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如何实现“软着陆”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家普遍关注的初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从正视学生心理变化,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指导语文预习与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累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如何实现“软着陆”。
  关键词:中小衔接;语文教学;转变观念 ;预习复习;积累
  【中图分类号】G633.3
  “软着陆”作为一种回落方式,它有别于“硬着陆”的“大起大落”,指的是采取稳妥的措施使某些重大问题平稳地得到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软着陆”,实际上就是采取稳妥的措施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怎样实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我们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不顺畅的症结所在,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正视学生心理变化,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
  学生从小学步入中学,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发展上都处于人生关键且特殊的时期。一部分初一学生在初中刚开始阶段会遇到语文学科成绩波动十分厉害的问题。语文成绩从小学常见的九十几分,一下子落到及格边缘,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落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恰当的时机,及时对他们给予理解、信任、鼓励等情感,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和升华,使学生学习更为主动,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转变学生学习观念,中学教师的观念首先要做出调整。教师要明确鲜活的语文课堂是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教师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为语文学习主体的课堂。语文教师理应切实掌握《语文课程标准》,从内容、目的、方法等方面对中学教学与小学教学进行横向比较,明确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目的性。初一伊始,就要向新生强调转变学习语文观念的重要性。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詞等基础知识多,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比较简单,以记叙文为主,知识点较少,侧重于识记与表层的理解,只要求学生能分辨文章的主题和比较浅显的思想感情,思维难度不大。而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更有深度,文学化趋势更强,知识点增多,更侧重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思维难度增大。初中语文教师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多背、多思考、多讨论。
  苏步青说过:“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因此,初一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就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要想学好它,首先,学生必须从思想上消除畏难心理,必须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语文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明白学好语文对掌握其他各门学科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语文就是生活,对学生讲述“语文=生活”的深刻内涵,让学生明白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更离不开语文,从而让学生树立要想学好语文必须热爱生活的意识。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每篇课文都是以不同的生活为背景,表达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执教这些篇目,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把握课文所传达的情感。通过讲述,刚入初一的学生对语文课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产生了学习动力,从而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这是小学升入初中实现语文教学平稳衔接的关键环节之一。
  二、指导语文预习与复习方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刚上初一的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依赖教师和家长的习惯心理,作业靠教师布置,完成靠教师家长监督,不懂的依赖家长讲解。加上学生学习的主科由小学的三科突然变成七年级的七科,任课教师已不可能像小学教师那样时刻盯着学生,家长面对学生不会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准确指导。这些都是学生面临的严峻挑战。语文学科如果适应得好,适应得快,就能马上进入状态,语文成绩也会好起来,适应不好或迟迟不能进入状态,语文成绩就常常不能尽如人意。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预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初中相对于小学,语文课文篇幅长,学习内容多,课堂容量大,学习难度会加大,因此预习和复习的习惯要在学生上初中前就开始引导。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就指出了预习的重要性。实践证明,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能使学生语文学习更主动,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德国艾宾浩斯指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由于初中学习科目增多,学习语文学科的时间相应变少,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就變得重要。克服遗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克服遗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温故知新,及时复习。落实复习这一环节,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做到:1、在课后务必要及时回顾课堂上做的语文笔记,复习时认真阅读教材和课堂笔记,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内容,还要复习那些你仍觉模糊的知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所学的知识要记得牢固,就需要学生在理解方面下足功夫。2、复习时间及内容安排要适当,注意劳逸结合。制定复习计划,这样才能避免顾此失彼,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坚持定期复习使记忆更持久。3、要及时、经常地进行阶段复习总结。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所学的语文知识经常处于激活状态,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深入。
  因此,如果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语文的预习和复习,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就能带着问题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助益。
  三、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由此可见,学习语文,积累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的作用是巨大的。长期积累,能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人文积淀,对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进而实现全面均衡的发展。初一伊始,教师就要让学生们做好长期积累的准备,将语言积累视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努力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做好积累,最终实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首先,强化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行积累。《教育心理学》指出:“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丰富的语言材料储备。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名师于永正在所著《我怎样教语文》中也多次强调诵读的重要性。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阅读的基本方法。众多专家学者都痛心于语文课堂琅琅书声的缺失,语文本色無法彰显。甚至一些名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但能将课文熟读落到实处的学生却是极为少数。考虑到教材的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充满文学的魅力,富有时代气息,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课文的利用。所以,初中语文教学要坚持在熟读课文方面多下功夫。一篇文章教完了,教师应该将学生有没有读熟文章、有没有积累好词佳句、有没有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视为评价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
  其次,拓宽积累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从课本延伸到课外读物。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尤其提倡学生多读经典。这就需要教师定期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目。提供书目是为了确保学生通过阅读获取全面的文化养料,这些书籍涉及人文、社会等学科的众多领域,有助于知识、能力与情感等教学目标的实现。虽然就短期而言,课外阅读促进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远来看,能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心灵,最终让学生受益终身。
  第三,注重好题的积累。一方面,平常在做题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积累与运用”这一板块里见到的一些好题、新题都搜集在一起。比如仿写题,遇到不同的仿写形式、话题,既要记下所给的例句,还要记下来自老师同学精彩纷呈的仿写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资源。学生的词汇丰富了,知识增加了,就为口语表达和书面作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积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如推荐学生订阅《读者》《时文选粹》等杂志,引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 新闻1+1”等电视节目,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收看“子午书简”、“百家讲坛” 等电视节目,让学生认识文学名著,由此产生读的欲望。
  总之,探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如何实现“软着陆”,就是希望能找到途径和方法,少走弯路,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初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其实,语文成绩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的。我们大家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好,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尽管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课题研究领域,我们仍会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但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软着陆”。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冯忠良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3] 于永正.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4] 朱永新.新教育[M] . 广西:漓江出版社,2009
  [5] 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M] .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6] 于漪著.语文教师如何成长[M] .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2
  [7] 余映潮.致語文教师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做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学科教育的一大关键,教育工作者必须着力改革、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和开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文章结合实际,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教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欲,使学生人人都樂于加入到思考的
摘要: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鲜明、艳丽的色彩抱有极大的兴趣,在幼儿的眼中世界是五颜六色的。幼儿喜欢用色彩来描绘自己看到和想到的事物,色彩也成为了其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色彩情感和表现力尤为重要,对提高幼儿的综合审美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幼儿;色彩;情感;表现力  【分类号】G613.6  幼儿阶段的色彩情感和表现力指的是幼儿凭借主观感知来构成画面色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小说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足以可见它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存在着林林总总问题,比如教师在小说的课堂教学中,会就只讲文本而讲文本,不对学生做一些课外知识的指导和引入,导致学生在小说阅读中的知识面越来越狭窄,使学生逐渐的厌恶小说的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初中语文小说教
养殖业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步,肉羊的规模化养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肉羊规模化养殖是养羊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方式,积极有效的推进养羊业领域的经济发展,规模化养
【摘要】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主要是学习教材上的课文,这些课文反映出当代的一些普遍社会现象,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真正的想法以及独特的情感。想要真正的理解文章内容,学生一定要深入理解、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写作意图,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情感因素的渗透。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因素的几种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 情感因素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經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校提出“三环式”语文教学模式。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一些细节上入手:首先要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其次要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最后要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教师要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项目不断开工。安全、高效地建设高质量的工程项目促使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对项目进行科学的管理。
由于水资源的日渐减少,尤其是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水量预测是进行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技术,合理且准确地预测未来的需水量,可以避免投资的
摘要:口头语言是一项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际工具,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每个社会人适应现代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且應在小学中抓起。而在实际中学生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素质较差的学生由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再加上孤僻的性格,常表现出不愿或是不敢开口讲话。因此,应对这部分学生引起重视,在口语交际中注重态度的评价,做好学生的保护神,增强他们开口说话的信心。  
摘要:化学学科的教学是建立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而且化学实验也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在农村,由于教学条件有限,所以只能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上进行化学实验。基于此,本文对农村中学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课  【中图分类号】G633.91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也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对于初三的学生,化学属于一门新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教学也非常重要。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