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一门综合课程。”新课标的这一理念,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法是思想政治课常见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同时更是一项教学艺术,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现笔者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对案例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真实性与真面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本身也发挥着育人功能,倡导中学生树立求真精神。所以,在课堂中列举的案例一定要真实无误、数据详实、言之确凿,决不可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更不能故弄玄虚、凭空捏造。同时选用案例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案例去激励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经丧失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丧失信心,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生活性与乡土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选择的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将枯燥的知识活化,升华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科知识的信度,还有利于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度。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首先是从对身边、对周围社会现象的认识开始的。教学中引用本地实例,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讲到“隐私权”的内容时,教师不妨选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子,如父母擅自翻看子女手机短信,偷看QQ聊天记录等,学生兴趣会很浓。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很轻松地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教师也可以以学校生活为例。比如,好朋友之间的秘密该不该告诉别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和信誉意识。责任可以保证隐私的安全,信誉可以体现对他人的忠诚。教师要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
三、时事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师生要时时关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身边发生的典型事情。在教学中,要选择新颖及时的案例,既对学生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为政治课增添时代活力,又能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理论说服力。
如在学习《竞争与合作》一课时,笔者将腾迅和360两大网络巨头恶战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对此,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360未经司法审判直接制裁限制QQ用户并诋毁腾讯,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腾讯逼迫消费者二选一的做法,明显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竞争不是随意的,还要以法律为准绳,在竞争中尊重对手;竞争与合作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竞争中也需要合作,在竞争中合作才能体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竞争与合作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育实效。
四、典型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举例少而精,决不能抓住相关事例就一股脑儿搬到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变成了故事会,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我们要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
例如教学“科教兴国战略”知识点时,可联系教材内容引用教学案例:袁隆平院士突破遗传理论的禁区,大胆创新,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报刊、影视、网络上收集寻找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然后把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观点加以整合、加工、分析,最后归纳:①“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表明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表明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③袁隆平院士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把真实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学生受益面大、收获多,其鲜活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真实性与真面性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探求真理的学科,本身也发挥着育人功能,倡导中学生树立求真精神。所以,在课堂中列举的案例一定要真实无误、数据详实、言之确凿,决不可胡编乱造、道听途说,更不能故弄玄虚、凭空捏造。同时选用案例应把握正确方向,唱响主旋律,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用积极的案例去激励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一些消极的东西,学生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党和政府已经丧失治理国家的能力,会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对国家和个人的前途丧失信心,不利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生活性与乡土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多彩、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选择的教学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可将枯燥的知识活化,升华学生的生活体验。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科知识的信度,还有利于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度。学生对社会的认识首先是从对身边、对周围社会现象的认识开始的。教学中引用本地实例,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例如,在讲到“隐私权”的内容时,教师不妨选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例子,如父母擅自翻看子女手机短信,偷看QQ聊天记录等,学生兴趣会很浓。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很轻松地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教师也可以以学校生活为例。比如,好朋友之间的秘密该不该告诉别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尊重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意识和信誉意识。责任可以保证隐私的安全,信誉可以体现对他人的忠诚。教师要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做出恰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使理论的提炼自然贴切。
三、时事性和针对性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师生要时时关注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身边发生的典型事情。在教学中,要选择新颖及时的案例,既对学生加强时事政治教育,为政治课增添时代活力,又能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和理论说服力。
如在学习《竞争与合作》一课时,笔者将腾迅和360两大网络巨头恶战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分析。对此,学生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360未经司法审判直接制裁限制QQ用户并诋毁腾讯,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腾讯逼迫消费者二选一的做法,明显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竞争不是随意的,还要以法律为准绳,在竞争中尊重对手;竞争与合作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的;竞争中也需要合作,在竞争中合作才能体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竞争与合作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教育实效。
四、典型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到举例少而精,决不能抓住相关事例就一股脑儿搬到课堂,将思想品德课变成了故事会,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我们要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
例如教学“科教兴国战略”知识点时,可联系教材内容引用教学案例:袁隆平院士突破遗传理论的禁区,大胆创新,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袁隆平被人们称赞为“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和“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报刊、影视、网络上收集寻找袁隆平院士的先进事迹,然后把收集的材料和自己的观点加以整合、加工、分析,最后归纳:①“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表明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一个名字创造了1000亿元价值”表明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③袁隆平院士的成功启示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可见,把真实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学生受益面大、收获多,其鲜活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责任编辑 袁 妮)