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钢加固门式刚架Γ型梁柱节点锚固方法研究

来源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目前粘钢加固门式刚架Γ型梁柱节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种锚固方法。为验证其锚固效果,基于三个足尺门式刚架Γ型梁柱节点试件,进行了静载试验,其中包括一个对比试件和两个粘钢加固之后的试验试件(采用锚固方法分别为MG1:全焊透的对接焊缝连接锚固、MG2:加劲板锚固)。对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塑性铰截面应变和加固区段应变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MG1、MG2锚固方法之后,试件在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承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钢梁的塑性铰截
其他文献
随着数字电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 技术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电网工程的数字化应用要求。电网信息模型(grid information model,GIM)概念的提出和标准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简要分析GIM数据模型结构,开展基于GIM的架空输电线路导地线、杆塔、基础和绝缘子串的三维参数化建模研究,利用三维图形引擎实现本体三维模型可视化渲染,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GIM的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三维场景构建方法,为智能电网应用提供可视化技术支撑
为优化某内燃机车排障器的结构性能和轻量化设计,对其进行多工况载荷下的拓扑和尺寸优化设计.运用OptiStruct软件对排障器进行基于变密度法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确定排障器加强肋板的分布.随后,在拓扑优化的基础上运用尺寸优化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轻量化设计,并对优化后排障器的强度和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对比得出,优化后排障器在两工况下最大应力降幅明显,均超过20.00%,质量减轻9.29%,结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合理,轻量化效果明显,为某内燃机车排障器设计提供了可行方案.
为减少飞机离港滑行燃油消耗,以离港推出过程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动态推出控制方法在不同交通量的精细化控制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港航班密度划分的动态推出控制方法,并建立控制模型.设计了交通流密度区间划分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航班时段划分和蒙特卡洛法的动态推出过程求解算法.对首都机场实际离港数据求解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最优离港成本为428459.9元,比无推出控制方法及当前传统动态推出方法降低总成本最高分别可达47.69%和16.40%.
结合某特殊设施门式刚架厂房的具体案例,采用静力Pushover分析方法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门式刚架厂房在2倍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倒塌性能、屋面构件的抗跌落性能进行专门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相应于结构极限强度时的位移角和1/50二者的较小值作为弹塑性性能的控制指标是合适的;(2)屋面板的抗震性能及抗跌落性能主要取决于主肋的强度储备以及其与刚架横梁的连接强度。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屋面板的改进措施,即主肋钢材由Q235提升为Q345以增加强度的安全储备,横向增设拉结钢筋以提高屋面板的整体性等
以某高层竖向不规则框架结构为例,输入双向地震波,采用SAP2000分析罕遇地震作用下基础隔震、层间隔震和双层隔震体系的减震性能。研究表明:双层隔震体系的周期比、顶层加速度峰值和水平向减震系数均最小,层间位移角除在转换层处有突变外,其余各层的层间位移角亦最小。双层隔震体系比单一隔震层体系的支座位移和剪力值都要小很多,滞回曲线更为饱满。双层隔震体系在七层以上位移比都是最小的,因此,对于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采用双层隔震体系可有效降低高层结构地震响应和扭转响应,但需要注意局部节点加强。
为研究外包角钢加固震损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按1:2缩尺比例设计制作了 4个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其中1个为对比试件,1个为直接外包角钢加固试件,另
针对跨铁路桥梁顶推横向偏位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偏位纠正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围绕桥梁顶推横向偏位问题的产生原因,从跨铁路桥梁受到的重力作用、光照和温度变化以及桥梁自身条件水平三个角度进行了成因分析。在偏位产生原因基础上,针对性设计纠偏工作的监测点位置选取和监测装置安装工作,分层次地对偏位桥体进行整体和局部的监控测量。对于不同类型的偏位选用适当的纠偏方式,通过刚性纠偏技术、柔性纠偏技术和支座约束纠偏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综合性的跨铁路桥梁顶推横向偏位纠偏工作。
为明晰装配式混凝土桥墩在高烈度区的抗震性能,以及变形-能量双参数模型对装配式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评估的适用性。设计制作了缩尺比为1∶6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桥墩(RC),灌浆套筒连接节段拼装式桥墩(SP)和预应力-灌浆套筒连接节段拼装式桥墩(PSP)试件,分别进行低周往复荷载试验,从试验现象、滞回耗能性能、骨架曲线、刚度特性等方面对三个试件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变形-能量双参数模型对三个试件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SP试件和PSP试件的墩底塑性铰区上移了约一个套筒的高度,二者的损伤位
为研究高度与根开之比大于6的窄基角钢塔风振系数的计算方法,以昆北换流站接地极线路工程鸡街极址附近一直线塔为研究对象.基于谐波叠加法模拟风荷载时程,在ANSYS中建立输电
为研究摇摆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利用Open Sees建立8层3跨钢筋混凝土框架(RCF)、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BRBF)与摇摆防屈曲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RBRBF)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从层间位移角、最大顶层位移、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底柱轴力等结构响应角度,研究二维和三维模型分析间关系、BRB和摇摆柱脚单向与双向布置方式对结构性能的影响,给出二维模型分析代替三维模型分析转化系数建议值。结果表明:双向布置时框架层间位移角沿楼层均匀分布,避免了层屈服破坏;RBRBF对BR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