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及心脏及肾脏Fabry病一例

来源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hyo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abry病(Fabry disease,F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遗传性溶酶体贮积病,心脏受累较常见,导致心肌炎症、左室心肌增厚及心肌纤维化。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可通过对心肌形态学及功能学的“一站式”检查,在Fabry病累及心肌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对我院一例确诊病例分析,结合其临床特点及CMR结果分析并文献复习,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大气道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和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儿童原发性大气道肿瘤的临床和CT资料,术前11例患者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发病年龄9个月~11岁。结果11例中包括6例黏液表皮样癌,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血管瘤。本组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占72.7%(8/11)。病灶最大径0.5~2.5 cm,平均(1.3±0.6)cm。6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中,2例表现为主支气管腔内结节灶,4例表现为肺叶支气管的管腔结节灶;4例明显强化,其中5例(5/6,83.3%)
目的提高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MRCA)的图像质量。方法对17例疑诊冠心病者,采用1.5 T非对比增强、心电门控兼呼吸导航、T2预备脉冲并脂肪抑制的3D稳态自由进动序列扫描,分别用Siemens的序列、方法扫描(对照组)和改进的序列、方法(实验组)进行扫描,对得到的A、B两组数据采用4分制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显示51支冠状动脉主干均可良好显示,对照组显示46支,且血管的显示质量一般。用实验组扫描方式完成48例冠状动脉检查,144支冠状动脉主干均可良好显示。结论心脏静止时间开始图像的触发时间(TT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集中反映我国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成果;坚持实用和适用的原则,强调科技期刊的先进性、科学性和时效性,注重阅
期刊
目的总结一站式介入治疗在处理Cockett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一站式介入治疗Cockett综合征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临床症状发生时间不超过7 d。(2)造影明确为合并Cockett综合征的髂股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均尝试一站式介入治疗,方案为:球囊扩张联合AngioJet血栓抽吸,同期滤器回收,同期髂静脉支架置入。无溶栓禁忌患者,术后常规尿激酶溶栓24 h后造影复查。结果62例患者,平均病程(3.52±2.33)d,
目的比较急性髂股静脉血栓行介入治疗后,血栓清除等级差异是否影响术后2年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5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介入血栓清除,其中42例血栓清除等级为Ⅱ级(A组),43例清除等级为Ⅲ级(B组)。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出院前下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患肢血栓复发率、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IVIQ)评分差异。结果血栓清除等级Ⅱ级组与Ⅲ级组相比,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9.5%(4/42)比2
角膜营养不良是一种双侧进展性的、非炎性遗传性疾病。晚期角膜营养不良常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目前非角膜移植无法治愈,且为全球角膜移植常见的原因之一。角膜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未折叠蛋白反应是一个复杂的信号通路,其维持着细胞内质网腔中蛋白质的动态平衡,与角膜营养不良相关。在角膜营养不良中,未折叠蛋白反应过度激活,无法维持蛋白质稳态,并可能通过激活凋亡信号通路促进细胞死亡。未来未折叠蛋白反应可能作为角膜营养不良的治疗靶点。
近年来,中国老龄化一直在加速。心脑血管、神经病学疾病、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高发态势不容乐观。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对于重疾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医疗技术创新、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学中心等,打造和持续升级我国高精尖医疗能力。
目的:探究戴明环(PDCA)模式的品管圈(QCC)活动对内镜中心护士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我院内镜中心15名护士为观察对象,2017年4月—2018年3月为实施前,进行常规护理活动,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后,内镜中心护士组成QCC活动小组,按照PDCA模式实施QCC活动。对比实施前后消化内镜故障维修率、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实施后消化内镜故障维修率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运用护理程序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规范动手能力、应变处理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主诉:腹泻、腹痛10年余。现病史: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及腹泻,腹泻每月发作2~3次,水样便。外院多次胃镜均提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3个月前外院胃镜提示:胃底体黏膜皱襞肥厚粗大、胃底息肉;给与奥美拉唑治疗后腹泻症状可缓解;其他无特殊。既往有胃息肉切除术;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父亲曾患“纵膈肿瘤”;妹妹死于“胃出血”。体格检查: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部静脉曲张;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腹部肿块;肠鸣音正常,4~5次/分。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出生缺陷的最常见类型,是导致婴幼儿非感染性死亡的重要原因,全球范围内其患病率仍居高不下。CHD在威胁婴幼儿健康的同时,也给社会及家庭带来巨大压力。目前认为,CHD的发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中遗传是主要的致病因素,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修饰等。CHD具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因此研究从家系入手,探索CHD发病的遗传分子机制有助于理解其发生的根本病因,从而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以为未来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