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班主任李老师是一个漂亮却严厉的老师,我们对她真是又爱又怕。(小作者一开头就开门见山地介绍李老师,让人对漂亮却严厉的李老师产生好奇)可是,谁也没想到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李老师居然搞恶作剧耍了我们。(用“可是”一转,开始转入对李老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的介绍。“不苟言笑”“一本正经”,这两个词语与前一句的“严厉”“又爱又怕”相呼应,这样一个严厉认真的李老师怎么会搞恶作剧呢?不由得引起读者的阅读热情。)
那天是周五,上午的第四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都在讨论:“今天做什么游戏?”(实践活动怎么会做游戏呢?这里要交代一下以前的实践活动课李老师总是组织大家做游戏。)
我们组也在讨论,诗佳妮说:“可能是摸五官来判断是谁吧?”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怎么可以呢?又没有畸形儿童,咋判断?”我理所当然一票否决。(两个反问句连在一起,坚定地否定了诗佳妮同学的推测。)
李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句子却隐隐约约藏着小作者的期待)我好期待今天能做一个新鲜好玩的游戏!(一句话写出了期待中对好玩游戏的想象)李老师走上讲台说:“今天我们将通过摸五官来判断哪一位是自己的组员。”(与诗佳妮的猜想惊人的相似,是前后照应吧?故事好就好在这个巧字上)……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凉”字形象地写出了“我”深深的失望。)
“请你们各组选出一个代表参加。”李老师说。
我们组的曹沛然和贾昱桢说:“王鲁冀,你身为组长,要为荣誉出战。”(写出了两个女同学聪明鬼精,给“我”戴高帽子,使“我”不好推脱)我连忙推辞,可其他组员也这样说,无奈,我答应出战。
我们五个小组抓阄决定了游戏的顺序。
开始比赛了。(简短的几个字让读者期待看到精彩的游戏过程。)
第一个上场的是戴苗,李老师给戴苗蒙上眼睛后,一声令下,开始!(“蒙”用得好,让读者准确地了解到游戏时,摸人的同学是蒙着眼睛,什么也看不到的,他只能靠触觉辨别人物,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看了一眼一组的组员,发现一组组员特别容易辨别:方碧镌是女生,扎着小辫儿留有刘海;高梓骞和邱义豪都是短发,一个特别矮,一个特别高,身高悬殊;张嘉哲头发长,耳朵大;任怀玉蓬蓬头,头发顺滑;董雪琦梳小辫,头发又细又软,太容易辨别了。(这个句子用四个分句细致地刻画了六个外貌特征迥异的同学,简洁,但是对比鲜明,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我们组巨难辨别:高艺恩、贾玉桢和曹沛然都梳小辫儿,张学智、刘志彬和赵博文都是短发,都瘦,就像三只猴子,个子也差不多高。张维天还比较好认,别的女孩子都没有刘海,她有刘海,而且刘海十分整齐。(“巨”字写出了“我”的任务艰巨,接着小作者详细地写出了三个女同学的相似点和三个男同学的相似点,用这样的方式形象地暗示读者“我”的任务艰巨,最后竟安慰自己说张维天还比较好认)我在心理上已经被KO了,无论摸谁我都不可能摸出啥名堂。(这个句子很口语化,形象自然地写出了“我”凭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对自己的胜利不报任何希望的心情。“被KO”“摸出啥名堂”,语言俏皮)我眼睛一眨,心生一计:我提前与组员串通好,暗示他们我会摸他们的脑袋。
可是,不久我的心就凉了。(“凉”字写出了“我”又一次失望的感觉)因为第二组做游戏的时候,李老师一会儿把发夹戴在李墨源头上,一会儿又把张可馨的发夹别在前面……(这个省略号,省略了李老师不知道搞了多少恶作剧。)
轮到我了,李老师给我蒙上眼,我便没有了安全感,早把之前的秘密串通忘得一塌糊涂。最终摸对了四个,我失望极了。
李老师说:“看来王鲁冀还要多了解了解自己的组员哦!”(小作者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李老师的话,因为这句话很刺激他。)
我在心里喊:“李老师,您试一试!”(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小作者的不服气,将一个小男子汉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李老师不做手脚,我就很难辨别了,她做手脚恶搞我,我就更难辨认了!李老师的恶作剧给我帮倒忙,她还埋怨我需要了解自己的组员!(“恶搞”“帮倒忙”写出了自己在游戏中的处境,也暗示了“我”的不服气。)
总评
题目“李老师的恶作剧”取得夺人眼球,因为恶作剧一般出自淘气的孩子,这里却说是李老师的恶作剧,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小作者选材精心。选择游戏这一题材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好奇,再加上小作者语言简練,表达准确,有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又多使用短句子,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有一种阅读的快感。
另外,小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例如:“发现一组组员特别容易辨别:方碧镌是女生,扎着小辫儿留有刘海;高梓骞和邱义豪都是短发,一个特别矮,一个特别高,身高悬殊;张嘉哲头发长,耳朵大;任怀玉蓬蓬头,头发顺滑;董雪琦梳小辫,头发又细又软,太容易辨别了。而我们组巨难辨别:高艺恩、贾玉桢和曹沛然都梳小辫儿,张学智、刘志彬和赵博文都是短发,都瘦,就像三只猴子,个子也差不多高。张维天还比较好认,别的女孩子都没有刘海,她有刘海,而且刘海十分整齐。”先写一组组员容易辨认,又写“我”的组员不容易辨认,两组组员的特点一目了然,突出了“我”组“巨难辨别”的特点,为以后表现自己的不服气作了铺垫。
还有一点,小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比如,“张学智、刘志彬和赵博文都是短发,都瘦,就像三只猴子,个子也差不多高”,“像三只猴子”形象地写出了三个人都瘦的特点,这个比喻句用得形象又贴切。再如:“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怎么可以呢?又没有畸形儿童,咋判断?’”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两个反问句连在一起,坚定地否定了同学的推测。
那天是周五,上午的第四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都在讨论:“今天做什么游戏?”(实践活动怎么会做游戏呢?这里要交代一下以前的实践活动课李老师总是组织大家做游戏。)
我们组也在讨论,诗佳妮说:“可能是摸五官来判断是谁吧?”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怎么可以呢?又没有畸形儿童,咋判断?”我理所当然一票否决。(两个反问句连在一起,坚定地否定了诗佳妮同学的推测。)
李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句子却隐隐约约藏着小作者的期待)我好期待今天能做一个新鲜好玩的游戏!(一句话写出了期待中对好玩游戏的想象)李老师走上讲台说:“今天我们将通过摸五官来判断哪一位是自己的组员。”(与诗佳妮的猜想惊人的相似,是前后照应吧?故事好就好在这个巧字上)……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凉”字形象地写出了“我”深深的失望。)
“请你们各组选出一个代表参加。”李老师说。
我们组的曹沛然和贾昱桢说:“王鲁冀,你身为组长,要为荣誉出战。”(写出了两个女同学聪明鬼精,给“我”戴高帽子,使“我”不好推脱)我连忙推辞,可其他组员也这样说,无奈,我答应出战。
我们五个小组抓阄决定了游戏的顺序。
开始比赛了。(简短的几个字让读者期待看到精彩的游戏过程。)
第一个上场的是戴苗,李老师给戴苗蒙上眼睛后,一声令下,开始!(“蒙”用得好,让读者准确地了解到游戏时,摸人的同学是蒙着眼睛,什么也看不到的,他只能靠触觉辨别人物,为故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看了一眼一组的组员,发现一组组员特别容易辨别:方碧镌是女生,扎着小辫儿留有刘海;高梓骞和邱义豪都是短发,一个特别矮,一个特别高,身高悬殊;张嘉哲头发长,耳朵大;任怀玉蓬蓬头,头发顺滑;董雪琦梳小辫,头发又细又软,太容易辨别了。(这个句子用四个分句细致地刻画了六个外貌特征迥异的同学,简洁,但是对比鲜明,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而我们组巨难辨别:高艺恩、贾玉桢和曹沛然都梳小辫儿,张学智、刘志彬和赵博文都是短发,都瘦,就像三只猴子,个子也差不多高。张维天还比较好认,别的女孩子都没有刘海,她有刘海,而且刘海十分整齐。(“巨”字写出了“我”的任务艰巨,接着小作者详细地写出了三个女同学的相似点和三个男同学的相似点,用这样的方式形象地暗示读者“我”的任务艰巨,最后竟安慰自己说张维天还比较好认)我在心理上已经被KO了,无论摸谁我都不可能摸出啥名堂。(这个句子很口语化,形象自然地写出了“我”凭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对自己的胜利不报任何希望的心情。“被KO”“摸出啥名堂”,语言俏皮)我眼睛一眨,心生一计:我提前与组员串通好,暗示他们我会摸他们的脑袋。
可是,不久我的心就凉了。(“凉”字写出了“我”又一次失望的感觉)因为第二组做游戏的时候,李老师一会儿把发夹戴在李墨源头上,一会儿又把张可馨的发夹别在前面……(这个省略号,省略了李老师不知道搞了多少恶作剧。)
轮到我了,李老师给我蒙上眼,我便没有了安全感,早把之前的秘密串通忘得一塌糊涂。最终摸对了四个,我失望极了。
李老师说:“看来王鲁冀还要多了解了解自己的组员哦!”(小作者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李老师的话,因为这句话很刺激他。)
我在心里喊:“李老师,您试一试!”(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小作者的不服气,将一个小男子汉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李老师不做手脚,我就很难辨别了,她做手脚恶搞我,我就更难辨认了!李老师的恶作剧给我帮倒忙,她还埋怨我需要了解自己的组员!(“恶搞”“帮倒忙”写出了自己在游戏中的处境,也暗示了“我”的不服气。)
总评
题目“李老师的恶作剧”取得夺人眼球,因为恶作剧一般出自淘气的孩子,这里却说是李老师的恶作剧,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
小作者选材精心。选择游戏这一题材很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好奇,再加上小作者语言简練,表达准确,有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又多使用短句子,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有一种阅读的快感。
另外,小作者还善于运用对比。例如:“发现一组组员特别容易辨别:方碧镌是女生,扎着小辫儿留有刘海;高梓骞和邱义豪都是短发,一个特别矮,一个特别高,身高悬殊;张嘉哲头发长,耳朵大;任怀玉蓬蓬头,头发顺滑;董雪琦梳小辫,头发又细又软,太容易辨别了。而我们组巨难辨别:高艺恩、贾玉桢和曹沛然都梳小辫儿,张学智、刘志彬和赵博文都是短发,都瘦,就像三只猴子,个子也差不多高。张维天还比较好认,别的女孩子都没有刘海,她有刘海,而且刘海十分整齐。”先写一组组员容易辨认,又写“我”的组员不容易辨认,两组组员的特点一目了然,突出了“我”组“巨难辨别”的特点,为以后表现自己的不服气作了铺垫。
还有一点,小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比如,“张学智、刘志彬和赵博文都是短发,都瘦,就像三只猴子,个子也差不多高”,“像三只猴子”形象地写出了三个人都瘦的特点,这个比喻句用得形象又贴切。再如:“我的大脑飞速运转:‘怎么可以呢?又没有畸形儿童,咋判断?’”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而且两个反问句连在一起,坚定地否定了同学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