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blue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有中国依旧屹立不倒,这得益于中国流传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文章从高中语文教学切入,第一步是综合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厘清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原因,第二步是明确传统文化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的某些关联性,第三步是针对性地提出一部分行之有效的意见。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与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7-0012-02
  引 言
  传统文化这个词中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传”,另一个是“统”。“传”意味着传统文化得以被人知道的方式是流传,“统”代表着一种广泛的认同感。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后代的礼物,里面包括了祖先创设民族的艰辛之路。高中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成长转折,这个转折是至关重要的,它充当着一种定型喷雾的作用,固化学生的“三观”。由此可知,这个阶段的教育是不容小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智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引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利用其中优秀的文化资源使学生受到熏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怎样的窘境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多数教师看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绊脚石
  完成教学目标几乎是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所追求的终极目标。至于传统文化,在多数教师眼里是教学过程中的“绊脚石”。事实上,教师的教学观念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很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爱国情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一个词语极为醒目,那就是爱国。爱国意识的养成需要高中语文教学的辅助,如果在教学中加入一部分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丰满课堂,还可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无数先人的语重心长和谆谆教诲,对其展开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端午节的典故引导学生领悟屈原在《离骚》中展现的不屈精神;通过“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历史故事教导学生要秉承感恩之心回馈父母之情;《出师表》中一代谋士表达报效国家的决心,诸葛亮的形象顿时跃然纸上等,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可以产生某种微妙的化学作用,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生的三观。
  (二)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开阔学生视野
  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注重知识灌输,重理论轻实践。如果单纯的课本知识输出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那么则难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五中第二单元的《陈情表》一文,如果局限于课本,那么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则少之又少,基本上只有古文大意及寫作手法了。他们会认为这无非是李密以情动君的一篇古文,并无惊艳之处。基本的教学任务在单向输出的过程中得到了完成,教师仅仅在行使教书的职责。倘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加入历史上有名的“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故事,这样,在为学生讲解课文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情感互通的教育。
  二、高中语文教学同传统文化之间的潜在关联性
  (一)传统文化赋予高中语文教学更强的民族责任感,帮助高中语文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
  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最大的特色在于具备极强的民族色彩,是爱国教育的不二之选。孔子文化风靡世界,被孔子文化所吸引的学者来自世界各个国家,这足以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新一轮教育改革强调,高中语文教学不只是一门技能教育,更是为学生塑造精神世界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传统文化的加入恰恰为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与历史,激发民族自信心。
  (二)高中语文课堂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载体,为学生创造极佳的体验感
  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其完成了中西方文化的互融,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了一个坚固的支点。传统文化渗透的方式不止一种,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二中,古诗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望景生情。教师在讲解本章节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名著背后体现的传统文化。例如《诗经·氓》一文,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到压迫和损害,同时,也抒发了被弃女子对不忠于爱情男子的强烈控诉;读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归园田居(其一)》,我们感叹古代诗人不同的人生观,他们有酒后吐真言的豪壮胸怀,也有归隐田园的心;讲解《兰亭集序》时,领悟“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等。高中语文教学的设计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每一种可能性的背后是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中华文化的洗礼。
  三、传统文化的渗透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怎样的改变
  (一) 高中语文教学需要传统文化作为改革的拐点
  传统文化走入高中语文课堂的方式有千万种,无论是历史故事的导入,抑或是民风民俗的普及等,每一种方式都具备独一无二的辅助功效。兴趣是提升教学实效的法宝,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尤为重要。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一中《记念刘和珍君》一节,鲁迅先生在文中回忆了关于刘和珍君的故事,文章中鲁迅先生不只是在弘扬爱国青年的大义凛然,同时也在批判帮闲文人恶意污蔑造谣的卑劣行径。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类比《卖炭翁》这首古诗,《卖炭翁》也是中国历史上表达讽刺意味的经典著作,两者都彰显了对当时某种社会现象的不满与批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 开阔学生视野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辅助功能
  语文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开阔学生视野,传统文化可以作为高中语文课堂的补充部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分析文章大意和中心思想,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不少学生在写作时面临诸多困难,如果能把课堂中教师补充的传统文化应用到写作中,那么学生的作文就会变得出彩。高中生的认知还未完全成熟,传统文化是课本教学外的营养品,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更加丰满,使学生仰望前人并投去炙热的敬佩目光。   (三) 高中语文课堂的趣味感从传统文化的输入中来
  语文课在一部分高中生的印象里是死板且乏味的,他们觉得语文学科没什么好学的。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语文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也因此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目标。融入符合学生兴趣的话题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第一步,也是目前教师关注的焦点。传统文化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为该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历史典故用于课堂导入,视频放映设计在课堂过程中,分享与小组协作置于课末,学生有了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热情自然高涨。例如在《论语十则》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节“论语”主题课,在课前放映一段与《论语》相关的视频片段,利用课后十五分钟组织一场讨论会,学生交流后相互分享,教师借分享的机会给学生普及相关的儒家思想。这样,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兼顾了传统文化的互融。
  四、如何让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大放异彩
  (一)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
  虽然高中生是即将步入成年的学生,但是课堂游戏的合理设置,同样可以激发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师在讲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中的古诗时,主题式诗词大会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形式。第一步:教师按照数量将学生平均分队,请每个队伍自己取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第二步:教师作为主办方兼评委,宣布比赛开始,而后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式答题并记分。第三步是统计积分,得分最高的队伍获胜并得到教师的额外奖励。这个游戏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传统文化。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开始养成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教育手段无缝衔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对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情有独钟。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单向输出和板书解读的形式较为常见,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一改该种模式,将多元化的科技与教育教学紧密相连,创造出多媒体教学这一专有的时代名词。多媒体是一个极佳的途径,可以帮助高中语文教师更自然地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例如高中选修语文课本《先秦诸子百家选读》中描述了先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书中描述了四家思想的精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解读时,不能单纯地口头解释这些思想,还需要利用PPT课件展示出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等思想的分类,通过不同形式的短片形象地展现这些先人智慧的结晶。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梳理出每一家思想的差别,有选择性地进行接收和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无缝衔接,让学生体会先人的思想,通过传统文化的引领感受不同时期的中国。
  结 语
  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高中生具备更广泛的认知,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之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先驱思想,另一方面是希望新时代的青年能领悟先人思想的真谛,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新的突破。高中语文教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采取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法,只有這样,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 焕.班主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J].江苏教育,2019(95):48-50.
  [2]徐 毓.论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黑河学刊,2019(6):115-117.
  [3]王江堂.高中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经典的现状分析[J].学周刊,2020(2):44.
  
  作者简介:商景峰(1981— ),男,广西横县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总务处副主任,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
瑞典气候活动家格雷塔·图恩伯格(Greta Thunberg)作为公众人物,得到媒体的广泛推崇,也遭受巨大的批评。本案例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社会媒体上关于格雷塔·图恩伯格的舆论,以确定批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具体探讨了数据收集、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结论,以及关于用户舆情案例研究中存在着的伦理考量因素。
播音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掌握新闻理论,并参与到新闻实践、社会实践中去,但更为基本的播音主持人是语言工作者,他们需要通过有声语言、副语言准确地传达信息。语言是思想情感的外化,话要说得漂亮,让人舒服、明白,首先播音主持人要有自身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反应,对此本文将从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方面进行阐述。
2019年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而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国家繁荣昌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虽然各地区已对本地区拥有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保护,但这些保护背后,仍有一些文化是未被保护的,而苗族“花山节”就是其中的典型。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了学生智力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肯定后进生存在的必然性,并主动地端正自己的心态,采用恰当的方式,对后进生进行教育指导,从而逐步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后进生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81-02  后进生是“后来进步的
中学数学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并不能兼顾所有核心素养,根据章节知识特性,往往只涉及两到三个核心素养。文章通过平面基本性质这一课堂实例来说明如何进行特定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师先要明确培养哪个核心素养,并对该核心素养有自己深入的思考,再做出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还要对课堂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地位和作用做深入思考,并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让学生探究,设置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促进核心素养形成。
随着新兴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能力与日俱增,突发的公共事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广大媒体是公共事件的主要传播者,会对公共事件问题做出大量的报道。但是现阶段,有的媒体在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时,存在不专业、不具体、含有虚假成分、“博眼球”等问题,这样的报道一旦发出,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本文结合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实报道进行分析,探究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有效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写作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写作难、文章质量差等问题,这是教师与学生需要共同面对的重点问题。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作文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分层次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初中语文教师应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写作特性与语文思维,有效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当前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的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实现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该引起学校和相关教师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文章以新课标下进行高中数学德育渗透教学的重要性为导
摘 要:在新一轮素质教育改革的加持之下,基础教学创新方兴未艾。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科目,而阅读作为小学语文的根基,如何夯实学生阅读知识基础,提升其阅读能力成为教师亟须探究的首要问题。文章以体验式阅读为切入点,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优化途径展开探讨,以期构建高效阅读课堂,促进学生阅读素养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
摘 要:在我国,立德树人一直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一直被视为学校工作,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德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当前小学教师要努力搭建好家校互动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教育环境。文章提出了家校共育模式下小学生德育的创新点,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校共育;德育;意义;创新点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