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关联性研究Meta分析之遗传模型的选择:贝叶斯无基因模型法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5315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遗传关联性研究的Meta分析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设计遗传关联性研究的Meta分析时,传统做法是将各基因模型的结果全部计算出来,这样不仅增加了假阳性结果的概率,也使得Meta分析的结果难以进一步分析。因此,在设计遗传关联性研究的Meta分析时,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如何选择恰当的基因遗传模型。本文旨在介绍贝叶斯无基因模型法的原理,以期帮助读者在设计遗传关联性研究的Meta分析时应用此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比较西安市和咸阳市的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HIV/STD感染状况、行为特征及相关信息,为有效开展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哨点监测结合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西安市和咸阳市各1个性病门诊作为调查现场,将2016年6-7月首次到性病门诊就诊的年龄≥15岁男性就诊者作为调查对象。样本量估算实际约需400人,采集血样检测HIV、HCV和梅毒并收集相关行为信息。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PSS 21
目的分析山东省青岛市暗娼人群行为变化特征和艾滋病性病流行因素,为制订艾滋病防治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6-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4-7月按《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收集当地暗娼人口学特征及相关行为信息,并采集静脉血进行艾滋病、梅毒检测。结果连续10年调查样本显示,年龄≥30岁、已婚/同居和应召暗娼所占比例呈增长趋势;梅毒感染率从2006年1.0%(4/420)上升至2015年13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合并轻型α-地中海贫血(α-地贫)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妇幼保健院产前系统检查并患有轻型α-地贫的孕妇共445例作为地贫组,按1∶4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本院就诊的健康孕妇作为非地贫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特征和妊娠结局资料,使用t检验、χ2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孕妇年龄、BMI、孕周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儿童青少年期肥胖的关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南、宁夏、天津、重庆、辽宁、上海和广东7个省份抽取93所中小学校,选取家长问卷中分娩方式等资料完整的42 758名6~17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剖宫产与儿童青少年期肥胖风险的关联。结果研究对象年龄(10.5±3.2)岁,剖宫产率为42.3%,其中男生(55.9%)显著高于女生(40.6%
目的对2013-2015年中国乙型肝炎(乙肝)监测试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提高乙肝监测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下载2012-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200个监测点乙肝报告病例个案表及其附卡,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实施效果评价:①未分类乙肝病例所占比例;②附卡信息及报告类型一致性分析;③急性乙肝病例报告的准确性。采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2.0软件分析,计算构成比、
目的分析我国3个地区(北京、香港、台湾)体检人群MS发病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台湾地区美兆体检数据库中2004-2010年首次体检,且与末次体检至少相差5年的≥18岁非MS人群6 828人,构建体检队列,采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2007年标准(JCDCG-2007)诊断MS。利用Cox模型比较3个地区体检人群发生MS的风险并探索其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果北京、香港、台湾3个地
目的通过对HIV病毒载量(VL)实验室检测方法的参比校正,分析中国MSM人群HIV感染者(MSM感染者)社区VL水平(CVL)。方法利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4-2015年15个大城市MSM感染者VL抽样调查数据。15个大城市根据各自配置的检测设备、试剂完成VL检测。VL检测方法主要包括RT-PCR、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法(NASBA)、分支DNA测定技术(bDNA)、雅培M2000(M2000)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现状,并探讨该人群合并HBV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CDC及宁明县CDC的艾滋病门诊作为研究现场,招募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年龄≥18周岁并确诊为HIV感染者,面对面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吸毒史、性行为、乙型肝炎感染史等合并感染可能相关的因素。采集血样检测HBsAg。采用EpiData 3.0和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和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抽取武汉市2所大学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线调查了解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和应对方式;1年后通过随访调查了解最近1年内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情况。结果该人群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的年发生率为2.3%,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对方式不同维度得分在自我伤害组与非自我伤害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伤害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