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灵活运用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关键词:活用 充实 参与
中国美术史教学是专业学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综观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国美术史教学已毫无置疑地参与到审美教学的过程中。而中专学校中国美术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表述习惯,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面对一个美术现象,该如何理解它的成因?怎样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勤于动脑的教师一定会思考的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目前中专中国美术史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中专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的充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要写好教案,备好课。其次,为了增加史论课的生动性,充实课堂内容,还要搜集和中国美术史相关的一些资料。与中国美术史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材料也有必要准备一些,比如历史史实的基本概况(甚至某些艺术家的生平和传记),比如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内容(甚至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也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再次,对于搜集到的中国美术史资料一定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为每个美术事件由于评价者的眼光不同或所处的哲学立场不同,其着眼点和侧重点也会不同。有的侧重于作者自己的哲学立场而武断地给某一历史事件下定论,有的局限于作者自己的喜好而轻率地给某一美术现象做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有必要进行再加工。
二、教材的侧重
按理说,教材中所有内容教师都应给学生进行讲授,但授课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结构做出有详略有侧重的选择,对教材中哪些是需要重点讲授的、哪些是点到为止就可以的,哪些是可以让学生粗略了解或课后自查资料的,应当灵活安排具体处理教材。同时,无论教学材料如何丰富多样,教师都要有能力找出每个美术事件后面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历史动因,而且能准确抓住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此设计教学。中国美术史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简单、直接、只看现象、没有联系每个美术事件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果是这样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还有什么兴趣可言?那么中国美术史课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让这门课鲜活起来。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作用应体现在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这门课而引导学生发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并在具体的画家、作品或画家群体之上领略到人格之美、境界之美、艺术之美,并有能力对其他的美术现象做出较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在自主的赏析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观、艺术观、人生观。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的过程中分析思考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自己的求知欲高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释放自身的思维潜能。并布置一些查资料的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与“思”相结合,产生“乐学”的效果。
2.讲授与欣赏结合,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理解作品的内涵
在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用语言描述美术作品,都不如让学生真实感受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把讲清楚史实过程,讲清楚美术现象和中国古典哲学的联系,把讲清楚这一美术现象的历史意义和成就作为首先要完成好的任务。把对具体美术作品的介绍和描述略化,把它交给幻灯片欣赏课去完成。幻灯片欣赏课往往是获得感性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在上讲授课时的臆测和想象这时得到了验证,不但兴趣高涨更是凭着直观感觉建立起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印象,这时他们会主动回忆和联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直觉印象和理性知识互相印证互相重建,此时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收获感极度高涨,或许达到和超越了教师的预期,当然也会有个别学生由于上讲授课时的不经意走神,使得他的理性知识有些残缺和混乱,这时教师在放幻灯片的时候有必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概述并及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中国美术史课不应是乏味地诵读教材也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建立有品位的审美观,提升教学质量,完成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任务。我从事中国美术史教学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既有经验是为了把握正确的方向,研究探索中专中国美术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努力。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应用心去钻研教学技巧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知和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文化艺术学校
关键词:活用 充实 参与
中国美术史教学是专业学校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综观当前的美术教学,中国美术史教学已毫无置疑地参与到审美教学的过程中。而中专学校中国美术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始阶段,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相结合,掌握学生的思维特征和表述习惯,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
面对一个美术现象,该如何理解它的成因?怎样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一个勤于动脑的教师一定会思考的问题。在美术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目前中专中国美术史课中,发现教师讲授时间很多,留给学生学的机会很少,作为一名中专美术教师,我常常思考着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材的充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要写好教案,备好课。其次,为了增加史论课的生动性,充实课堂内容,还要搜集和中国美术史相关的一些资料。与中国美术史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的材料也有必要准备一些,比如历史史实的基本概况(甚至某些艺术家的生平和传记),比如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内容(甚至较为深入的了解),这也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这方面的学习和积累。再次,对于搜集到的中国美术史资料一定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为每个美术事件由于评价者的眼光不同或所处的哲学立场不同,其着眼点和侧重点也会不同。有的侧重于作者自己的哲学立场而武断地给某一历史事件下定论,有的局限于作者自己的喜好而轻率地给某一美术现象做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在使用这些资料时有必要进行再加工。
二、教材的侧重
按理说,教材中所有内容教师都应给学生进行讲授,但授课是老师的个体劳动,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识结构做出有详略有侧重的选择,对教材中哪些是需要重点讲授的、哪些是点到为止就可以的,哪些是可以让学生粗略了解或课后自查资料的,应当灵活安排具体处理教材。同时,无论教学材料如何丰富多样,教师都要有能力找出每个美术事件后面的哲学思想渊源和历史动因,而且能准确抓住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此设计教学。中国美术史课教学方法切忌千篇一律、简单、直接、只看现象、没有联系每个美术事件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如果是这样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还有什么兴趣可言?那么中国美术史课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让这门课鲜活起来。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应当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其作用应体现在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这门课而引导学生发现中国文化的博大和深邃,并在具体的画家、作品或画家群体之上领略到人格之美、境界之美、艺术之美,并有能力对其他的美术现象做出较深刻的分析,让学生在自主的赏析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观、艺术观、人生观。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国美术史这门课的过程中分析思考能力得到真正的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觉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在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中,才能使学生自己的求知欲高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所以在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设置一些问题,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释放自身的思维潜能。并布置一些查资料的作业,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收集与课程内容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与“思”相结合,产生“乐学”的效果。
2.讲授与欣赏结合,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理解作品的内涵
在课堂上无论教师如何用语言描述美术作品,都不如让学生真实感受美术作品,所以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把讲清楚史实过程,讲清楚美术现象和中国古典哲学的联系,把讲清楚这一美术现象的历史意义和成就作为首先要完成好的任务。把对具体美术作品的介绍和描述略化,把它交给幻灯片欣赏课去完成。幻灯片欣赏课往往是获得感性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在上讲授课时的臆测和想象这时得到了验证,不但兴趣高涨更是凭着直观感觉建立起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印象,这时他们会主动回忆和联系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直觉印象和理性知识互相印证互相重建,此时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的收获感极度高涨,或许达到和超越了教师的预期,当然也会有个别学生由于上讲授课时的不经意走神,使得他的理性知识有些残缺和混乱,这时教师在放幻灯片的时候有必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概述并及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学生的问题。
中国美术史课不应是乏味地诵读教材也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帮助学生建立有品位的审美观,提升教学质量,完成中国美术史的教学任务。我从事中国美术史教学到今天,总的来说时间不是很长,成功的经验也并不多,总结既有经验是为了把握正确的方向,研究探索中专中国美术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而努力。总之,我们作为教师应用心去钻研教学技巧和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去认知和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文化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