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国际化趋势分析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wei27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即受到世人的关注。人们既关心欧元区内部货币、财政等宏观经济政策能否磨合与协调,更关注它与美元、日元等国际货币的竞争关系,能否成为重要甚至可取代美元地位的国际货币。我们知道,货币的国际地位是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在市场力量中需求方起根本性的作用,供给方(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是推动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国际存贷市场和外汇市场(包括外汇交易和外汇储备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货币展示魅力,体现发展前景的主要舞台之一。
  
  欧元国际存贷份额波动下降,美元仍处主导地位
  
  为全面理解欧元在国际相关市场中的表现,掌握欧元区外机构和个人使用欧元的情况,通常把欧元的国际存贷分成三个侧面来研究:第一个侧面是欧元区银行与区外非银行机构之间的存贷情况;第二个侧面是欧元区内非银行机构和个人与区外银行之间的存贷情况;第三个侧面是欧元区外银行与非银行客户之间的欧元存贷情况。这三个侧面基本上能够反映欧元在国际存贷市场中的现状地位和发展趋势。在这里,我们排除了银行之间的同业交易活动,因为同业交易行为有不同的意义,有些大额交易可能仅仅为了弥补短时头寸的需要,不涉及欧元的实质性使用,不能如实反映欧元的国际化情况。另外,就“国际存贷”的概念来说,还有一种狭义的统计用法,即专指跨境存贷所用货币既非存(借)款方国家又非贷(存)款方国家的货币,它必须是第三国的货币,是“纯粹的国际货币”,也是能够反映货币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国际贷款市场中的欧元。欧洲央行2006年第四季度的统计数据表明,欧元在国际贷款中的份额下降了,从2005年占国际贷款总额21.2%下滑到2006年的19.8%,而且在前面所区分的三方面贷款中全面下滑,其中区内银行对区外非银行机构的贷款下滑幅度最大,超过三个百分点。即使在不计本币的“狭义”国际贷款中,欧元也从2005年初的20.2%下降到2006年12月的16.7%。
  


  从总量上看,2006年第四季度欧元区内银行给区外非银行客户的各种货币贷款余额为1.1万亿美元,其中36%为欧元贷款。欧元区内银行对区外非银行客户的国际贷款有鲜明的地区特点:第一,给发达国家的贷款总量最大,但欧元贷款占比较低。2006年末,欧元区银行给发达国家非银行客户的贷款达6880亿美元,而欧元贷款只占其中的32%,比2005年初的37%有所降低。第二,给欧洲发展中国家(主要指东中欧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非洲和中东等地区的贷款增长速度快,欧元贷款比例大,但总量偏小。2006年底,欧元区银行给欧洲发展中国家的贷款余额达到136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50%,其中欧元贷款增幅超过100%,占全部贷款比例达到59%,比2005年升了8个百分点。欧元区银行对非洲、中东和亚洲太平洋国家的贷款总额中欧元占比大都在50%左右。第三,给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离岸金融中心地区(如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地)的贷款主要是美元贷款,欧元贷款很少。
  区外银行对区内非银行机构的贷款以欧元为主。2002年以来,来自区外贷款的一半以上是欧元贷款,2006年底,区外银行给区内非银行客户的贷款中欧元币种贷款超过54%,美元贷款占28%,日元大约占18%。区外贷款主要来自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其中来自英国的银行给欧元区内贷款最多,超过区外给区内贷款总量的一半以上(2006年末达5900亿美元),紧随其后的是美国、日本和离岸金融中心的银行机构。
  区外银行对区外非银行客户贷款中欧元币种贷款占比较小,仅为6%左右。如果用狭义的“国际贷款”概念,按当前汇率计算,欧元的份额占16.7%,美元占50%左右,仍然是美元居于绝对优势地位。
  
  在国际贷款市场上,发达国家银行机构居主导地位,特别是位于英国和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地区的金融机构,跨境贷款活动最为活跃,贷款额占全球跨境贷款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在这些跨境贷款中,70%是美元币种的贷款,体现了美元在国际银行体系中的中心地位。但从上述欧元贷款地区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欧元贷款在欧洲周边国家主导地位还是比较显著的,增长速度快,份额比例大;对亚洲和非洲的欧元贷款呈上升趋势,说明欧元正日益走出欧洲,走向世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从地缘上接近美国,是美元的传统优势地区,欧元现在还难以在这一地区有很大作为;对离岸金融中心的贷款以美元为主也说明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欧元国际贷款在不同地区主次地位的变化,体现了欧元作为新兴币种逐步走向国际的实际路径,值得研究和关注。
  国际存款市场中的欧元。与在国际贷款市场的表现相类似,欧元存款在国际存款中的份额在2006年底也有所下降,从2005年3月的24.5%下降到2006年12月的21.6%(按不变汇率计算),下降了3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欧元区内银行吸纳区外非同业客户欧元存款下滑了6个百分点,区内客户在区外银行的非同业欧元存款和区外客户在区外银行的非同业欧元存款都有小幅的下降。即使是狭义概念的欧元国际存款(非存款户本国货币也非存款地国货币的存款),欧元份额也下降了3.3个百分点(表2)。
  


  从总量来看,欧元区内银行吸纳区外非同业客户存款总额为1.1万亿美元,其中约47%是欧元币种存款。存款来源的地区结构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大部分存款来自于区外发达国家的机构与居民,区外发达国家的存款占区外存款总额的65%。第二,英国是发达国家中在欧元区内存款最多的国家,占区外发达国家区内存款的三分之一以上,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国际上的离岸金融中心。后两方各占该类存款的四分之一左右。第三,英国同样是区外在区内非同业欧元存款最多的国家(注意前项分析的是发达国家在欧元区内的非同业存款,包括欧元及其他币种存款),47%的区外非同业欧元存款是英国的机构和个人存入的,紧随其后的是离岸金融中心,占17%,美国的非银行机构和个人在欧元区内的存款比例不高,几年来一直占9%左右小幅波动。
  欧元区内机构和个人在区外银行非同业存款的地区分布再次显示出英国与欧元区之间在经济与金融方面存在的紧密关系。2006年末,欧元区内机构和个人在区外银行非同业存款总额为5830亿美元(其中50%是欧元币种的存款),其中的67%存放于设立在英国的银行机构里,而75%的区内在区外非同业欧元存款也存放于设立在英国的金融机构里。
  2006年末,区外客户在区外银行非同业存款总规模达3.5万亿美元,欧元在此类别存款中占比较小,2006年末大约在9%左右,金额约为3000亿美元。这种现象与欧元在国际贷款市场表现出的现象类似。如果计算“狭义的国际存款”,欧元在总额中占比18%。
  石油欧元。近年来,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升幅很大,主要石油出口国的油气收入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伴随收入的增长,油气出口国家相应加大了进口规模,但收支相抵,还是有较大规模的经常项目盈余。其结果是,2006年,从石油出口国资本净流出大大增加,达到470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50%。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作为国家外汇储备存在的,其余部分作为投资购进外国债券和股票。
  由于数据不足,很难精确分析石油出口国净资本流出的币种结构。传统上讲,这些国家都习惯于到美国市场购进美元资产。但近期的分析报道表明,这些因油价高涨获得丰厚收益的国家,开始用其他货币在美国之外的市场配置资产,国际银行系统的不完全的数据也支持了这个看法,欧元开始成为这些国家布局的重要选择币种,成为“石油欧元”。
  从1999年欧元诞生以来,OPEC产油国和俄罗斯都开始配置欧元资产,但近年来,两个经济体对欧元的积极性却有所不同,OPEC国家在欧元诞生之初增加欧元资产比较积极,但在2004年第一季度达到26%的峰值后,开始下降,2005年为18%,2006年15%,国际银行体系的数据显示,下降的欧元部分主要流向了美元资产。这种发展趋势其实不完全是经济发展的自然结果,自2002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以来,美国在中东的影响比伊战前大大加强了,除伊朗外,中东各国与美国的政治与经济联系也更强了。
  俄罗斯的表现与OPEC国家的情况迥然不同,石油收入为国家经济复苏带来了契机,在国际银行系统的存款显著上升,欧元资产迅速扩大。欧元存款从2002年初的9%上升到2006末的40%,其中2006年比2005年初上升了10个百分点,美元存款在2001年中达到86%以后,逐年下降,2006年末为51%。这些数据的变化有丰富的政治和经济意义。
  
  欧元在外汇市场中交易活跃,市场份额稳定增加
  
  国际外汇交易市场中的欧元。汇率制度是关于一国与他国之间的名义汇率的决定和调整的制度安排,汇率制度是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人们通常从外汇交易量、外汇储备币种和第三国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这三个方面考察一种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体现该种货币的国际化程度。
  就交易量来说,外汇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外汇交易量通常比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数量大很多倍。国际外汇市场交易数据来源主要有国际清算银行(BIS)每三年一次的“中央银行外汇和衍生品市场活动报告”和设在美国的全球外汇结算银行(CLS)“连续清算系统”发布的数据。
  
  国际清算银行2007年的报告显示,2007年四月国际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额达到3.4万亿美元(包括现汇、远期和外汇互换交易等),比2004年报告中同期日均交易额增长了63%(按不变汇率计算)。美元份额占全球日均交易量的86.3%,欧元份额为37.0%。
  CLS自2002年成立以来,清算的币种和清算量都增加得很快,清算币种从起初的7个,上升到2006年的15个,会员及第三方用户从2005年的600个上升到2006年底的900个。2006年,CLS最高日清算量先后突破4万亿、5万亿、6万亿美元大关,2007年,最高日清算量超过8万亿美元,会员和第三方用户达到1800多家。同样,欧元成长为最重要的外汇交易品种之一,
  2005年至2006年底,欧元都是CLS清算的第二大币种,占日均清算量的40%左右。由于清算币种增加的缘故,市场份额比前一年底略有降低;同期日元和英镑的清算量也有所下降,分别从20.7%和15.2%下降到18.7%和14.3%。可见,欧元在外汇交易市场中的份额是英镑和日元这些传统上被认为是国际货币的币种无法比拟的,它是唯一可与美元堪称对手的交易货币,虽然欧元区内部并没有形成可挑战纽约和伦敦地位的新的金融中心,英国在欧元的存贷市场上处主导地位(这既反映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也是伦敦作为地处欧洲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结果),但英镑和日元远远不能与欧元的国际地位相媲美,从外汇交易的角度看,英镑和日元只是国际金融市场多彩舞台的主要配角。
  欧元与第三方国家外汇定价政策。货币国际地位的重要体现之一是该货币在其他国家汇率政策中的作用。对货币政策当局来说,选择合适的外汇定价形成机制与选择外汇储备规模及币种结构是同样重要的。从外汇价格形成机制上讲,主要有盯住一只货币或盯住一篮子货币两种做法,货币篮子一般由该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和金融伙伴的货币组成,其权重一般反映该国贸易、服务和资本流动的地理分布。根据IMF报告中的数据,2006年有18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盯住欧元,其中包括中非经济与货币联盟和西非经济与货币联盟两大经济组织的成员国,另有40多个国家把欧元作为货币篮子中的一种货币决定本币汇率水平。显然,欧元在第三方国家的货币政策中的作用很大,但仍然落后于美元。
  分析欧元在区外汇率政策中的影响情况,可以发现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欧元在欧盟周边国家影响很大,选择盯住欧元的国家基本是欧元周边国家,特别是欧盟中的非欧元国家、中东欧国家等。随着欧盟东扩取得实质进展,欧元在中东欧国家外汇政策中的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大,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正式加入欧元,马耳他、塞浦路斯两国于2008年1月从第二阶段欧元货币机制(ERMII)“毕业”,正式使用欧元货币。其他如斯洛伐克、拉脱维亚等国家加入了第二阶段欧元货币机制(ERM
  II),待条件成熟即引入欧元。俄罗斯是横跨欧亚的大国,近几年随着石油等能源价格的飙升,经济恢复很快,外汇储备增长也很大。2005年,欧元在俄罗斯卢布汇率的货币篮子中占比40%,2007年上升到45%,在计算实际有效汇率时,欧元份额更占到60%,显示欧元对俄罗斯汇率政策的影响。
  
  外汇储备市场欧元份额增长明显,储备地位上升
  
  近年来,全球外汇储备规模继续大幅增长,2006年,外汇总规模达5.028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34%。外汇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发达国家外汇储备增长率则相形见绌。据IMF统计,2004到2006年间,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年均增长超过50%,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外汇储备规模同期只有6%的增幅。
  在IMF发布的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报告中,欧元份额由2004年底的24.9%,上升到2006年底的25.8%(按照不变汇率计算),2007年底进一步上升到26.4%。如果把欧元储备分成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块,则2004至2006年间,欧元在工业化发达国家外汇储备中的份额略有下降,从20.8%下降到20.4%;在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中的份额由29.0%上升到29.6%。同期,美元的份额仍然比较稳定,从65.8%略下降至64.7%,英镑的份额升了一个百分点,从3.4%上升到4.4%。
  当然,这个数据需要谨慎使用,因为COFER数据只能统计到那些公开自己国家外汇储备构成的中央银行的储备数据,有许多国家中央银行不公布本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以2006年底的数据为例,有1.69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没有公开其币种构成,这一规模超过当年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三分之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外汇储备积累速度很快,但属于这些国家外汇储备总额中的46%没有公开资产构成。
  
  欧元国际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国际存贷、外汇交易、国际储备、第三方国家外汇政策中的作用,还是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欧元都是国际金融市场中除美元外最重要的币种。对一个在世纪之交诞生的货币婴儿,能够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国际经济体系中重要的币种,在货币发展史上没有先例。从欧元逐步跨出欧元区,初步成长为国际货币的发展路径,我们能够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欧元国际化的进程首先表现为压缩其他非强势货币国际空间的过程。欧元诞生以后,美元的统治地位没有被动摇,虽然欧元让美元在各个市场的份额都有所下降,但没有颠覆美元的主导地位。但我们看到,欧元诞生后,进一步挤压了英镑和日元的空间,特别是日元,在各个市场的份额都下降了,英镑总体也是呈下降趋势,只在部分市场有一定的反弹,但无论英镑市场份额如何反弹,它无法形成可以与美元、欧元相抗衡的独立力量。国际金融市场从过去的美元独霸进入了“美元-欧元”双寡头垄断的新阶段,英镑和日元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国际货币的第一梯队阵容,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主要配角。2002年以前,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在起伏中呈下跌的趋势,给人以欧元疲软的感觉。2002年以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一直在攀升,特别是2007年中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元贬值幅度较大,欧元升值速度加快,欧元区银行业等金融机构虽然也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欧元区高风险的信贷衍生品市场规模不大,区内利率等宏观指标波动小,德国还能够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氛围中表现出色,这些都有力提升了欧元的国际地位。
  第二,欧元走出了一条从“欧元区—欧盟成员国家—欧盟周边国家—非洲、亚太”的国际化路径。欧元在区外欧盟成员国的地位与作用是由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系列法律条约规定的,有牢固的法律基础。从欧盟“溢出”到周边地区,则反映了冷战结束后欧洲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影响。苏联解体后,大批东欧国家开始了重新融入欧洲的过程,欧盟也及时打开大门,吸收新的成员加盟,积极帮助这些国家制定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创造条件让他们进入欧洲经济发展的大轨道。由于入盟能够带来显著的政治和经济收益,东欧及巴尔干半岛国家纷纷申请加入欧盟,在经济上主动参与欧盟地区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在货币金融政策上自觉接受欧洲货币体系的三阶段政策安排,争取早日加入欧元。随着斯洛文尼亚和马耳他、塞浦路斯三国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放弃本国货币引入欧元,欧元区已经发展到15个欧洲国家,欧盟也已扩大到27个国家,显然,欧元的势力还会进一步扩散,向更大范围的周边国家“溢出”影响力。
  第三,英国在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中有特殊意义。我们知道,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时,英国是符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五项经济趋同指标而没有加入欧元区的三个国家之一。英国没有作为首批欧元国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如英国虽“身”在欧洲,却一直“胸”怀世界,英国有自己的国际“圈子”,如与美国、与英联邦国家之间的特殊关系等;也有现实的政治经济考虑,如英国的经济周期与欧洲大陆国家存在非同步性,担心加入欧元后执行统一的财政货币政策损害英国经济等。此外,货币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英镑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和流通最广的货币,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国国力衰弱和美国的强势崛起,其国际地位才被美元代替。英国加入欧元区则意味要放弃曾经彰显大英帝国历史辉煌的英镑,这让英国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我们在前文的分析中看到,在欧元诞生后英镑的国际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英镑不得不同时与美元、欧元两强相争,显然,这对英镑是不利的。以债券市场为例,欧元问世几年来,欧元债券市场发展很快,已代替美元债券成为欧洲最大的债券市场,英镑的债券市场进一步萎缩。
  从国际存贷市场的数据看,欧元区私人部门国际存款主要存放在英国的银行机构里,区外给欧元区私人部门国际贷款以及区外在区内的存款均主要来自于英国,说明英国为欧元区提供了主要的国际金融服务。英国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因为伦敦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欧元区内部的资本市场一体化还在深化进程中,暂时还没有形成新的金融中心。从欧元国际化的角度讲,我们也可以说,当欧元走向国际金融市场时,首先是跨过海峡,登陆位于伦敦的国际金融平台,而不是跨越海洋,在纽约的金融中心大显身手。从当前的形势看,欧元区离不开英国,因为英国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从长远看,英国更离不开欧元,因为欧元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货币,必须加大对欧元区的金融服务,才更有利于巩固金融中心国的地位。如果英国长期游离于欧元区之外,在欧洲实行单一货币、单一央行、单一货币与利率政策的情况下,伦敦作为国际和欧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会受到削弱。相反,如果英国加入欧元,对提升欧元的国际地位又有相当大的促进。
  总之,一个新兴的货币要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被各国和国际经济组织、区外居民习惯和接受,一定时间的检验和积淀是必需的。除此以外,可能还需要一定的发展“契机”,促进国际货币的替代更新。重大的国际政治和经济事件可能为某种货币赢得市场,使之成为宠儿,也可能让某些货币走过辉煌,失去主角地位。美元的兴起与英镑的衰落,虽然根源于美国与英国经济国力的对比,也离不开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弥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萧条等重大事件。欧元诞生以来,国际经济总体表现比较稳定,美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欧元区也还在历经一体化后的整合期,着力克服区内经济不协调因素,消除国家之间政治歧见对区内经济政策一致性可能造成的干扰等。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虽然让美国付出很大代价,但没有从根本上削弱美国的国力,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虽然可能让美国陷入衰退的危险,但还不至于颠覆美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当然,美国发生的不利事件,对欧元来说都是利好因素,有利于加强欧元的国际地位。所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现状地位是与欧元区经济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相适应的,随着欧元区地理区域的扩大,经济实力的增强,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显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其他文献
你记得你城市的味道吗?  你记得你故乡山水的味道吗?  你记得你青春的味道吗?  儿时印象深刻的气味应该是小区里柳絮的味道  隔壁老奶奶烹饪带鱼的味道  以及教室里粉笔末的味道  柳絮有味道吗?  有啊——柳絮是风的味道  风吹起柳絮,柳絮夹杂着这个城市尘土就这样钻进了我的鼻孔  会痒会打喷嚏,但这个味道就是我记忆里城市的味道  家在故乡在  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小路  以及,故乡的你  这些看
二嫂不是女人,是个男的。沈阳人说谁“二”。不是什么好话。个子一米八的大男人,不但“二”,还“嫂”,可见大蒙对他的评价。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处理。方法对2000-2010年间108例高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处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8例病人均作胃癌限期手术,术后并
在历年的中考试卷中,统计知识都有涉及,它们分别以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由原来的3%~5%逐渐增加到8%~13%. 考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数据的平均数、方差、标准差,会找中位数、众数;(2) 在实际问题中知道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3) 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补全统计图. 试题突出了统计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理念,应该得到重视,现对两道统计题分析如下.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速度的加快,各类企业公司的发展也逐渐有了新的要求.企业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迅速变化,需积极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原有人才发展战略.作为企业日常经营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中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极易导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撤机困难,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据国外报道VAP发病率为.9%~70%,其病死率为20%~71%。国内报道VAP发病率为18%~60%,其病死率為30%~50%。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途径,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和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124例I
电力企业采购物资管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良好的管理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近年来,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的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电力企业物资采购管理
Q在夫妻性生活时女性阴道干涩会影响性生活的质量,那么“爱液”多就好吗?rnA我们把在性生活中,因性兴奋而引发的阴道分泌物称之为“爱液”,它使阴道和阴道口变得润滑,也是一
摘 要:通过对最近三届世界体操大赛的资料归纳、分析与对比,可以看出在这3次比赛中尽管我国女子体操团体均夺得第三名,但成绩一次比一次好,跟罗马尼亚冠军队和俄罗斯亚军队差距在缩小。预测,继续保持良好的上升势头和采取相应对策,我国女子体操队将有希望在后2届奥运会中夺金牌。  关键词:体操;世界大赛;女子体操队;夺标;对策    中图分类号:G8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