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喜忧参半的地理课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sdb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手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后地理课堂的亮点,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如科学家一样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和热情,成为地理教师思考的重心。我和其他教师一样在传统课堂和新课堂中徘徊,寻找可以将新思路、新想法融入课堂的机会和适合的教学内容,当我看到《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课时,我想,为何不去尝试一次科学之旅呢?
  在《地球的圈层结构》这节课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外部圈层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相对而言容易理解和接受,而内部圈层由于没有办法看到,一般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学习,但通常会形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最终结果,这和新课程的理念有些差距。因此这次课我改变了做法,让学生自己面对未知的世界做一次科学之旅。
  首先,我准备了三个密封的瓶子,在瓶子内部装了不同的物质——橡皮、果冻和水(分别代表固态、液态和处于熔融状态的物质)。上课开始,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猜测里面的物质。大部分学生使用了摇晃、听、闻、滚动等方法,最后判断出橡皮和水的学生较多,果冻比较难判断,通过总结使学生了解到科学家在研究未知而且看不到的领域时会采取的方法。再将话题转到地球内部圈层的研究,学生很轻松地了解了地震波对研究地球内部圈层的重要媒介作用。
  其次,我要求学生课前准备一张大约一米长,10厘米宽的纸条,然后每四个学生一组,将纸条卷在铅笔上,留出一部分,并将纸条放在一本书上,其中由一个学生拿钢笔垂直对准纸条,一个学生以均匀的速度拉动纸条,一个学生先慢后快地前后晃动书本,使钢笔在不同震动的状态下留下痕迹,最后学生会观察到一组频率不同的波浪线。这个动手的过程其实是在模拟地震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再次,我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乘坐一辆可以经受各种温度和压力变化的车进行一趟地心之旅,你认为你会面临怎样的景象,并解释你所看到的现象。从而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合理的猜想之上的。
  这三个环节改变了原来我在课堂上只讲述结果的状况,一堂课上完后,我做了一些教学上的反思,使自己能够从实践中看到不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从整体效果来看,喜忧参半。
  一、从科学开始处进入地理学习更有利于地理科学素养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承是地理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是单纯地理知识的授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知识的传授是我们传统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告诉学生结果,并使他们记住更多的结果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地理素养并不单是地理知识的素养,而且还应该包括了地理能力的素养和地理科学的素养。从科学开始处带领学生进入未知的领域,让他们如同古人面临未知世界一样去探索,老师巧妙的设计将他们带领到科学的入口,由他们自己去想象、去探索、去猜测,让他们在过程中寻找科学的方法,领略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地理的能力和精神方面的素养,并将一节课学到的方法用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以培养地理思维的一种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未尝不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
  二、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的道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做法
  “科学离我们太远,科学应该是科学家的事。”这是一个学生曾经对我说的话。可是科学真的离我们太远吗?科学真的只是科学家的事情吗?虽然作为老师,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想法却不在少数。这种想法使学生,尤其是理科学习不是太出色的学生“闻科学而止步”,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细心地去发现。这节课中我用一些小的科学游戏,让学生懂得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拉近了学生与科学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科学的疏离,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学生的个性差异影响着教学设计的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郑金洲教授曾说过:“不能把学生看做是无知无能的被动受体,看做是只能接受教师指令的工具,而要认识到学生是有着独特个性、鲜活生命力的个体,学生有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着自己判断是非的能力,有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有着自己的成长背景。”正是这些造成了教育的复杂性。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兴趣的趋向、思维的品质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它影响着教学设计的效果。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的班级中会取得明显不同的效果,部分班级学生地理知识基础较好,对地理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对探究性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从而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部分班级的学生由于地理知识基础薄弱,探究过程中不容易深入,只停留于表面,从而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
  这样的差异表明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老师对学生要有全方位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变教学计划,同时在部分地理知识基础薄弱或地理兴趣较低的班级,需要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思维方面的简单训练,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地理兴趣比较浓厚的班级,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探究式教学,并将探究活动的设计权利由教师逐渐转向学生,使他们的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文章以射球装置设计制作项目为例,通过组织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并培养工程思维;组织方案展示和交流,引导学生绘制图纸,培养图样表达素养;组织基础练习和制作,提高学生物化能力;以竞赛检验项目成果,引导学生合作并培养团队精神等四个方面,阐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项目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项目教学;通用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2.
血液中含有大量血细胞,根据血细胞的颜色,一般分为红细胞和白细胞两类。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在新生的婴儿中,约占白细胞总数的60%,成人中约占20~30%。但淋巴细胞除了位于血管内以外,还广泛分布于全身的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内,那里的淋巴细胞总量要比血液内的多数十倍。  淋巴细胞为球形,大小与红细胞差不多,除细胞核外,细胞质较少,细胞器也不很发达,只可见少量的线粒体和核糖体。淋巴细胞表面具有许多微绒
[摘 要]剪纸是中小学常见的手工课程之一。学生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剪纸造型的思维方法,导致创作效果不佳,是教学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文章对剪纸造型“求大、求活、求全、求美”的思维方法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剪纸造型;思维方法;求大;求全;求活;求美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09-0025-02  中国剪纸作为一
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可是,著名教育家吴贻芳已经愉快地度过了八十八个春秋了。去年,蟹肥菊黄之际,我们曾经访问过吴老。这位高龄长者身板硬朗,思维敏捷,视、听力正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我们又去拜访吴老。老人家依然那样神采奕奕,精神焕发。我们告诉吴老:“这次我们受《祝你健康》杂志编辑部的委托,想请您谈谈健康长寿的‘秘诀’”,话音未落,吴老就爽朗地笑了。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吸烟尼古丁会升高血压,增加心脏的负担,刺激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使心功能发生紊乱,造成心肌缺氧,降低心脏功能。在心脏病患者中,吸烟至少比不吸烟者高两倍以上。  饮酒过量饮酒会损害心肌,造成心律紊乱。  贪食特别贪食油腻的食物,会增加胆固醇在冠状动脉内的沉着,使心脏功能每况愈下。每餐只吃八分饱的习惯,对保护心脏有利。  喝浓茶茶碱可以兴奋心脏和神经。心功能较差的人,最好不要喝浓茶,也不宜在睡前多喝茶,
老花眼是中、老年人常发生的“通病”。但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老人年高七旬,却依然是“耳不聋,眼不花”,而有些人刚刚四十多点,眼睛就变花了。由此看来,眼睛变花不是不可避免的。  医学调查证明,人从四十岁起,眼的调节能力(视近点的功能),就有所下降;从四十五岁到五十岁,是眼睛变花的最快时期,而五十岁以后眼睛变花的速度又显著放慢了。所以,日常经验得出了“花不花,四十八”的结论。  人老来为什么眼睛要变花呢?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免不了会遭到不幸和烦恼的突然袭击。但是,面对从天而降的灾难,一些人安之若素、处之泰然,总能使平静和欢乐永驻心中;但也有不少人面临突变而方寸大乱,从此一蹶不振、浑浑噩噩,一口咬定自己的末日已为期不远。为什么?原因在于是否学会运用冷静应变的心理术。其诀窍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高枕自问    面临突变必须居高临下,反复自问并一一将它们写在纸上。这能使你很快地稳定惊慌失措的身心。
老年人的“甲亢”
复方新诺明(SMZ—TMP)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临床应用较为普遍。过去一般认为这种药应用安全,毒副作用不大。但近年来国内外都有报告,说应用这个药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死亡。去年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发出一份统计公报说,该委员会收到因服用复方新诺明引起严重毒副反应而造成死亡的报告已经达到85份。公报还说,随着病人年龄的增加,使用此药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年龄在65岁以上的病人比40岁以下的,尤
痛经时如何注意饮食  武 霞    痛经是妇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严重者可发生昏厥。此病除了要请医生找原因、给予治疗外,饮食上亦应注意。平时,饮食要有节制,宜少吃或不吃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经期更不宜吃酸醋、辣椒、榨菜、冰棒及生冷瓜果。因为那时子宫是微开着的。宫体处于充血状态,一旦受到冷、辣刺激,会引起子宫和盆腔的血管收缩,从而造成行经不畅和加重痛经。宜吃清淡的、含油脂不太高而富营养的食物,如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