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能一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iv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伴随着许多高校教学体制的不断变革,众多法学院的社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对法律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1世纪法学教育不光在行政系统、司法系统、法律监督系统等法律职能部门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法律工作者,还要将培养出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等的高素质高层次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如何培养“三能一美”法学创新型人才,本文以第二课堂的视角来剖析,利用法律诊所、辩论活动、法律义务咨询、相关实习、等平台,让法律学子拥有更多法律实践机会,从而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适应社会竞争力的要求。
  关键词:法学专业;第二课堂;三能一美;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D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4-0286-02
  作者简介:朱静(1993-),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尹倩(1992-)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徐虹(1992-),女,汉族,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文静(1992-),女,汉族,湖南郴州人,重庆工商大学;林宇翔(1993-),男,汉族,福建人,重庆工商大学;袁栋(1993-),男,汉族,重庆人,重庆工商大学。
  一、法学人才培养的概述
  (一)“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人才培养模式”一词最开始于人大四次会议中出现,其主要指出,要把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改革,由教师主导的讲授式教育向综合全面素质拓展实践教学转变”之后,“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又反复出现在教育模式中①。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模式”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是是理论上的表述,实际上更偏向于实践活动的创新。它是一种能被反复适用的框架,是连接教学和实践的纽带。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
  1.目标要素
  教育目标是学校在培养人才的教学活动中设置的对学生培养的期望所能达到的水平,当然这也关系到培养人才价值方面的问题。当然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他所有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它有“应然”和“实然”两种状态。前者是最理想的状态,而后者是结合教育状况、科技水平等而得出的实际状况。同样对于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目标,也关涉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和人才培养的价值层面的问题。应把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法律的执行者和守护者,具有全面的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辨别是非、独立判断能力的人。
  2.内容要素
  法学专业人才的教育内容也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须课比如宪法、民法、刑法、商法、法理学、法律逻辑学、法制史、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一些实体法和程序法;选修课比如婚姻法、劳动法、律师法、房地产法、银行法等一些小法。
  3.方法要素
  对于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书本上的理论基础,更注重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对具体案列的应用。因此,教学方法除了常规的课堂教育授予理论知识外,更多的应该注重学生法律思维、法律逻辑和辩论能力。比如说通过听与法律相关的讲座、参与一些辩论会、参加法律义务咨询和去法院或检察院体验书记员的工作,让法学专业的学生对法律有更大深度的了解和应用。
  二、我国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法学人才模式选择的不足
  “学术定向型模式”“职业定向型模式”“两者兼顾模式”是培养法学学子从某种程度上的划分模式。然而,两者并重才是最科学最完美的模式。但是对于我国现状而言,通常学校培养学生,都是照着教科书照搬模式,注重书本知识,而使得学生极具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从而造成法学学习与社会的严重脱节。
  (二)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法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社会在飞速发展,其变化的速度可谓瞬息万变,而法学理论却仍然止步不前。法学教材由于更新周期较慢而滞后。其次就是教育的实践轻与理论,然而实践才是根本的落脚点儿,理论服务于实践,所以更应该赋予法学学子更多的实践。当今社会,法律已经关系到方方面面吗,许多的法律问题并不是说仅仅用法律知识就能完美结合,常常和其他技能比如经济学的知识能更好融合。
  (三)课程的编排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纵观我国的法律体系,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具有复杂性但是融合的比较缜密,共同构成一个体系。连续今年以来,国内许许多多的学校以增加就业率为目的而增开了一些课程的开设比如民商法等,而忽视了基础理论学科的关注。高校普遍流行学分制教育,同学们往往会选择容易通过或则感兴趣的学科,而忽视了其之间的联系。
  三、三能一美的具体含义
  国家对于法律人才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创新法律人才新模式给予了新的关注,同时各大高校也响应号召。国家政策对法学专业人才的政策照顾是的法学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强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法学专业人才自身素质的提高。“三能一美”法学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触即发的。“三能一美”对法学人才的定义做出了新的诠释。即应当具备“能说、能写、能干”的能力和心灵美的职业道德要求。
  (一)能说集中体现在与人的沟通协调能力,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等,对于法学学子而言,法律服务是属于服务行业,在日常法律工作中,要求法学人才具有较好的交流表达能力。与客户要进行高效率的工作沟通必然需要这方面的能力才能顺利对工作上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在法学队伍以及法律业务发展壮大的背景下,我国的法律服务也渐渐地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学习好不同国家的语言对于一个法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二)能写法律人不仅仅要熟识法律条文,更加需要加强对各种不同文书的书写。提升自己的文书写作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往往一个法律问题会牵扯到很多的法律主体,各个法律主体之间又免不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法律学子较高的要求,写作能力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做到专业就必须加强文书写作方面的训练。当面对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时,需要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一定的整合并以文书的形式呈现出来,熟练掌握行业规则,这些都构成了能写的必然要求。   (三)能干能干的体现是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后培养出来的一种做事能力,它是在社会中其他人对一个法律人是否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的评价。也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做到遇事不惊、处事干练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怀着崇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拥有法律人的正义感,面对社会不公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以及其他人的生命财产②。一个法律人是否能干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在与人交往时的言语表达能力、在独自处理法律问题中的对法律知识运用的能力以及法律专业上的思维能力。在法律实践工作中的独立思考也是能干的集中体现。
  (四)心灵美不光是在社会中,作为一个法律人所必须用有的品质,社会人也应该具有。然而心灵美对于法律学子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在从事法律业务时,法律专业更多的会看清社会许多阴暗面,为了避免误入歧途,所以心灵美则是衡量法律学子品质的一大标杆。
  四、第二课堂视角的探寻与创新
  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结合是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最佳途径,校内实践教学大部分通教学、模拟庭审等方式实现;在校外通过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社区法律咨询服务等。第二课堂平台主要是指教学以外的方式活动比如法律知识竞赛和社会实践等,它更具有竞争性、创新性、趣味性的特征,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老师的教学获得知识,在第二课堂上,我们可以把老师所教的内容运用到实践中,在解决问题时,提高实践能力。实践证明,在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想结合起来,能够培养学生更多的能力。构建与第一课堂为基础、第二课堂为补充的模式刻不容缓。力争对法学第二课堂的进行科学全面的构建,构建成一个全新的法学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一)法律诊所平台
  法律诊所平台,主要是学生通过加入法律诊所这个组织,在老师的指导下,去真正的接触案件并处理案件,在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的带领下,发挥律师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案件,了解诉讼程序。法律诊所这个平台对于学生而言,很有意义。法律学子通过加入法律诊所,可以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法律技能。这主要也是让学生学会将现实中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和运用。通过法律诊所,让同学真正的接触案件,而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更多的像律师一样去处理案件解决法律问题,达到提高自身的法律技能的目的。通过法律诊所这一平台,学生们要进行合作共同处理案件,这也让法律学子感受到团队的合作能力。在用法律服务时,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模式,它也常常被很多律师用来团队作战从而保证胜诉的可能性。通过法律诊所这个组织,脚踏实地的优良品质,使得学生通过这个组织更具有实践能力,并使得诉讼技能能够被熟练掌控,达到最终提高我国法学教育对于创新法学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
  (二)社区法律服务
  在校外司法认知中,走进社区普法活动也是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在社会实践当中,普遍开展社会认知调查,对社区的居民进行法律咨询服务。从而达到培养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优秀毕业生和充满正义感的社会人才。
  (三)专业见习
  在学校的人才具体培养方案中,教学环节的重要内容中专业见习是校内实践不可缺少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与案件进行真实的接触了解案件的运作,着重对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进行实质培养培养,提高他们对法律案件的分析能力和学习法律分析技巧。学校的教学活动应该强调注重实践性教学的重要作用,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在基础理论方面扎实,实践能力方面足够全面,综合素质高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复合型人才。对实践性教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深化改革,注重在践性教学课时安排上的合理性,保证设置实践性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全面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努力提高。实践性教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做到尽量科学性,教学方式要创新,不一味的以讲授为主,强调学生的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案例教学进行大力引进和推广,专业见习是对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的一次专业演练。基础理论要求高的诊所教育和模拟法庭观赏,其实教学实践性也较强。深化改革实践性教学,教学是基础,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实施者的角色。所以应该着重提高老师对实践性教学的理解和认识,积极的支持老师广泛的展开实践性教学模式,不断变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辩论活动
  法学教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以及应用性特别强。定期进行法律知识辩论赛,首先,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在通过对辩题的一次又一次剖析后,思想层次也在不断的上升。其次,语言表达能力也在进步,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在一次一次的发言中,也将形成自己的发言风格。第三,知识结构更完备。俗语说“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台上精彩的几分钟,他们在私底下也用足了功夫:认真搜集资料,参阅同学提供的资料,根据辩题整理和组织材料,撰写辩词等。第四,应变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一个法律人而言,是非常极富有挑战性的“游戏”。
  五、结语
  法学是约束人行为规范的理论,其性质决定必然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的创建势不可挡。
  [注 释]
  ①胡辉.法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广西师范大学法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系列论文[J].高教论坛,2011(05).
  ②陈丹妮.“3 1”法学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法律诊所为平台[J].法制博览,2015.
其他文献
关键词:租赁合同;优先承租权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5-0158-02  作者简介:熊梓旭(1978-),男,汉族,清华大学远程教育本科学历,2012年至今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  一、裁判要点  承租人杨某是否享有优先承租权,和如何行使优先承租权的问题。  二、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第八条、第九十一条、第一百
摘要:婚姻是家庭的基础,而家庭安定则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保障。婚姻法一直被认为是调整夫妻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宝典,但是随着《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人们对其一直争议不断。本文主要论证了婚姻关系的实质,以及婚姻与契约的关系,从而分析如何更好地将契约理论融入到婚姻中夫妻财产关系当中。  关键词:婚姻;合同;人身关系  中图分类号:D9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11-02
摘 要:践行法治思维是建构法治中国,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首要问题和基本要求,没有正确和科学的法治思维,就不会深入理解和贯彻法治中国的深刻内涵,而法律信仰的培育与树立,是践行法治思维的首要命题。因此,没有对法律的信仰或没有深入科学地对所信仰之“法”做到正确理解,法治中国建设也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境。文章以司法队伍建设为研究视角,从而正确厘清所信仰之“法”与践行法治思维的关系。  关键词:法律信
摘要:武术散打是一种对于综合性要求较高的防攻技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进行教学方法改进研究进展较为困难,需要建立在实际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本文以公安院校为例进行武术散打教学方法的改进性研究思考。  关键词:武术散打教学方法;改进性研究思考;公安院校  中图分类号:G85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4-0293-02  作者简介:刘洋(19
摘要:就最近几年来看,在人民法院处理的各种案件中,交通事故类案件所占比重越来越多,财产损害赔偿和人身损害赔偿是这类案件中常出现的两种类型。我国现有法律(如《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对此类案件的规定虽说越来越详细,但在司法实践中处理该类案件时仍然存在诸多的困惑。通过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秩序,发掘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基金制度存在的问题。通过总结国内实践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交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住房商品化的发展与普遍化,呈现出了一种新型的维权方式——即业主维权。业主维权简而言之就是小区业主以个人无组织的形式或者以集体组织的形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据统计,业主维权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内容。随着近几年学者倡导的公民社会的来临,业主维权也逐渐由产权向公民权转化和过渡,笔者首先围绕业主维权这一中心,总结关于业主维权的相关理论,调查分析当前业主维权的现状,并
摘要: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正常的案子耗费的是直接成本,刑事错案不但耗费直接成本,而且还要耗费大量的错误成本、道德成本,导致刑事错案耗费的诉讼成本更加巨大,这与目前我国有限的司法资源投入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再加之,社会大众受诉讼低成本、高效益原则的限制,从而使刑事错案更加难以纠正。  关键词:刑事错案的成因;诉讼成本  中图分类号:D9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05
摘 要: 对于邓正来教授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可以说褒贬兼具,然而邓教授对中国法学的批判以及提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这一问题并非为批判和提问而论证,实则是为引起中国法学的重新审视和判断,号召学者由对现实的关注。当今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法制建设,成为法学发展的新契机。中国法学可以以社会调研等形式作为深入司法实践的方式,在中国语境下重新定义“中国”,不失为构建“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方法。  关键词:
摘要:昆明事件以其巨大的冲击力震撼着很多人。然而,事件背后,受害者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救济的问题却很少有人关注。此类事件一点发生,对于那些无辜的受害者,谁来对他们进行安抚与赔偿?赔偿的标准是怎样的?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本文从各种渠道对受害者的权利救济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并试图建立一种以政府为主导,其他社会组织协同救助的救济模式,实现更好的受害者权利的保护。  关键词:恐怖事
摘要:人权是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每一个自然人的人权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障。恐怖分子是人类和平的敌人,他们与政府和人民相对立,严重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然而打击恐怖主义不能成为施行酷刑的借口。作为自然人的恐怖分子,也应当享有正当的人权待遇。本文从影片《战略特勤組》切入,结合电影情节,以美国为例,分析国际恐怖分子的人权现状,探讨针对恐怖分子的酷刑政策和人权问题。  关键词:人权;恐怖分子;酷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