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离心泵叶轮切割定律研究

来源 :风机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程设计和实际应用中,切割叶轮外径是降低水泵扬程最直接简便的方法。某厂在进行节能改造时,需要将一台带径向导叶的八级离心泵额定扬程从1211m降至1027m,按照切割定律计算切割量为7.9%,进行切割实验后测得扬程为889m,计算值和实验值相差15.5%。为了研究叶轮切割后实际扬程和切割定律计算偏差较大的原因,本文以原型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切割前后的多级离心泵中间级和单叶轮分别进行了多工况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设计流量点,当叶轮切割7.9%时,扬程和效率分别降低29.0%、4.3%,切割定律预测值和实
其他文献
2021年6月25日,中国首台完全自主研制ACL90大型轴流压缩机下线仪式在四川成都隆重举行,四川省、成都市及新都区相关领导、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中国航发燃气轮机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及来自全国100多家冶金、石化、制药、化工、煤化工企业的企业家和代表、科研院所专家、行业组织及媒体参加了由成都成发科能动力工程有限公司主办的这一下线仪式。
针对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依托“微信公众号”移动网络平台,结合泛在学习模式的特点,探讨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在教学中应用泛在教学学习模式来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题目来源于FOI模拟赛。本文对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及算法设计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给出相应的代码。
针对井下供电需求,在指定条件下对随钻测井用涡轮发电机叶轮组进行了设计和数值模拟,得出叶轮组的性能曲线,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响应面构建的全局优化算法对叶轮组进行了性能优化,并通过试验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吻合良好,证明设计、优化方法及工具可靠。
疫情时代下,防控处于常态化,在线教学的需求明显增加。现有的在线教学平台基本满足高校各专业课程教学工作,但对于实验实践类课程难以提供统一的教学平台。需要迫切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公有云平台,采用Docker容器云技术搭建仿真实验平台,可以为计算机实验课提供教学保障。
针对3MW水平轴风力机,为了探究多载荷共同作用对风力机结构部件的影响效果,本文利用GH Bladed对3.2MW风力机进行仿真计算,通过探究气动载荷和地震作用对风力机结构受力特性的影响,证明了在风力机载荷计算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当载荷共同作用时,结构载荷随着地震动加速度值增大而增大,说明结构载荷与地震动加速度值之间呈正相关性;相较于稳态风,湍流风变化的波动性会使结构的承受载荷增大。相关研究成果为风力机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数据参考。
文章对食用菌凝集素菌丝扭结促进剂对真姬菇扭结影响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培养料含水量、酸碱度、不同光源、不同CO2浓度条件下,探讨了食用菌凝集素菌丝扭结促进剂对真姬菇菌丝扭结影响,结果发现,采用5 g/L的凝集素菌丝扭结促进剂喷剂,待菌包开袋后喷洒于袋口菌丝表面,经处理后可加快菌丝扭结,进而缩短向子实体转化时间3~5 d,且产量与未喷洒制剂的无显著差异。
为适应燃煤发电机组深度调峰运行,针对某电厂的轴流式动叶调节送风机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送风机动叶片数减半、变频调速和局部改造等改造方案。然后,从风机调节性能与经济性两个方面,对各改造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最终确定采用送风机动叶片数减半改造方案。电厂按此方案实施后,改造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为研究多翼离心风机原型机出口风速均匀性差机理,采用CFD数值模拟技术,计算风机内部气动性能及出口风速分布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准确性。计算结果显示该风机存在内部流场紊乱、叶道内涡旋多且蜗舌处回流严重等问题,最终造成风机出口均匀性差。在保证安装接口一致的前提下,通过优化风机进口集流器、叶片结构、叶片数量、蜗壳型线及扩压器等参数,改善了进气流道以及风扇与蜗壳匹配性,有效提升风机内部气动性能,消除涡流和回流现象。同时在扩压器进气口处增加整流破涡设计,进一步改善风机出口均匀性。实验结果表明:风
在电站锅炉动调轴流引风机在设计之初,通常优先考虑中高负荷时引风机的运行经济性。在深度调峰政策背景下,由于中低负荷时引风机效率相对偏低,导致引风机电耗偏高。本文结合某电厂660MW超临界机组引风机性能参数和实际运行情况,根据现场测试试验结果,首先对引风机选型参数进行优化,并提出了引风机本体及电机改造的六种节能改造方案,通过对比六种改造方案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建议对引风机两级叶片进行改型施工改造,改造完成后,进行了100%BMCR、75%BMCR、50%BMCR、40%BMCR四个工况下的性能测试试验。试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