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型居住区住宅布局设计探讨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cil1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居住区规划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住宅布局因素的生态优化两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型居住区住宅布局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型;布局;居住密度;容积率;规划
  城市生态型居住区住宅布局设计探讨
  曹键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摘要:本文从居住区规划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和住宅布局因素的生态优化两个方面对城市生态型居住区住宅布局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态型;布局;居住密度;容积率;规划
  1居住区规划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目前,就居住区环境来说,笔者认为由于一些现实要素的制约,有些指标应特别注意。由于受城市人多地少的制约,为了达到对有限土地资源的优化使用,其中居住密度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此外容积率也是不容忽视的指标。
  1.1 居住密度
  从居住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发展趋势对居住密度有较大影响:①对未来长远居住需求量发展的预测;②对居住面积需求发展的预测;③居住区中非居住用地在居住区用地中所占比例发展的预测。
  随着时代的发展,住宅需求将大大增加,包括新产生的住户,迁移的住户需求以及由于旧城改造更新所形成的住宅需求。在建设新居住区时,对居住密度的再认识显得十分重要。
  从单元面积的角度看,单元的面积越大,居住密度越小。近年来由房地产开发的城市住房发展表明,大单元在居住区所占比重很大,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城市里的户规模却呈缩小趋势,这种情况带来的结果是居住区居住密度事实上的下降。随着我国目前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趋势,再加上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因此应适当对居住区中大单元的开发力度减小,加大对中小户型住宅单元的开发。这样不仅可以控制居住密度事实上的下降,并且符合生态型居住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原则。
  影响居住密度的第三个因素是新居住区建设中非居住用地比居住用地呈现更快的发展速度。非居住用地比重的增加不仅是因为服务设施范围的扩大,而且加上建设标准的提高。例如,现在居住区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包涵了越来越多的内容,其规模也越来越大,而对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一般为1~2层建筑,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可以适当的将这类建筑的层数增加,从而可以在提高居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适当减少居住区中非居住用地的占地比率。
  1.2 建筑容积率
  建筑容积率是衡量一个城市居住环境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也是影响开发商经济利益的重要技术参数。一定程度上,容积率高低意味着居住环境质量的高低,同时决定了开发商经济利益上的相关性,从而使建筑容积率成了当今居住区开发建设中最敏感的指标。
  近年来,随着地价的不断上涨,如何在一块给定土地上建造尽可能多的住宅,规划师、建筑师与房地产开发商一起,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复式住宅、退层式住宅以及平面布局中的尽端转角单元等,对提高得房率、减少开发成本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内在规律,超过了这个规律,不遵守技术规范,就会带来不可避免的后遗症,因此,应针对容积率制定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规划技术政策,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从而正确引导住宅的开发建设。
  2住宅布局因素的生态优化
  在城市生态型居住区环境规划建设中,住宅布局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分析构成气候的决定因素——辐射因素、大气环流因素和地理因素的有利、不利影响来对住宅建筑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利用、改造,从而形成良好的居住条件和有利于节能的微气候环境,規划建设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态型居住区.
  2.1 住宅间距的控制
  影响居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住宅间距,即住宅间的距离和住宅高度的比例。决定住宅建筑的因素很多,以满足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管线埋设和视觉卫生与空间环境等要求为原则。此外,住宅要有适宜的间距,住宅间要有适当绿地,小区与组团更需要庭院绿地,在住宅庭院空间里进行精心设计还能够强化住宅区的居住气氛。
  ①住宅间距、庭院空间的关系
  对于居住区户外空间的设置效果和感受与建筑的间距、户外空间的尺度、该空间的布置形式与风格等因素有关,而空间的尺度却尤为重要,尺度过小的空间给人以压抑感,尺度过大的空间给人以疏远感。以d/h=l为界限,它是空间质的转折点。从人的视觉空间尺度要求而言,住宅建筑的间距与高度之比d/h≥l才感觉不过于压抑,因此住宅建筑视觉空间尺度的最小间距要求也是d/h=l。在建筑总平面规划中,当d/h>4时,相互间的影响已比较薄弱了,因此d/h=4是室外空间由亲近趋向疏远或由亲切感趋向公共性过渡的临界条件。
  如上所述,住宅户外庭院空间的d/h应在1与4之间较为合适,对于在l~4之间又有不同,当d/h在1~1.5之间时常常是控制多层(6层以下)及小高层住宅的最小间距,也是人视觉不受干扰的最低条件;当d/h在1.5~2.5之间时亲切感与人情味之感受较理想,且又不感到压抑,它较适合于住宅组团的户外庭院公共空间的尺度,邻里交往空间更易体现;当d/h在2.5~4之间时较适合于小区中心庭院的公共空间,因为在这样的空间里邻里交往有所减弱,公共交往有所增强。因此,用适宜的尺度在住宅小区的户外庭院中创造一种有亲切怡人、人情味浓厚的户外空间是住宅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住宅间距、庭院空间距离还应该注意其视觉卫生问题,主要是指从邻里住宅之间的视线方面保护其私密性。一般来说,在露天室外可以识别人脸的距离约为20m,而住宅内的人所处的室内光的亮度比室外暗,再加上窗户玻璃遮档等因素的影响,从室外或其它建筑内识别住宅内部人脸的距离约为16m至17m,因此为了减少视觉干扰,住宅的最小间距一般不能小于16m,这对于控制低层住宅与6层以下住宅的间距更有意义。
  ②日照要求对住宅间距与庭院空间的影响
  日照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居住环境指标。住房的日照好是因为住宅之间的间距充分,这样也有利于保护住户的私密性,也减少了外部景观上的压迫感。同时阳光能促进花草、树木的生长,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室外环境,为居民的基本生活和活动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空间,保证居民基本的生理健康。决定居住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主要因素,一是所处地理纬度及其气候特征;二是所处城市的规模大小。
  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根据不同的建筑气候区,不同的城市规模做了规定。纬度越高,同一时日的高度角也就越低,所需同一日照时数的建筑之间距离也就越大。在住宅组群中,太阳方位角的变化也可以影响到日照间距的变化,从而影响建筑布局多样化,根据规定不同方位角对住宅正面间距有不同的折减系数。毫无疑问,住宅的间距越大,日照的时数越多,但为了节约用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可采用如建筑屋顶北向放坡或做退台等。
  在住宅组群的布局中可以合理利用太阳方位角的变化来获得更多的日照,平面规划中可以采取的方式有:
  ①错位布局,利用山墙空隙争取日照;
  ②点条结合,点式布置在好朝向,条状布置在其后,利于利用空隙争取日照;
  ③成角度布置以及适当运用东西向住宅等。这样的组合方式,既能提高日照质量,同时也能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外部空间。
  总体来说,在规划设计时,必须在建筑物之间留出日照间距,它由日照标准、当地的地理纬度、建筑朝向、建筑物的高度、长度以及建筑用地的地形等因素决定的,在建筑设计时,应该结合节约用地原则,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建筑的日照间距,并充分考虑建筑的合理布局,从而有利于改善日照条件。
  2.2 住宅通风的要求
  风是由高气压的空气向低气压的空气流动而产生的结果,良好的住宅通风是生态型居住区的重要因素。
  当风吹向建筑物,风的风向和风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形成特有的风环境。由于建筑物迎风面最大的压力在风向的垂直面上,因此应该尽量使建筑物垂直于夏季主导风向,但如果风向垂直于前幢建筑物的纵向轴线,那么建筑物的后部会形成很长的旋涡区。建筑物的高度、长度和深度关系都对自然通风有很大的影响。
  为了保证后幢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建筑物的间距一般要达到前幢建筑高度的4倍左右,但这样不符合节地原则,为此,常常将建筑偏转一定的角度,使风对建筑产生一定的投射角,这样,可以使风斜向吹入室内,尽管室内风速会减小,但是后排的旋涡区却大大缩短,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可使建筑物迎向夏季主导风向,保持有利的风向入射角30~45度为较佳,在居住区住宅布局规划时还要注意避免一些风的不利影响。由于当风遇到不同的障碍物,风压及风向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①地形变化:地形平滑,空气流动平稳;
  ②突变物:突变的形体会引起令人不快的空气端流,在城市居住区中突兀孤立的高层,参差不齐的建筑群会使空气产生不同的升降气流,涡动流和绕流,使用地的风向变化更为复杂;
  ③风的狭管效应:微风由于狭管效应,可以被排列整齐的建筑物,墙、绿篱或大片植物而放大,在城市居住区的住宅布局时,应避免这类风的产生。
  从以上不同形式的风的流向及变化的分析中,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组群布局设计中尽量克服不利的风向及负面效应,并通过对建筑群的有效组织,来改善局部地区的气流运动和建筑物的通风效果。
  合理的住宅建筑布局虽然不能改变当地气候,但能达到优化微气候的效果,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住宅平面布局可分为:并列式、锚列式、斜列式及周边式。从通风角度看,错列式和斜列式比并列式和周边式好,周边式布局的四角应敞开通风,围而不合。为了创造良好的通风外部环境,住宅的布局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行列式布置由于风正面吹过障碍物后会形成较长的涡流区,造成涡流区内建筑通风不良.因此,在住宅布局时可以让风斜吹进入住宅楼栋之间,其风的投射角为30~45度最佳;
  ②斜列式、错列式布置可使建筑增大迎风面,容易疏导气流进入建筑內部;
  ③前短后长、前低后高的布置,有利于夏季开口通风,冬季有效防风;
  ④封闭的周边式布置。合理的周边式布局(如适当封闭西北向开口位置)可有效的降低冷天风速,同时需通过其它方位角敞开等方式来改善夏季通风效果;
  ⑤利用树木排列、导风墙等引导气流进入住宅区,设置引风口和出风口,在住宅区内部形成风道。
  2.3 住宅朝向的选择
  选择合理的住宅朝向是住宅建筑群体布局中重点需考虑的问题,住宅的朝向对太阳辐射得热量和空气渗透耗热量都有影响,影响住宅建筑朝向的因素很多,如地理纬度、地段环境、局部气候特征及建筑用地条件等。居住区在选择住宅朝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①冬季能有适量并具有一定质量的阳光射入室内;②炎热季节尽量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和居室外墙面;③夏季有良好的通风,冬季避免冷风吹袭;④充分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⑤照顾居住建筑组合的需要。根据上部分对住宅通风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规划朝向(大多数板式建筑的主要朝向)与夏季主导风向的角度最好控制在30~45度之间,这样各排建筑都能获得比较满意的通风条件。从有利于住宅建筑单体日照的角度看,板式住宅墙面所接受日照射量的总和以正南朝向为最大。住宅向东或向西偏移时,接受日光照射量的总和逐渐减少,住宅在偏离35度左右时,一天之中的日照总量差别并不显著,而当偏离超过35度时,日照射总量就会大大减少,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布置住宅时偏离角度最好在35度以内。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住宅的北侧,正南朝向的住户北侧房间终日见不到阳光,而且室外北侧终日为阴影部分,因此,正南朝向的住宅也并非尽善尽美,总体来说,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南偏东或偏西的朝向为最佳,各地区住宅建筑的具体最佳朝向各有不同,可根据通过对各地区的日照和风向条件进行实测综合分析得出。
  好的规划朝向可以使住宅建筑充分利用冬季太阳辐射热,节约采暖能耗,也可以减少建筑东、西向的房间,减弱夏季太阳辐射热的影响,节约制冷能耗。在一些建筑规划设计中,设计师为强调围合感,牺牲几栋建筑的朝向(不采用南向或接近南向)并围合布置。事实上,围合感并不是在天空中俯瞰大地,围合感是在地面上感受周围建筑,所以在通过建筑组合形成围合感的同时,宜尽可能不牺牲建筑的朝向。
  总之,生态化住宅是通过综合运用当代建筑学和生态学的科学技术成果,合理设计建筑内外空间的物质和能源因素,使其在系统内部进行有秩序的循环转换,高效率,低能耗,无污染并与自然生态平衡的居住建筑。合理的居住区住宅布局设计为生活质量提高了一个档次,这需要广大的建筑设计者们共同努力。
其他文献
摘要:实践表明推倒重来不是既有建筑更新的唯一方式,在城市不断更新发展过程中,建筑师应努力地使建筑资源得到充分再利用,借鉴该设计理念,本文结合三亚崖城镇主街既有建筑立面改造工程,探讨建筑资源再利用的设计理念,提出对于沿街商业街应采取的改造手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资源再利用;资源探索;商业街改造;建筑改造  1.项目概况  崖城镇主街是崖城镇主要的城镇道路和居民活动之场所,其沿街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分析新病房大楼成功实施加层加固,对结构加层的可行性、加固设计施工的实施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建筑加层;结构;方案选择;碳纤维;加固施工  1工程概述  某医院新建的病房大楼,平面呈三角形,地上15层,地下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人工挖孔桩基础,建筑面积2.7万m2,建筑总高度59m;地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属于乙类抗震建筑,按七度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当该工程施工到10层时
期刊
摘要:结合场地特征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项目设计合理的前提要素。本文通过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研究分析,解读如何结合场地特征进行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关键词:风景园林 场地特征 设计  一、场地特征  1.1场地特征概念  场地,大至一个风景区一个城市,小至一个区级公园广场,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它的个性,是这场地与那场地的区别。场地特征包括场地的自然特征和场地的人文特征。园林景观把握好了自然特征就在
期刊
摘要:作为福州江阴新港地区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建筑,福州江阴港口岸服务中心大楼建筑方案设计试从城市空间及周边整体环境入手,对建筑布局,空间与形体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期达到建筑因地制宜,自然成形。  关键词:环境 融合 和谐  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環境,环境又塑造了我们。”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存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通常所说的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
期刊
摘要:在现代高级住宅的建设中,给排水工程是基础项目之一,在其设计工作中要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操作性。本文详细阐述了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水表设计、给排水管道设计,还对卫生器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供广大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给排水系统设计;横管;立管;卫生器具  1 引言  居住建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购买住宅时,除了关注住宅的楼层、面积
期刊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的三角地带。东与武安、磁县毗邻,西与山西平顺、黎城县相接,南与河南省安阳、林州为界,北与山西左权县接壤,总面积1500.8平方公里 。辖9镇8乡,有307个行政村,人口约 4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5.7 万人,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266.5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而农村大部分居民点犹如“天女散花”,长期以来无效扩张导致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率低下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阐述了堤防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堤防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设生态堤防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堤防;生态;岸坡防护  以往传统的堤防工程建设,以满足人们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等多种需求为目的,而忽视了河流生态系统本身的需求,对工程的生态问题考虑不够,甚至忽略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退化,给人们的长远利益带来损害。  堤防有自己特有的生物和环境特征,是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镇沅哀牢商业小镇方案的设计,力求创造出一种具有哀牢文化和哀牢旅游经济概念的集旅游、康体、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建筑空间。在项目设计中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做了一定探索,设计品质、建筑风格、环境景观以及整体的布局都严谨细致,对现代县城规划发展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哀牢 文化 商业建筑 居住建筑 广场  一规划  (一)规划背景  1)镇沅县城老城区建设发展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布局凌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相关理论,从城市地铁站點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地铁站点的综合开发、地下空间设计原则及注意问题,依据时代和人本能的要求建设地下空间的人性化。  关键词 :地铁站点 设计地下空间 人性化新课题  1、地铁建设带来城市发展的新课题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地铁这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给城市带来城市形态、土地利用、城市效率等各方面的改变———地铁不仅串起了运行线路上的地下空间系统,也直接影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技术措施,对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特点、原则及设计内容等问题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等效静荷载  1人防地下室结构设计特点  (1)人防地下室结构可靠度比一般建筑结构要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规定一般混凝土结构构件延性破坏时可靠指标β=3. 2,失效概率为pf=0. 069%,脆性破坏可靠指标β=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