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wei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完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关系到能否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关系到职业教育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能否完成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本文通过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和研究,指出了目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旨在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寻求最佳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中职)与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不同阶段和层次。构建科学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构建完善的职教体系,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中高职技术人才,确保职业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国家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中职与高职的衔接并不是简单的链接,而是两个层次技能人才在培养方面的衔接;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许多偿试,摸索出多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模式,但仍需要研究和完善,现将目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陈述如下:
  (一)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目前,经调查了解我国国内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1.五年制模式。初中起点大专教育。初中毕业生经考试合格直接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这期五年的学习。由于是在同一所高等职业院校完成从中职到高职的培养,这一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具有五年制大专班招生资格,具有中职教育的教学条件和师资。2.“2+3”模式。初中毕业生通过2年的中职(职高、技校、中专)培养后,再接受三年的高职培养。此种模式需要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完成,并且要求中高职专业对口,彼此相对独立,课程体系上有衔接。3.对口单招模式。经过中职(职高、技校、中专)完成三年学习后,通过对口升学考试合格后,再升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学习。这一模式下,学生的专业要对口,中职和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来培养人才,各自为政,没有对接。4.“三三分段”或 “3+3”培养模式。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前三年在中职学校接受培养;后三年在高职院校接受培养。此模式下,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独立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相互独立,没有衔接。5. “3+2”一体化培养模式。中职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在中职学校读3年后,经考试合格升入高职院校再学习2年,总计5年,毕业后取得高职(大专)学历。实施这种培养模式的院校需省级有关部门批准,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实施。此模式适用范围广,只要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考核后,都可升入對应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学习。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方案衔接不到位。中、高职职业教育培养方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目前,我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各自为政,同类专业的中、高职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之间没有依存性。高职培养方案没有对接中职培养方案,对实现所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层次的衔接不到位。中职教育培养方案偏重于对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专业基础、理论不够重视;使中职学生难以适应高职教育更广、更深的理论学习,难以达到高层次技术培训的要求。高职教育培养方案偏重于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方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不够重视,达不到高技能人才的技术能力要求。
  2.课程设置没有对接。中职与高职课程设置往往是各自为政,缺乏沟通与对接。比如:文化课没有对应,导致有的文化课脱节,甚至于中职有的文化课本应该开设的而没有开设或被删除;还比如:有些专业理论课、专业技术课重复开设等等。
  3.教材选用没有对接。中职教育文化课教材相对普通教育更新速度慢,既未与普通教育接轨,也没有与高等教育对接;专业课教材缺乏系统性,中职教育多采用高职教育的压缩版本,高职教育则以中职技能培训版教材或普通高教版教材为蓝本,未能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技术特长不明显。
  4.招生制度不完善。我国高职院校以招收普高学生为主,对口升学招生指标少,这种招生制度导致了一方面中职学校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生升学出路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只能选择高考成绩处于低分段的普通高中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中职学校学生的限制和排斥不仅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平等原则,而且不利于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
  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整合功能,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真正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构建最佳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一)选择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在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较好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经问卷调查和网上查询,对目前采取的“3+2”一体化培养模式反响良好,可称得上是一种比较成功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通过中职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在中职(职高、技校、中专)学校读3年毕业后,经考试合格升入高职院校再学习2年,总计5年,毕业后取得高职(大专)学历及高级工职业资格。这种模式下,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实施。此模式适用范围广,比较靠谱、接地气,符合中高职衔接的科学性、实效性,受到中、高职学校的普遍欢迎;只要是中职学校的学生,通过考核后,都可升入对应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还比如:分段贯通模式,采取中高职院校之间进行合作,实行分段贯通式联合办学。目前,应大力提倡推广“3+2”一体化培养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二)解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加强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中高职衔接的重要内容是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建议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制定中、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可聘请中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全程参与中、高职衔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同探讨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就业岗位和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这样,才能确保中、高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衔接,避免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重动手能力、轻基础理论的现象,使中职学生适应高职教育的理论学习,达到高层次技术培训的要求;同时避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重基础理论、轻实践操作能力的现象,以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能要求。
  2.加强中高职课程设置对接。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内容是课程设置对接。中职与高职在课程设置上不能各自为正,中高职必须进行沟通与对接。这就要求中高职在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协调对接好,所有课程(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都要统筹安排,协调设置,构建科学统一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遵循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基础,强应用,让学生初步建立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通过中高职课程设置对接,既能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合性。
  3.加强中高职教材选用对接。中高职教材选用对接对中高职衔接关系重大,必须要加强中高职教材选用对接。中职学校在文化课教材选用时,既要与普通教育接轨,也要与高职教育對接;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时,要选用高职教育教材,高职专业课教材不要以中职技能培训版教材或普通高教版教材为蓝本,必须选用高职教育版专业课教材,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突出专业技术特长。
  4.完善职教招生制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要加大力度改革和完善,加大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生的数量,让中职学校学生更多地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改变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对中职学校学生的限制,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平等原则,有利于提升中职学生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的机率,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中高职衔接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分析和研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加强对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形成科学实用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以便促进构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圆满地完成现阶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中《中高职衔接的基本模式、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
  [2]陈幼芬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中高职衔接为例》
  [3]温贺平,曹文梁,陈炯然在《中高职衔接培养的模式对比与制度研究》
  作者简介:王家旺,性别: 男,籍贯:广西全州县,民族:汉族,出生年月:1962年8月15日,学历:研究生,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
  本文系广西教育厅立项公布的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ZZJG2017B204)。
  (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 广西桂林 541000)
其他文献
摘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瓶颈,本项目积极探索并实践教师工作坊+企业办事处模式,旨在探索和实践适合高职财会类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对于学生未来更好的融入社会、融入工作岗位具有更好的效果。由于许多高职专业要求学生一半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另一半时间在社会上实习锻炼,所以难免存在许多心理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则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由此,在高等教育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学生思想教育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并且对思想教育及管理的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已经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当下年轻人群体,可以说,已经基本离不开网络了。互联网对于年轻人来说,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工具,也是获取信息和增加阅
期刊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中指出:“教育是提升群体综合素养、促进人的全方位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民族振兴、个人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胜性意义的工作。”本文以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为例,多角度探讨了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效果很好。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教育;有效方法;实践探索  十九大会议,新闻组就“怎样进行职业育人,培养大国工匠”的问题进行集体
期刊
摘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育课是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本文对提高技工院校德育课堂实效性的现实意义、迫切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彰显榜样力量;尊重学生主体作用,“还”课堂于学生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巧用互联网+技术这三点行之有效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德育;提高;实效性;建议措施  随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的来临,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的发展不断
期刊
摘要:生物化学是指用化学的方法和理论研究生命的化学分支学科,是医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是这门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繁多、概念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对这一学科不感兴趣,成为高校中学生公认的难学课程之一,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本文主要讲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展开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生物化学;教学
期刊
摘要:结构化程序设计是一种字符界面,是学习程序设计的起点。学习程序时,对思路与模型的融合、流程图的构建方式,决定了编写程序水平的高低。在进行程序知识讲授的时候,分析思路、画出流程图;将知识点、流程图、教学思路逐层递进,在教学中步步引入、深度解析程序运行的过程,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要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加强方法的探讨,技能提升,寻求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程序结构;流程图;程序输出
期刊
摘要:中职班主任在班级中扮演者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教育者的角色,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职班主任需要采取高效可行的方法,来提升管理工作的能力。本文就中职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时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难题给出了具体途径。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有效途径  现阶段我国中职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加,学生人数也呈快速上升趋势,所以学生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重要,中职班主任作
期刊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分工除了对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标准外,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许多院校开始尝试在注重技术技能积累与培养的基础上,融入一定数量的跨专业拓展课程,作为学生按兴趣选修的拓展课程。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人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教学面临的困境  以我院面向非会计大类专业开设的《企业纳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生态系统理论,以中职校学生的品格塑造为基础、倡导学校-家庭共同携手帮助中职校的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心理健康的介入和家庭教育的配合,教育的效果将得不到体现;同时,我校着力打造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的。通过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手段促进班主任、教师更好的助力学生和教师自我。形成合力,让学校和家庭这两大中间层次相互协调,帮助中职生在心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