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aff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使初中化教学卓有成效呢?笔者认为: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景。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045-01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学习成绩差异的1/4可由个人情感的特征加以说明”。可见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愉快的情感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对初中学生来说,这更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三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他们对化学充满好奇,如何把他们这种好奇心、求知欲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情景,给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激发学习积极性。
  1 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是要在一定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展开的,不可随心所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与学生平等的进行交流,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会更明显,所以当笔者站在讲台上授课时,以亲切的神态、平等的口气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与老师进行感情交流,是在一种愉快的心境中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鼓励学生们多提问题。提问的方式、内容、时间要有多样性,可以在课内,也可在课外;可单人,也可群体。这样做有利于挖掘出学生问题的症结,而且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迸出智慧的火花。初三是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对于一些入门较慢的学生来说,总是不能建立起一种化学的思维方式,尤其讲到分子、原子、离子等较抽象的内容时,他们经常会问出一些教师想象不到的奇怪回题。这时候如果教师鼓励学生把问题说出来,那么,就很容易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加以解释、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许在备课时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些问题,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我们面对的是一百多个聪明的大脑,何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一起来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呢?有时学生会提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这时笔者就鼓励其他同学替他解答,如果解答对了,提问的学生要向解答的学生道谢;或让同学进行讨论,在同学们的激烈争论中,笔者会知道学生理解的误区在哪里,然后加以解答,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但是这种方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教材要吃透,哪些是大纲要求的,哪些是超纲的;哪些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哪些是教师要不断学习,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重视课程与社会的联系;再次,教师要能驾驭课堂,做到活而不乱。
  2 给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初三化学教科书上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是教师操作,学生观察。但是初三的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总是跃跃欲试,希望能参与教师的演示实验。于是,笔者大胆地尝试,对于一些操作简便、有趣、无危险的实验,让学生有机会一展身手。例如,在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中,笔者让学生自告奋勇前来操作,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把手举得特别高,希望老师让他做个勇敢的点火者,笔者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让其中两个学生上来,一个充肥皂泡,一个把肥皂泡点燃,全班同学兴趣盎然,热切注视着实验过程,当肥皂泡“嘭”的一声燃烧起来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点火者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笔者再因势利导地问:“这个实验说明氢气具有哪些性质?”大家十分踊跃地做了回答。又如:在作氢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点燃会发生爆炸的试验中,经改进该试验很安全。笔者又让学生自告奋勇前来操作,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把手举得特别高,希望老师让他做个勇敢的点火者,笔者满足了他们的愿望。让其中两个学生一起做,全班同学兴致盎然,热切注视着实验过程,当爆炸发生时,全班同学先是惊奇,然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点火者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笔者再因势利导地问:“为什么会出现爆炸?”大家十分踊跃地进行分析、讨论、回答。这样既培养了兴趣,又突破了难点。
  3 根据学科特点,创设教学情景
  化学学科有着天生的魅力,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跟化学有关的實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就可以为课堂教学创设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奇性、新颖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1 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设置情境的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例如,在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七章第二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中,笔者安排学生从家中自带小玻璃水杯、汤匙和适量蔗糖,上课伊始,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沏一杯糖水,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一杯水中能否无限地溶解蔗糖。当学生发现加入过量蔗糖,杯底就会出现沉淀时,教师就指出他们现在所得到的上清液就是蔗糖的饱和溶液,然后指导学生为饱和溶液下一个定义。大多数学生会认为,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而往往想不到饱和溶液的定义需要两个条件: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把所得的蔗糖饱和溶液变得不饱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操作,学生会发现如果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原来的饱和溶液就会变得不饱和,于是就意识到只有在温度和溶剂的量一定时,谈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才有意义。通过沏糖水这样的简单实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不仅很容易理解饱和、不饱和溶液两个重要概念,同时也学会了两者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轻松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
  3.2 追踪社会热点,创设时尚情境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是一门孕育着巨大创新机会的学科,它和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方面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无论是生活中接触到的新材料和新药物,还是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社会热门问题都与化学紧密相关。例如“现代化工业生产与技术”,“化学与新材料”,“化学与新能源”,“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与环境”等学科知识都可成为设计教学情境的丰富素材。老师平时要善于积累相关素材,并与课堂教学适当联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3.3 拓展探究渠道,创设实践情境
  欲使学生学习化学时乐此不疲、乐以忘忧,则应在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寻找课堂中的“后”探究问题,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与研究,网上点击,家庭小实验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条件。例如,在学完碳酸盐与盐酸的反应后,引导学生在家里运用厨房物品去探究鸡蛋壳和水垢的成分,并在课堂中汇报实验中的现象、分析和结论,从而真正实现在“做中学,乐中学”。
其他文献
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D5.D6.D7.B8.A9.A10.B11.A12.C13.C14.A15.B16.B17.B18.C19.D20.D二、多项选择题1.A、B、C2.A、C3.A、B、C、D4.A、C、D5.A、D6.A、B、C、D7.A、B、C、D8.A、C9.A、B、C、D10.A、B、C11.A、B、C12.A、B、C13.A、C14.A、C、D15.A、B、C、D16.A、C、D17.A、B、C18.A、B、C、D19.A、C、D20.A、C、D21.A、B、C22.A、B、
何英何许人也?说来惭愧,笔者远闻其名,近谋几面,知道她供职文联,是个才女;读过她几篇评论文章和大半本《阁楼上的疯女人》,至于她何方人氏,什么来历,芳龄几何,性情怎样,全说不
以汉语国际推广为背景,结合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实际,构建了中国文化信息海外传播的多向与轨迹式循环模式,并围绕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途径、受众及反馈等五个要素,系统阐释了
在温度120-135℃、压力0.35~0.4MPa条件下,以相对分子质量大、活泼氢多、具有分支结构的黄原胶作起始剂,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加成,合成出具有分支结构的黄原胶类破乳剂(XE型
针对中原油田卫城原油胶质含量高、粘度大的特点,研制了6种复配交联破乳剂,并考察了这些破乳剂对中原油田卫城油矿稠油的破乳脱水效果.结果表明,这6种复配交联破乳剂脱水率高
2018年,全区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安排部署,借
报纸
为完善《食品发酵工艺》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效果,主要从明确课程定位和教学重点,有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制作虚拟发酵设备仿真模型、合理引导学生课外自学五
教研员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股中坚力量,在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研员在实然状态中存在的对一线教师指导不力的问题的分析,指
信息系统审计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显得日益重要。本文讨论了一个基于JVMTI技术的审计软件eAudit的设计和应用。eAudit能帮助基于JAVA技术的信息系统完善其并行审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