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设计,让教学直面学生的困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是学生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借助整数除法和小数乘法的算理引导学生进行个体“创造”,再通过展示不同做法并沟通各种方法之问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转化。
  [关键词]除法;算理;学情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23-03
  一、我的疑惑
  当学生面对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时,他们会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呢?例如,学生面临的问题情境“3本纠错本9.84元,求每本纠错本的价格。”时,他们是否会借助人民币来分一分呢?还是会像前面学习的乘法一样,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解决呢?如果直接转化成整数来计算,算理是不是也可以直接迁移过来?
  带着这样的疑惑,我研读了教材和课程标准,并参考单元测试卷进行了分析。
  关于教材:青岛版和人教版教材借助的是长度单位,教材呈现的思路是:首先借助单位的转化,即把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然后梳理出竖式并夯实算理;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借助的是人民币,教材呈现的思路是分钱的过程,即先分元,再分角,体现的是一个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借助分的过程梳理出竖式,并夯实算理。下面为这四种版本教材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图1为人教版、图2为青岛版、图3为北师大版、图4为苏教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给学生提供道具,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分绳子、分钱?这样会不会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学生课堂研究的方向,束缚了学生的思考?借助分计量单位让学生明确算理会不会只是表达了教师的想法,而不是多数学生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呢?对于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学生受小数乘法算法的影响,最容易产生的想法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所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种算法的对比与联想,明确算理,应该是这节课的关键。
  关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关于数的运算目标中有两条与小数除法有关。第5条: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和分数(不含带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第8条: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关于单元测试卷:我做了3套单元测试卷,从3套测试卷的测试内容来看,本单元主要的测试点为:(1)算理、算法;(2)计算;(3)解决问题(其中根据具体情境的估算题目又分为关于人民币的四舍五入、去尾法和进一法等)
  二、学生的学情
  为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和经验,课前我对这一部分的内容做了前测,测试题很简单(如图5):3本装的纠错本需要9.84元,1本装的纠错本需要4元,那买哪一本纠错本比较划算?问题一是请学生自己想办法进行比较,问题二是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做。
  测试结果如下:
  上表测试的时间是在学生学完小数乘法之后即将学习“小数除法”单元之前,数据的可参考性比较高。从表中数据可知,面对小数除以整数这样一个新的问题,没有学生想到要借助手里的人民币去分一分,很多学生列出了竖式,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把小数转化成了整数,然后根据商的性质得出了正确的结果。这样看来,当学生遇到小数除以整数时,借助旧知进行计算的人数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学生不借助人民币真正地去分一分?学生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学生表示:因为学习小数乘法的时候,就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后再计算的;辅导班的老师就教过;没想到要分真的钱,可以在本子上画小棒当作钱,一元画一捆,一角画一根……不难看出,有的学生受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影响,有的学生在辅导班提前接触过,有的学生借助画一画把具体的钱抽象成小竖线来代替……这些都是学生的学习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的过程。教师应该考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体现新课程的逆向设计的教学理念:以学定教。
  于是,我不再纠结是否让学生经历分的过程,把本节课研究的关键问题放在“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即引导学生直接从计数单位的层面理解算理。
  三、教学设计
  总体思路:一开始就把“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个问题抛给学生,以诊断学生的学习起点,如果学生基本都能计算出结果,就用这个为题引导学生说明为什么要点小数点,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理想的预设:学生可能有两种说明:一是商的性质(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要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二是根据小数乘法的算理“几个0.1乘几得到的积就是几个0.1”,得到几个0.1除以几得到的商就是几个0.1。
  1.初步探究,确立方向
  师:3本装的纠错本到底每本多少钱呢?能计算出来吗?试着把你的想法写在白板上。
  生1:9.84元=984分,984分÷3=328分,328分=3.28元。把元化成分来计算,984分除以3等于328分,再把328分化成3.28元。
  生2:984÷3=328,9.84÷3=3.28。
  师:先把9.84扩大到原来的100倍,3不变,算出的商就比原来的商扩大了100倍,需要再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才能得到正确的商,也就得到了9.84÷3的商是3.28。
  生3:根据小数的意义,9.84也就是984个百分之一,那么984个百分之一除以3得出的商应该是328个百分之一,也就是3.28。
  师:这几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4:这几种算法都把9.84看成了984,都是先把被除数扩大,然后商再缩小。
  师:其实这些做法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整数除法来计算的。数学上的这个转化思想可真是厉害,它能帮我们利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2.再次探究,厘清算理
  师:在计算这道小数除法时,如果不转化成整数,直接用小数列竖式可不可以呢?一起来看这位同学的做法:
  师:能说一说3.28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吗?
  生1:我是用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字分别除以3,比如个位的9除以3等于3,就把3写在个位上,十分位的8除以3得到2,就把2写在十分位上,余下2再与百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这里的24是24个百位之一,24个百分之一除以3的商就要写在百分位上。
  师:小数点为什么要点在这里?
  生1:8个十分之一除以3得到的是2个十分之一,把小数点点在这里才能区分个位和十分位。
  师: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有什么关系?
  生2: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同一个位置。
  师:说得真好!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体会和收获
  通过这样的一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逆向设计的焦点就是要直面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困惑。杜威曾说:“教育,即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在他看来,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拿捏不准时,可以通过前测,诊断和确认学生的认知基础,进而把握教学的起点,确定教学的方向。
  (责编:金铃)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是解决线上教学“自我管理难,开展互动难,作业批改难,辅导学生难”等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为例,论述“两测三学”线上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两测三学;线上教学;三角形;内角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23-02 
现状——走出道德行为能力低下的困境  道德行为“空壳化”  儿童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生活被引进了品德课堂,但许多虚拟的生活情境,并不是儿童正在过着的生活,它们构成不了儿童自身的生命活动,所以这种生活对儿童来说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学习带来的不良影响是,无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会用空壳化的语言来应付课程学习和课堂学习。  道德行为难固化  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际,会出现
[摘 要]一节数学课的学习是安置在纯粹的数学活动下线性推进,还是置身于数学发展的大背景中系统建构,决定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是点状的还是块状的。从“正比例的意义”教学实践来看,板块推进、系统建构的策略能够帮助教师以整体的视野把握教学,促进学生以“登山”的方式自主建构知识。  [关键词]板块推进;系统建构;问题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有人戏言:在浙江,一部手机可以解决所有吃穿住行的问题。这句话彰显了数字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影响。除手机外,在数字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等都属于新媒体。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彰显了其巨大的实用价值。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少先队活动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移动互联网在物理空间和虚拟世界之间架起一座隐形桥梁,为我们建构了一个自由开
[摘 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困惑,避免“惑”变成“祸”,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之一。教学“倍”时,从学生对“倍”不能作单位的困惑进行反思和研究,采用实验和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及教师对学生质疑的态度和认识,分析影响学生质疑的因素,提出培养学生敢质疑、愿质疑、会质疑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疑惑;质疑;倍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要]在小学几何学习中,转化思想是学生克服重重困难的制胜法宝。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实践中利用转化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化陌生为熟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有理性,更加有灵性,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建构和深入。  [关键词]转化思想;有效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推导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68-02  转化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制胜法
[摘 要]理学案是“至理数学”教学主张在课堂落地生根的有效载体,其核心要素包括学材分析、学情调研、理学目标、理学历程。理学案在编制时需要遵循一体化、一致性、易操作等原则。  [关键词]理学案;核心要素;编制原则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01-04  一、理学案的内涵与结构  “至理数学”是一种坚持从儿童出发,坚守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与家长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电脑绘画、文档编辑、小报制作、搜索资料,这些技能只能满足他们的温饱,而学生对于更大程度地提升动手能力、探究技术、操作技能的期望与日俱增。  创客教育将创客理念融于教育,是一种以“兴趣”和“想象力”为目标,以“探究”和“创作”为核心关键词,以提升学生动手、协作与问题解决等能力为理想的一种教育形态。而学校在创客教育实施中恰当地发挥
《大戴礼记·保傅》曰:“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增强学生发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真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数学教学目标,并且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重要影响。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强,正是形成正确学习习惯的最好阶段。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三方面谈谈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习惯养成,以供
随着教学制度的不断更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越来越实际化和有效化,各大学校也加大了教学力度。通过各种教学模式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是一门灵活性较强的学科,很多文化知识都围绕着实际生活而展开。因此,教师也要从实际的活动教学出发,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从各个角度来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构建“探源寻根、根深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