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在整个复习环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二轮复习要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力求巩固、完善、综合、提高。对于有的老师来说,该讲的第一轮都讲过,从而不能为学生提供多少有效的指导,这样复习效益不会高;而有的老师,却能抓住关键、指导得法,使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明显的收获,从而成绩提高飞快。由于二轮复习对“选题”、“讲评”、“提炼”等要求较高,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这个看水平就是看教师的水平,具体的说
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纲》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是否明确“考什么”、“怎么考”;(目标、方向准确)
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突出重点,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所得、学有发展;(业务素质)
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让学生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弥补起来,杂乱的整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针对性强)
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做到不提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梯度良好,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定位与着力点)
五是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数学思维,从而实现高效学习。(教学方法与艺术)
问题一:二轮复习应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模式?
现在不少课堂上还是满堂讲,教师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复习课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应突出针对性(目标准确,因材施教),突出落实(到学生身上!),突出变式与求新,突出科学指导。
(1)先练后批再评:重心提前,主动学习,有的放矢,点出火花,评出精彩。
(2)大循环的方法(35 10模式)
(3)如何讲评?(不是简单地告诉错在何处,然后呈现正确解法),应多引导、多点拨,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或合理简捷的解法。
(4)讲练结合。对于典型问题应通过相应的变式练习来进行强化!
练习——展示——研讨——总结——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的高度与指导性。这些环节都应做到精益求精才行!
问题二: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一些教师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照抄照搬,缺乏针对性,学生会的滥做,不会的得不到强化。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让人昏昏欲睡。或者和第一轮内容重复,复习课烫剩饭,缺乏新鲜感,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旧知识要讲出新意来,讲出规律来,试题讲评也不能只是就题讲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首先要了解学情考情。若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就无法使之有效,只可能是完成“教”的任务,而没有完成“学”的任务;一些教师只注意到了高考的要求,而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际就是以考情代学情,以考情定教情。要真正解决怎样让尖子生吃精,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的问题。
应主攻学生知识网络上的结构性缺陷处,题型盲点处,思维断层处,表达困惑处,审题障碍处,方法欠当处,失分关键处,习惯性常错处。这“八处”可以说是处处见血,既抓住了教师教学的“死穴”,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命门”,长期坚持下去,必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高考时的综合思维能力,应变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应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加强心理分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取得实效。应注意强化通性通法,瞄准中档题。
问题三:如何查漏补缺夯实三基?
大家都知道,查漏补缺、夯实三基是二轮复习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操作呢?即(1)如何查?(对照考试说明)(2)如何补缺?考虑到学生遗忘严重,可从单元专题开始,然后再适当综合。
所谓查漏补缺就是必须做到单元过关不欠账;通过把知识串成“串”,使原来学过的内容掌握得更好;还要通过把知识点系统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便于记忆、便于应用的目的;再通过纠错训练,建立防错机制,达到防错目的;如能在复习中搞清知识前后的纵向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掌握规律,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什么是基础,很多人认识不清。基础不等于浅,也不等于易,更不是面面俱到。它应该是该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是教学中容易触及的但又容易被淡化的部分,即口头重视而行动上易忽视,是学生眼高手低的部分,这些内容应是夯实三基的重点。夯实三基应找准着力点与关键点,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脉络与学生的学情。
问题四:如何瞄准重点强化落实?
近年来,高考试题也遵循“二八法则”,即20%的考试内容决定了80%的区分度。这几年江苏高考有“八股化”的倾向,每道解答题的考查内容与难度比较固定,应该说降低了应试的成本(考试说明、教学要求等束缚了命题者的手脚)。现在考查内容只有8个C组要求,而且有的不便出难题。因此高考的重点内容与题型比较窄,如果我们教师把一些要点研究透,并指导学生加以针对性训练,相信学生会从中受益。(去年三研中,我们提到了应用题中三角与导数的综合)(子数列问题:去年高考倒数第二题)专题复习课不是一轮知识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上的知识回归与整合,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整体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有新的提高。要紧紧围绕通性通法、重要知识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热点”题型,狠抓过关。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注意讲练结合,反复强化。(常见的现象是发现了问题,却不去下功夫解决问题)
问题五:如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解题思路的探求、选择,一题多解,解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形成优化意识)
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应制度化,包括思方法优化,思模式规律,思问题变式,思思想方法,通过总结、引申和提炼来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领悟,积累解题经验,提升思维层次。(还可以举一反思,触类旁通)
高效学习:练习——研究(点拨——启发)——反思(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问题六:如何提高训练的效益?
首先是选题,要提高选题的系统性、层次性、适切性、针对性。对于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应通过变式与拓展,让学生再进行训练,以巩固学习成果。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不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如果基础不好,则不要过多做难题,而要把常用的解法掌握熟练。
2.提高准确率,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质量,这关系考试的成败。
3.定时定量做一些客观题和中档题,训练速度和正确率,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并及时总结、记忆,内化提高。
4.强化技能的形成。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非常熟练,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
5.加强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平时做题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
应通过教师的严格要求、良好的示范与学生每天的规范训练来实现解题的规范化。为此要过好如下四关: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快又准(其中“准”字尤为重要,实质上宁准勿抢,适当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多花时间不得分,得不偿失),为此,平时让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让学生学会踩得分点,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错题集,注明错误原因与反思心得,时常翻阅。另一条渠道是每周找部分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加以解决。
问题七:如何提高复习指导的科学性?
(1)解题策略指导(教师站在高处,引领学生)(举例)(为什么?超越模式)
(2)应试技巧指导:
如对一些学生考试失常进行细致分析,不难发现他们解题出错的种种心态。
①焦虑紧张的心理,做题总定不下心,不能专注于当前问题中,不断回头检查,越紧张越易出错;
②畏惧心理,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头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手,稍有不顺,退避三舍;
③盲目求巧心理,一味注意巧法,不考虑通性通法,冥思苦想,即使想到巧法也得不偿失;
④“小题大做”过于求稳;
⑤求同心理,总是在大脑中搜索,看是否做过类似的题目,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
⑥偏爱心理,对某些方法情有独钟,特别偏爱,到处乱套;
⑦求胜心切,在没有看清题意的情况下,急于做题,欲速则不达;
⑧执拗心理,按顺序从头做到尾,或遇到某些题计算太繁也不知道重新思考寻求他法,耽误时间。
(3)学习方法指导
(4)心理调节指导(教学安排应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问题八:如何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眼高手低”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特别对于城市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一些学生经常对你说,我会了,知道怎么做了,这时你要对学生说:动手试一试,很快把题目正确地做出来才算数!手头随时演算?知道方法了,让学生马上动手检验自己,及时反馈!!
问题九:如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何分工合作,取长补短,以求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许多市都在搞押题卷,有的质量并不高,我想我们一些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这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方面,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把握热点,有的放矢)
不少学校各自为战,缺少打整体战的良好氛围,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将成为受害者。
问题十:如何应对高考的变化?
附加题计入总分,这对附加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操作方式有两种,估计还有可能维持去年的操作方式。这样学生在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再来答题,这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要有更高的熟练程度才行。
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考纲》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是否明确“考什么”、“怎么考”;(目标、方向准确)
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进性,做到减少重复,突出重点,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所得、学有发展;(业务素质)
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是否强,让学生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漏的弥补起来,杂乱的整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针对性强)
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是否对路,做到不提高,不降低,难度适宜,梯度良好,重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定位与着力点)
五是看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数学思维,从而实现高效学习。(教学方法与艺术)
问题一:二轮复习应采用什么样的复习模式?
现在不少课堂上还是满堂讲,教师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复习课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地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应突出针对性(目标准确,因材施教),突出落实(到学生身上!),突出变式与求新,突出科学指导。
(1)先练后批再评:重心提前,主动学习,有的放矢,点出火花,评出精彩。
(2)大循环的方法(35 10模式)
(3)如何讲评?(不是简单地告诉错在何处,然后呈现正确解法),应多引导、多点拨,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或合理简捷的解法。
(4)讲练结合。对于典型问题应通过相应的变式练习来进行强化!
练习——展示——研讨——总结——提出新的学习要求!
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的高度与指导性。这些环节都应做到精益求精才行!
问题二: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一些教师不调查学情,不研究学生。照抄照搬,缺乏针对性,学生会的滥做,不会的得不到强化。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让人昏昏欲睡。或者和第一轮内容重复,复习课烫剩饭,缺乏新鲜感,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旧知识要讲出新意来,讲出规律来,试题讲评也不能只是就题讲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首先要了解学情考情。若在不了解学情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就无法使之有效,只可能是完成“教”的任务,而没有完成“学”的任务;一些教师只注意到了高考的要求,而不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际就是以考情代学情,以考情定教情。要真正解决怎样让尖子生吃精,优秀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的问题。
应主攻学生知识网络上的结构性缺陷处,题型盲点处,思维断层处,表达困惑处,审题障碍处,方法欠当处,失分关键处,习惯性常错处。这“八处”可以说是处处见血,既抓住了教师教学的“死穴”,又抓住了学生学习的“命门”,长期坚持下去,必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高考时的综合思维能力,应变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在第二轮复习中,我们应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加强心理分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这样才能取得实效。应注意强化通性通法,瞄准中档题。
问题三:如何查漏补缺夯实三基?
大家都知道,查漏补缺、夯实三基是二轮复习的重要内容与主要任务,那么如何操作呢?即(1)如何查?(对照考试说明)(2)如何补缺?考虑到学生遗忘严重,可从单元专题开始,然后再适当综合。
所谓查漏补缺就是必须做到单元过关不欠账;通过把知识串成“串”,使原来学过的内容掌握得更好;还要通过把知识点系统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便于记忆、便于应用的目的;再通过纠错训练,建立防错机制,达到防错目的;如能在复习中搞清知识前后的纵向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掌握规律,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
什么是基础,很多人认识不清。基础不等于浅,也不等于易,更不是面面俱到。它应该是该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是教学中容易触及的但又容易被淡化的部分,即口头重视而行动上易忽视,是学生眼高手低的部分,这些内容应是夯实三基的重点。夯实三基应找准着力点与关键点,这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教学内容的脉络与学生的学情。
问题四:如何瞄准重点强化落实?
近年来,高考试题也遵循“二八法则”,即20%的考试内容决定了80%的区分度。这几年江苏高考有“八股化”的倾向,每道解答题的考查内容与难度比较固定,应该说降低了应试的成本(考试说明、教学要求等束缚了命题者的手脚)。现在考查内容只有8个C组要求,而且有的不便出难题。因此高考的重点内容与题型比较窄,如果我们教师把一些要点研究透,并指导学生加以针对性训练,相信学生会从中受益。(去年三研中,我们提到了应用题中三角与导数的综合)(子数列问题:去年高考倒数第二题)专题复习课不是一轮知识水平的简单重复,而是更高层次上的知识回归与整合,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准确性、整体性、应用性、创新性等方面有新的提高。要紧紧围绕通性通法、重要知识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热点”题型,狠抓过关。对于学生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注意讲练结合,反复强化。(常见的现象是发现了问题,却不去下功夫解决问题)
问题五:如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来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能力。
解题思路的探求、选择,一题多解,解法的优化(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形成优化意识)
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应制度化,包括思方法优化,思模式规律,思问题变式,思思想方法,通过总结、引申和提炼来深化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领悟,积累解题经验,提升思维层次。(还可以举一反思,触类旁通)
高效学习:练习——研究(点拨——启发)——反思(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问题六:如何提高训练的效益?
首先是选题,要提高选题的系统性、层次性、适切性、针对性。对于学生练习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应通过变式与拓展,让学生再进行训练,以巩固学习成果。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几点:
1.不片面追求解题技巧,如果基础不好,则不要过多做难题,而要把常用的解法掌握熟练。
2.提高准确率,优化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质量,这关系考试的成败。
3.定时定量做一些客观题和中档题,训练速度和正确率,适量做一些综合题,提高解题思维能力。并及时总结、记忆,内化提高。
4.强化技能的形成。技能包括:计算、推理、画图、语言表达,这些必须做得非常规范,非常熟练,做的时候要再现数学思想,也就是要明白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
5.加强阅读分析能力的训练,平时做题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读题、审题习惯,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
应通过教师的严格要求、良好的示范与学生每天的规范训练来实现解题的规范化。为此要过好如下四关:一是审题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要逐句逐字看题,找出关键句,发掘隐含条件,寻找突破口;二是运算关,准字当先,争取既快又准(其中“准”字尤为重要,实质上宁准勿抢,适当慢一点准一点。可多得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多花时间不得分,得不偿失),为此,平时让同学们熟记一些常用的中间结论是非常必要的;三是书写关,要一步一步答题,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条理清楚,步步有据,规范简洁,优美整齐的答题习惯。在二轮复习中我们要组织学生学习高考评分标准,让学生学会踩得分点,俗话说: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都扣分。四是题后反思关,做题不在多而在精,想要以少胜多,贵在反思,形成题后三思:一思知识提取是否熟练?二思方法运用是否熟练?三思自己的弱点何在?熟练的前提是练熟,能力的提高在于反思。要求每位学生准备错题集,注明错误原因与反思心得,时常翻阅。另一条渠道是每周找部分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加以解决。
问题七:如何提高复习指导的科学性?
(1)解题策略指导(教师站在高处,引领学生)(举例)(为什么?超越模式)
(2)应试技巧指导:
如对一些学生考试失常进行细致分析,不难发现他们解题出错的种种心态。
①焦虑紧张的心理,做题总定不下心,不能专注于当前问题中,不断回头检查,越紧张越易出错;
②畏惧心理,遇到没有见过的题型,头脑中一片空白,无从下手,稍有不顺,退避三舍;
③盲目求巧心理,一味注意巧法,不考虑通性通法,冥思苦想,即使想到巧法也得不偿失;
④“小题大做”过于求稳;
⑤求同心理,总是在大脑中搜索,看是否做过类似的题目,而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
⑥偏爱心理,对某些方法情有独钟,特别偏爱,到处乱套;
⑦求胜心切,在没有看清题意的情况下,急于做题,欲速则不达;
⑧执拗心理,按顺序从头做到尾,或遇到某些题计算太繁也不知道重新思考寻求他法,耽误时间。
(3)学习方法指导
(4)心理调节指导(教学安排应有系统性和计划性)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问题八:如何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
“眼高手低”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特别对于城市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在教学中,一些学生经常对你说,我会了,知道怎么做了,这时你要对学生说:动手试一试,很快把题目正确地做出来才算数!手头随时演算?知道方法了,让学生马上动手检验自己,及时反馈!!
问题九:如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何分工合作,取长补短,以求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问题。(现在许多市都在搞押题卷,有的质量并不高,我想我们一些重点中学,师资力量雄厚,若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这方面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一方面,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另一方面,把握热点,有的放矢)
不少学校各自为战,缺少打整体战的良好氛围,这样的话,我们的学生将成为受害者。
问题十:如何应对高考的变化?
附加题计入总分,这对附加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操作方式有两种,估计还有可能维持去年的操作方式。这样学生在精疲力竭的情况下再来答题,这要求学生对相关内容要有更高的熟练程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