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对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剂、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心剂、是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黏合剂。要教育学生形成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价值观,要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劳动精神、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拓宽渠道,形成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协同教育制度、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职业学校;劳动教育;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C-0009-05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在新时代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伟大意义,从顶层设计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意蕴,准确领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全面探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有利于职业学校做好劳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向和教育理念,即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增加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养成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品德。
(一)劳动教育的本质: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是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能够指引学生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提高劳动技能,将来造福社会。新时代,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认识到劳动光荣是劳动价值观的初级阶段。劳动光荣是一种外向的评价,是外部对劳动的赞扬和肯定。在劳动光荣价值观的指引下,职业学校学生愿意参加劳动,并以此为荣,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在荣辱观方面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取向。劳动价值观的高级阶段是树立劳动幸福观念。劳动幸福是一种内向的评价,是劳动者本人对自身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是由劳动获得幸福的一种内心愉悦感。劳动创造幸福,幸福是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观感受。在劳动幸福价值观指引下,职业学校学生通过自己劳动,收获劳动成果,获得社会认可,受到他人尊重,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劳动教育的核心:提高学生劳动技能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就业,劳动素养是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职业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增强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素养。职业学校应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职业学校要结合学生专业,加强专业教学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丰富学生职业体验,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让学生领悟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在技能竞赛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成功体验。要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劳动情怀,使学生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劳动教育的精髓: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精髓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概括,是衡量劳动者能否完成某项对应性工作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工作能力指标。与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不同,劳动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作为观念层面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也包括现实层面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是一个复杂的架构。劳动素养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育视角的转换,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和具体化。
增强学生劳动素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态度是在一定劳动价值观支配下、在长期靠劳动情感体验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待劳动的心理倾向”[1]。要重视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的培养,改变过去重知识技能教育,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偏失。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通过劳动素养教育,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让学生深刻感悟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养成劳动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态度,重塑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二、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唯一源泉,体现了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认为劳动形成了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2]。劳动对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职业学生具有重要价值。
(一)国家层面: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以恢弘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伟大梦想不是等来、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必须经过全国人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职业学校;劳动教育;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4C-0009-05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在新时代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伟大意义,从顶层设计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意蕴,准确领悟劳动教育的价值意义,全面探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有利于职业学校做好劳动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向和教育理念,即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幸福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增加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提升劳动素养,形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养成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劳动品德。
(一)劳动教育的本质: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是学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能够指引学生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提高劳动技能,将来造福社会。新时代,职业学校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认识到劳动光荣是劳动价值观的初级阶段。劳动光荣是一种外向的评价,是外部对劳动的赞扬和肯定。在劳动光荣价值观的指引下,职业学校学生愿意参加劳动,并以此为荣,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崇尚劳动的良好氛围。在荣辱观方面形成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价值取向。劳动价值观的高级阶段是树立劳动幸福观念。劳动幸福是一种内向的评价,是劳动者本人对自身劳动成果的一种肯定,是由劳动获得幸福的一种内心愉悦感。劳动创造幸福,幸福是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观感受。在劳动幸福价值观指引下,职业学校学生通过自己劳动,收获劳动成果,获得社会认可,受到他人尊重,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劳动教育的核心:提高学生劳动技能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就业,劳动素养是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职业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增强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培育劳动素养。职业学校应该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职业学校要结合学生专业,加强专业教学特别是专业实践教学,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丰富学生职业体验,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训练,让学生领悟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劳动技能竞赛,在技能竞赛中,提高专业水平,增强成功体验。要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培养学生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劳动情怀,使学生成长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三)劳动教育的精髓: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精髓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劳动素养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概括,是衡量劳动者能否完成某项对应性工作的最根本、最直接的工作能力指标。与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不同,劳动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包括作为观念层面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也包括现实层面的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是一个复杂的架构。劳动素养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教育视角的转换,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和具体化。
增强学生劳动素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态度是在一定劳动价值观支配下、在长期靠劳动情感体验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待劳动的心理倾向”[1]。要重视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的培养,改变过去重知识技能教育,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育偏失。要结合时代特点和学校实际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通过劳动素养教育,让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让学生深刻感悟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养成劳动不分高低贵贱的择业态度,重塑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
二、新时代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认为,劳动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唯一源泉,体现了人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认为劳动形成了人的本质,劳动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2]。劳动对于学生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对于新时代职业学生具有重要价值。
(一)国家层面: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助推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以恢弘的理论勇气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奋斗目标。伟大梦想不是等来、喊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必须经过全国人民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