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大代表孙正聿:高等教育应重大学生人格培养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必须包括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人大代表、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正聿说。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带有以功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以实用为内容的倾向性,偏重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毕业即可上岗的专门人才。这不仅冲淡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造成了学生对健全人格的排斥。“不少大学生感叹‘进了大学,丢了人生追求’。高等教育必须兼顾培养专门人才和培育健全人格两方面,强化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才能切实改革教育模式和手段,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孙正聿建议,大学必须强化健全人格的课程建设,把知识性的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等课程纳入普通高校的公选课,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把情操类的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课程也纳入公选课,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江山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5日)
“十一五”高等教育输送毕业生超过去20年总和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高等教育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期间高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毕业生3429万人,这个量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
续梅说,“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5年来,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二分之一出自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三分之一的成果也是由高校完成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当中,全国高校获奖数量达到了70%以上,几个大的项目都超过了70%。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续梅强调,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尤其要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刘奕湛吴 晶 新华网2011年2月25日)
江苏评价考核首看师德 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近日,江苏召开“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视频动员大会,下发《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师德突出问题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公开承诺教育系统“两三年内解决师德建设突出问题”。
江苏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各类考核的首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存在严重师德问题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学校及主要负责人3年内不得评先评优,并撤销以往授予学校和校长的有关荣誉称号,对师德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师德考核不合格或有严重失德行为的教师,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缪志聪 《中国教育报》 2011年3月15日)
台湾约130名大学师生计划7月到宁夏山区“助学助教”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台办了解到,台湾约130名大学生、教师志愿者,计划7月初到宁夏南部山区的6所学校开展为期7到10天的“助学助教”活动。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日前,该基金会资源发展处公益行动中心有关负责人到宁夏考察了多所学校,已经把相关资料带回台湾,基金会将会最终确定参与活动的6所学校。
自治区台办新闻处有关人员说,届时台湾大学师生志愿者将与宁夏当地学生同吃同住,辅导学生功课,开展各项课外活动。(艾福梅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重庆教育投入增幅超全国平均水平
当重庆市江北区教委新闻发言人孙重军听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4%时,他倍感振奋和鼓舞。其实,重庆这座兼具大城区、大农村和大库区特点的直辖市,去年财政教育投入已超前达标,占GDP的4.1%。
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重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1997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68亿元,增长超过1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3%,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教育已成为该市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起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融资体制,先后组建教育担保公司,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
提到教育投入,孙重军告诉记者,重庆主城两江新区核心江北区在“十一五”期间教育投入达25亿元,仅2010年教育投入就达10.8亿元。随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区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区已新建和扩建一批中小学,加快建设全区的中小学塑胶操场,学生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善;参照当地公务员标准,率先对该区8000余名教师实施住房补贴,落实绩效工资,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黎拥宪张 燕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3月6日)
安徽筹资百亿元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今年1月19日,安徽省安庆市发生4.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6度,但经“校安工程”加固改造的校舍无一受损,并被确定为受灾群众的安置点。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着力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据安徽省教育厅介绍,安徽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郯庐断裂带沿线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沿江、沿淮及其他洪涝灾害易发地区,江淮丘陵地面塌陷区,两淮采煤塌陷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及病险水库下游易致灾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共筹措资金73.2亿元加固改造1290万平方米校舍,其中,完成加固任务803万平方米,完成重建任务48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预定任务。今年,安徽省将再统筹投入50亿元,加固重建校舍941.2万平方米。
为解决“校安工程”工期集中、点多面广以及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安徽省还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力量,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技术服务,为“校安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王圣志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上海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 教师资格5年一注册
“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探索研究新教师准入见习制度,同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试行在职教师5年一周期的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上海市教委表示将深化校长、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首先完善校长职级制度、专业发展标准与准任制度,加大校长的培养与培训力度,校长选拔任用与聘期考核也将走向正轨,最终形成校长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进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师资力量最关键。根据上海市计生委的统计数据预测,2013年将达到入学高峰,而新补充教师优先配置到郊区,建立区域内校级干部、骨干教师流动以及中学高级教师跨校申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按照《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各区县“十二五”教育事业规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学校校舍建设规划,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并考虑各学段生源波动特点,形成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机制,“十二五”期末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布局与人口分布结构相适应,基本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子女的教育需求。
此外,上海市政府还将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偏远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将获得倾斜政策的支持,最终达到各学校之间校舍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的基本统一。(许婧 中新网 2011年3月14日)
“高等教育不仅包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必须包括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人大代表、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正聿说。
一个时期以来,高等教育带有以功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标准、以实用为内容的倾向性,偏重于把大学生培养成毕业即可上岗的专门人才。这不仅冲淡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且造成了学生对健全人格的排斥。“不少大学生感叹‘进了大学,丢了人生追求’。高等教育必须兼顾培养专门人才和培育健全人格两方面,强化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才能切实改革教育模式和手段,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孙正聿建议,大学必须强化健全人格的课程建设,把知识性的心理学、伦理学、宗教学、逻辑学等课程纳入普通高校的公选课,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把情操类的文学欣赏、音乐欣赏、美术欣赏等课程也纳入公选课,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江山 《人民日报》 2011年3月5日)
“十一五”高等教育输送毕业生超过去20年总和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说,高等教育领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这期间高等教育为国家输送了毕业生3429万人,这个量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
续梅说,“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5年来,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二分之一出自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三分之一的成果也是由高校完成的,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当中,全国高校获奖数量达到了70%以上,几个大的项目都超过了70%。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在“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进展。
续梅强调,高等教育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尤其要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刘奕湛吴 晶 新华网2011年2月25日)
江苏评价考核首看师德 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近日,江苏召开“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视频动员大会,下发《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师德突出问题的有关规定》(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公开承诺教育系统“两三年内解决师德建设突出问题”。
江苏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系统各类考核的首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存在严重师德问题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学校,学校及主要负责人3年内不得评先评优,并撤销以往授予学校和校长的有关荣誉称号,对师德问题突出且屡禁不止的学校,校长应引咎辞职或予以撤职。师德考核不合格或有严重失德行为的教师,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缪志聪 《中国教育报》 2011年3月15日)
台湾约130名大学师生计划7月到宁夏山区“助学助教”
记者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台办了解到,台湾约130名大学生、教师志愿者,计划7月初到宁夏南部山区的6所学校开展为期7到10天的“助学助教”活动。
据介绍,此次活动由台湾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日前,该基金会资源发展处公益行动中心有关负责人到宁夏考察了多所学校,已经把相关资料带回台湾,基金会将会最终确定参与活动的6所学校。
自治区台办新闻处有关人员说,届时台湾大学师生志愿者将与宁夏当地学生同吃同住,辅导学生功课,开展各项课外活动。(艾福梅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重庆教育投入增幅超全国平均水平
当重庆市江北区教委新闻发言人孙重军听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到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4%时,他倍感振奋和鼓舞。其实,重庆这座兼具大城区、大农村和大库区特点的直辖市,去年财政教育投入已超前达标,占GDP的4.1%。
来自重庆市财政局的数据显示,重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从1997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68亿元,增长超过10倍,年均增长率达到23%,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教育已成为该市第一大公共财政支出。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构建起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融资体制,先后组建教育担保公司,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
提到教育投入,孙重军告诉记者,重庆主城两江新区核心江北区在“十一五”期间教育投入达25亿元,仅2010年教育投入就达10.8亿元。随着教育经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区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目前该区已新建和扩建一批中小学,加快建设全区的中小学塑胶操场,学生的学习环境得以改善;参照当地公务员标准,率先对该区8000余名教师实施住房补贴,落实绩效工资,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黎拥宪张 燕中国教育新闻网2011年3月6日)
安徽筹资百亿元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今年1月19日,安徽省安庆市发生4.8级地震,震中烈度达6度,但经“校安工程”加固改造的校舍无一受损,并被确定为受灾群众的安置点。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并实行阳光操作,规范管理,着力将“校安工程”建成“放心工程”。
据安徽省教育厅介绍,安徽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郯庐断裂带沿线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及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沿江、沿淮及其他洪涝灾害易发地区,江淮丘陵地面塌陷区,两淮采煤塌陷区,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以及病险水库下游易致灾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其他地区,按抗震加固、综合防灾的要求,集中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改造加固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共筹措资金73.2亿元加固改造1290万平方米校舍,其中,完成加固任务803万平方米,完成重建任务48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预定任务。今年,安徽省将再统筹投入50亿元,加固重建校舍941.2万平方米。
为解决“校安工程”工期集中、点多面广以及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安徽省还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力量,成立专家技术指导委员会,加强技术指导,强化技术服务,为“校安工程”提供技术支撑。(王圣志 新华网 2011年3月15日)
上海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 教师资格5年一注册
“十二五”期间上海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开展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探索研究新教师准入见习制度,同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试行在职教师5年一周期的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上海市教委表示将深化校长、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首先完善校长职级制度、专业发展标准与准任制度,加大校长的培养与培训力度,校长选拔任用与聘期考核也将走向正轨,最终形成校长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进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师资力量最关键。根据上海市计生委的统计数据预测,2013年将达到入学高峰,而新补充教师优先配置到郊区,建立区域内校级干部、骨干教师流动以及中学高级教师跨校申报,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上海要按照《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各区县“十二五”教育事业规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学校校舍建设规划,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并考虑各学段生源波动特点,形成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机制,“十二五”期末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布局与人口分布结构相适应,基本满足常住人口适龄子女的教育需求。
此外,上海市政府还将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切实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偏远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将获得倾斜政策的支持,最终达到各学校之间校舍和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的基本统一。(许婧 中新网 2011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