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关注学生,如何关注到每一名学生?首都德育工作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他们创新工作方法与机制,建立德育专家资源库,开展学生需求状况调查,建设已有300多万个真实数据的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动态数据库,使首都德育工作更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他们与相关部门积极合作,逐步形成了多部门共同参与、家庭一学校一社区进行制度性合作的协同合力的大德育工作团队;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让大多数学生包括弱势群体儿童普遍受益的富有实效的德育成果不断涌现。
2007年11月,北京市第二次德育工作大会评出首都德育十大成果。限于版面,本期我们仅从中撷取三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首都德育新探索》、《全纳教育:塑造弱势群体的健全人格》、《家长教师协会:探索协同教育新机制》。见微知著,希望这几篇文章能使我们对首都德育工作创新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2003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受北京市教委委托,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这是在全北京市范围内展开的常年性、大规模、追踪式的测评工作。项目启动以来,我中心已先后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2004、2005、2006和2007共4个年度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报告》和2006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深度访谈报告》。这些测评结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完善首都德育工作机制、推动区县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切实提高首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
一、准确把握学生思想道德测评的逻辑起点
开展德育测评工作,不可回避地要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状况可不可测、能不能测和测评的结果可用不可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可测不可测?
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是否可以测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人的品德十分复杂,很难用量来表示其好坏和等级,更不能用打分的方法给予评价;量化测评思想道德状况,有很大的局限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评定的结果不合理、不公正。
我们认为,探讨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测评是否可行、是否可以量化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要测评哪些内容,内容不同,测评的方法、难度和准确度也不同。思想道德观念本身确实难以准确评价,但是,思想道德最终要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学生外显的道德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且中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内在一致性较成人更高,是否道德也是可以被测评人员直接观察和评价的,测评人员根据事先研制的标准对学生外显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是可能的。因此,我们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主要内容放在学生外显的道德行为上。
2.对全市学生的跟踪测评可行不可行?
这一思考主要解决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一是测评对象涉及全市中小学生,工作量大,如何操作?二是涉及对各区县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问题,如何确保测评结果的真实性?
因为该项目是北京市教委的指令性项目,所以在市教委的协调和区县教委的支持下,选样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我们明确区分了“现状”和工作评价的关系,尤其是我们与区县教委形成了共同掌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现状的共识之后,测评结果的真实性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测评的结果可用不可用?
对有用性的思考主要解决的是研究价值问题。由于此项目是研究机构作为第三方接受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开展的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将作为市教委德育主管领导进行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其价值不言而喻。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为德育测评工作提供了研究前提和精神动力。
二、积极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测评的指标体系
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有效展开有赖于良好的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而测评所提出的区域性、跟踪性等要求,使得现有的指标体系很难满足我们的测评需求,因此,我们自主研发了测评所需要的指标体系。
我们的测评指标范围为同心圆向外扩展方式:个人一群体一社会一国家一世界。测评分为对现实世界思想道德的测评和对虚拟世界思想道德的测评两种,其中以对现实世界思想道德的测评为主。
具体来说,测评的基本维度包括思想和道德两部分,思想方面的维度包括世界、国家、社会、群体、个人5个方面,道德方面的维度包括社会公德、学业道德、家庭美德、虚拟道德4个方面。具体维度包括:人道主义、和平与国家意识、民族情感和对国内外问题关注度,文化认同;资源与环境意识,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对社区、对班级、对同伴、对家人、对邻里、对学习的态度,热爱生命,价值观,公民人格,虚拟世界中的自律与节制,守法、自强等。
在每一个测评点上又分为自己是否做、对他人做的态度和对结果的不同态度。例如:在测评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中设立了“你自己是否乱扔垃圾”、“见到同学乱扔垃圾是否劝阻”、“在校园里见到垃圾是否主动拣起来”这样3项。
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具体测评维度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在确定测评维度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编制了每一年度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的测评问卷。对小学生的测评以测查其道德发展水平为主,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测评则逐渐加大思想方面所占的比重。
测评问卷初步确定后,要经过试测评,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邀请各方面专家对测评问卷进行评审与鉴定。在综合各方面结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每一年度的测评题目。
三、探索测评的方法
为保证测评结果更加真实有效,我们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进行测评的主要手段。测评按分层取样原则随机抽取各区县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学校,兼顾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测评范围覆盖北京市全部19个区县。
测评问卷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套,题型分为李克特五分量表题、选择题和开放题(包括情境题)。问卷调查由测评中心成员亲自到现场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测评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测评得到的数据我们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访谈 为保证测评手段的客观公正、测评方式的多样互补和测评结果的真实有效,同时便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除调查问卷外,我们还开展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科目教师以及学生的访谈。几年来,我们累计访谈教师和学生300余名。
3.现场观察
在测评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现场观察法进行测评。按照事先确定的观察计划,测评人员随机对校内学生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得到真实、可信的材料。
调查问卷做到了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量的积累,借助访谈我们实现了质的分析,现场观察印证了测查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测评实现了德育管理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1.有效地保证了德育决策的科学性
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是保证德育决策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但常规德育工作的决策,难以得到相关资料,较多依赖于管理者的个人阅历和工作经验,较难做到全面、准确、科学地决策。
4年来,我们累计发放测查问卷3万余份,输入数据300余万个。从2003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将测评结果以年度测评报告的形式在年底提供给北京市教委,为下一年度北京市教委的德育决策提供依据。这些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科学数据,有效地保证了德育决策的科学性。
例如:2004年,北京市教委提出树立北京市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在2005年的测评中我们发现,在市教委提出的前5个文明形象中,“不说脏话”一项得分偏低,说明在这一项上,全市中小学生还存在较严重问题。于是市教委改变了2006年重点抓后5个文明形象的决定,将10个文明形象一起抓。
2.使各级德育管理部门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已往德育工作的运作主要以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方式进行,区县德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往往难以调动起来。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机制的建立,帮助德育工作者更加理性和客观地了解和分析现状,具有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反馈的功能,使区县和学校德育管理者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内容要点。
例如:在2006年度的测评中我们注意到,职业学校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农民工子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和道德问题。我们在对这些问题给予归因分析的同时,为基层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使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要点。
3.创新了德育工作模式
在德育测评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组织保障,把握测评需求,有效使用测评结果;大学研究机构以第三方身份提供智力、人力投入和测评结果,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实际组织、参与测评工作,这种三方相互支撑、整体协作的运作方式,是德育工作机制的创新,保障了德育工作的生命力。
(编辑 孙金鑫)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关注学生,如何关注到每一名学生?首都德育工作者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他们创新工作方法与机制,建立德育专家资源库,开展学生需求状况调查,建设已有300多万个真实数据的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动态数据库,使首都德育工作更富有针对性与实效性;他们与相关部门积极合作,逐步形成了多部门共同参与、家庭一学校一社区进行制度性合作的协同合力的大德育工作团队;关爱每一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让大多数学生包括弱势群体儿童普遍受益的富有实效的德育成果不断涌现。
2007年11月,北京市第二次德育工作大会评出首都德育十大成果。限于版面,本期我们仅从中撷取三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首都德育新探索》、《全纳教育:塑造弱势群体的健全人格》、《家长教师协会:探索协同教育新机制》。见微知著,希望这几篇文章能使我们对首都德育工作创新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2003年10月,首都师范大学学生思想道德发展评估与研究中心受北京市教委委托,承担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这是在全北京市范围内展开的常年性、大规模、追踪式的测评工作。项目启动以来,我中心已先后为北京市教委提供了2004、2005、2006和2007共4个年度的《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报告》和2006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深度访谈报告》。这些测评结果较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在思想道德发展方面的总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完善首都德育工作机制、推动区县和学校德育工作创新、切实提高首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
一、准确把握学生思想道德测评的逻辑起点
开展德育测评工作,不可回避地要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状况可不可测、能不能测和测评的结果可用不可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是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可测不可测?
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是否可以测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人的品德十分复杂,很难用量来表示其好坏和等级,更不能用打分的方法给予评价;量化测评思想道德状况,有很大的局限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评定的结果不合理、不公正。
我们认为,探讨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测评是否可行、是否可以量化的问题,首先应该明确要测评哪些内容,内容不同,测评的方法、难度和准确度也不同。思想道德观念本身确实难以准确评价,但是,思想道德最终要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学生外显的道德行为是客观存在的,且中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态度与行为的内在一致性较成人更高,是否道德也是可以被测评人员直接观察和评价的,测评人员根据事先研制的标准对学生外显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是可能的。因此,我们将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的主要内容放在学生外显的道德行为上。
2.对全市学生的跟踪测评可行不可行?
这一思考主要解决的是操作层面的问题。一是测评对象涉及全市中小学生,工作量大,如何操作?二是涉及对各区县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问题,如何确保测评结果的真实性?
因为该项目是北京市教委的指令性项目,所以在市教委的协调和区县教委的支持下,选样的代表性和广泛性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我们明确区分了“现状”和工作评价的关系,尤其是我们与区县教委形成了共同掌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现状的共识之后,测评结果的真实性问题也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3.测评的结果可用不可用?
对有用性的思考主要解决的是研究价值问题。由于此项目是研究机构作为第三方接受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开展的测评工作,测评结果将作为市教委德育主管领导进行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其价值不言而喻。
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为德育测评工作提供了研究前提和精神动力。
二、积极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测评的指标体系
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工作的有效展开有赖于良好的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而测评所提出的区域性、跟踪性等要求,使得现有的指标体系很难满足我们的测评需求,因此,我们自主研发了测评所需要的指标体系。
我们的测评指标范围为同心圆向外扩展方式:个人一群体一社会一国家一世界。测评分为对现实世界思想道德的测评和对虚拟世界思想道德的测评两种,其中以对现实世界思想道德的测评为主。
具体来说,测评的基本维度包括思想和道德两部分,思想方面的维度包括世界、国家、社会、群体、个人5个方面,道德方面的维度包括社会公德、学业道德、家庭美德、虚拟道德4个方面。具体维度包括:人道主义、和平与国家意识、民族情感和对国内外问题关注度,文化认同;资源与环境意识,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对社区、对班级、对同伴、对家人、对邻里、对学习的态度,热爱生命,价值观,公民人格,虚拟世界中的自律与节制,守法、自强等。
在每一个测评点上又分为自己是否做、对他人做的态度和对结果的不同态度。例如:在测评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中设立了“你自己是否乱扔垃圾”、“见到同学乱扔垃圾是否劝阻”、“在校园里见到垃圾是否主动拣起来”这样3项。
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具体测评维度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在确定测评维度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编制了每一年度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的测评问卷。对小学生的测评以测查其道德发展水平为主,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测评则逐渐加大思想方面所占的比重。
测评问卷初步确定后,要经过试测评,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邀请各方面专家对测评问卷进行评审与鉴定。在综合各方面结果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每一年度的测评题目。
三、探索测评的方法
为保证测评结果更加真实有效,我们尝试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对北京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进行测评的主要手段。测评按分层取样原则随机抽取各区县小学、初中、高中(含职高)学校,兼顾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测评范围覆盖北京市全部19个区县。
测评问卷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套,题型分为李克特五分量表题、选择题和开放题(包括情境题)。问卷调查由测评中心成员亲自到现场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测评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测评得到的数据我们借助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与分析。
2.访谈 为保证测评手段的客观公正、测评方式的多样互补和测评结果的真实有效,同时便于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除调查问卷外,我们还开展了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科目教师以及学生的访谈。几年来,我们累计访谈教师和学生300余名。
3.现场观察
在测评过程中,我们还使用了现场观察法进行测评。按照事先确定的观察计划,测评人员随机对校内学生进行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以得到真实、可信的材料。
调查问卷做到了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量的积累,借助访谈我们实现了质的分析,现场观察印证了测查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测评实现了德育管理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
1.有效地保证了德育决策的科学性
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状况,是保证德育决策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前提和基础。但常规德育工作的决策,难以得到相关资料,较多依赖于管理者的个人阅历和工作经验,较难做到全面、准确、科学地决策。
4年来,我们累计发放测查问卷3万余份,输入数据300余万个。从2003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将测评结果以年度测评报告的形式在年底提供给北京市教委,为下一年度北京市教委的德育决策提供依据。这些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和科学数据,有效地保证了德育决策的科学性。
例如:2004年,北京市教委提出树立北京市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唱响国歌;尊敬师长;主动问好;不随地吐痰;把纸屑扔进垃圾桶;不说脏话;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右行礼让;乘车购物,不拥不挤;观看演出、比赛,文明喝彩;遵守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在2005年的测评中我们发现,在市教委提出的前5个文明形象中,“不说脏话”一项得分偏低,说明在这一项上,全市中小学生还存在较严重问题。于是市教委改变了2006年重点抓后5个文明形象的决定,将10个文明形象一起抓。
2.使各级德育管理部门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已往德育工作的运作主要以行政事务性工作的方式进行,区县德育管理部门及学校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往往难以调动起来。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测评机制的建立,帮助德育工作者更加理性和客观地了解和分析现状,具有对学校德育工作进行反馈的功能,使区县和学校德育管理者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工作方向和内容要点。
例如:在2006年度的测评中我们注意到,职业学校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农民工子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和道德问题。我们在对这些问题给予归因分析的同时,为基层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指导性建议,使其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要点。
3.创新了德育工作模式
在德育测评工作中,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组织保障,把握测评需求,有效使用测评结果;大学研究机构以第三方身份提供智力、人力投入和测评结果,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实际组织、参与测评工作,这种三方相互支撑、整体协作的运作方式,是德育工作机制的创新,保障了德育工作的生命力。
(编辑 孙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