要从生理与安全、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几方面探寻教师出现言语暴力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预防的有效措施:改善教师生活及工作保障体系,缓解教师精神压力,完善学校管理体制等。
〔关键词〕教师言语暴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8-0013-02
言语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文明用语不仅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规范教师的文明用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2月8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和18%的高中生遭受过教师的语言暴力;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和39%的高中生认为教师的语言暴力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基于此,本文从新视角对教师言语暴力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通过了解教师言语暴力的形成原因,预防此现象的出现。
一、教师言语暴力含义解读
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课上语言(如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双向交流、学生行为评价等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课下语言(如课间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其他育人活动(如家长会、主题班会、作业批改、讲座、野营活动等)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言语伤害主要是指说话者运用怀疑、奚落、愚弄、侮辱、嘲笑、讽刺、挖苦、歪曲、威胁、排斥等语言,使对方感到严重不安、心情沮丧、自尊心受伤、自信心受损甚至悲观绝望等。教师言语暴力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伤害性的言语,包括讽刺、侮辱、贬损等,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伤害的行为。
二、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讨教师言语暴力的形成原因
作为人本主义创始人之一的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并指出人有五大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于1954年加入了审美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本文主要依据五层次的需要理论对教师言语暴力现象进行分析。这五种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层次排列,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可能出现。
(一)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的各种需求中最基本且需要优先满足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很多,除了衣食住行,各种感官快乐也被包括在内。如果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其他一切都将是空谈。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偏远地区经济落后,部分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且有甚者都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生活上的窘迫,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同时工作压力的增大、工作时间的延长,使其过于劳累,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工作时会感觉精神疲惫,长期往复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生理需要的缺失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消极、倦怠的情绪,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一些言语暴力现象。
教师的安全需要体现在秩序、稳定、工作及生活保障等方面。目前某些学校的保障体系不十分健全,部分教师工作多年,还尚未有教师编制,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部分学生家长因某些问题未及时与教师沟通,对教师产生误解,并对他们实施言语侮辱或恐吓威胁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教师的安全缺失。如若不及时解决问题而任由发展下去,教师可能会将这种不安全感扩散到教育教学中去,以敌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在言语上表现得过激。
(二)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爱情、友谊和对群体或团体组织归属的需要。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加速,人与人之间关系逐渐疏远,人们对爱、亲密接触、获得他人肯定、在组织中拥有自己位置的需要更为迫切。学校是一个集体,如果教师在学校中与同事关系紧张,工作中缺乏领导的支持,就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变得冷漠,不关心身边人的心理感受。长此以往,积聚的负面情绪无处发泄时,学生便成了教师的“出气筒”,言语暴力现象随之产生。
目前部分学校采用了绩效工资制,但是该制度并不完善,工作分配依旧是由上级领导统一安排,在奖金分配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由此引起了部分教师的不满,这种不公平感可能会打消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以致消极对待工作及学生,并将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
(三)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引发人们的自信,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是必不可少的。
当教师得不到周围的人们,如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尊重,自尊便会受到打击,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这些感觉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部分教师为了得到心理补偿,常常去寻求一些心理安慰,如不再给予他人尊重。逐步发展下去就会形成某些攻击性的行为,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言语暴力等。对尊重的追求必涉及他人,已得到尊重的教师,倾向于发展诸如忠诚、友爱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并会成为更好的教师。
(四)自我实现的需要
作为最高层级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实现要依赖于前面所说的生理与安全、归属与爱、尊重需要的满足。但有些时候自我实现的需要又是超越一切的,正是因为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才活得更有价值感。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人们潜能、能力、才能的实现,或使命的实现(如命运、职业等)。
较重的课业任务,导致部分教师的课余时间变得紧张,缺少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机会。长此以往,教师追求自我实现的理想难以实现,从而导致自我价值的缺失。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慢慢改变了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对社会、学校、家庭易产生抱怨和不满,积极应对工作和人生的愿望减弱。这种消极倦怠的情绪若得不到释放,便会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为对学生的言语暴力。
三、预防教师言语暴力现象的对策
(一)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生活中教师可能会面对诸多困难,如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这些都与教师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若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对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努力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不拖欠教师工资,为教师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作好后勤保障。学校应将教师的考核制度人性化,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不给教师布置教学计划外的工作,减轻教师负担。
学校应完善教师的生活保障制度,为教师配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针对工作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应派专人对教师家庭进行走访,以便了解教师的生活困难和需要,及时帮助和解决,使其安心工作。
(二)营造友爱的组织氛围
营造亲善的组织氛围,能够满足教师归属与爱的需要。学校可以在节假日组织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联欢会、郊游、体育竞赛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又能够增进领导与教师间的亲密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其情绪开朗乐观,言语积极向上。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改善学校的管理制度,逐步从集权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变,使得领导与教师乃至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彼此相互尊重,以礼相待,有利于教师尊重需要的满足。领导要学会宽容,在行动及语言上尊重教师,礼贤下士。社会各界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目前社会上部分人对教师职业存在偏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个平台让人们了解教师的辛劳困苦,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
(四)为提升教师自我价值创造机会
学校应妥善安排课堂任务,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使教师能够兼顾教学与学习,不断提高教育素养。学校应让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使其可以随时分享学校及学生发展的成果,产生成就感,获得幸福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12118)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500)
编辑 / 于 洪 终校 / 何 妍
〔关键词〕教师言语暴力;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18-0013-02
言语是人类沟通交流的主要途径,文明用语不仅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规范教师的文明用语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6年2月8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和18%的高中生遭受过教师的语言暴力;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和39%的高中生认为教师的语言暴力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基于此,本文从新视角对教师言语暴力的形成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够通过了解教师言语暴力的形成原因,预防此现象的出现。
一、教师言语暴力含义解读
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的总称,包括教师所使用的口头语和书面语,课上语言(如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课堂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双向交流、学生行为评价等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课下语言(如课间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其他育人活动(如家长会、主题班会、作业批改、讲座、野营活动等)过程中使用的语言。
言语伤害主要是指说话者运用怀疑、奚落、愚弄、侮辱、嘲笑、讽刺、挖苦、歪曲、威胁、排斥等语言,使对方感到严重不安、心情沮丧、自尊心受伤、自信心受损甚至悲观绝望等。教师言语暴力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有意或者无意地使用伤害性的言语,包括讽刺、侮辱、贬损等,并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严重伤害的行为。
二、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探讨教师言语暴力的形成原因
作为人本主义创始人之一的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并指出人有五大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后于1954年加入了审美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本文主要依据五层次的需要理论对教师言语暴力现象进行分析。这五种需要由低级到高级,按层次排列,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可能出现。
(一)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的各种需求中最基本且需要优先满足的需求,生理需求包括很多,除了衣食住行,各种感官快乐也被包括在内。如果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其他一切都将是空谈。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偏远地区经济落后,部分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且有甚者都不足以满足生活所需。生活上的窘迫,使他们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同时工作压力的增大、工作时间的延长,使其过于劳累,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工作时会感觉精神疲惫,长期往复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生理需要的缺失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消极、倦怠的情绪,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一些言语暴力现象。
教师的安全需要体现在秩序、稳定、工作及生活保障等方面。目前某些学校的保障体系不十分健全,部分教师工作多年,还尚未有教师编制,自身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部分学生家长因某些问题未及时与教师沟通,对教师产生误解,并对他们实施言语侮辱或恐吓威胁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教师的安全缺失。如若不及时解决问题而任由发展下去,教师可能会将这种不安全感扩散到教育教学中去,以敌对的心态去面对学生,在言语上表现得过激。
(二)归属与爱的需要
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对爱情、友谊和对群体或团体组织归属的需要。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口流动加速,人与人之间关系逐渐疏远,人们对爱、亲密接触、获得他人肯定、在组织中拥有自己位置的需要更为迫切。学校是一个集体,如果教师在学校中与同事关系紧张,工作中缺乏领导的支持,就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变得冷漠,不关心身边人的心理感受。长此以往,积聚的负面情绪无处发泄时,学生便成了教师的“出气筒”,言语暴力现象随之产生。
目前部分学校采用了绩效工资制,但是该制度并不完善,工作分配依旧是由上级领导统一安排,在奖金分配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由此引起了部分教师的不满,这种不公平感可能会打消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以致消极对待工作及学生,并将不满发泄到学生身上。
(三)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是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自尊需要的满足会引发人们的自信,使人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力量、有能力、有位置、有用处,是必不可少的。
当教师得不到周围的人们,如学校领导、同事、学生的尊重,自尊便会受到打击,就会产生自卑、弱小以及无能的感觉,这些感觉会使人丧失基本的信心。部分教师为了得到心理补偿,常常去寻求一些心理安慰,如不再给予他人尊重。逐步发展下去就会形成某些攻击性的行为,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实施言语暴力等。对尊重的追求必涉及他人,已得到尊重的教师,倾向于发展诸如忠诚、友爱以及公民意识等品质,并会成为更好的教师。
(四)自我实现的需要
作为最高层级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实现要依赖于前面所说的生理与安全、归属与爱、尊重需要的满足。但有些时候自我实现的需要又是超越一切的,正是因为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才活得更有价值感。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人们潜能、能力、才能的实现,或使命的实现(如命运、职业等)。
较重的课业任务,导致部分教师的课余时间变得紧张,缺少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的机会。长此以往,教师追求自我实现的理想难以实现,从而导致自我价值的缺失。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慢慢改变了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对社会、学校、家庭易产生抱怨和不满,积极应对工作和人生的愿望减弱。这种消极倦怠的情绪若得不到释放,便会在教育教学中表现为对学生的言语暴力。
三、预防教师言语暴力现象的对策
(一)维护教师合法权益
生活中教师可能会面对诸多困难,如住房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这些都与教师的生活息息相关,如若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对教育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学校应努力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不拖欠教师工资,为教师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作好后勤保障。学校应将教师的考核制度人性化,减轻教师的精神压力,不给教师布置教学计划外的工作,减轻教师负担。
学校应完善教师的生活保障制度,为教师配备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针对工作压力过大而产生心理问题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应派专人对教师家庭进行走访,以便了解教师的生活困难和需要,及时帮助和解决,使其安心工作。
(二)营造友爱的组织氛围
营造亲善的组织氛围,能够满足教师归属与爱的需要。学校可以在节假日组织一些休闲娱乐活动,如联欢会、郊游、体育竞赛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又能够增进领导与教师间的亲密感。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使其情绪开朗乐观,言语积极向上。
(三)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改善学校的管理制度,逐步从集权制度向民主制度转变,使得领导与教师乃至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地位,彼此相互尊重,以礼相待,有利于教师尊重需要的满足。领导要学会宽容,在行动及语言上尊重教师,礼贤下士。社会各界要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目前社会上部分人对教师职业存在偏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个平台让人们了解教师的辛劳困苦,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
(四)为提升教师自我价值创造机会
学校应妥善安排课堂任务,为教师提供进修培训的机会,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使教师能够兼顾教学与学习,不断提高教育素养。学校应让教师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中来,使其可以随时分享学校及学生发展的成果,产生成就感,获得幸福感。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512118)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150500)
编辑 / 于 洪 终校 /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