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必须有其独特的、以师生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来引领和支撑。学校要成为真正的学府,需要不断地积淀学校文化,尽快进入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变革之中。
一、草树知春不久归——制度文化让管理彰显人性关怀
学校制度建设的主体应该由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当制度建设采用自下而上的制定模式时,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制度执行的可能性。在制定过程中的一次次讨论、甄别,使得学校内部统整了办学思想,统整了基本行为规范,提高了制度约束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校成员对制度的尊重。
为此学校重组了行政内部结构,分别设为:学校协调部、教师发展部、学生发展部、校务管理部,要求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社团团长组成新的“管理共同体”,而且每位共同体的成员都要深入到一个学科和一个年级,参与一线教师的学习和研修活动,呈现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新形态。实施行政问责制、周工作绩效分析和月工作考核以及月工作简报制使学校新行政班子更具行动力和创新力。
二、百般红紫斗芳菲——质量文化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
质量对于社会来说,综合体现了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质量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质量文化应该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严密的制度约束人,形成讲究质量的工作作风;以科学的评价引导人,形成争先创优的环境氛围;以先进的文化提升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集中质量优化行为模式,主抓四项工程:
1.奠基工程——三级监控,职责到人。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的三级监控机构,提出追求“第一责任人”的高质量的管理思想。采用“校长引领式”的学习和研讨模式,开展“策划反思会”和“管理研讨会”,进一步更新管理观念。
2.核心工程——队伍打造,立体多元化。以“核心课题”为主线,走“高位发展”之路,力求把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开发出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质量工程——绿色接力,公开留轨迹。我们把“绿色接力”知识质量调研作为学校追求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通过日常课程执行情况检查以及各种调研活动,收集教育教学信息,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并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4.评价工程——提出“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还孩子以“充满阳光的课堂”,使课堂变成学生向往的精神乐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
三、散入春风满洛城——环境文化让校园成为智慧生长的乐园
学校既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上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更要关注精神文化的营造,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1.硬环境——让学生呼吸文化气息。布置学生学习和活动环境时,从儿童立场出发,为他们丰富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保障。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本无声的教科书。让学生在赋予丰富的生命力的校园生活中“深呼吸”。
首先,学校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地精心布置校园的每一处,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处景育人。同时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如“让爱流淌,让格桑花绽放”“打开大自然五彩课本”“守护生命 疏散演习”等,让学生切身去体验。
此外,学校推出了“培养习惯月主题活动”,分别为“文明礼仪”“健康身心”“环境保护”“热爱学校”“勤奋学习”,同时每月分别开展“礼仪之星”“健康之星”“环保之星”“爱校之星”“勤学之星”的争创活动。
2.软环境——让学生感受文化魅力。学校组织梦想剧场、阳光数学节、OM嘉年华、百灵放歌、小海豚夏令营等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形成学科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性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活动和学科有机结合,既扩大课程资源,又拓展学科空间,打破课堂就是学堂的观念。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精神文化让校园成就教育理想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它包括校风建设、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养等,根据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我校从实际出发,以“教育论坛”为窗口,进行校本培训。一次次的论坛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设了一条道路,为教师智慧碰撞提供了一个平台。
一个学校的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经营中积累、形成的,学校的办学特色、品质、精神在逐渐变化着、发展着、积淀着,从而构成了一所学校生生不息的“文化场”,犹如神奇的春风,给万物带来新生,这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之梦!
一、草树知春不久归——制度文化让管理彰显人性关怀
学校制度建设的主体应该由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当制度建设采用自下而上的制定模式时,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制度执行的可能性。在制定过程中的一次次讨论、甄别,使得学校内部统整了办学思想,统整了基本行为规范,提高了制度约束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校成员对制度的尊重。
为此学校重组了行政内部结构,分别设为:学校协调部、教师发展部、学生发展部、校务管理部,要求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社团团长组成新的“管理共同体”,而且每位共同体的成员都要深入到一个学科和一个年级,参与一线教师的学习和研修活动,呈现学校组织结构扁平化的新形态。实施行政问责制、周工作绩效分析和月工作考核以及月工作简报制使学校新行政班子更具行动力和创新力。
二、百般红紫斗芳菲——质量文化让校园焕发生命的活力
质量对于社会来说,综合体现了经济、技术和科学文化水平;质量对于一个学校而言,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质量文化应该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以严密的制度约束人,形成讲究质量的工作作风;以科学的评价引导人,形成争先创优的环境氛围;以先进的文化提升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集中质量优化行为模式,主抓四项工程:
1.奠基工程——三级监控,职责到人。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的三级监控机构,提出追求“第一责任人”的高质量的管理思想。采用“校长引领式”的学习和研讨模式,开展“策划反思会”和“管理研讨会”,进一步更新管理观念。
2.核心工程——队伍打造,立体多元化。以“核心课题”为主线,走“高位发展”之路,力求把每个教师潜在的创造力和智慧开发出来,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质量工程——绿色接力,公开留轨迹。我们把“绿色接力”知识质量调研作为学校追求质量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新的教学质量监控模式。通过日常课程执行情况检查以及各种调研活动,收集教育教学信息,了解教育教学动态,并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4.评价工程——提出“最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还孩子以“充满阳光的课堂”,使课堂变成学生向往的精神乐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摒弃注入式,采用启发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他们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实践,有时间锻炼身体,有时间参加自己喜爱的科技或文艺活动。
三、散入春风满洛城——环境文化让校园成为智慧生长的乐园
学校既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上体现一所学校的特点,更要关注精神文化的营造,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能力、合作意识。
1.硬环境——让学生呼吸文化气息。布置学生学习和活动环境时,从儿童立场出发,为他们丰富的学习活动提供物质保障。让校园文化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本无声的教科书。让学生在赋予丰富的生命力的校园生活中“深呼吸”。
首先,学校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地精心布置校园的每一处,真正做到了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处景育人。同时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如“让爱流淌,让格桑花绽放”“打开大自然五彩课本”“守护生命 疏散演习”等,让学生切身去体验。
此外,学校推出了“培养习惯月主题活动”,分别为“文明礼仪”“健康身心”“环境保护”“热爱学校”“勤奋学习”,同时每月分别开展“礼仪之星”“健康之星”“环保之星”“爱校之星”“勤学之星”的争创活动。
2.软环境——让学生感受文化魅力。学校组织梦想剧场、阳光数学节、OM嘉年华、百灵放歌、小海豚夏令营等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形成学科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性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活动和学科有机结合,既扩大课程资源,又拓展学科空间,打破课堂就是学堂的观念。
四、万紫千红总是春——精神文化让校园成就教育理想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它包括校风建设、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培养等,根据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我校从实际出发,以“教育论坛”为窗口,进行校本培训。一次次的论坛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设了一条道路,为教师智慧碰撞提供了一个平台。
一个学校的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经营中积累、形成的,学校的办学特色、品质、精神在逐渐变化着、发展着、积淀着,从而构成了一所学校生生不息的“文化场”,犹如神奇的春风,给万物带来新生,这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教育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