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道路网络通达性时空演变格局研究

来源 :测绘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评价贵州省道路网络通达性,以贵州省2010年、2014年、2018年的道路交通网络为数据基础,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贵州省道路网络通达性水平时空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首先,贵州省道路密度发育不均衡,通达性格局呈现以贵阳市为核心呈“同心圈层”结构向外递增;其次,西部市州通达性发展优于东部,2014—2018年通达性提高较2010—2014年更为显著;最后,贵州省道路网络通达性空间变异具有多因素驱动的特点,主要受人均GDP和海拔两个交互因子的共同作用。
其他文献
悬丝摆式加速度计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量程大、体积小、抗冲击、精度高的特性,是惯性导航中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底座组件作为加速度计的关键组件,其装配精度及焊接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加速度计的制造精度,从而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目前,该底座组件的装配生产主要依赖于操作工人依托显微镜凭借经验和焊接技能完成装配,对于操作工人技能要求和操作熟练度较高,很难保证装配精度及产品一致性,自动化程度低。针对上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特质。通过与合作伙伴组建EPC联合体共享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提升项目承包能力并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但因遭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及监管机制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联合体成员间知识信息的顺畅流动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本文将探讨EPC项目联合体成员知识共享的策略选择。首先,论文在知识共享研究的诸多资料基础上,结合EPC项目的特征,分析EPC项目联合体
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路径的演变与特定的历史环境紧密关联,其可持续发展成为新时期下保护更新的重难点。该文借用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视角,以汉口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将其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考察,管窥自1982年至2020年近40年保护更新的路径演变,指出在政策制度、规划设计、观念认知等方面均呈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路径依赖所造成的闭锁效应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困境的深层原因,以政府主导的保护措施很难在空间上
针对当前生物炭生产设备仍以半机械化为主,生产连续性差、生产效率低、物料堆放松散不平、秸秆炭化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一种生物质单釜间歇式炭化设备,通过选择热解参数以及热工计算,采用棉花秸秆原料进行炭化试验,获取现有技术条件下的炭化得率质量分数为45%,气体为CO2(50.2%)、CO(28.1%)、H2(7.2%)、CH4(6.9%)和其他(7.6%),其中CO、H2、CH4作为主要燃烧成分占气体总质量
大概念是素养目标的内核,是教师在知识教学中落实学生素养发展的重要抓手。大概念教学的目标设计必须紧紧围绕学科大概念,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当前的大概念教学目标研制比较粗放,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无关大概念,漠视知识结构,游离课程标准,难以开展评价。教学目标的研制必须以大概念统领各学科教学目标,紧紧围绕大概念,通过大概念,进而建构大概念。
从经济学理论看,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促进信用观念形成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我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
“二氧化碳排放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统筹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共赢的重大战略。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减缓温室效应、维持全球碳平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精准计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可以加深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理解,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迅猛发展,多类型的光学遥感数据、激光雷达遥感数据、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等,为
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着城市的兴衰荣辱,只是人们好像更多地关注于眼前的繁荣昌盛,而忽略了对“见证者”的保护与更新。如今人们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毫无序列,保护与更新主要是对历史建筑的仿建、改建,或者加入商业元素以增强街区活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但这些杂乱无章的保护更新,不可避免地遗忘了对其原有的历史风貌的保护,破坏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反而严重影响了整个街区更新后的活力。在保护历史真实性的同时,
当今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社区参与势在必行。面对社区参与实践持续动力不足、参与者关注范畴与参与形式局限等问题,需要创新社区参与的行动方法与视角。文章以广州泮塘五约微改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实践为研究对象,展现社区规划师亲历并观照微改造社区参与的全过程;分析记忆场所的空间再现对文化认同、社区参与及参与者“动力翻转”的积极作用。研究结论表明,记忆场所既是保持社区可持续参与动力、实现参与全过程共同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而实践教学中经常出现许多源于传统写作教学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结果,探讨应用思维导图改变写作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价值。教师应细化思维导图的应用模式,按照写人、写事、写景和想象作文四大专题,严格按照审题―选材―示范―构思与写作―修改与点评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促进学生有条理、创造性地进行书面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