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交通迎来地铁时代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5257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地铁,在城市交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地铁交通将不单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地下资源开发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目前,美国、日本、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我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布实施,则证明了中国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势在必行。其中,2012年2月,首条穿越长江的地铁——武汉地铁2号线的全线贯通,表明我国城市交通迎来地铁时代。
  何谓“地铁”
  资料显示,地铁系统必须满足以下五个条件:必须是大众运输系统;必须位于城市之内;必须以电力驱动;大部份需独立于其它交通体系 (如马路和其它铁路)以外;班次必须频密。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中心路段都会铺在地下挖掘的隧道里。
  事实证明,作为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的“伦敦大都会铁路”于1863年开通以来,绝大多数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是用来运载市内通勤的乘客,而在很多场合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都会被当成城市交通的骨干。当然,不少国家(如英国、前苏联、韩国等)的地铁系统,在设计时都有把战争可能计算在设计内,所以无论是铁路的深度、人群控制方面,都同时兼顾日常交通及国防的需要。另外,其亦被用作展示国家在经济、社会以及技术上高人一等的指标。如前苏联的地下铁路系统便以车站装饰华丽出名,而朝鲜首都平壤的地下铁路系统亦有堂皇的装饰。
  回顾地铁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从有效减少维修成本和重量的系统车厢改良到列车自动操作系统的“无人管理”。以地铁为主体的城市轨道交通设施,愈加备受城市管理者和普通市民的青睐。主要因为:首先,节省土地与减少噪音。由于一般大都市的市区地皮价值高昂,将铁路建于地底,既可以节省地面空间,令地面地皮可以作其它用途;又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其次,减少干扰。由于地铁的行驶路线不与其它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大量节省通营时间。再者,节能环保。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由于地铁行车速度稳定、节省通营时间,而成为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更因其不使用化石燃料而使用电能作动力,故没有尾气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情况日趋严重。这无疑将阻碍产业要素的流通和优秀人才的流动,最终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减速器”。换言之,利用城市地下空间,修建地铁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将促进产业要素的流通和优秀人才的流动,有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等。
  中国的地铁现状
  在当今中国城市化浪潮滚滚而来,发展中各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接踵而至的情况下,地铁运输在运力、环保、经济、舒适和空间利用等方面有着其它交通手段无可替代的优势。目前,从北京、上海到广州、深圳,从沈阳、青岛到成都、西安,全国各大城市都处在地铁建设的热潮之中。因此,中国进入地铁高速发展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
  业内人士指出,城市建设地铁本身没有错,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诚心和耐心去对待诸多弊端与困局。首先,安全隐患不容回避。有关专家指出,发达国家每年地铁建设里程也不超过10千米,但中国现在每年都有40~50千米地铁建成投入运营。在地铁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首要的就是引发安全隐患。例如,个别地铁建设不是单纯从建设工作技术要求的角度,而是参照重大活动的日程“倒排”工期。事实上,这种不合理地赶工期既会影响到地铁建设的结构和寿命,也会影响地铁的安全。再者,在地铁建设过程中相继发生的地面塌方、地下文物、水电通讯等公共设施阻断破坏的现象,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惨剧。另外,集中在信号系统和供电设备的地铁故障频发不允许等闲视之。可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迈入“地铁时代”,公众对“地铁安全”的关注将持续升温。
  其次,盈利困局难以破解。众所周知,作为高造价、高成本运营的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性、社会性和惠民性“天然地”高于商品性。在世界范围内,地铁作为国家经营的公共事业之一,一直处于亏损的尴尬境地。事实上,国产化不高是地铁造价太高的症结所在。即一些城市在修建地铁时从国外大量购进设备,无疑抬高了地铁的造价。另外,地铁本身的公益性又决定了票价不可能定得太高,这无疑导致了地铁运营后难免亏损的命运。再者,个别地铁建设的贪大求全引发的盲目攀比和奢华之风,导致运营成本大幅度增加,最后可能是建得起用不起!
  再次,规划乱象堪忧。调查显示,为给地铁“让路”:2010年,武汉市百年老街被“腰斩”;大连市的15棵百岁老树“乔迁”;2011年,昆明龙头村一晚清古屋突遭拆迁……对此,相关人士指出,按照常理,超过一定规格(30厘米及以上)的大树,由于移植后生存环境的恶化,存活率仅为50%。从环境角度讲,以法桐为例,一棵法桐一年可以吸收1~2吨有害气体,移植后至少5年内都不会达到这种吸附效果,绿化功能大打折扣。那么,如何处理好生态、文化保护和现代化发展的关系?值得人们去思考与面对。
  事实胜于雄辩,面对我国地铁存在的诸如迫在眉睫的安全“软肋”(技术、管理、人才等)、难以破解的盈利难题、运能“超负荷”等种种弊端。相关人士曾发出警告:“地铁像一根魔棒,一方面带来交通便利、财富加速、城市升级的好处,另一方面也造成沿线自然、文化遗产等面临难以言说的困境。”
  智解“地铁困局”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中快速、便捷、清洁和高效的交通工具 ,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城市经济实力、人们生活水平及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大力发展地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放眼当前的国际地铁交通发展态势,世界各国都在以多形式、多途径来构建并保障自己的地铁交通健康安全体系。从莫斯科的制定规划减负荷到巴黎的方便乘车是根本,再到东京的安全便利显神通等系列事实无一不在表明:作为21世纪开发地下交通资源首选的地铁,保证安全、方便乘客、人文规划是其发展之根本。
  缘于此,我国政府、地方、民间、企业和学术界围绕“要全面实现我国地铁的安全健康发展,就必须严格遵循科学规划、有序建设、量力而行、安全第一的总体原则”这一主题,积极开展了有益探索与研究,并提出了多种相关方案。其中,旨在稳步推进中国地铁趋向可持续发展轨道的《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便明确提出不同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目标要求。因为,地铁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必须做立体式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地上和地下相结合,才能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另外,业内权威指出中国地铁的当务之急应着眼于:其一,加快地铁与城市功能、产业、人口等规划的衔接,优化线路和运能设计。其二,与建设进度相比,轨道交通法律法规的完善、管理制度建设等明显滞后,亟待“补课”!其三,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对相关技术研发、设备维护、运营管理、信息服务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将迎来井喷之势,应加快人才培养、校企对接,解决地铁“人才荒”。
  当然,目前美国“一个工程要上马,必须通过工程技术报告、经济学报告和美学报告”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借鉴的。总之,要实现我国地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唯有时刻彰显其公共性、社会性和惠民性。因为,地铁是一项改善交通生态的公共产品!
其他文献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同模块内容的教学策略是不同的。尤其在人文地理部分,教师要围绕决策创设情境展开探究教学,可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创设决策型情境,不仅可以避免课堂呆板,更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解决现实问题。笔者以鲁教版“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为例,探讨决策型情境设计的基本策略。   一、利用生活实践设计决策情境,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0世纪初,美国学者杜威强调指出,学校的最
江苏省南通市三余中学张孝伟教师回答:  1.再现生活场景,唤醒生活体验  “生活即教育。”说明教育必须作用于人的生活,即地理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地理。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或是可以模拟。这些生活经验,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也容易理解。因此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突破学习内容,将地理知识移植到生活中。  例如,讲解“热力环流”的原因时,如果直接给出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热
2012年的深秋  我们的心中已装不下更多的喜悦  2012年的深秋  我们的眼里已容不了更多的期盼  2012年的深秋  城市和乡村都在关注着一次盛会  2012年的深秋  我们将用歌舞编织美好的明天  中华民族这艘巨轮  已驶过五千年文明的海面  我们的船长  迎着习习的海风  面对蔚蓝色的远天  绘制着五十年、一百年……  甚至更加辽远的航线  2012年的深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厦的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建构性学习的学习背景、景象和条件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而获得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过
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以“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为宗旨,通过合作、竞争的形式,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同时兼顾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地理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合作学习,教学可以看成由学生来构筑知识、发现知识、转移知识和扩展知
自1993年起,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进口量逐年递增。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1.23亿吨(全年石油消费量约2.8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需求国。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进口石油2.15亿吨,2020年将进口3.45亿吨,对外依赖度将达到66%。为了摆脱“马六甲海峡的困局”,改变进口石油的单一局面,保障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我国进口石油的多元化问题被提上日程,
教学案是一种融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和学生练习为一体的课堂应用文本,是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的载体。本文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为例,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案设计。  一、从课标和教材出发,分层细化课时学习目标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进行学习目标的确立时进行不同的目标分层和分级,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明晰的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有的放矢。本课题教
罗布泊科考六大发现    罗布泊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最低处,史书中称其为盐泽、蒲昌海等。据载,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为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仅为大片盐壳。目前,参加“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险之路”罗布泊科学考察的队员们,在经过29天、6 500千米的科考行程后,收获6项新发现。  古湖泊面积超1万千米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公布的一张用国际卫星从900千米高空拍摄的罗布泊照片,形状酷似人的耳朵轮廓。这次
地理学是门有用的学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地理学联系紧密。因此,学习地理、掌握地理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地图是学习地理的一个难点,而地理课离不开地图。地理教科书上的书插地图、地理地图册、填充图册、教学挂图等都需要学生读图、识图、辨图。经常运用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特点,也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  《地理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设计、编制的,它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地理教课书为依据,编
一、构建“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  新课程要求以学生为行为主体,学生是地理课程的主动学习者和构建者,而地理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学论教”的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理念体现了学生主体观,也遵从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思维并与发展性课程评价理念互相吻合一致。新课程评价理念强调重视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实践等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