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事业单位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理财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行的财务、会计体系已明显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要求深化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各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迫切需要。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当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体系改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变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会体系自建国以来一直是依照预算会计体系的。1993年实施了“两则”、“两制”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改革,企业首先改革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尔后,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改革也就开始了动作。从1994年开始,财政部组织启动了全国预算会计改革,1996年11月,财政部八号令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又分别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法规制度成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规范。
一、当前经济体制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现行财会体系造成的影响
第一,我国现行会计体系分为预算会计(或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当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定位就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公益性的福利机构(如市各大医院)全都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以前的全额或差额拨款变成了如今的少量补贴(如医院的某些大型设备补贴)和通过宏观管理间接帮助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现行会计体系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动摇,以前的会计体制已明显不适合如今的财务体系的现实要求。
第二,政医分开,如今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已没有了行政职能和行政收费项目,再没有划分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采取减少或取消预算拨款,除少量补贴外,资金来源则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规律进行管理。
第三,打破医疗卫生行业内的垄断,在行业内实行竞争机制。现在医疗行业、研究机构在本行业内部全面实行竞争,疾病控制机构中的某些传统业务(如预防性健康体检等)也在行业内部开放,垄断地位不断降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适应如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发展和生存,就必须自主理财、广开财源,改革原来预算体制下统收统支、结余上缴的财务、会计体系。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变革趋势
1 会计管理的变革
进行成本核算、收支配比就需要划分医疗卫生事业财务管理的权利和责任范围。如今大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都已进行了成本核算,有些医疗卫生机构还准备试行人才成本核算,这就离不开权责发生制。但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并不是为了计算盈亏,而是为了制定收费标准和统计业务成果。这样,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我觉得,在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纳入企业财会体系。为了能正确计算盈亏,应以反映经营成果的利润科目取代只反映资金结存数量、不计资本增值与否的结余科目;只有这样来筹划资金结构,才能为本行业单位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建立以利润指标(结合现金流量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管理体系。我市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可效仿国外同行业,尝试朝着股份制、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正确计算盈亏,这样对医院的正常发展,以及保护各投资主体(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正当权益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再说,我们有些医疗行业重点单位已试行一段时间的全成本核算(即将全部支出划分为成本和费用,运用配比原则,在当期和以后的一段期间予以补偿),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2 财务管理的变革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理财环境也越来越趋向企业化。在体制改革之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基本都由上级政府部门拨款,而资金提供者对所投入的资金并不要求收益权,所以没有必要反映有关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内容,财务责任主要是会计监督。因此,往往只重视社会效益而不重视经济效益。体制改革之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首先要有物质保证,自主理财,广开财源。在市场经济下,没有免费使用的资金,债权人和所有人对投入资金要求收益权,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理财活动的重点从反映监督转向资金的筹集决策和投放决策上。这就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建立以现金流量指标为主的决策评价管理体系。
在预算制度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总是以现金形式存放在银行,造成资金的闲置。而在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现金本身不能产生利润,现金只有用来投资才能得到利润的观念。所以,要建立健全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内部监控制度,减少决策失误。不仅要把握好直接投资,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决策评价和决策管理体系,以期获得最大效益。
3 财务报告的变革
在预算制度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单一,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报表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即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和是否被挪用等,而不注重财务成果的评价。所以,资金的安全性成为披露信息最主要的方面。在新形势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信息要满足不同目的的需要:债权人要求事业单位提供是否能按时偿债的信息;权益资本投资人要求提供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单位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求提供其自身发展状况的信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本身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对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进行变革,统一使用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本医疗单位的盈利和亏损状况。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控制
按照目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今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必然会纳入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尽管它的理财环境与完全市场竞争下的企业单位并不完全相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区别在于以社会福利为主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国家的必设机构,不适用于破产法。所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并非禁止)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以免发生财务危机使国家和投资人、债权人遭受损失。因而,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于举债和投资的资金不得超过自有资金的比例,以及相应的审批程序。
在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也一直在酝酿、进行之中。国家事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肯定也会进一步深化。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过程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每一次变革都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在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情况下才能逐步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变革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会体系自建国以来一直是依照预算会计体系的。1993年实施了“两则”、“两制”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改革,企业首先改革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适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尔后,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改革也就开始了动作。从1994年开始,财政部组织启动了全国预算会计改革,1996年11月,财政部八号令发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1997年5月和7月,财政部又分别颁发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些法规制度成为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规范。
一、当前经济体制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现行财会体系造成的影响
第一,我国现行会计体系分为预算会计(或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体系和企业会计体系。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当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定位就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公益性的福利机构(如市各大医院)全都实行了企业化管理。以前的全额或差额拨款变成了如今的少量补贴(如医院的某些大型设备补贴)和通过宏观管理间接帮助享受税收减免优惠。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现行会计体系的理论基础发生了动摇,以前的会计体制已明显不适合如今的财务体系的现实要求。
第二,政医分开,如今我们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已没有了行政职能和行政收费项目,再没有划分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采取减少或取消预算拨款,除少量补贴外,资金来源则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规律进行管理。
第三,打破医疗卫生行业内的垄断,在行业内实行竞争机制。现在医疗行业、研究机构在本行业内部全面实行竞争,疾病控制机构中的某些传统业务(如预防性健康体检等)也在行业内部开放,垄断地位不断降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适应如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发展和生存,就必须自主理财、广开财源,改革原来预算体制下统收统支、结余上缴的财务、会计体系。
二、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变革趋势
1 会计管理的变革
进行成本核算、收支配比就需要划分医疗卫生事业财务管理的权利和责任范围。如今大部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都已进行了成本核算,有些医疗卫生机构还准备试行人才成本核算,这就离不开权责发生制。但目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并不是为了计算盈亏,而是为了制定收费标准和统计业务成果。这样,权责发生制的应用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因此我觉得,在新形势下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纳入企业财会体系。为了能正确计算盈亏,应以反映经营成果的利润科目取代只反映资金结存数量、不计资本增值与否的结余科目;只有这样来筹划资金结构,才能为本行业单位的经济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依据。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建立以利润指标(结合现金流量指标)为主的业绩评价管理体系。我市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都可效仿国外同行业,尝试朝着股份制、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正确计算盈亏,这样对医院的正常发展,以及保护各投资主体(包括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正当权益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再说,我们有些医疗行业重点单位已试行一段时间的全成本核算(即将全部支出划分为成本和费用,运用配比原则,在当期和以后的一段期间予以补偿),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2 财务管理的变革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理财环境也越来越趋向企业化。在体制改革之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基本都由上级政府部门拨款,而资金提供者对所投入的资金并不要求收益权,所以没有必要反映有关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内容,财务责任主要是会计监督。因此,往往只重视社会效益而不重视经济效益。体制改革之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生存下去,就必须首先要有物质保证,自主理财,广开财源。在市场经济下,没有免费使用的资金,债权人和所有人对投入资金要求收益权,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理财活动的重点从反映监督转向资金的筹集决策和投放决策上。这就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建立以现金流量指标为主的决策评价管理体系。
在预算制度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总是以现金形式存放在银行,造成资金的闲置。而在新形势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牢固树立现金本身不能产生利润,现金只有用来投资才能得到利润的观念。所以,要建立健全投资评价体系,完善内部监控制度,减少决策失误。不仅要把握好直接投资,还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决策评价和决策管理体系,以期获得最大效益。
3 财务报告的变革
在预算制度下,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单一,主要是行政主管部门,报表主要反映的是预算拨款使用情况的信息,即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和是否被挪用等,而不注重财务成果的评价。所以,资金的安全性成为披露信息最主要的方面。在新形势下,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财务信息要满足不同目的的需要:债权人要求事业单位提供是否能按时偿债的信息;权益资本投资人要求提供投入资本保值增值的信息;政府单位为了进行宏观调控,也要求提供其自身发展状况的信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本身为了考核经营业绩,为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提供依据,要求正确、恰当地反映财务成果。所以,必须对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情况表、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基金增减情况表)进行变革,统一使用企业单位的财务报告体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本医疗单位的盈利和亏损状况。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财务控制
按照目前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今后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必然会纳入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尽管它的理财环境与完全市场竞争下的企业单位并不完全相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区别在于以社会福利为主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是国家的必设机构,不适用于破产法。所以,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并非禁止)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以免发生财务危机使国家和投资人、债权人遭受损失。因而,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于举债和投资的资金不得超过自有资金的比例,以及相应的审批程序。
在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也一直在酝酿、进行之中。国家事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肯定也会进一步深化。从我国会计制度改革过程和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每一次变革都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等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会计从业人员只有在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情况下才能逐步适应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