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教育的概念及其特殊性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an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我国民族教育概念的现状并进行解析,探讨民族教育四方面的特殊性。
  【关键词】民族教育 概念 特殊性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C-
  0115-0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逐步加大了对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民族教育作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被提上新的日程,民族教育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吸纳并使用。民族教育界的学者和专家对民族教育的概念及特殊性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应该说,这些概念的界定在促进民族教育学科的繁荣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奠定了我国民族教育理论研究的基础,丰富了民族教育实践研究的思维范式。但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全面涵盖民族教育本质的概念,某些对民族教育特殊性的解读也仅囿于对民族教育发展基础现状的描述。通过分析民族教育概念的现状厘定民族教育的本质概念,突破民族教育发展的现状阐释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已成为摆在当前民族教育研究领域亟待回答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想谈点粗浅之见,以抛砖引玉。
  一、我国民族教育概念的现状及解析
  (一)从某一具体层面对民族教育的界定
  区域说,民族教育就是民族地区、民族区域的教育;民族语言说,凡是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或双语教学的教育;服务说,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的教育都是民族教育;文化说,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教育都是民族教育;泛指说,在我国是指中华民族的教育,少数民族教育才专指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对象说,凡是少数民族成员接受教育就是民族教育;民族地域结合说,我国的民族教育就是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
  以上民族教育的概念都是从民族教育的某一角度、层面、范围、出发点给出的定义,仅从单一角度对民族教育概念进行的研究,虽符合某些民族地区的教育实际,在指导民族教育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一面,但如果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我国民族教育实践,恐怕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不利于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二)从多元文化角度定义的民族教育
  滕星教授从民族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立足点出发,在区分民族教育、国民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多数民族教育、单一民族教育、复合民族教育的基础上指出,民族教育可以分为广义的民族教育和狭义的民族教育。广义民族教育是指对作为有着共同文化的民族或共同文化群体的民族集团进行的文化传承和培养该民族或民族集团的成员,在适应现代主流社会,以求得个人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继承和发展本民族或本民族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社会活动;并指出广义民族教育在实践中有五种表现形式。狭义概念是指少数民族教育,就是对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的成员实施的复合民族教育,即多元文化教育。李官和张婷婷在对我国民族教育概念进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的民族教育是指中国境内各民族通过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影响本民族成员身心发展,促进其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以上民族教育概念多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认为民族教育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把我国的民族教育研究与世界的民族教育研究联系起来,主观上拓宽了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视野。虽然我国的民族教育广义上也有多元文化教育的属性,但却忽视了我国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就民族教育实践的整体性而言,以上两种概念没能很好地把握我国民族教育的实际,没有把发展民族教育的核心任务作为定义我国民族教育本质概念的立足点。即使有的概念是从我国民族教育的实践出发,也没有指出民族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特定的、确切的含义。实事求是地说,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要历史任务,但毕竟不是民族教育的全部内涵。如果用多元文化教育的概念来替代我国的民族教育,如此一来,我国的民族教育与普通的国民教育又有何区别?虽然民族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共同之处,但是我国多民族文化教育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仅和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不同,而且两者的性质与内涵也不尽相同。是故,若要真正把握我国民族教育概念的本真,还须以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状况和我国的基本国情为着力点。在我国党和政府之所以要提出民族教育这个概念,其核心价值在于重点并优先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以之加快推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如果民族教育不能体现民族地区的特点,不参照各少数民族发展的具体实况,就很有可能使民族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
  (三)从其他角度对民族教育概念的界定
  耿金声教授认为凡是具有某个民族反映在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方面的基本特征的,为其政治、经济服务的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就是民族教育。王鉴教授从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四个历史时期出发,认为我国的民族教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并指出民族教育的本质是使民族成分成员迅速成长为一定社会(在阶级社会里是一定阶段)的合格成员,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工具。
  耿金声教授虽然指出民族教育是为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但其概念强调的是某一单一民族的教育活动,在中国,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种封闭的环境中去传承某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因为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找不到一个如此单纯的民族文化分布区,来推行某一个民族“自己教自己”的教育。我国境内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混杂,鲜有某个少数民族成员单独编班接受教育的情况,用带有过于统一性的概念定义民族教育,似乎并不符合民族地区教育的实际状况。王鉴教授也指出民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民族地区各民族的繁荣发展,民族教育的主体是少数民族,但这忽视了在民族地区,与各少数民族处于同一发展境地的汉族成员。一般来说,民族教育的对象是少数民族成员,但是,民族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普遍提高少数民族及其地区所有人的文化素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从这一角度来说,民族教育的对象也应该包括居住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族成员,把居住在同一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处在同一水平的少数民族和汉族截然分开是不恰当的,也不利于民族教育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同理,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成员因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等特点,也应受到一定民族发展政策及相应民族教育政策的眷顾,因此,他们的教育活动也理应成为我国民族教育的一部分。   (四)民族教育的概念
  对某一事物概念的形成是对其本质认识的反应。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民族教育的概念也会被赋予新的不同内涵。我国的民族教育也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经济、文化共同繁荣的需要而提出来的。民族教育无疑是某种事实的名称。实施概念的逻辑起点应该是事实,而不能从概念到概念。民族教育虽然是由“民族”和“教育”两个词组成,但其概念不能从民族和教育实践推导出来,而是要根据已经确定的民族教育实践来界定。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民族教育应该是,主要是面向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成员的,兼顾民族地区汉族成员以及其他地区少数民族成员的,符合并体现各民族心理特点、文化特征,传承并发展各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提升民族素质,加快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各级各类教育活动。
  二、民族教育的特殊性
  当前一些民族教育界的学者主要从我国民族教育的环境、对象以及发展不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反映了民族教育在环境和内容等各个方面民族教育的特点,有利于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来认识民族教育的特征,但民族教育环境与对象等的特殊性并不能涵盖民族教育外延的特殊性。因此,认识民族教育的特殊性不能仅仅囿于我国民族教育自身的客观现实,而且还须从民族教育的外部联系和潜在因素的特殊性着手,不仅要从微观上对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进行分析,而且还须从宏观上对民族教育的特殊性进行把握。
  (一)民族教育发展目标的战略性
  我国少数民族多地处我国西北部以及其他边境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大多是贫困地区,跨境民族集中,经济落后且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是我国西部开发的战略重镇,面临着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双重任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通过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提高民族地区各民族成员的文化素质,提升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力,对于巩固我国国防、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我国整体发展实力、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在制定民族教育目标和发展政策时,应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坚持采取重点发展、优先发展的策略。在教育事业中,优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因为它是薄弱的环节;在民族地区各项事业中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因为它是奠基的事业。发展民族教育保障民族地区人民受教育的权利,是实现民族地区综合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因为民族地区的教育不发展,就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就没有少数民族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应在继续推进西部开发的同时,把发展民族教育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特别是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切实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对于增强我国各民族的凝聚力尤为重要,它关乎国防的巩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科教兴国等重要战略举措。诚然,国家发展民族教育的战略性措施,必将成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性选择,也将成为我们研究和制定民族教育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
  (二)民族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实践性
  民族教育的特殊实践性要求,是从民族地区教师应有的教学思维中引申出来,它反映了发展民族教育和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在教学理念方面的客观要求。民族教育环境和对象等主观因素的特点,决定了民族教育不能与其他地区的教育同步同行,决定了民族地区的教育者不管在专业知识方面具备多高的水平,都须摆脱其他地区已有的教育教学的思维模式,从民族地区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特点出发,立足于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针对民族地区学生民族成分和文化的多样性,教师应切实观察、了解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学习特点、智力构成以及特殊需要等差异,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上,去亲身观察、体验、尝试、反思并总结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能按照其他地方的要求和做法,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措施,从而形成民族地区教师应有的系统知识和实践教学技能。虽然我国民族教育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在教学经验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随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民族事业还会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民族地区教育问题不断出现,加强民族地区教师教学的实践性理念显得日益迫切,加强民族地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已成为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素质的关键,也是我国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加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才能凸显民族教育的特殊性,从而推动民族教育质的提高和量的发展。
  (三)民族教育主体构成的复杂性
  从上述对民族教育本质概念的理解来看,民族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成员,而且包括民族地区的汉族成员,兼顾散居在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成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即使在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也存在各民族成员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这客观上决定了民族教育对象界定的复杂性。民族地区各民族和民族教育的发展程度也极不均衡,有的学生出生在生活水平较高的城市,有的分布在边远的落后的农村地区。由此我们可以引发对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对象”的深刻思考,虽然同在民族地区,抑或是都是民族教育的主体,但因客观条件的不同造成了他们教育起点和教学水平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把握好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教育教学经验的差异,另一方面又要对民族地区城市学生与农村落后偏远地区的学生进行“酌情分别对待”。因为,在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及教育教学设施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更需要帮助。另外,从传统民族文化的浓厚程度来看,农村地区的传统民族文化气息也相对较浓。笔者曾经去南宁市市区某一民族学校调研,得知不少城市里的民族学生与自己的民族文化“断绝关系”,有很多学生只知道自己是哪一民族的,但对自己民族的其他东西就知之甚少。因此,在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方面,对不同区域的民族教育对象也要区别对待,即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民族教育对象在接受传统民族文化熏陶的同时,加大对他们现代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加强民族地区城市学生现代文化教育的同时,要着力适当增加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
  (四)民族教育内容传承与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这里所说的民族教育的内容指的是传统民族文化,它是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诚然,它不能代表民族教育的全部内容,但却是民族教育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发展创新的源地。因此,发展我国民族教育也要把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及创新结合起来。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传承并发展传统民族文化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这要求民族教育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使民族教育的内容体现民族文化的特色,赋予民族文化适当的时代内涵,适切体现现代文化的特征,使各少数民族的群众既能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环境,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民族教育这种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将文化精华代代相传,而且创造性的传递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不断地使少数民族文化传统增添新的内容,使学生既能打破对本民族文化盲从和自守,又能不断提升自身批判的继承性和创造性,形成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间相互补充、互相协调、协同推进的民族教育发展新局面。在民族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两者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促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推进民族地区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王铁志.论民族教育的概念[J].民族教育研究,1996(2)
  [2]滕星.民族教育概念新析[J].民族研究,1998(2)
  [3]李官,张婷婷.我国民族教育内涵探析[J].红河学院学报,2011(2)
  [4]耿金声.论民族教育的概念和民族教育的特点[J].民族教育研究,1991(2)
  [5]王鉴.简论民族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2)
  [6]李劼.对“中国民族教育”概念的一些认识[J].民族教育研究,1999(2)
  [7]他扎西.民族教育的概念及有关问题[J].民族教育研究,1989(2)
  [8]荣司平.我国民族教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青海民族教育研究,2003(4)
  [9]王鉴,安富海.论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内涵[J].西北师大学报,2009(3)
  [10]孟立军.民族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创弃机制初探[J].贵州民族研究,1990(4)
  (责编 何田田)
其他文献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高效的小学英语课堂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小学英语课堂可以采取游戏化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一
中毒性菌痢是细菌性痢疾的一种特殊型,是夏秋两季常见的胃肠道传染病,多见于体质较好的2~5岁儿童。本病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且凶险,死亡率较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对38例早孕并妊娠呕吐患者采用维生素B<sub>6</sub>注射液内关穴位双侧注射,疗效满意。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及剂量:治疗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期刊
<正>引言:文典、学科、教学本文标题的灵感来自戴若什的《后文典、超文典时期的世界文学》。为回应美国比较文学协会二〇〇四年度学科报告,戴若什建议把世界文学中老式的"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扩大湿地保护和恢复范围,深化国家公园体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区域性、民族性的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历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的、口传的
为了解决巨厚冲积层条件下井筒支护强度问题,文章分析了厚冲击层井筒受力影响因素,研究了井壁在冲积层内的受力状态,对厚冲积层井筒支护强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传统的混凝土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