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出镜记者要具备一定的特质,即提问的技巧和对新闻现场的控制能力和挖掘能力。本文分析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
  【关键词】出境记者 新闻现场 新闻报道
  
  所谓出镜记者,要在第一时间亲临事件发生地进行调查追踪,出镜串联、解说,和当事各方进行全面的、直接的交流,引领观众“亲历”调查全程。记者的任务,不仅仅是采访,还要有现场的发现,有亲身的体验,有细节、有行动、有物证。1996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开播,催生出了我国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出镜记者,如今,“出镜记者班”在不少高校中开办,足见出镜记者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元素,这也预示着出镜记者的队伍将在我国电视新闻界进一步壮大。
  出镜记者发挥了电视传播的现场感和面对面传播的优势。在以往的电视新闻作品中,有很多新闻由于一些优秀的出镜记者在其中的出色表现而增色。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由于记者在现场的表现大失水准,而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作品仍然大量存在。对于存在的问题,可大致归纳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缺乏对新闻现场的判断能力
  新闻判断能力是新闻记者的核心能力之一。新闻事件的现场往往是记者始料不及的,如果按照先前的新闻报道模式,势必会使新闻不鲜活,失去生命力。
  《难圆绿色梦》是《焦点访谈》获奖节目,记者在现场出镜中,没有囿于先前策划的框架,而是抓住现场中多年前树立的“造林治沙”的碑文,如今却少了个“林”字这个细节,即兴现场点评,抓住了事件的本质和根源。为整个节目起到了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反映了出镜记者良好的新闻判断能力。
  两家新闻媒体在同一条“执法部门销毁收缴‘黑摩的’”的新闻中,分别采用了记者出镜的形式,但是由于新闻判断能力的不同,不同的记者出镜带来了不同的新闻效果。一家媒体的出镜记者在销毁现场时这样说:“今天执法部门将对连日收缴来的3000多辆黑摩的进行集中销毁,以此打击非法运营行为。”另一家媒体的记者抓住了黑摩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清一色的女工只需拿着钳子轻轻松松就将摩的框架给卸掉的事实,在女工旁出了这样的一段现场:“观众朋友,这是一辆人们经常乘坐的摩的,今天这些摩的在这里脱掉了外衣,您看,这些只需用钳子轻轻一扳就散架的车,您还敢乘坐吗?”同样是出镜记者,不同的新闻判断能力,带来了不同的宣传效果。
  二、缺乏对自身情感的把握能力
  这一能力的欠缺往往使采访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沉迷于现场气氛,忘记了自己是新闻现场和受众之间的中介,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另一个极端是:置身事外,情感冷漠。不管现场氛围如何,无论是什么题材和事件的新闻,记者总是千篇一律的“保持”同一风格、同一表情(无表情)。
  《新闻调查》记者董倩在《羊泉村记忆》中,面对饱受苦难、饱经沧桑的老人,当她们泣不成声的时候,董倩不去追问,她拉着老人的手,给人一种亲切感和柔和感,整个节目让人特别动情、特别感动。所以,适当的情感流露同样是构成一个主持人魅力的重要元素。王志的采访一直以沉着稳健、不露声色著称,但也有例外。他在广州采访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人员时,观众看到了王志多次擦眼泪抹鼻子的镜头,但每次情到深处,他都能适时转换话题,把采访引向深入。应该说,这里的情感控制是比较到位的。
  三、无法摆正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
  在大量的新闻节目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记者采访提问时,神态居高临下,提问咄咄逼人。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无论被采访对象是谁,现场记者的行为视角不宜“仰俯”,而应该是“平视”,不仅如此,记者更要表现出起码的礼节和礼貌。
  某市的一位主持人,在采访获得奥运金牌杜丽时,上来居然就冒出了“你看上去可比25岁老多了”的话,这是很不得体的,缺乏起码的礼貌,且不说当事人,就是观众也很难接受。还有一个记者在女排赛时采访赵蕊蕊说:“全国观众都不知道你伤好到什么程度了,你能不能对着镜头给我们蹦两下”。气愤的赵蕊蕊说:“我都蹦一天了,你还让我蹦!”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记者只能自讨没趣地站在那里。
  四、在镜头前关注自己个人形象多于关注新闻事件
  出镜记者一般都会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镜头前自身的形象,一个是进行现场采访。一个成熟的出镜记者会很自然的分清两者的主次关系,但对一个新手来说,由于自信心不足就自然产生心理障碍,首先表现为对自身形象的苛求。
  凤凰卫视名记者“战地玫瑰”闾丘露薇在给安徽台的一次讲课中,谈到自己作为出镜记者的体会时说:记者始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她也没有把到战地采访当作什么丰功伟绩,只是当作又一次需要重点准备的采访。对于自己的外在形象是否漂亮她并不是很关注,因为对出镜记者来说主要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形象,而是要让观众知道你在讲什么。
  五、提问能力不足,随意性强
  在采访过程中问什么,怎么问,需要记者动一番脑筋。面对复杂的新闻事件,需要记者提前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大量案头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怎么设计采访提纲,凭空想是想不出来的,必须要翻阅大量文字资料,向知情人了解被采访对象的背景情况。
  作为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董倩把自己定位于资料的搜集者,“要做一桌丰盛的宴席,素材的搜集是必不可少的,你准备了什么样的料,决定着你将获得一席什么样的菜。
  六、现场出镜语言多为“无效”语言
  我们知道,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的语言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语言,而是应该通过出镜记者的口,表达出观众所不知、所想知的新闻事实。如果出镜记者只是泛泛的交待一下观众一眼便可以看见的新闻事实,这样的出镜语言并没有任何效果。此外,出镜记者的语言也不该文绉绉,而应该通俗易懂,非常口语化。
  曾经有个出镜记者描绘游园会气氛时这样说道:”观众朋友,我们看到,现场有一面鲜红的大旗高高飘扬,姹紫嫣红的鲜花装点在红旗两侧,这里的游人非常多,有夫妻结伴的,有一家老小的……”其实,通过摄像机的镜头语言,观众早已看见了这样的画面,无需出境记者作这番现场讲述。
  七、没有倾听意识,只顾自己表现而忘了记者的职责
  出镜记者的倾听,首先是一种尊重的态度。所有这些被采访者都希望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下进行交流,没有人愿意处在被支配的地位, “倾听”是你获得边缘信息的重要渠道,更是你进一步发问的起点。记者应当给被采访对象自由表达空间,尤其是负面人物。
  《新闻调查》有一期节目《失却的光明》,因主治医师处理不当,导致患者失明,柴静用了一个多小时倾听这位主治医师的述说,没有打断,没有鄙夷,听苦衷、听懊悔。采访结束后,当事人哭了,说,从来没有哪个记者像这样听他说话。记者要给对方说话的权力,自己对话题的流向进行宏观调控,适时引导。
  有记者出镜的现场报道能够使观众产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要将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要对从事现场出镜的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迅速、准确地选择出镜报道的切入点。或是在新闻的开头,交代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件,比如观众经常看到的国家领导人出访,就是以记者出镜的方式开头;或是在新闻的结尾,记者出镜对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述,这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第二,从事现场出镜的记者,要注意在公众面前的形象,包括举止、仪表等。因为他是代表电视台出现在观众面前,不是个人行为。因此,就要求记者在出镜时穿着大方得体,特别要与所报道的新闻事件的环境相吻合。
  第三,从事现场出镜的记者,不仅要有流利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敏捷的思维。能随着新闻现场发生的变化,及时组织语言,进行评述,能够承前启后,传递新闻节目的精髓。出镜记者不同于播音员、主持人,他的发音并不一定是标准的普通话,像央视的驻外记者顾玉龙、刘正铸,他们虽然说话有明显的地方口音,但是并不影响观众对他们所播报的消息的收看与理解。作为出镜记者,他的语言逻辑性要强,要保证在新闻现场说的话能直接用到节目中,因为后期制作时不能对出镜记者的语言进行修改,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真实性。
  总之,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同出镜记者内在的新闻品格,外在表现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新闻节目的成败。
  参考文献
  ①叶子:《电视新闻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②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③赵玉涛,《如何做好出镜记者》,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新闻中心)
  责编:刘冰石
其他文献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两位极具影响力的作家,茅盾和王蒙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文学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的文学实践活动以及他们学者、社会活动家、文化官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已是学术界、教育界及业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特需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教育模式,如何紧密对接和满足
2018年7月5日,阿克苏诺贝尔专业化学品旗下全新有机过氧化物生产基地在中国天津破土动工,该生产基地将配备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有机过氧化物是制造各种聚合物(包括聚氯乙烯和热
历史剧是艺术作品,它的特质在于审美,这种审美是基于现代语境意义上的审美。《楚汉传奇》在现代语境中对历史图景进行了独特的诠释,这种张扬导演审美个性的创作方式,将成为历
微生物在医药、食品、轻工等有关发酵工业的广泛应用已是众所周知。而且在水产养殖业的开发利用也已初露锋芒,特别是在作为水产饵料方面,大有取而代之之趋势,难怪日本人把2000年
【摘 要】都市报需要新闻策划,而新闻策划离不开编辑统筹,如何做好新闻策划中的编辑统筹,笔者认为:一要“亲自设计嫁衣”;二要动态地深入到新闻策划的每个环节;三要多做幕后工作,提高采编质量。  【关键词】都市报 新闻策划 编辑统筹  新闻策划从诞生伊始就争议不断,广义的媒体新闻策划沿用的是公共关系领域的新闻传媒企业的形象策划,包括传媒企业的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等媒体自
多倍体是指生物体的细胞染色体组数在二以上者。多倍体在植物界较为常见。在高等动物(特别在家禽和家畜)很少见,因为大多数是致死的。在鱼类,近十几年来对多倍体的研究时有所闻
【摘 要】2011年,我国媒介生态环境愈发复杂,面对着新媒体和报纸同行的双重挑战,当今报纸的竞争策略受到研究者高度关注。本文试图对这年学界、业界关于报纸竞争策略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与分析,以期对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报纸 竞争策略 新媒体 同质化    2011年我国新闻学界、业界对于报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报纸应该如何应对新媒体以及报纸同行双重竞争这一热点话题上,尤其关注
当前,微博成为虚假广告“重灾区”,首先在于,商家可借此获取暴利。其次在于微博博主利欲熏心,即使产品为假冒伪劣也不管,只要给钱,博主就会“广而告之”,且明码标价,按条收费,粉丝越多
被誉为湖南卫视暑期翻身之作的大型减压励志节目《完美释放》,最近一期录制请到了北京暴雨期间“广渠门事件”中遇难者丁志健的妻子邱燕。录制消息一出,立即就在微博上遭到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