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营一支区域性投资基金

来源 :创业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湾区合伙人投资公司工作的迪诺搬到了Bend,目的是推动那里发展成为一个区域性科技园区。几年来,迪诺和我一直在头脑风暴精益创业如何影响区域发展的问题。去年我曾前往Bend实地调研。
  目前每个城市、每个州、每个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科技园区,而迪诺在这一项目上的推进感受,或许可以给有意上马类似规划的其他地区的负责人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科技投资,风险很高,而成功投资的前提是,找到清晰而准确抓住用户痛点的创业项目,而且它的市场潜力足够大,对于新进入者而言,时机已经成熟。
  不难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云计算、孵化器、精益创业和天使投资这四方面的重大进步,不仅深刻改变着科技领域的投资规模,也让区域性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可能。
  云计算:它是开源开发工具,也是一种作为分布式计算渠道的web2.0产品,它极大地减少了早期创业公司对资金的需求。而这一阶段对于投资人而言,风险最大。(一旦找到很好的产品切入点,还是需要投入资金使之实现规模化的。)
  孵化器:它是为创业公司CEO传授企业家精神、提供最好培训的所在。在硅谷,孵化器对创业公司极有价值,对于经济水平欠佳的地区更是至关重要。
  精益创业运动:它由Steve Blank等人发起。它提供了一系列基于实战案例的创业方法论培训。在如何发展初创公司这一问题上,精益创业运动改变了创业家们的思考方式,同时改变了投资者对创业家的看法。
  天使投资及众筹:在资本效率运动时期兴起的这一批天使投资基金,学会了批量投资创业项目,目的则是通过适当规模的资金投入,完成有意义的价值创造。
  尽管硅谷创业公司的密度,是在各地都难以复制的,但上述四项进步,大大减少了各企业在资金和资源方面的障碍,使得创业在任何地方都能成为可能。
  现在,技术上的差距已日渐缩小,但各地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创业者能够获得的早期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目前大致有三种区域性风险投资基金可供选择:其一,总部位于二三线城市的投资基金,例如地处博尔德的Foundry Group,他们并不在硅谷和纽约,但他们的投资项目却主要分布在上述两个区域;其二,和投资人共同管理的区域性天使投资基金——它的典型做法是,一次只对一家创业公司进行投资,有时是早期项目,但通常是初具规模和成熟度的项目;其三,主要投资成熟期项目的基金,它的资金规模通常比较大。
  资金雄厚的区域性早期投资基金大多失败了,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第一,当地具备IPO潜力的项目太少;第二,在过去的6~8年中,这些机构大多将资金投到了体量庞大的项目上,而这些项目的启动和实施,需要大笔资金进入,结果各家机构扎堆投资了类似项目,盈利遥遥无期,失败不可避免。
  俄勒冈州的创业环境已和10年前完全不同。今天,在这里盘踞的,大多是资金充裕的软件、网络等创业公司,而10年前,这里则是半导体和硬件公司的天下,投资这些公司,要想赚钱,首先要大量烧钱。
  在我看来,区域性投资基金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遵循以下三点:第一,专注项目早期投资;第二,要选择最契合自己退出方式的创业项目,如果它体量太大,往往不能实现资金的最优化配置,而如果体量太小,可能无法面面俱到地跟进项目并保护投资安全,或者无法达到一定投资规模,收益微薄;第三,投资有远大志向的创业者,比如他必须具备将公司做大的雄心和毅力。
  区域性投资基金在项目规模大小的选择上要保持一种平衡,有大项目,也要有小项目,但作为相对较小的基金,并不需要体量很大的IPO来获得足够的投资回报。
  据我观察,一个典型的硅谷VC,通常会募集2亿~4亿美元,而若以10年为一个周期来统计的话,基金公司的全部回报往往只来自于它20%的投资项目。投资人能得到的理想回报是20%的年收益。
  硅谷的投资策略是,拿出尽可能多的钱,砸在快速壮大的项目上。这是一个技巧性极强的全垒打模式。如果你总能接触到这些项目,这一模式很管用,而且极为有利可图。
  区域性投资基金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当地能够实现IPO的创业公司数量十分有限。在VC投资的当地创业公司中,能够实现成功上市的,比例很小。所以,依靠上市退出并非他们的明智选择。事实上,现在他们绝大多数选择的退出方式是并购,其中很多是1亿美元以内的交易。因此,资金规模达数亿美元的基金,做区域性早期投资会很有挑战性。
  Bend玩“点球成金”是讲得通的。区域投资人需要找到一个最佳途径提高本垒打的几率,使出局概率最小化。
  在风投领域玩“点球成金”意味着市场更加细分,而投资人应更加聪明地将目光聚焦到硅谷重量级投资者未曾接触的项目上。因为这些项目离硅谷太远,大佬们还不知道这些机会,或者不在他们的舒适区域,又或者,这些项目并非当下最火爆的。这也就意味着,你要用自己手上的钱来玩,而区域性投资人应充分考虑到自己能够募集的资金规模,以及交易、退出环境。
  一支区域性投资基金,规模应该在1000万~3000万美元之间,至少需要20个投资组合来对冲不利选择的影响,而且它应积极寻求投资额度在2000万~1亿美元的创业项目。几乎可以确定,它必将通过并购退出。
  —翻译/本刊记者 史翔宇
其他文献
“我们的目标是,颠覆所有时尚产品的购买体验。”伞兵出身的Famuza创始人Asaf Hachmon开门见山。  已成功融资200万美元的Famuza,是一个初创的时尚社交网站。在这一网站上面,所有用户都可以众筹时尚想法,设计师们则可以设计、制造和销售各种各样的服装。据其创始人透露,Famuza正在与来自5个不同国家的50名设计师展开合作,涉及项目300多个。Famuza创始人Asaf Hachmo
期刊
这个时代,是创业家的时代。  作为投资人,我在投资的时候会觉得,好像每个项目都可能成为十亿美元的公司。当然事实证明不会这么走运,很多公司最后都崩溃了。但是创业这件事本身是不会失败的,只要你坚持做下去,不断转型、重组、调整方向,早晚能够找到自己。创业其实比找任何工作都好,但是创业需要辅导,牛总和《创业家》能够为创业者带来增值帮助,意义重大。  这次来到以色列游学,我们有幸见到了内塔尼亚胡总理,每个人
期刊
做企业,讲究看5年,想3年,踏踏实实做1年。每到一个阶段,我们都要看一下经济发展的大势、方向和变化,这才是我们每一个创业家最重要的能力和品质。  未来5年,大到国家财富的创造,小到创业者们的生存发展,靠赚快钱、用钱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认真做好自己,才能发展。  过去10年间,中国经济两极分化,世界工厂有很多工人,给工人提供服务的公司容易做大,比如康师傅、旺旺和恒安。还有就是给有
期刊
创新国度的秘密  分享人/ 丰厚资本联合创始人、黑马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杨守彬  以色列仅有813万人口,其中犹太人611万,但这个国家产生了98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超过了中国、韩国、日本和欧洲。在以色列,平均每8万人就拥有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每10万人就拥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腾讯QQ的原型就来自于以色列软件产品ICQ。目前,以色列在电信、软件、互联网、半导体、生物科技、医疗器械、
期刊
挖掘文化沙漠  2007年夏天,我朋友耿军有个创业想法:针对豆瓣网友,做线下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我们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一个叫聚橙网的web2.0网站。  我们最早的做法,是在豆瓣上基于相同爱好成立了几百个兴趣小组,比如体育活动小组和公益活动小组,然后把流量引到线下,因此聚橙网也被称为“线下的豆瓣”。后来因为拉人这事比较明显,豆瓣封了我们所有的账号。当时这些小组非常活跃,但是从商业模式上来讲不成功,
期刊
软硬结合,谁更有机会?  硬件出身?互联网出身?  商业大佬?小创业者?  先行者为何失败,为何成功,有什么好打法?  中国制造能否借此摆脱“山寨”形象,完成集体救赎?  《创业家》邀请海内外十几位知名创业者和投资者,  为你点评这一拨软硬结合潮流。  这是虚拟辩论赛。但他们的观点是真实的。全是干货。辩题一:  互联网基因VS硬件基因  未来最好的公司就是要在软件和硬件上做出最佳结合。软结合硬容易
期刊
在过去的十几二十年间,凭借个人对创业、创新、创富的敏感以及他们在事业上的勤奋,这些“劲霸·创富汇”会员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中国传统商业生态造成了巨大冲击,变化已天翻地覆,去中心化、小平台化、反主流化、移动化,这一新四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于这些深耕传统行业的创业者们来说,在新的商业生态下,如何创新发展思路,如何实现事业的再次腾飞,已成为当务之急。  5月25日,由劲霸男
期刊
路由器领域已经近10年没有任何创新,长期以来,市场一直被TP-Link与D-Link两个“老大哥”霸占。如今,全球路由器每年出货量破亿台,而中国消费量约为总量的60%左右,每月有600万台左右的路由器在中国出货。  切分这块蛋糕的除了巨头TP-Link与D-Link之外,还有腾达、华为、锐捷网络等二线品牌。去年,智能路由器还只占路由器市场极小的份额,而如今已有颠覆之相。接受《创业家》杂志采访时,极
期刊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认为,工作越努力,事业就越成功,而事业越成功,自己就会越开心。然而,实际情况是,每当成功实现一个目标时,人们总会酝酿另外一个更高目标。比如,考取了哈佛大学会很开心,但到了哈佛以后,下一个目标马上就来了。长此以往,我们永远不可能开心。所以,需要改变这种思考范式。  正向心理学就是一种用于改变人们思考范式的理论,它要求人们首先做到此时此刻的开心,这样才能更好地工作,而后才能更加成功。
期刊
我曾到美国留学,本科主修电气工程,研究生主修金融工程。毕业后,我先是到了香港,在一家投行工作。投行是个高端人才聚集的行业,对职业男装要求苛刻,而我对高级定制男装的兴趣即开始于此。  回到大陆后,我投资创办了顶正(北京)服饰有限公司,希望将香港本土的男士定装模式移植到大陆。  入读长江商学院,一方面想读透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打算在长江寻找到企业管理的创新思路。在长江,我切身感受到了这里特有的创业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