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文规定: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必要课程,高中阶段每周三节课,每期30学分。这一《纲要》拉开了研究性学习的序幕。《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情感并举,过程与效能统一,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可以采用专题研究等形式,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过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现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研究,合作探究,全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理论阐释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取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搜集占有资料,选取有效信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谓“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是以课题为平台,以自主学习为切入点,通过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一般都已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一些学校只是把它排入课表,形式上存在而已。然而“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育主动学习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培育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自然延伸到课外,使学习得到纵向或横向的拓宽,使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发展性学力。特别是基于学科领域的探索研究,能更好地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构建
1.新授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
(1)单篇研究,从课文内容和形式任选一个专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设定研究专题“林教头性格变化探幽”“课文中‘风雪’描写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让学生去分析相关文字,透视种种“形象”,鉴赏作者的写作技艺。攻克了这些课题后,学生也就读懂了这篇课文。单篇课文,还可以设定课内外结合的拓展性学习课题。如《荷塘月色》一文,让学生课外再读几篇朱自清的散文,然后完成“朱自清散文语言运用中叠词的妙处”。
(2)几篇相关课文组合,可进行单元研究课题。如小说单元,可就人物形象和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文单元,可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度、言之有方等对本单元多篇文章选择性地对比研究。
(3)文言文专题研究,分为知识记忆和分析理解型。前者是字、词、句及文化文学常识专题研究,一般以整理和积累为目的,可以一篇课文为范围,也可以多篇甚至多册为范围。后者可运用评析式和探究式课题研究,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和艺术技巧进行分析、评判和鉴赏,如《孔雀东南飞》可完成“刘焦爱情悲剧探因”“《孔雀东南飞》人物对话的艺术成就”“从刘焦爱情悲剧看古今爱情观的差异”(可选做一题)。学习《过秦论》和《六国论》,把两篇课文作为串联研究,完成课题“秦和六国衰亡原因探微”。
2.复习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印习题、讲解题方法,学生大量做题的复习方式,变为学生成立研究小组承接一个个复习专题研究,如“成语运用的误区”“病句病因探析”“语言运用如何得体”“语言连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然后,可通过集体讨论、上网查询、图书馆查阅等办法获取结果,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形成成果,并将成果以油印或课件方式在全班展示。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能明显提升,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阅读研究性学习教学
(1)名著导读。以新大纲提出的20部名著为主体,确立研究专题,可以是某几个情节的研究,如《三国演义》中孔明的出场就可设立“烘托手法的巧妙运用”专题;也可以是整体对比,如“孔明和姜维命运的对比研究”。还可以是某个专项的研究,如《红楼梦》中“古典建筑艺术研究”。这样,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用主流文化价值观来占领学生精神文化高地,让学生不再沉浸在那些卡通、漫画、言情、武打、暴力情节中。
(2)社会生活透视。就某种社会生活现象确立研究专题,让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就社会热点、焦点、社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操作流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操作流程为:课题选定导入—个体自主探究—小组会诊研讨—班级成果展示—鉴定评价。
(1)课题选定导入。每次语文专题研究课学习的初始都需要教师的导入。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导入给出语文专题研究的项目命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通过提供专题研究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参与研究学习的方式和过程的设计讨论,让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过程、评价标准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由学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学习。
(2)个体自主探究。根据专题研究项目的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主要为:观察或调查对象,作品阅读查询、整理资料等,
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如进行“古代理趣诗鉴赏”的研究学习,要求学生先广泛搜集记录古典诗歌,尤其是唐、宋两代的诗歌,再从其中筛选富有理趣的诗句,然后对此进行鉴赏评析。
(3)小组会诊研讨。专题研究活动展开时,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构成“学习协同体”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个成员负责一个专题,一种是一个学习小组负责一个命题。在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学习协同体”的成员相互之间有一个初步讨论、碰撞、会晤的机会。同伴间的互相启发,不仅使学生个体获得的学习资料相对正确,初步得出结论性的意见,而且让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互学互助态度得到加强,选择判断的能力得到提高。
(4)班级成果展示。在小组会晤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展示。小组汇报研究学习所获得的体会和结论性的意见,全班则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交流活动可根据研究命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如“课本剧”采用演的形式,“古典诗词仿写”可采用吟唱的形式,“成语中的哲学思想”“理趣诗鉴赏”这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则以论文形式在班上宣读。总之,专题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要与研究专题内容和整个设计、组织形式相适应。
(5)鉴定评价。学习总结评价是任何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每次专题研究的最后步骤,必定是评价,这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以开放式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一般不对活动结果作孰是孰非的简单结论,更不以卷面测试的形式作为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对本次研究成果加以肯定,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并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欲望。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文规定: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必要课程,高中阶段每周三节课,每期30学分。这一《纲要》拉开了研究性学习的序幕。《纲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经验与情感并举,过程与效能统一,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可以采用专题研究等形式,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过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地接受性学习,现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研究,合作探究,全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二、“研究性学习”教学法的理论阐释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取研究专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搜集占有资料,选取有效信息,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所谓“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是以课题为平台,以自主学习为切入点,通过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发展性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高中一般都已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但真正实施的并不多,一些学校只是把它排入课表,形式上存在而已。然而“研究性学习”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能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育主动学习精神;致力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培育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自然延伸到课外,使学习得到纵向或横向的拓宽,使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发展性学力。特别是基于学科领域的探索研究,能更好地促进学科素养的提高。因此,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开展。
三、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构建
1.新授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
(1)单篇研究,从课文内容和形式任选一个专题,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设定研究专题“林教头性格变化探幽”“课文中‘风雪’描写对小说情节的作用”。让学生去分析相关文字,透视种种“形象”,鉴赏作者的写作技艺。攻克了这些课题后,学生也就读懂了这篇课文。单篇课文,还可以设定课内外结合的拓展性学习课题。如《荷塘月色》一文,让学生课外再读几篇朱自清的散文,然后完成“朱自清散文语言运用中叠词的妙处”。
(2)几篇相关课文组合,可进行单元研究课题。如小说单元,可就人物形象和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进行对比研究;说明文单元,可从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度、言之有方等对本单元多篇文章选择性地对比研究。
(3)文言文专题研究,分为知识记忆和分析理解型。前者是字、词、句及文化文学常识专题研究,一般以整理和积累为目的,可以一篇课文为范围,也可以多篇甚至多册为范围。后者可运用评析式和探究式课题研究,让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和艺术技巧进行分析、评判和鉴赏,如《孔雀东南飞》可完成“刘焦爱情悲剧探因”“《孔雀东南飞》人物对话的艺术成就”“从刘焦爱情悲剧看古今爱情观的差异”(可选做一题)。学习《过秦论》和《六国论》,把两篇课文作为串联研究,完成课题“秦和六国衰亡原因探微”。
2.复习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印习题、讲解题方法,学生大量做题的复习方式,变为学生成立研究小组承接一个个复习专题研究,如“成语运用的误区”“病句病因探析”“语言运用如何得体”“语言连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然后,可通过集体讨论、上网查询、图书馆查阅等办法获取结果,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形成成果,并将成果以油印或课件方式在全班展示。这样,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效能明显提升,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外阅读研究性学习教学
(1)名著导读。以新大纲提出的20部名著为主体,确立研究专题,可以是某几个情节的研究,如《三国演义》中孔明的出场就可设立“烘托手法的巧妙运用”专题;也可以是整体对比,如“孔明和姜维命运的对比研究”。还可以是某个专项的研究,如《红楼梦》中“古典建筑艺术研究”。这样,引导学生多读名著,用主流文化价值观来占领学生精神文化高地,让学生不再沉浸在那些卡通、漫画、言情、武打、暴力情节中。
(2)社会生活透视。就某种社会生活现象确立研究专题,让学生关注社会、思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就社会热点、焦点、社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树立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操作流程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操作流程为:课题选定导入—个体自主探究—小组会诊研讨—班级成果展示—鉴定评价。
(1)课题选定导入。每次语文专题研究课学习的初始都需要教师的导入。导入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兴趣;通过导入给出语文专题研究的项目命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和目标;通过提供专题研究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参与研究学习的方式和过程的设计讨论,让学生对研究的目标、内容、方式、过程、评价标准等有一个充分的理解,由学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学习。
(2)个体自主探究。根据专题研究项目的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个体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些学习活动主要为:观察或调查对象,作品阅读查询、整理资料等,
掌握第一手资料,获得感性认识。如进行“古代理趣诗鉴赏”的研究学习,要求学生先广泛搜集记录古典诗歌,尤其是唐、宋两代的诗歌,再从其中筛选富有理趣的诗句,然后对此进行鉴赏评析。
(3)小组会诊研讨。专题研究活动展开时,一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构成“学习协同体”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一个成员负责一个专题,一种是一个学习小组负责一个命题。在学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学习协同体”的成员相互之间有一个初步讨论、碰撞、会晤的机会。同伴间的互相启发,不仅使学生个体获得的学习资料相对正确,初步得出结论性的意见,而且让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互学互助态度得到加强,选择判断的能力得到提高。
(4)班级成果展示。在小组会晤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展示。小组汇报研究学习所获得的体会和结论性的意见,全班则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交流活动可根据研究命题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如“课本剧”采用演的形式,“古典诗词仿写”可采用吟唱的形式,“成语中的哲学思想”“理趣诗鉴赏”这类课题的研究成果,则以论文形式在班上宣读。总之,专题研究成果的交流展示要与研究专题内容和整个设计、组织形式相适应。
(5)鉴定评价。学习总结评价是任何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每次专题研究的最后步骤,必定是评价,这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以开放式评价、激励性评价为主,一般不对活动结果作孰是孰非的简单结论,更不以卷面测试的形式作为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对本次研究成果加以肯定,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并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再学习再创造的欲望。
(作者单位:湖南省宁乡县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