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算又称心算,它是在不使用任何的工具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思维能力以及言语活动计算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加强对学生低段的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口算数学在小学数学的重要地位,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实,小学低段数学口算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简单,在口算时却十分的难以把握,实际操作的时候很困难。
关键词:小学低段;口算能力;培养习惯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一、二年级学生的口算是最基本的,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关键是要为孩子创造有趣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我具体做了以下的尝试和探索:
一、培养口算兴趣,加强口算训练
老师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为孩子提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熟练计算。如:在下课时师生玩猜数字游戏 。老师只给他们说拿了15根小棒,伸出一只手,让他们猜猜另一只手中有几个。让他们自己数自己算,既训练了观察能力,又练习了口算。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猜,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对其进行一些简要评价。比一比谁猜的又快又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算理教学,提高口算速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有兴趣还不够,还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比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通过情境列出13-7=( )时,问:“13减7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等于6。”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6+7=13,所以13-7=6”,我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3=6。”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3-3=10,再算10-4=3。”还有一位学生没有进行计算,而是数出来的,他从7后面接着数,数到13数了6次,所以得出6。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争相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视算与听算相结合,训练记忆力
学生视算与听算相结合。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听算就是对耳、脑、口等的训练。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
四、形式多样的口算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不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采用分组竞赛及自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抢答口算题卡等,使学生乐此不疲,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單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平时,我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让家长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1)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看口算卡对口令做游戏。(2)用扑克牌在玩中练习口算。(3)每天家长或老师出20到30道题,看时间进行练习。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4)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5)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每周出一张口算小卷,题型多样,加强练习。(6)定期进行口算比赛,促进孩子口算能力的提高。
五、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都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口算应天天抓,时时抓,课课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低段;口算能力;培养习惯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一、二年级学生的口算是最基本的,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呢?关键是要为孩子创造有趣有效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我具体做了以下的尝试和探索:
一、培养口算兴趣,加强口算训练
老师要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为孩子提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熟练计算。如:在下课时师生玩猜数字游戏 。老师只给他们说拿了15根小棒,伸出一只手,让他们猜猜另一只手中有几个。让他们自己数自己算,既训练了观察能力,又练习了口算。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猜,把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对其进行一些简要评价。比一比谁猜的又快又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算理教学,提高口算速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只有兴趣还不够,还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比如: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通过情境列出13-7=( )时,问:“13减7等于几呢?”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等于6。”我又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学生说:“因为6+7=13,所以13-7=6”,我马上表扬:“你说得很好,这种方法就叫‘做减法想加法’”。我又进一步引导:“大家能不能想一想用其它的办法来做这道题呢?”这时学生马上来了兴趣,个个都在积极动脑筋。一会儿有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0-7=3,再算3+3=6。”另一位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先算13-3=10,再算10-4=3。”还有一位学生没有进行计算,而是数出来的,他从7后面接着数,数到13数了6次,所以得出6。这时学生的思路活了,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个个争相发言,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视算与听算相结合,训练记忆力
学生视算与听算相结合。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视算、直接写得数或直接说得数,这种训练就是对眼、脑、手、口等的技能训练。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算出得数,难度较大。听算就是对耳、脑、口等的训练。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训练记忆力,提高速度
四、形式多样的口算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不定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采用分组竞赛及自我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口算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抢答口算题卡等,使学生乐此不疲,以此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
由于口算题不同于解决问题,它没有生动的情节,比较的枯燥單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复机械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只有形式多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平时,我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让家长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练习,例如:(1)让父母把10以内的加减全部做成卡片,每天看口算卡对口令做游戏。(2)用扑克牌在玩中练习口算。(3)每天家长或老师出20到30道题,看时间进行练习。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4)此外,除了在课堂上的练习之外,还可以建议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比如: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等。(5)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每周出一张口算小卷,题型多样,加强练习。(6)定期进行口算比赛,促进孩子口算能力的提高。
五、增强口算意识,养成口算习惯
培养口算能力,重在平时,贵在坚持。口算要做到正确熟练,必须坚持做到天天练。我的做法就是每天利用课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算20道口算题。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练习,日积月累总会有进步的。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都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长期以往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正确率。
总之,口算应天天抓,时时抓,课课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坚持不懈的过程,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