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番茄设施栽培面积逐年扩大,病虫害也随之增多、加重,特别是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危害均有加重之势,部分生产者对此2种病害识别不清,防治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番茄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介绍了2种病害的典型症状、发病规律及病害防治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症状识别;防治方法;高寒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4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24-01
近年来,青海东部农业区依托当地的地域条件和气候特点,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海东市互助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设施蔬菜尤其是茄果类蔬菜栽培面积逐年增大。然而,在番茄设施栽培中,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危害有加重趋势,部分生产者对2种病害识别不清。现将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识别方法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夏疫病,是一种主要的番茄叶部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减产10%~30%,发病严重时,减产高达50%左右。
1.1 典型症状
各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叶、茎、果实等,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发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向上发展,初期叶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呈暗褐色,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同心轮纹,边缘具晕环,一般呈浅绿色或黄色,环境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出现黑色霉状物[1-2]。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大斑,呈不规则形,致使叶片逐步枯死。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呈不规则形或长圆形,潮湿时表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青果发病,花萼处或脐部出现凹陷病斑,呈黑褐色,近圆形。果实成熟期发病,多在果蒂附近形成有同心轮纹的凹陷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表面有褐色或黑褐色霉层[1-2]。
1.2 发病规律
病原为茄链格孢,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可在种子上存活2~3年,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1-2],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温度20~25 ℃时最易发病。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易发病。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早晨叶面有水膜,棚膜滴水,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3 防治方法
1.3.1 种子消毒。用10%硫酸三钠浸种20 min,沥出洗净后,再用50~55 ℃的温水浸种,保持水温10 min,然后加凉水至30 ℃浸种30 min,沥出晾干催芽。
1.3.2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与非茄果类作物进行2~3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高畦覆膜栽培。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重病情,及时追肥或喷施叶面肥。灌溉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防止湿度过大。有条件的可采用膜下滴灌。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黄叶及病果,拔除重病株,带出温室外深埋或焚烧[3-4]。
1.3.3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采用25%嘧菌酯水悬浮剂3 000倍液或10%苯甲醚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或在发病初期用5%百菌清粉剂15 kg/hm2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3~4次[3-4];也可用45%百菌清或10%腐霉利等烟雾剂3 000~3 750 g/hm2,于傍晚熏蒸。
2 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流行性强、破坏性大,可使番茄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
2.1 典型症状
危害叶、茎、果实,以叶和青果受害严重。叶片发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向上发展,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呈暗绿色,扩大后呈褐色。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情发展较快,叶背病斑边缘出现白色霉状物[1-2];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后变为暗褐色并逐渐干枯。青果发病,近果柄处出现不规则油浸状大斑,逐渐向四周蔓延,后期变为深褐色凹陷状,病果质硬不软腐,边缘不变红,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3-4]。
2.2 发病规律
病原为致病疫真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白天、夜间的气温分别为<24 ℃、>10 ℃,空气湿度>95%,或叶片上有水膜时发病重,水膜持续时间与发病程度成正比。植株密度过大,施氮肥偏多,灌溉后放风排湿不及时,则发病重。
2.3 防治方法
2.3.1 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可以消灭或减少种子带的病原,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和多菌灵药剂处理。
2.3.2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有条件的农户进行膜下滴灌。合理密植,早搭架吊秧,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适时通风,防止温室内高温。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下部老叶,带出温室深埋或焚烧。在农事操作过程中,接触病株后及时换衣洗手消毒,再接触健康植株。
2.3.3 化学防治。定植后可喷洒70%代森锰锌800倍液,以保护幼苗。发病初期,喷洒50%氟吗·锰锌800~1 000倍液,或68.75%氟吡·霜霉威悬浮剂1 000倍液,或10%氰霜唑悬浮剂1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不同药剂交替施用防治效果好。也可以在温室中出现中心病株后,用45%百菌清烟剂3 000~3 750 g/hm2蒸熏,或撒施5%百菌清粉剂15 kg/hm2。
3 参考文献
[1] 番茄病虫害解析[EB/OL].(2013-05-15)[2017-07-01].https://wenku.baidu.com/view/c7dece6bf5335a8102d220fb.html.
[2] 番茄病害大全[EB/OL].(2009-07-02)[2017-07-0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29/23/6065966_105745429.shtml.
[3] 番茄病害大全[EB/OL].[2017-07-01].http://www.docin.com/p-48512-8103.html.
[4] 贾永香,逯权章.温棚番茄疫病危害及防治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2(1):37.
关键词 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症状识别;防治方法;高寒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36.4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0-0124-01
近年来,青海东部农业区依托当地的地域条件和气候特点,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海东市互助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大力推广设施农业,设施蔬菜尤其是茄果类蔬菜栽培面积逐年增大。然而,在番茄设施栽培中,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危害有加重趋势,部分生产者对2种病害识别不清。现将番茄早疫病和晚疫病的识别方法与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夏疫病,是一种主要的番茄叶部病害,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减产10%~30%,发病严重时,减产高达50%左右。
1.1 典型症状
各生育期都可发生,危害叶、茎、果实等,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发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向上发展,初期叶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呈暗褐色,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同心轮纹,边缘具晕环,一般呈浅绿色或黄色,环境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出现黑色霉状物[1-2]。病情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成大斑,呈不规则形,致使叶片逐步枯死。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或黑褐色病斑,呈不规则形或长圆形,潮湿时表面生出灰黑色霉状物。青果发病,花萼处或脐部出现凹陷病斑,呈黑褐色,近圆形。果实成熟期发病,多在果蒂附近形成有同心轮纹的凹陷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表面有褐色或黑褐色霉层[1-2]。
1.2 发病规律
病原为茄链格孢,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可在种子上存活2~3年,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1-2],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温度20~25 ℃时最易发病。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易发病。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早晨叶面有水膜,棚膜滴水,也有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3 防治方法
1.3.1 种子消毒。用10%硫酸三钠浸种20 min,沥出洗净后,再用50~55 ℃的温水浸种,保持水温10 min,然后加凉水至30 ℃浸种30 min,沥出晾干催芽。
1.3.2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与非茄果类作物进行2~3年以上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采用高畦覆膜栽培。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控施氮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重病情,及时追肥或喷施叶面肥。灌溉后要及时放风排湿,防止湿度过大。有条件的可采用膜下滴灌。清洁田园,及时摘除病叶、老叶、黄叶及病果,拔除重病株,带出温室外深埋或焚烧[3-4]。
1.3.3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采用25%嘧菌酯水悬浮剂3 000倍液或10%苯甲醚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或在发病初期用5%百菌清粉剂15 kg/hm2防治,每7~10 d喷1次,连续3~4次[3-4];也可用45%百菌清或10%腐霉利等烟雾剂3 000~3 750 g/hm2,于傍晚熏蒸。
2 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流行性强、破坏性大,可使番茄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可达50%以上。
2.1 典型症状
危害叶、茎、果实,以叶和青果受害严重。叶片发病,一般从植株下部向上发展,并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水浸状病斑,呈暗绿色,扩大后呈褐色。空气湿度较大时,病情发展较快,叶背病斑边缘出现白色霉状物[1-2];空气干燥时,病斑呈绿褐色,后变为暗褐色并逐渐干枯。青果发病,近果柄处出现不规则油浸状大斑,逐渐向四周蔓延,后期变为深褐色凹陷状,病果质硬不软腐,边缘不变红,空气潮湿时,病斑表面产生一层白色霉状物[3-4]。
2.2 发病规律
病原为致病疫真菌,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到番茄植株上,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并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侵染。白天、夜间的气温分别为<24 ℃、>10 ℃,空气湿度>95%,或叶片上有水膜时发病重,水膜持续时间与发病程度成正比。植株密度过大,施氮肥偏多,灌溉后放风排湿不及时,则发病重。
2.3 防治方法
2.3.1 种子消毒。种子消毒可以消灭或减少种子带的病原,常用方法有温汤浸种和多菌灵药剂处理。
2.3.2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与非茄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采用高畦栽培,注意小水勤灌,有条件的农户进行膜下滴灌。合理密植,早搭架吊秧,改善植株间通风透光条件,适时通风,防止温室内高温。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下部老叶,带出温室深埋或焚烧。在农事操作过程中,接触病株后及时换衣洗手消毒,再接触健康植株。
2.3.3 化学防治。定植后可喷洒70%代森锰锌800倍液,以保护幼苗。发病初期,喷洒50%氟吗·锰锌800~1 000倍液,或68.75%氟吡·霜霉威悬浮剂1 000倍液,或10%氰霜唑悬浮剂1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劑800倍液,每7~10 d喷1次,连续2~3次。不同药剂交替施用防治效果好。也可以在温室中出现中心病株后,用45%百菌清烟剂3 000~3 750 g/hm2蒸熏,或撒施5%百菌清粉剂15 kg/hm2。
3 参考文献
[1] 番茄病虫害解析[EB/OL].(2013-05-15)[2017-07-01].https://wenku.baidu.com/view/c7dece6bf5335a8102d220fb.html.
[2] 番茄病害大全[EB/OL].(2009-07-02)[2017-07-01].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29/23/6065966_105745429.shtml.
[3] 番茄病害大全[EB/OL].[2017-07-01].http://www.docin.com/p-48512-8103.html.
[4] 贾永香,逯权章.温棚番茄疫病危害及防治技术[J].青海农技推广,200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