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oDAF的空中智能化作战概念体系设计

来源 :指挥控制与仿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iefe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战概念研究是军事理论研究的前沿,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未来空中作战将呈现出智能化武器广泛参与的作战态势,研究空中智能化作战概念设计问题已成为军事领域的研究热点。DoDAF是美颁布的国防部体系结构框架,借鉴DoDAF的相关模型,设计了空中智能化作战概念的体系结构框架,为后续研究我国空中智能化作战概念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具有一定的军事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离心泵输送气液两相介质时的内部流动规律,采用FLUENT软件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采用高速摄像机及普通相机对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拍摄分析。研究了叶轮、蜗壳以及吸水管内的气液两相流动,分析了进口气相体积分率对泵内部流动与外特性的影响,揭示了离心泵内气相分布随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吸水管内的流型从塞状流变为分层流,叶轮内气泡从相对均匀分布到积聚成团最后堵塞流道。随着进口气相体积分率的增加、小流量工况(5、7 m3/h)下
木材与植筋之间的黏结性能对木结构植筋节点的抗拔性能有重要影响。为了实现对胶合木植筋节点抗拔性能的全过程分析,通过胶合木植筋节点荷载滑移试验,建立黏结应力滑移关系;基于能量法,借助提出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理论推导出胶合木植筋加载端处的抗拔承载力滑移关系解析解,并对胶合木植筋节点的抗拔性能进行全过程理论预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植筋杆件,节点的破坏模式与荷载滑移性能存在一定差别;传统的线弹性理论计算公式过于保守地估计胶合木植筋节点极限抗拔承载力,尤其是对于长锚固试件;基于能量法和已提出的黏结应力滑移关系计算得到
为了研究油藏内源微生物好氧和厌氧激活规律,在亨盖特厌氧微生物操作平台上,对沾3区块油井产出液分别进行好氧和厌氧激活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内源微生物在好氧和厌氧激活方式下均能被有效激活,激活5 d以后,菌密度超过108个/mL,但不同激活方式激活的菌群结构、驱油功能菌存在显著差异。在好氧激活下的微生物代谢速率快,开始产乳化剂时间比厌氧激活早;厌氧条件下,加入磷酸盐、硝酸盐,提供电子受体能够显著促进厌氧乳化,乳化指数可达100%。但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对内源微生物厌氧代谢产酸、产气有一定抑
由于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HAP)纳米颗粒增强的镁基金属复合材料(MMCs)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与骨骼组织非常相似,因此该材料被认为是可生物降解的备选材料。然而增强纳米颗粒的硬度较大,MMCs存在加工较为困难的问题,为了研究HAP质量分数为0.5%和1.0%的Mg/HAP MMCs微铣削加工特性,分析切屑参数对材料表面粗糙度及HAP纳米颗粒对表面形貌和切屑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随着HAP纳米颗粒含
以安装便捷、加工简单为目的,设计出采用穿心螺栓连接的输电钢管杆横担主管贴板节点,并与插板节点进行对比。在保持主管轴力恒定条件下,开展两种节点横担端部加载的面内承载力试验,考察荷载应变特性、承载力、典型部位应变发展及失效模式;同时,开展两种节点承载力特性的非线性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及模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贴板节点具有与插板节点相似的荷载应变特性及承载力;随着试验荷载逐步增大,贴板节点的穿心螺栓应变发展较快,且两侧短螺栓应变大于中间长螺栓,最终主管受压侧应变可达-9×10-3;由
通过气相化学沉积(CVD)工艺生长的石墨烯薄膜具有缺陷程度低且可实现层数可控等优良特点。基于硫酸铜酸性镀铜工艺,在不同的电流密度条件下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超薄铜箔,并用作CVD工艺的基体,合成高品质少层石墨烯。采用X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多测试位置拉曼光谱技术对不同电沉积铜箔结构、表面形貌及其上生长的石墨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沉积铜箔的结构具有很强的择优晶面取向性,且其取向晶面与沉积的电流密度有关,在高温、H2气氛退火处理后拥有比商业冷轧铜箔更有利于石墨烯生长
煤矿采空区的填充物与围岩的接触面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而微动探测技术的物性基础是地下介质的波阻抗差异,如岩层中出现碎石、空洞等波阻抗小的介质,在微动成果剖面上表现为相对低速异常,所以使用微动探测技术对煤矿采空区进行探测,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以安徽某煤矿采空区勘测为例,使用微动探测技术采集天然场微动信号并提取面波频散曲线,通过反演计算,得到地下横波速度结构,获得观测点地下介质的分布信息,进而圈定出可能存在的采空区及影响范围,为煤矿东侧即将建设的铁路提供了地质依据.
期刊
作战体系评估是以作战体系为研究对象的评估实践活动。从作战体系评估的内涵出发,从作战体系构建、体系运行、体系运用三个维度构建了作战体系评估的模型体系,并通过相关案例进行实践运用,为作战体系评估的各方面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方法支持。
研究了空中突击随队支援干扰兵力使用规划问题,分析了影响随队支援干扰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随队支援干扰兵力数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突防和突击阶段编队内的间距计算模型、最远干扰距离和偏角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为合理进行兵力需求计算、作战编组和作战协同、科学规划突击和掩护航线、优化兵力使用方案等提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