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厕所革命”是我国基础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厕改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农村厕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显示:重庆市38个区县农村户厕改厕工作累计完成409.5万户,各区县平均累计完成户厕改厕10.8万户。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户厕厕改工作量:主城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渝西片区,改厕率: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无害化卫生厕所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无害化卫生厕所
【机 构】
: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重庆嘉之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
:
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cstc2018jszx-zdyfxmX0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厕所革命”是我国基础民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通过对重庆市农村厕改情况的统计数据分析,研究了重庆市农村厕改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显示:重庆市38个区县农村户厕改厕工作累计完成409.5万户,各区县平均累计完成户厕改厕10.8万户。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农村户厕厕改工作量:主城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渝西片区,改厕率: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南片区>渝东北片区。无害化卫生厕所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无害化卫生厕所
其他文献
釜溪河(自贡段)国控碳研所断面在春末及夏季容易发生季节性低DO现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2017~2018年水质、水文、气象三方面条件,识别釜溪河国控碳研所断面发生低DO的危险因素,分析低DO成因。研究表明:(1)TP≥0.2mg/L、TN≥6.4mg/L、AT≥14.2℃、DI≤0.3 m3/s是碳研所断面发生低DO的危险因素,其中,较高的AT是首要危险因素,较高的TP和TN是重要危险因素,较低的DI增加了河道DO消耗。(2)低DO成因一方面由于气温升高,水体饱和溶解浓度下降。但更主要的是由
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SA)和不确定性分析(Uncertainty Analysis,UA)作为模型评估的重要手段,常常用于水环境模型中。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易使人混淆和误解,导致无法将两者合理有效地应用到水环境模型中,最大化发挥两者的作用。对SA和UA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建立一般的分析流程,形成应用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在水环境模型中的应用方式进行综述。指出了两者有效的结合、算法效率的提高和更好的可视化形式是未来水环境模型评估的主要发展方向。
环境公益诉讼规定中,国外大多赋予公民个人原告资格,我国对此却规定不足。通过比较国内外环境公益诉讼公民个人原告资格现行规定,可得出公民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应具有监督者、辅助者角色。为发挥公民角色作用,应当创设公民基于环境信托的举报规则、建立公民代表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机制并构造环境信息整合民营化制度。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深入分析识别出黄河流域不同于其他流域的显著特点和主要挑战,包括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生产生活用水严重挤占生态用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且修复难度极大;水污染防治任务艰巨;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针对黄河流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问题,为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流域法律体系和规划;
为查明人类活动对三穗县八弓镇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以2018年在八弓镇采集的8组水样的全分析测试结果为数据基础,采用标准指数法,根据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对黔东南三穗县八弓镇浅层地下水现状进行质量评估。评价的指标总计18项,一般化学指标9项,毒理学指标9项,包含pH、钠、氨氮、溶解性总固体、硫酸根、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汞、镉、氟化物以及六价铬等,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三穗县八弓镇浅层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但局部存在污染;分类指标中一般化学指标对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大于毒理学指标,PH、氨氮、锰、硫
针对传统环境监管模式存在的弊端,宿迁市探索建立以污染治理设施配用电监管系统为核心的“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实现了环保治污过程的常态化监管。主要阐述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的主要内容,总结梳理“互联网+环境监管”模式实施后取得的成效,希望可以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定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垃圾分类政策推行,厨余垃圾妥善处理技术备受关注,就地处理作为集约处理的补充技术,逐渐被各地重视并应用,亟需阐明技术原理和产物参数。首次通过调研十余家就地处理设备,对比分析了就地处理和集约处理设备投资、占地、能耗、费用,总结了就地处理污染特性和产物特征,提出了就地处理残余物利用可行方案,以期为我国厨余垃圾就地处理能力和水平提高提供参考。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的原理,对目前该技术在水环境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自然水体环境质量评价、水体污染溯源、污水处理效果评价等,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但是在不确定性分析以及定量解析方面,需要通过建立荧光图谱数据库以及与其他化学计量方法结合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的应用进行了展望,包括排水管网地下水渗入情况分析、突发性外水进入判断等,可以进一步与管道物探检测技术结合,缩小物探检测范围,节省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
国内首次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与监测车相结合,应用于环境污染应急事件中水质监测。对车载ICP-MS分析系统各个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21种元素检出限为0.001~0.411μg/L,高、低浓度加标回收率为90.3%~111.1%,精密度为1.1%~4.7%,系统长期稳定性(2 h)为0.38%~2.2%。使用实验室ICP-MS比对,分别同时测定地表水和饮用水,相对误差为1.1%~9.1%。表明车载ICP-MS分析系统准确性与稳定性良好,性能与实验室ICP-MS一致。经过改良后的车载I
从客户角度出发,以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挖掘采集设备、主站系统的潜力,在不增加硬件设备、不升级主站架构的前提下,深化智能电能表非计量数据的应用,提出一种末端负荷态势感知方法.该方法可实现末端负荷感知、就地分析与云边协同分析,保证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